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21310263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生平:晏阳初(18931990 年)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 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四川巴中人,原名兴复,字阳初。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与乡 村改造的探索和实践,力图向全中国、全世界的贫困落后地区推广。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 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财产。1950 年定居美 国,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蜿蜒起伏的蜀道,盐贩子们背着一两百斤重的盐包,额头青筋暴露,身上汗流如注。一 个 10 岁大的瘦小男孩,心里蹦跶着对未来求学生活的憧憬和不安,不声不响地跟着这支汗 水涔涔的

2、队伍翻山越岭,第一次来到山外世界。谁能想到,这次与苦力的同行,在他心中埋下了为劳苦大众谋利造福的种子。“劳力者 呀!这是我第一次与你们共同生活,我稍稍体会到你们的痛苦和坚忍”,“我朦胧意识到:民 间的疾苦,必须从生活中去了解”。多年后,世界知道了中国的晏阳初博士,而他开创的平民教育也影响了全世界。从河北 定县到第三世界国家农村,从骑驴下乡的博士到享誉世界的教育家,他把百岁人生中的 70 年奉献给了平民和乡村。有人说,20 世纪的中国,晏阳初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家;21 世纪的中国,他的理 论和经验依然是不可忽视的财富。“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跟着苦力队伍走出四川巴中老家后,晏阳初经过15

3、年求学生涯,1918年 6 月以博士学 位毕业于耶鲁大学。毕业第二天,他即应募以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的身份,远赴 法国北部的一战战场,为那里的华工苦力做翻译。再次走入苦力们中间,晏阳初深切感受到,这些目不识丁的劳苦大众并非天生愚笨,而 是从来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免费教他们识字写字,还办起了白话文形式的华 工周报。他很快成为广受华工尊敬的“晏先生大人”,甚至有华工把省下来的 365 法郎“巨款” 捐给他办报。“苦力教育了我!”晏阳初后来回忆道:“一切都因为我当年发现了一个新人物, 这个新人就是苦力,我不但发现了苦力的苦,还发现了苦力的力潜伏力。”晏阳初意识到,当时的中国以及亚

4、、非、拉的许多国家,2/3 的人口是苦力,如果通过 教育发挥他们的“潜伏力”,效果将是惊人的。他就此立下志向:不做官,不发财,不为文 人学士效力,要把终生献给劳苦大众,做好名副其实的“平民先生大人”。1920 年,晏阳初回国。尽管已有教授华工苦力识字的实践经验,但他还是强调“先看病症如何然后发药”。花了一年多时间,他游历19 省,系统地调查国内平民教育现状。在民 族救亡图存的时代,他借助“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句古训阐述平民教育理念,很快赢得 众多有识之士的响应,平民教育运动也随即在华中、华北、华东实验推行。1923 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即“平教会”)在北京成立,宣布了“除文盲,作新 民

5、”的宗旨。晏阳初任平教会总干事,熊希龄、梁启超、胡适、蒋梦麟、陶行知、陈鹤琴等 社会名流陆续加入,一大批被平民教育理念打动的知识分子,也纷纷投身平民教育事业。平教会短时间能有如此影响,离不开晏阳初的宣传鼓动。他曾当面问好友、国立北京艺 术专科学校的创办人兼校长郑锦:“你的画作何以只供豪贵赞扬,而不用生花妙笔表达平民 的可怜困苦生活?”不久,深受触动的郑锦辞掉校长职务,担任平教会视听教育部主任。抱着“给乡下佬办教育”的信念,知识分子主动放下“大人”身段,走出象牙塔,跨进 泥巴墙,深入民间与劳苦大众为伍。延续千百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气第一 次有了转变。1929 年,晏阳初和平教会全体

6、同仁迁往距离北京 200 多公里的河北定县,平民教育工 作重点也由此转入乡村。晏阳初有一段与同仁共勉的话:“自北京迁到定县,不是地理上几 百里路的距离,实在是跨越了十几个世纪的时间。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在各方面尽力使 我们适应乡村生活,和农民同起同居,千万不能在定县形成小北京!”此后两年,有 100 多位知识分子举家搬到定县,其中不少人是和晏阳初一样的留洋博士。 面对外界的疑惑,极富口才的晏阳初解释说:“我们知道自己不了解农村,才到乡间来。我 们不愿安居太师椅上,空作误民的计划,才到农民生活里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抛下东洋 眼镜、西洋眼镜、都市眼镜,换上一副农夫眼镜。换句话说,欲化农民,须先

7、农民化。可是 农民化不容易,必须先明了农民生活的一切。”留存至今的一张黑白照片定格了当年的一幕:风沙飞扬的乡村土路上,身穿粗布大褂的 晏阳初骑着毛驴,回头微笑着他后来的人生再也没有离开过乡村:河北定县乡村10 年, 湖南、四川农村 10多年,第三世界国家农村 40 年。直到95 岁时从“国际乡村改造学院” 院长职位上退休,他为平民和乡村奋斗了整整 70 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实验室”深入乡村后,晏阳初知道,要把平民教育由理念变为现实,仅凭一腔热情远远不够,还 需要有科学的实施思路和方法。他和同仁们下定决心:“要把定县做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实 验室”。在定县,平教团队对千头万绪的农村问题进行了系统

8、研究,最终归结为愚、穷、弱、私 四种基本问题。晏阳初认为,解决四大问题根本之策在教育,由此提出“四大教育”:以文 艺教育救愚,培养农民的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救穷,培养农民的生产力;用卫生教育救弱, 培养农民的强健力;用公民教育救私,培养农民的团结力。这四种力,是今日国民最不可少的!”晏阳初进而提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 育三种实施方式:学校式的实施以文字教育为主,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侧重于知识之 传授与基本的训练,注重个人的教学;社会式的实施以讲解表演及其他直观与直感教育的方 法为主,以成年人为主要教育对象;家庭教育是将家庭成员组织起来,进行公民道德训练、 家庭预算、妇女保健等方面的教育

9、。在晏阳初的倡导下,平教会成员们把乡村当作社会实验室,开办农民学校,指导农民识 字写字,进行农业技术改良,设立诊所药房,创办农民报,编制平民读物,建立广播电 台,编演农民戏剧等,让村民生活和乡村面貌为之一变。虽然是为改造乡村而来,但平教会成员并不以“导师”自居,而是注重发挥农民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晏阳初总结说:“人的原料在农村里,尤其青年农民是 推动乡村工作的中心力量。”几年间,平教会培养了一批农民专家。牛村 40岁农民刘玉田按课上学到的方法,在自 家地里培育出产量高、抗病力强的麦种。平教会将其命名为“定县刘玉田号”,被当时的中 央农业实验所认定为“华北小麦珍贵品种”。据记

10、载,牛村吴雨农家的鸡种改良,水磨屯李 士秀家的谷子选种,东里屯孙育德家的棉花选种等,都是当时培育出的广受赞誉的优良品种。农民经济生活好转了,也自发地谋求精神生活的改善。1934 年 12月 2 日,晏阳初参加 了“东不落岗村”剧场的开幕礼。他对满场村民激动地说:“这剧场是中国全国第一次村里 老百姓自动建筑的,意义价值重大,实远过万里长城!”剧场开幕后,连续两天演出10 场乡 土剧目,来自各村的一万多名农民观看演出,盛况空前。1933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参观定县后写道:“我发现了很具戏剧性并且证明是 最重要的生活改造工作。定县人民,从外表上看,和中国其他各地村民并没有什么不同,但 形成他们许

11、多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心灵以及其整个生活的前途。黄土之中,一个年 轻的农民用锄头写出:在中国扫除文盲;而旁边一位姑娘则写道:为国家塑造新公民。”七七事变后,华北局势日益恶化,持续 10年之久的定县实验止步于战火。平教会一路 南下,把定县经验扩散至湖南、重庆、四川等地,在抗战所需的物力、人力方面,发挥了重 要的支撑作用。1943 年,晏阳初赴美研究战后建设及世界和平问题,恰逢“哥白尼逝世 400 周年纪念 大会”。鉴于中国平教事业的卓越成就,他获评为全球 10位最有革命性贡献人物之一。“世界最基本的要素是人民”在美国,晏阳初与女作家赛珍珠有过一次影响深远的谈话。赛珍珠问道:“现在世界上 3/4

12、 的人民受着腐败政府的压迫,愚昧无知、营养不良,时 刻在受疾病的威胁。所以首先应该为他们打算:怎样使他们受教育?怎样使他们健康?怎样 使他们都吃得饱?有知识?”晏阳初说:“我要向全世界提出这一个问题,请求解答。为什么不能团结所有国家、所 有地区的人民以共同打击我们的敌人愚昧、贫困、疾病和腐败政府呢?”“世界最基本的 要素是什么?是黄金还是钢铁?都不是,最基本的要素是人民!在谈及一个更好的世界时, 我们的确是需要素质更好的人民。”1945 年,赛珍珠据此写成告语人民一书,在美国出版不过半月,即销售一空。这 本书让世界更清楚地了解到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 25 年的实践经验。晏阳初认为,

13、中国之所以弱,并不是因为根本无力,而是我们的“力”被湮没、被压抑、 被摧残了。中国的“力”其实潜藏在占有全世界 1/5 人口的老百姓当中。在劝告农民读书时,经常有农民惊诧地反问:“种田的人哪能识字,做读书人?”晏阳 初就微笑着再三劝说:“我们有很好的方法教你识字。你喜欢做读书人吗?”无论是“解除苦力之苦,开发苦力之力”、“开发中国人民特别是贫苦农民丰富的脑矿”, 还是“除文盲,作新民”,晏阳初的思想和行动始终以“人”为航标,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 以及由此造就一个美好世界的能力。从上世纪 50 年代初到 80 年代末,晏阳初在泰国、菲律宾、印度、印尼、加纳、古巴、 哥伦比亚等国家成立了平民教育组

14、织,用“定县实验”总结出的理论与经验指导各国平民教 育与乡村改造计划。1967年,他在菲律宾马尼拉南郊创建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IIRR)。国 际乡村改造学院运行至今,专门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协助第三世界 国家培训平民教育人才。有学者评价说,晏阳初是“第一个将在中国人群、中国本土创建的平民教育理论与乡村 教育制度传播到国外,使之在外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的中国教育家”。1985 年,晏阳初回到阔别45 年的祖国。在当年骑驴下乡的定县,他面对大多数陌生的 村民,用高音喇叭说:“兄弟姐妹们,我回来了!”言罢老泪纵横,泣不成声。1990 年,近百岁高龄的晏阳初安然辞世。在他 96 岁生日时,美国总统布什发来贺词: “通过寻求给予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以帮助,而不是施舍,您重申了人的尊严与价值。”“您 使无数的人认识到:任何一个儿童决不只是有一张吃饭的嘴,更是具备无限潜力的、有两只 劳动的手的、有价值的人。”在晏阳初发起定县实验 70 多年后,“农业”、“农村”和“农民”依然是困扰中国现代化 发展的难题。当今天的知识分子试图为“三农”问题求解时,也许会庆幸有晏阳初那样的先 驱所留下的思想与足迹。但是,重新走入乡村的知识分子,还能找到与他们对话的自信吗?( 2013 年 05 月 04 日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以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