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族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例

上传人:hh****8 文档编号:21308515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民族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民族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民族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2023年民族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民族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例(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民族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例民族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例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民族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文化学习心得1 静静静的新年像极了一个一般的周末。 从前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好像已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宁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胜利,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独创权时,每一个

2、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从前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原委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闻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好像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

3、溢的出路。 虽然那珍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宝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起先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飘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信任,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恒久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

4、传闻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静静静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愿,有了庙会的庆祝,有了从前的味道。 民族文化学习心得2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质。但是,在当今各种变异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起先亵渎传统文化,把文明积淀看作炒作的工具。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守护心中那泓清泉燃眉之急。 曾几何时,我们静静地渐忘了李白、杜甫,渐忘了那清爽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微博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戏谑调侃之时,传统文化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半文半白的甄嬛体在社会上风靡一

5、时,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琼瑶体尽然号称能医治心灵创伤。这时的我们,情何以堪!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被修饰、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该作何感想?一片真实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伤!对于中国沉淀已久的文化,我们虽然没有实力去完全深谙,但也没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没有资格去胡编乱造,去挑战先人们超群的文学功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传统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追求相宜的精神愉悦本无可非议。但各种非驴非马的体例的出现却是一个不好的征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假如连自

6、己的文化都爱护不了,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当我们对TVB体、流氓体朗朗上口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听见那一声声来自于几千年前的天空的无助哀号? 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终归,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坚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圆月依旧是圆月,它是一轮思乡的月,而非被人们俗化了的月亮;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饰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给先哲们一份敬重和敬畏,不要矫揉造作,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要将经典俗化。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

7、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 民族文化学习心得3 传统文化犹如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气;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暖和与色调。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其次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许多外国挚友观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假如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莫非不是我们民族

8、的悲伤吗? 现实状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许多国人特殊是青少年挚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生疏。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仿照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闻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爱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如我们失去了宝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

9、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有备无患。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呈现刺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念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恒久矗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朝气。 民族文化学习心得4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财宝。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

10、化正渐渐变更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面临消逝。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慢慢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聚;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唯恐,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行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

11、歌时,还有很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急;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肯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很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面临消逝,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逝,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缺憾,懊悔,

12、我们每个人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复原朝气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宝,是中华民族的傲慢。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了传统文化的复原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气,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线。 民族文化学习心得5 假如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建,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民族持续的重要标记,是国民素养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好像给人以可望而不行及的感觉。因此,我们应当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予问题

13、,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宏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需要求。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予和灵魂的归宿。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建了光辉绚丽的历史。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我们可以游故宫,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绕之宏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聚;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萸,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奇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

14、连忘返。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宏大,不断地从经典中吸取养分,才能不断地焕发诞生机与活力。 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伤。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溢幻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装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探讨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能理解。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

15、等思想。这些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显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内在动力,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进行文化的创新,就必需立足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用好这湾源头活水,用其隐藏的精神财宝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行文化创性,要以科学看法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进行文化创新,要仔细梳理传统文化资源,仔细吸取其中的精华,发掘其时代价值,增加文化自觉性与文化的自信,增加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对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进行改造完善,激活其生命力。 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包涵,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看法,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中华的传统文化恒久在世界民族之林熠熠生辉,发扬光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是我们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