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诗化小说《荷花淀》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1308279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再论诗化小说《荷花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再论诗化小说《荷花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再论诗化小说《荷花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再论诗化小说《荷花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论诗化小说《荷花淀》(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再论诗化小说荷花淀 摘要:孙犁的小说素以清新和诗意的风格著称,荷花淀文字清丽,意境优美恬淡,全篇文章情景交融,塑造了白洋淀一群纯朴、勇敢、爱国的青年形象,描绘出了一副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美丽画卷,传达了生活真善美的真谛。关键词:孙犁 荷花淀 诗化 “诗化小说”是1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运动产生的一个文学传统,并进而影响到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诗化小说”是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诗化小说”的代表作家是沈从文、萧红、孙犁等人。“诗化小说”具有诗的审美目标,它或表现为整体构思上寓于诗情,或表现为局部的描写充满诗意。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

2、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它凭借诗的隐喻、象征和主情性,让时间、心理变得交融浑然,情节淡化而富有哲理性的诗意美。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则是“诗化小说”的典型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小说荷花淀是以抗日战争为题材,作品虽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它体现的不是残酷,不是炮火连天,也不是血雨腥风,而是湖水、清风、明月、荷花和爱。在作品中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没有冗长的说教,自然风光美丽无比,语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有的从小说的

3、“乐感精神、伦理情趣、风格”等方面研究荷花淀的诗化特色。有的则从小说的“意境、语言、情感”等方面入手研究。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从原文中举例的方法。我在此基础上收集大量的资料,查阅电子期刊,如: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孙犁的孙犁全集、荷花淀对话平台的营造及其意义、重读荷花淀等文章。因此,我打算从小说的艺术风格、女性形象、人物情感、小说结局四方面谈谈自己对小说荷花淀的认识。我在论述的过程当中除运用从原文中举例的方法外,还运用了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的方法,我觉得这样更能体现小说的“诗化”特色。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善良、勤劳、聪明、贤惠、活泼

4、的农村妇女形象以及识大体顾大局的农村男子的形象。小说荷花淀是反映战争年代的文学作品,但它体现的不是残酷,不是炮火连天,也不是血雨腥风,而是湖水、清风、明月、荷花和爱。小说作者孙犁就像一名高明的演奏家给我们演奏出了一曲情景交融的交响乐,描绘出一幅意境清幽的风俗画。荷花淀浓郁的生活气息,明丽的地方色彩和荷花特有的清香以及人物美和自然美的结合,使读过荷花淀的人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真是一篇诗化的小说!一、艺术风格“诗化”古今中外关于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屡见不鲜、数不胜数,从其艺术风格上来说,却具有很强的雷同性。很多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以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奉献,和敌人勇敢的作斗争,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

5、大英雄形象绚丽登场的。很多作品在读过之后都会给我们以鼓舞、动力和信心,但是一时间却又很难从惊心动魄的残酷的战争情境中走出来,让人感觉惊魂未定,同时也感觉到战争的残酷性。如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中有这样一段话: “打开书就会觉得它迫人的鼓舞力量会很自然的振奋和紧张起来,会引起好像不是在欣赏艺术作品,而是被引到了紧张而实际的战斗生活中去了似的。读者对于这本书所描写的英雄们,也一定会觉着受到了深刻的感化和教育。”同时保卫延安中又是这样描述我们的战士们的:“我们的战士,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青春、热血,都交给了人民事业。他们即使去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积极主动毫无怨言。一个人比比他们,就觉得自己贡献的太少了,就觉

6、得自己站在任何岗位上都不应该有什么不满意。人面对他们,还有什么打算,那会羞愧而死!”这种鼓舞人的力量,当然并不限于作者所描写的个别英雄,全书都充满着令人振奋的力量。”1 而小说荷花淀却没有诸如此类的说教,它却是通过一幅幅画面,通过人物生动朴实的语言来体现人物的性格,体现人物的精神的。文中有一段水生深夜回家告别妻子去大部队的谈话“千斤担子你先挑着,等打完了鬼子,我回来谢你。”2简单的语言却给人以不简单的情怀。“没有什么话了,我要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3无不体现了男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最要紧的一句“不要让敌人汉奸捉活了,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4简洁的语言不用多说已经体现出了男人们的勇敢机智

7、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小说荷花淀简练而不粗糙,细腻而不繁琐的语言,没有太多的说教却已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我们所了解的大多数战争文学作品,往往塑造的是完美的英雄形象。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英勇坚强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部队,为了战争的胜利在熊熊烈火面前毫不畏惧的献身形象。他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部队,为了战斗的胜利,他纹丝不动;烈火在他身上少了半个钟头才熄灭,他至死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文章的笔墨似一个长长的镜头完全聚焦在战争的场面;而小说荷花淀则从女人们在院子里编席子,编成一大片洁白的雪地,她们像坐在云上这样一副美丽的画面开始。“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8、。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你看,本来是在劳动,一下子就变成了“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不是把劳动的场面完全诗化了、美化了吗?“她有时望望淀里”所引起的关于白洋淀雪白世界的描写,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完全诗化了的画面,闻到了“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而且还感受到了女人的内心活动。她为什么“有时望望淀里”呢?因为她心里有事: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有回来,她一边劳动,一边在等待丈夫回家。人物的心事,不采用一般小说的叙事的方式来表现,而是通过散文诗的绘画的笔法来描

9、绘,就显得诗意盎然,引人入胜。其中关于战争场面的描述,也很少有紧张的气氛,甚至多有戏剧的成分。以“女人们到底还是有些藕断丝连”的寻夫为线索,竟歪打正着的把敌人引进了战士们的埋伏圈-荷花淀,漂亮的一战就这样展开了。小说荷花淀的作者有意避开了重大战争场面的描写。它没有烈火金刚描写的“天上飞机,地上大炮、坦克”没有“杀声、喊声、枪声、炮声响成了一锅” 5;没有董存瑞炸碉堡中“为了新中国,冲啊!”的那份激动人心;没有野火春风斗古城和敌后武工队与敌人机智周旋的那份惊心动魄,激动紧张。小说中描写战争场面仅用了简单的几笔,近乎调皮的几个镜头:“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炮!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

10、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各人丈夫的脸。”“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枪声紧紧的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就冲出了荷花淀。”“手榴弹把敌人那只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6小说荷花淀所描写的战争场面转换之迅疾,情节发展之出人意料,文笔描写之生动洒脱,都使小说充满传奇色彩,充满诗意。而小说荷花淀描写战争从侧面切入似乎比“谈笑间灰飞烟灭”更具情趣化,给人的是轻松是欣喜,甚至是释怀的一笑。二、女性形象“诗化”

11、很多战争文学作品中,关于女人的描绘都已抛弃了女人本身的温柔与可爱,而充满了近乎男人的描写。因而,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俗语“巾帼不让须眉”,这些女人以男人的形象展示了女人骨子里的韧劲与刚强。古有木兰辞,近有刘胡兰。木兰辞中有这样的描写:“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7 这无疑是非常男性化的描述,而小说荷花淀里的女人却更具女人的形象。例如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水生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部队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8手指的“震动”其实是她心灵的震动,传达出了她的温柔细腻。“你还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9 这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顾全大局

12、,通情达理的女性形象。而文中下一段“女人们到底是有些藕断丝连”却又体现了女人们依恋爱人的温柔的一面。在探夫回去的路上,女人们又有这样的对话:“看他那横样啊,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像给他们丢了人似的。说着她们自己也笑了。”一句口是心非的淡淡的责怪把女性的可爱与单纯的心灵暴露无疑。文章的最后又是这样描写女人们的:“她们学会了射击,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芦苇的海里。”10 这又体现出了女人们“男人”的一面。假若把荷花淀比喻成一幅画的话,那么美丽善良贤惠聪明的女人们便是这幅画面最亮丽的一笔。正因为有她们文章才充满了生命与活力,正因为有她们文章才有了绚丽的色彩,正因为有

13、她们才使战争更具诗化。三、人物情感“诗化”小说荷花淀的作者重写人,不注重写事。写人时,又以写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特定伦理规范下人性的美为主。作品着墨最多的就是水生嫂。在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年代,水生深夜归来,水生嫂笑着问:“今天怎么回得这么晚?”机敏的疑虑,诚挚的关切,轻轻的责备.”那是多么复杂的感情啊!当她看出丈夫“笑得不像平常”时,便追问:“怎么了,你?”水生嫂的细心,对丈夫的关爱、体贴尽在这简单的问句中流露出来。当水生嫂听到水生要去参军的消息时,“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的。”这手指的“震动”正是她心灵的“震动”的反射,传达出水生嫂十分复杂的思想感情:有对丈夫的埋怨,有对家庭重

14、担的忧虑,更有亲人远别的依依惜别之情。爱恋、担心、家仇、国恨交织在一起,种种复杂情绪相互冲撞。而当水生嫂听完了丈夫对眼前形势的分析,并将丈夫的叮嘱铭记在心之后,她便说道:“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这简单的嘱咐体现了她是多么的识大体顾大局。同时支持丈夫,就是支持抗日战争啊。11作者正是通过战争这样特殊环境下夫妻间的语言情感交流,赋予小说一种内在诗意的。 在荷花淀中,几个青年妇女惦记自己丈夫想去探望这一段描写也极富人情味。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他忘了一件衣裳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去看看他有什么看

15、头啊!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后来,这几位妇女到马庄没有见到自己的丈夫,作者这样写:“几个妇女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这句话神来之笔!把时刻思念的人骂为“贼”,使“贼”成了亲人的爱称,极富人情味。从字面上看去是毫无道理的,可是细读却趣味无穷,夫妻间的人情美在这儿达到了极致。12小说荷花淀中包蕴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人性,使其成为了一篇充满诗的美感的作品。四、小说结局“诗化”我们所了解的很多战争文学作品,关于结局描写大多是以胜利告终,当然荷花淀也不例外。然而,这些战争文学作品的结局一般都是血雨腥风换来的红旗飘飘,或是对革命无限的歌颂。如红岩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

16、“齐晓轩僵化的目光渐渐昂向远方,他仿佛见了无数金星闪闪的红旗在眼前招转回旋,渐渐的融成一片光亮的鲜红。他的嘴微微的动了一下,朝着胜利的旗海最后微笑了。”“ 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星辰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出万道光芒。”13 很显然正是方晓轩的牺牲为战士们赢得了时间,换来了革命的胜利。然而,这样的战争描写给人的感觉却是壮丽的悲怆的。 再看文章苦菜花的最后一段聚焦了这样一个镜头:“ 秀拿着大束的鲜花送给母亲,祝母亲生日快乐。母亲注视着女儿手中的花,鲜花被水沐浴的更加娇媚鲜艳,在朝霞中放着异彩。在母亲眼中

17、最吸引她的不是那粉色的月季花,暗红的的芍药花而是夹在这些花中金色的苦菜花,看着看着母亲觉得眼前一片光亮。母亲尝到了苦菜根的清凉可口的苦味,嗅到了苦菜花的馨香,她嘴唇旁的那两道明显的深细皱纹微微抽动流露出虽然苦楚却幸福的微笑。”14“苦楚却又幸福的微笑”不由的让人联想到革命的胜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成功又是何其的艰难。而小说荷花淀的结尾是这样描写的:“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芦苇的海里。”15作者运用平缓的白描式的笔吻结束,没有壮丽没有沉重没有关于战争的悲伤的回忆,给人的却是无

18、限的想像,给人以无穷的力量。我们可以在快乐中想像男女是怎样积极配合、团结互助打了漂亮的一战。这无限的美的想像无疑又给小说荷花淀的结局带来了诗意的感受,这不仅体现了作者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创作艺术,同时作品还给人以疏密相间的节奏感。结 论由小说荷花淀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孙犁着力追求的艺术风格是诗一般的意境。他不是正面地描写刀光剑影,而是采取武戏文唱的技艺,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用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如雪的芦苇,粉红色的荷花箭,荷花叶的清幽香气,衬托出女主公对正在进行浴血战斗的丈夫的一往深情,点染她们新生活的欢乐和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作者的文笔婉约而流畅,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

19、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这就是孙犁小说荷花淀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人们常说,散文如少妇,诗似少女。读荷花淀,就好像品少妇之韵,赏少女之花,每品韵味弥醇,每赏花香愈浓,使人围裹在诗的氛围中。它漾动性灵的抒情,则充满了诗的基调、诗的韵致、诗的醇味,是作者孙犁的心灵同客观世界的契合的升华。总之,无论是从小说的艺术风格,美丽善良的女人形象,细腻的人物情感,还是简练不乏生动的收笔,都给人以诗的感受 、美的回味。因此,荷花淀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称之为“诗化小说”的确是恰如其分的。而我在论述的过程当中除运用从原文中举例的方法外,还运用了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的方法

20、,我觉得这样更能体现小说的“诗化”特色。注 释1杜鹏程保卫延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346891015孙犁孙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112孙犁孙犁文论集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5刘流烈火金刚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7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3罗广斌、杨益言,红岩M中国青年出版社.14冯德英苦菜花M春风文艺出版社.参考文献:阅读和欣赏 现代文学部分(一)北京出版社阅读和欣赏 现代文学部分(二)北京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选讲作者王泽龙,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短论孙犁,浙江人民出版社文学评论2006年第二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