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罗马法

上传人:hh****7 文档编号:21307769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1.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罗马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罗马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罗马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罗马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罗马法(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罗马法一、单选题1.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A. 私有财产不行侵扰B. 留意维护公共利益C. 公共权力至高无上D. 法律面前人人同等2.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相识到外来民族中有很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A. 贵族垄断立法权B. 具有敏捷性和实效性C. 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D. 留意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3.在罗马的传闻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

2、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名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历而贡献出你名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A. 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行侵扰B. 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腱C. 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D. 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4.如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允,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依据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法官审案时应当()A. 留意证人证据B. 体现人文关怀C. 遵遵守法律律程序D. 维护司法公正5.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于欠债人的儿子

3、(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生气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制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由此可知()A. 群众斗争推动了罗马法治的进步B. 罗马法一度忽视私有财产的爱护C. 罗马法继承了希腊的民主精神D. 罗马法的适用对象包括奴隶在内6.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假如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需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子,因为他应当好好照看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A.

4、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B. 带有深厚的志向主义色调C. 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D. 包罗之广、涵盖之细7.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有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反映出罗马法A. 留意调解商业纠纷B. 重形式且程序繁琐C. 保留习惯法的痕迹D. 道德意识融入法律8.十二铜表法规定:假如某人挨着他人的土地筑短墙,他不得越界;他假如建围墙,则必需留出空地一尺,假如是建居处,则留出两尺,假如是挖坑道或沟,则留出的尺度应与挖掘的深度同。该规定()A. 旨在维护平民利益B. 有助于稳固罗马帝国的统治C. 利于调整社会冲突D. 体现了

5、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9.据学说汇纂记载,两辆满载货物的骡车一前一后在爬坡,为减轻骡子负担,两名车夫在第一辆车后推车。此时,前面的车起先滑退,在两车之间的车夫从中间跳出之后,后车被前车撞上并碾过一个奴隶。依据法律规定,对骡子的主子可以不发生诉讼,而对车夫则可依法起诉。这反映罗马法()A. 留意程序合法B. 爱护私有财产C. 主见过失担责D. 强调法律公允10.下表为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条款的部分内容。据表可知,十二铜表法()条款内容第八表其次条有意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和解时,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损害第八表其次十一条损害自己被爱护人的爱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第八表其次十四条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

6、地还远,则应供献牧羊为祭品第八表其次十三条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A. 具有原始色调B. 体系比较完备C. 民刑不分D. 具有理性色调11.公元3世纪晚期的罗马法中有这样的规定:假如你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一件价值较高的物品,那么你可以把钱退给买方并在法官的主持下收回该物品;或者在买方同意的状况下由买方再支付少收的价款部分。这反映了古代罗马()A. 社会经济秩序混乱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 忽视私有财产爱护D. 对法律正义价值的追求12.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说明当时罗马A. 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B. 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C. 法律

7、具有同等的约束力D. 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13.古罗马人已经意识到抽象的普遍的法律在应用于具体的案例时必需考虑具体的状况,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在执法过程中罗马城市行政官可以依据每一个别案例的状况作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依据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这说明()A. 司法实践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B. 罗马法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C. 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的必定性D. 罗马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二、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

8、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记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爱护私人利益有关全部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样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听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探讨材料二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同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现今中国民法,是清朝末期从外国继受而来。甲午战败

9、和庚子事变后,清廷推行新政,1907年设立修订法律馆,“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年民法典起草正式起先1910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接着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其次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缘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近代民法精神并归纳中国制定民

10、法典的作用。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爱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一般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须要逮捕的,必需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

11、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材料三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学问,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同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同日而语,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

12、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限制臣民罢了。(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的相像点。(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爱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见等方面有何不同。(3)依据材料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16.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材料二: 事实上存在

13、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吩咐激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减弱它,在道义上恒久是不正值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行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听从这以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则,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日立下一条规则,明天另立一条。西塞罗(古罗马法学家)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提取两条关于韩非子与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不同的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合理,史论结合)1.B依据题干材料”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

14、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可以看出罗马法留意维护公共利益,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愿思。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实力。2.A“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相识到外来民族中有很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表明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具有敏捷性和实效性,留意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故BCD正确,不符合题意; A材料未体现,符合题意。 故选:A。本题考查罗

15、马法,万民法程序上,简洁敏捷且好用有效,侧重私法。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马法,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罗马统治者的利益,爱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是奴隶制的法制体系。3.D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了罗马的传闻强调任何亲情大于王法,说明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故D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行侵扰,故A项错误。 B项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应解除。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法律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目的,故C项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罗马法。须要驾驭罗马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实力。4.D正义女神双眼蒙布体现出,法官在审案

16、时要抵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故D项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解除。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允,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本题难度中档,主要考查罗马法,留意对罗马法体现的精神和原则的精确理解,了解罗马法对当时罗马国家统治巩固作用和对后世和影响。5.A“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于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生气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制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

17、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表明群众斗争推动了罗马法治的进步,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解除。 故选:A。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于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生气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制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马法,罗马人以敏捷务实的看法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阅历,制定出古

18、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6.A依据材料意思为当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马主子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当照看好马,否则应担当相应责任,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解除。故选:A。本题考查罗马法,爱护私有财产;对各种契约均有较具体的规定,稳固了帝国的经济基础。罗马法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奴隶被当作私人的财产,没有任何权利,不能体现真正的“法律面前人人同等”,与现代的法制有明显的不同,不行避开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爱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妇女权利受限。7.D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学问,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学

19、问精确获得、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解答】材料表明,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作为道德意识是缔结契约的前提,体现出道德意识融入法律之中,即道德意识的法律化特征,故D正确;ABC材料均没有涉及,解除。故选D。8.CA结合所学学问,罗马法的本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非维护平民利益。B结合所学学问,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而非罗马帝国时期。C题干描述的法律条文有利于缓和社会冲突。D题干所给材料没有涉及司法程序问题。故选:C。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十二铜表法”,并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及驾驭十二铜表法的本质及颁布时期。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考查学生获得、解读信息及

20、调动、运用学问的实力,难度较小。9.C依据题干材料可知,由于车夫的失误使得一个奴隶被撞碾,罗马法对骡子的主子可以不发生诉讼,而对车夫则可依法起诉,这体现了主见过失担责,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解除。故选:C。本题考查罗马法。须要驾驭罗马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实力。10.AA“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损害”、“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这些规定具有同态报仇和野蛮的色调,“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应供献牧羊为祭品”等则借助于神灵的力气来进行惩处,总之上述制裁方法都具有简洁和粗暴的原始色调,

21、故正确;B题干仅仅提到了罗马法中关于某些罪刑的惩处方式,不能说明体系完备,故解除;C民刑不分是古代东方国家法律的特征,故不符合古代罗马,故解除;D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具有理性的色调,故解除。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十二铜表法,侧重于考查的是十二铜表法的特点。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史料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学探讨的基础,历史探讨须要从若干个相同或者不同类的史料中找出其共性的东西,从而确定史料的真伪。历史探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孤证不立”。所以这一题肯定要依据几个文字材料的大意找出其共同之处,就是可以推论出的结论了。11.D“假如你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一件价值较高的物品,那么你可以把钱退给买方并

22、在法官的主持下收回该物品;或者在买方同意的状况下由买方再支付少收的价款部分”反映了古代罗马对法律正义价值的追求,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解除。 故选:D。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假如你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一件价值较高的物品,那么你可以把钱退给买方并在法官的主持下收回该物品;或者在买方同意的状况下由买方再支付少收的价款部分”。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马法,罗马法坚持两大准则:爱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同等。12.D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学问,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实力。【解答】依据题干“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说明罗马法律至上,故D项正确;“维护君主专制统

23、治”不合史实,解除A;B项材料不能体现,解除;“同等的约束力”说法错误,解除C。故选D。13.A依据材料“在执法过程中罗马城市行政官可以依据每一个别案例的状况作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依据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可以看出司法实践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故A项正确。罗马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的必定性,故C项错误。罗马司法审判具有严格程序,故D项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罗马法。须要驾驭罗马法的发展及其缘由。解题的关键是对“在执法过程中罗马城市行政官可以依据每一个别案例的状况作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依据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对罗马法

24、的发展及其缘由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得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14.(1)差异:中华法系礼刑结合(侧重公法),维护国家、家族利益;古罗马法私法发达,爱护个人权利。中华法“法”自君出,权尊于法,人治:古罗马法权力听从于法律,法治。中华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古罗马法追求正义。缘由:中国:自然经济;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中国:宗法制度,专制统治;古罗马:城邦政治,帝国时代疆域扩大,社会冲突困难。中国:法家,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古罗马:自然法思想,同等、公正、正义。(2)近代民法精神:自由与同等:维护私权利:权利与义务兼备。作用:提升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与

25、权利意识;有利于民权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助于挽救民族危机,尽早收回国家主权;有利于规范同等的社会秩序,推动中国法制建设的近代化。(1)本题考查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及其缘由,考查学生比较问题的实力。第一小问的差异,依据材料一“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古罗马法,私法(爱护私人利益有关全部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样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听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结合所学概括其差一级卡。其次小问的缘由,结合古代中国和

26、罗马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史实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近代民法精神和中国制定民法典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得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第一小问的精神,依据材料二“自由、同等、权利、义务等”可以得出自由与同等;“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维护私权利:权利与义务兼备。其次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结合第一小问的精神和所学可知,作用是提升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与权利意识;有利于民权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助于挽救民族危机,尽早收回国家主权;有利于规范同等的社会秩序,推动中国法制建设的近代化。15.(1)相像点: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爱护私有财

27、产。(2)爱护对象:中国爱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爱护公民。立法理念:中国留意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留意理性、同等(自然法)理念;经济主见:中国重农抑商;罗马爱护商业。(3)不同:罗马法强调正义、同等、人权、理性原则,而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法的学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依据材料一“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的相

28、像点是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爱护私有财产。(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法 的学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依据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爱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同等的地位,起先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同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同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同等”,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爱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见等方面的不同是爱护对象:中国爱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爱护公民立法理念:中国留意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

29、入法);罗马留意理性、同等(自然法)理念经济主见:中国重农抑商;罗马爱护商业。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法 的学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依据材料三“人生而同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可以得出罗马法强调正义、同等、人权、理性原则;依据材料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限制臣民罢了”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16.信息:内容不同。说明:韩非子: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好用性,主见严刑峻

30、法,认为法律是统治者强化统治的工具。西塞罗:强调自然法的理性、正义原则,认为自然法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和永恒性。说明:韩非子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兼并斗争;思想百家争鸣,文化旺盛;小农经济产生,韩非子从维护专制统治的角度形成了严刑峻法的法律思想。西塞罗时期,罗马法成为调整社会冲突的重要工具;人文精神传播;奴隶制工商业经济旺盛,因此他的法律思想体现自然法观念。信息:作用不同。韩非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西塞罗:维护了罗马的统治,影响后世。说明: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

31、,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冲突,使其短暂而亡。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指导了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标记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维护了罗马的统治;成为近现代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则。本题主要考查韩非子和西塞罗的相关学问,旨在考查运用所学学问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两者法律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性质、作用等均有不同,从中再选出两条进行立论即可。然后结合所学,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选取的两条不同进行说明,留意逻辑清楚,史论结合。以此可以得出:信息:内容不同。说明:韩非子: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好用性,主见严刑峻法,认为法律是统治者强化统治的工具。西塞罗:强调自然法的理性、正义原则,认为自然法

32、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和永恒性。说明:韩非子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兼并斗争;思想百家争鸣,文化旺盛;小农经济产生,韩非子从维护专制统治的角度形成了严刑峻法的法律思想。西塞罗时期,罗马法成为调整社会冲突的重要工具;人文精神传播;奴隶制工商业经济旺盛,因此他的法律思想体现自然法观念。信息:作用不同。韩非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西塞罗:维护了罗马的统治,影响后世。说明: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冲突,使其短暂而亡。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指导了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标记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维护了罗马的统治;成为近现代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