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问题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1300538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公平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公平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公平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公平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平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公平问题分析摘要: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却出现了公平问 题,产生了许多畸形现象。本文主要列举中国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就这些现象进行分析, 找出相应对策。关键词: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 ;现状 ;分析解决。正文:6 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一经播出即成为讨论的热点,该片直面现实,抨击时弊, 围绕我国当前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先后采访了 130位中外教育人士、政府官员、学生和 家长,并与芬兰、日本、德国、美国等国的教育进行对比,集中展现了我国的教育问题,具 有很强的冲击力!该片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老百姓中展开了关于教育公平 的思考。作为一个

2、受教育中的我当代大学生,就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亲身经历的教育 部公平现象进行分析,写下本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教育公平。只有弄清楚什么是教育公平,才能达到教育公 平。公平即是公正、不偏不倚,对一切有关的人公正平等的对待。而教育公平具有多重含义, 从教育活动过程来看分为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提 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 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 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1】。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 “

3、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 果相对均等”的前提。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 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 从教育实践主体来看,教育公平分为:学生公平与教师公平。学生公平是指对待和评价学生 公平与否的问题;而教师公平则是指对待和评价教师公平与否的问题。学生公平一、起点不公平1 农民工子女上学不公平:中国向来是一个不公平的国度,户籍制度,从出生开始就将 中国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这是中国人一生无法洗掉的烙印。近年来,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 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入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目前我 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

4、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义务教育阶段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负 担,流动人口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当地的教育经费,造成入学难问题越来 越严重。据中国儿童中心 2002 年至 2003 年对 9 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义务教 育年龄段中近 9.3%处于失辍学状态,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其根本问题关键就是 户口问题【2】。没有当地户口的农民工孩子不能及时入学,只能返回原所在地,成为留守儿 童或者上交大笔的借读费。这些对于农民工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对城市的 建设有贡献的,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为城市人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他 们的孩子却没有享受到受教育的

5、权利。只是因为他们不是城市人,没有城市户口,这样他们 的孩子在刚开始上学的起点就成了一个压在他们身上的大石头。2 基础教育的不公平: 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最蛊惑人心的一句话莫过于:“不要让孩 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起跑线上的领先,孩子苦不堪言,家长疲于奔命。在中国,教育犹 如一条环环相扣的生物链,在生物链的最高端就是大学。这个终点,一环一环向前逼近。于 是,压力从高中、初中,一直追到小学,乃至幼儿园。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不输在起跑线上就 给小孩子强压一些补习班,成人知识。这不仅对于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是一种不公平,因为 他们无法支付高昂的补习费,进入小学就无法跟上其他人的学习进度,使得孩子丧失信心。

6、 更是对上补习班孩子的不公平,幼儿园本应该是解放孩子天性,让孩子无忧无虑玩耍的阶段, 过多的知识反而扼杀孩子的天性,使他们背上沉重的精神压力。何况进入小学所有的知识要 重新学习,这也会使得他们不想再学习重复的课程,反而对他们学习不利。在中国所有的教 育历程,仿佛都成为了高考的“预备班”对比国际上的先进国家,如近邻日本,中国教育正 在走向世界潮流的反面。这场起跑线上的战争值得反思。二、过程不公平1 学校教育手段的不公平:经常采用的教育手段有:分重点班、排名和分好坏学生。近 年来,由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地区内校际教育资源的差别引发的“择校热”愈演愈烈, 不少家长宁可花重金择校,也要让子女挤进重

7、点学校。在我看来,分重点高中,重点初中, 乃至重点班就是教育的不公平现象。这和户口一样也将学生划分为几等,给人贴上不同的标 签。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公平的待遇,没有人喜欢收到不公平的待遇,正因为有这些区分好坏 学生的待遇就有所不同。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学校的教育和呵护,可能就是因为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就会改写多少学生的命运。被贴上“后进生”的学生对其心灵是莫大的伤 害啊!在我上小学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活生生的例子,所谓的差生就是因为老师的不公平 而自暴自弃,最后辍学。老师本来应该是最公平和蔼的代表,却让学生感不到温暖。这很让 人心寒啊。就是上了重点班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只会培养出

8、只会死读书的孩 子,又怎么能谈以后的发展呢。为了上重点班,学生也是要费尽精力,牺牲课余时间来学习, 压力自然不用说了。家长也会为了读重点高中支付高昂的学费或者找关系,也是劳民伤财。 这对于上重点班的人和其他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更可怕的是学校还要进行考试排名,进行 张贴公布。2 弱势群体与优势群体之间的不公平:儿童中有健康儿童也有特殊儿童。九年义务教育 主要针对健康儿童,而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我国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明确保证 规范,一些有残缺的儿童往往是无法接受教育的。女性教育者与男性教育者之间的不公平, 很多家长认为女生是不需要接受教育的。女性本来就作为弱势群体,不接受教育怎么行。还

9、有就是富学生和穷学生的不公平。3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不公平:学校之间的不公平:评断什么样的学校为重点也值得深思。 为了成为重点一些学校就盲目追求升学率。有些学校因利益驱动,就巧立名目设立分校 (名 校办民校),名正言顺地收取择校费,导致了校中校、校外校的产生,为教育腐败提供了温 床。然而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的择校费,却让很多家长“望学兴叹”。这也包括了教育 收费之间的不公平。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政府和社会减轻了办学压力,同时也为 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学校的机会,理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民办教育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障碍,诸如民办学校规模难于扩大、教育

10、质量难于提高、社会舆 论难于认可等问题,一些规模较小依靠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举步维艰。4 地域之间的不公平:由于地区间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办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由 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同;而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接 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 在“教育能改变”纪录片中反应在贫困的山区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 而贫困山区的教育设施还是师资都无法和城市的相提并论。一些山区孩子连上学都要走很远 的路或者家庭根本没有经济能力支撑,面临辍学。一辈子就无法走出山区,只能生活在社会 底层。如我国在东部和西部就存在着地域的不公平:我国东部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 西部一些地区连九年义务教育

11、普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三、结果的不公平1 指标分配不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招生名额分配明显趋于失衡,发达地区特别是中 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数远低于其他省区,这势必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公。 如在有北京户口 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的分数远远要比像我们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容易的多。2 高考制度的不公平:三十年前,一场公平的考试取代了用出身和阶级来衡量一个人的 价值,个人能力得到了承认。三十年后,人们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面前,不再满足于 “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方式,社会希望能够用更为人性化的方式来选拔人才,越来越多的声 音开始呼唤改革传统高考体制。十年寒窗,一举定胜负。这种体制本来就是不公平的。高考 之外,还

12、有一条路却为中国的多数学生和家长所忽视,那就是接受职业教育。但在历来崇尚 “学而优则仕”的国度,职业教育的发展却是长路漫漫。3 就业的不公平:虽然教育只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基于不公平入学条 件毕业出来的学生,社会很难区分其真实水准,从而导致就业竞争的不公平。相对于名牌、 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似乎存在“品牌 劣势”某沿海城市在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时,甚至打出“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谢绝入内” 的标语,严重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有技术,真才实学,却被 一纸文凭拒之门外。4 大学教育的不公平:中国公众对大学教育的失望情绪

13、日趋严重。就业难,扎堆考公务 员大学生择业观与现实脱节等现象将大学教育的弊端暴露无遗: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的滞 后,培养模式的单一,忙于论文,疏于教学,学生普遍感到茫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高 等教育的大众化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大学校园,而从中走出的“合格公民”却越来越少。这 对于莘莘学子的我们是不公平的。我们辛辛苦苦考入大学所接受的教育却使我们无法适应社 会。同学辍学下海现在也是家财万贯,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却不知道路在何方。大学有必要上 吗?有必要为之奋斗吗?如何找回丢失的大学精神?难道我们追求的结果是无用的吗?国家兴衰,系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 根本的

14、事业。”众所周知,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 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经 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 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教育既然是至关 重要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在问题中找到原因,从而拨乱为正。问题原因:一、教育经费投入与均衡1 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1993 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逐步提高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21 世纪国家 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已经

15、达到 4%,但是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4.4%),而世界发达国家已经超 过 5% 【 3 】。2. 教育经费分布不均衡:中央财政过多用于高等教育,而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东、 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教育经费的投入失衡。19952002年,东部3市(北京、天津、上海) 与西部 5 省区(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和青海)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从3.23 倍扩 大到了3.85 倍,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从2.65倍扩大到了3.39 倍。城乡之间 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则更大,以 2002 年为例: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为 5800 多亿元,而占 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其中的 23%。教育经

16、费投入的失衡造成了办学条件的失衡, 继而会导致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科研能力等软资源的失衡。同一地区,地方财政对强校的 投入高于对弱校的投入。一些官员热衷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建设,把有限的财力、物力 都投入到重点、示范学校中,而对普通学校,特别是一些弱校则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限的 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导致了同一地区校际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二、国民观念出错1 重普教轻职教: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而影 响我国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层次结构、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以及办学 形式等方面还不能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

17、 办学机制不够灵活,教育设施、设备亟待改善等问题,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不能 很好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 高考观念问题: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束太过于严格,不像西方先进国家一样,孩子 想成为面包师,家长都感到骄傲和支持。中国家长都想望子成龙的观念,忽略了社会是需要 不同的人才,从而导致过分重视高考。这也与我们国家根深蒂固的思想土壤有关。最直接的 表现就是教育手段的实施错误:分重点班、补习班、排名等等三、国家制度1 户口问题:户籍政策是可以便于人员的管理,但是它对于人的区分却是不好的。2 缺乏管理:. 缺乏有效的管理、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使民办教育举步维艰。目前我 国尚没有一个

18、具有权威性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沟通,对民办 教育的管理缺乏权威性的规划、统筹与协调。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也存在问题,如有的学校在 招生时夸大承诺,再者就是乱收费、高收费,严重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形象和生源。民办教育 的经费主要来自学生学费、个人财产投入、社会捐资等,这部分资金毕竟很有限,使之经常 面临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民办学校在申请贷款、得到国家资金扶持方面却相当艰难。 问题对策:1. 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确保“三个 增长”和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尽快实现;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内部分配、城乡分 配、区域分配、校际分配的力度

19、,促进教育全面发展。2. 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1) 国家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加强对边远地区基础教 育的投入,逐渐缩小东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间的巨大差距,确保边远地区和偏僻省份的同龄人 能有同等的机会接受教育。(2) 东部发达地区要向教育基础薄弱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大对口支援,通过支教或远程 教育等形式提高中西部地区教师教学水平,同时国家应该采取优惠政策进一步为西部吸引人 才、留住人才创造条件。3.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1)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要将九年义务教育落到实 处,

20、切实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面貌。(2) 高等教育阶段,建议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措施,解决高等教育高收费、低就 业率问题,为贫困地区出来的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4. 坚决限制和缩小教育差距。取消重点、示范学校制度,禁止对重点、示范学校在财政 拨款、师资配备、招生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尽可能从资金、信息、生源等方面,给条件较 差的学校以必要的重点扶持,抓好薄弱中小学的改造工作,缩短并力争消灭重点与非重点之 间、城乡教育之间不平等的硬件差距。5. 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建议在城市中设立流动人口子 女学校,彻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外来人口子女应享

21、有同所在 城市学龄儿童一样的入学待遇和入学标准。建议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作为流 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经费。6. 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应当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 强管理的方针。政府和教育部门对社会力量办学应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并给予适当的 财政资助。7. 以就业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1)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力度,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规划。(2)教育部门要统筹配置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安排好招生和就业工作,使职业技术学校 和普通高校之间公平竞争。(3) 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培

22、养”,改革以课 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和培训结合,为企业输送他们所需的高素质技 能型人才,使学生人尽其才,实现个人发展,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8. 切实解决屡禁不止的乱收费问题。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和制度建设,在义务教育阶段学 校全面推行“一费制”,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实行“三限”政策。稳定高等学校收费标准, 严格规范高等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与招生录取挂钩的各种形式的乱收费。加强管理,在 义务教育阶段禁止开设培训机构。9 不采用传统高考模式,采用西方学校考试模式。 以上可以说是解决了学生的公平性问题,但是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公平性问题 同样是教育公平问题的范畴之中。教师公平一

23、、存在问题1 待遇问题:工资发放和工资微薄。许多基层教师的工资拖欠问题仍十分严重,工资也 很微薄。偏远地区代课的老师连居住地方都有问题。人们都说教师是一个饿不死但也富不了 的职业,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待遇问题是应该得到提升的。2 地位问题:教师应该个值得大家去尊重的职业,但是就我国现状,教师的地位并不高, 受人尊重的程度不够。3 转正问题:许多农村代课老师一辈子可能就是一个代课老师无法转正。4 职称问题:教师职称评定主要依据教师的论文发表以及文凭来决定。这对于教师是不 公平的。许多教师为了追求职称,就只顾研究,不顾教学,学生就无法学到真才实学。有的 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却没有评上职称。这种评职

24、称的方式应该有所改善。二、存在原因 教师虽然在人类文明中发挥重要作用,却自古以来没有受到相应的对待。除了人们观念 问题,老师被划分为“臭老九”,对教师的作用没有重视之外,还有就是国家政策问题。首 先,没有提高教师的工资,也没有一个政策来保证教师的权利,其次,就是没有提高群众对 教师的认识与尊重度。其三,没有正确的职称衡量标准。三、相应对策上述所提出的学生不公平对策的实施也会对教师不公平现象有所改善。国家加大教育经济 投入和政策管理,自然教师的工资和地位也会相应提高。至于职称和转正问题则就需要国家 改正和完善体制。如评职称或者转正时候应该全方位的考察教师的水平,而不是单方面的。纪录片名字为“教育能改变吗?”这不仅仅是一个问句,更是中国百姓对于教育的警醒 和呐喊。只望当局者能够正视这些问题,改正问题,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公平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1】360关于教育公平的含义【2】书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作者:田慧生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 间:2010年2月1日【3】书名: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鲍传友 出版时间: 2011 年3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