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1298674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9.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归纳(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三峡地貌 崇明岛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形成原因不同。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 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 河流侵蚀地貌。知识点一:河流侵蚀地貌(重点)侵蚀类型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 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分别是溯源侵 蚀、下蚀和侧蚀。溯源侵蚀:河流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2、。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 方向发育。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 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 退,这是溯源侵蚀。下蚀:河流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V”字形,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河流发 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河流的下蚀作用比较强烈。侧蚀:河流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 仅

3、约 185 千米。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 回肠”之称。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 年一次。因此,人 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这主要是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河流的侧蚀作用表现强烈, 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 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黄土高原上有着这么多的沟谷,为什么它们却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究竟在

4、哪里呢?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从而使沟 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 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 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湾不断 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 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请看下图并思考讨论:图中 A、B 两点哪里更适于建河运码头,说明理由。陋盘檳圧慣

5、1伐M權解析:B点。A点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B点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 因此水深较深,适合做码头。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河谷的形成过程,它主要是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下面我们 来看一个实例,看看大家对刚才学的内容掌握得如何?位于湖南省境内的张家界,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请根据这段描写,用下面的关键词, 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张家界市西接云贵高原,东临洞庭湖,北与鄂西山区接壤,南又与雪峰山毗邻,其总的地势 是自西向东倾斜。张家界市四季温和,雨量充沛,溪流发育,各条溪流汇入澧水后,从西向 东,一直流入洞庭湖。张家界市的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河谷多为隘谷、峡谷。河谷

6、底部呈线形,两岸 陡峻,滩多水急。当你泛舟或漂流在这段河谷的急流险滩上时,惊涛骇浪会令你惊心动魄。张家界的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河谷之所以多隘谷、峡谷, 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强烈,来不及将河流拓宽,从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 河的谷底极窄成线形,河流两岸壁立千仞,河谷中间滩多水急。从张家界的河谷地貌形成过程可以知道,虽然河谷地貌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但张家界特殊而 秀险的河谷地貌也离不开地壳的抬升作用。知识点二:河流堆积地貌(重点) 我们知道,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那些被侵蚀的地 表物质被河水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也就形成了

7、河流的堆积地貌。在这部分内容当中我们只分析下面三个地方形成的堆积地貌:在河流流出山区的谷口处;河 流的中下游;河口三个地区。1、在山区的谷口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在山区地势较陡,河流或季节性的洪水在山区内水 流速度很快,侵蚀作用剧烈,携带着大量砾石和泥沙。但当水流流出谷口时,地势突然变得 平缓,水道也变得开阔,因而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使得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逐渐沉 积下来,就形成了洪积扇或冲积扇。由多个冲积扇或洪积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 原。总结: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2、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形成的堆积地貌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而侧蚀作用较强。

8、由于河道弯曲,使得凹岸侵蚀、凸岸堆 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当洪水 季节到来时,河漫滩被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 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总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 漫滩平原。3、在河流的入海口形成的堆积地貌 河流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当河流入海时,如果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 流所携带的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 的三角洲平原。总结:水下坡度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连接形成三角洲平原。

9、 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 16 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 12 亿吨。而 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 0.8-1.0 米。由于潮流弱、搬 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 千米的 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阅读“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理解为什么黄河三角洲发育很快。活动题从黄淮海平原的资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地貌构成上分析,黄淮海平原在发展农 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利与弊。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共同冲积而成。河流的 堆积作用对黄淮海

10、平原的组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平原的西部地区,是由洪积和冲积物组成 的山前倾斜平原;倾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冲积物质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则是地 势很低的滨海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 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 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洼地的面积一般不超过 50平方千 米。黄淮海平原的不同地貌单元,由于地势地貌特征不同,形成土壤的水分条件和土质差异 很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来说,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较高,水质较好,土壤 排水性良好,不易盐碱化,多为高产稳产农业区。冲积低平原地形平坦,多为黏土,夏季容 易积水发生涝灾。地下水的矿化度较

11、高,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土地生产力一般低 于山前倾斜平原。滨海平原地区地势极为低平,夏秋季节低洼易涝,组成土壤的物质以黏土 为主。由于受海水浸渍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为盐土,表层含盐量达1%3%, 只能生长盐生或耐盐性强的植物。因此,这里是黄淮海平原低产田的主要分布区。知识点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大江大河哺育着我们人类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各属于什么大江大河的流域? 中国黄河流域;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是河流孕育了我们人类文明,河流地貌对人类的聚落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河流塑造的众 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

12、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具有比 较明显的影响。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青藏高原由于海拔很高而寒冷,土壤贫瘠。而河谷地带海拔低,气候相对温暖,两岸泥 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所以这里是高原地区理想的人类栖息地。因 此,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人们总是选择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生产和生活,这些 地方的地形相对平坦,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也相对丰富,适合于聚落的发展。 因此,山区的聚落多呈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的两岸伸展。平原不仅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

13、适宜聚落的 发展,所以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活动题: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 A 地,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 势稍高的 B 地。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为陡峭,而 A 地海拔相对较低,地势相对平坦,离河流近,便于 取水;而B地位于冲积扇上,周围地势开阔而平坦,B地也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2、A、B 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B 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因为 B 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 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 B 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 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典型例题

14、例 1、发源于我国西藏,流入南海的湄公河( ) 上游河流下蚀强烈,形成“V”字形河谷 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和沉积作用较强,形成槽形河谷。 河口处形成了宽阔的三角洲,这是侵蚀作用的结果 上游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均大于下游A、 B、 C、 D、解析:湄公河上游流经横断山区,河流下蚀作用强烈,形成很强的“V”字形河谷;而下 游为平原地区,水流变缓,泥沙淤积,且侧蚀较强,河道变宽,成为槽形谷;河口处三角洲 平原是泥沙堆积作用的结果;上游的沉积作用小,因水速快之故。答案:A 例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貌上看,处是,它是由作用形成的,它分布在山区的。(2)从地质构造上看,处属于构造,它是由于

15、形成的。解析:(1)从地貌上看,处位于山前,由流出山口的河流冲积而成,从形成上看为扇形, 故为冲积扇。(2)从图中可以看出处两侧岩层发生断裂,并产生上下的位移,故为断层。 答案:(1)山麓冲积扇 流水堆积 河流流出山口处 (2)断层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 有明显相对位移。例 3、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解析:溯源侵蚀是指河流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 流向上游方向发育;下蚀是指河流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是指河流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河流的 溶蚀是指可溶性岩类物质溶于水。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 流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所致,除内力作用外,外力作用主要是河流的下蚀作用。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