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学习腹针[内容充实]

上传人:8** 文档编号:21288635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腹针疗法,学习腹针[内容充实]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腹针疗法,学习腹针[内容充实]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腹针疗法,学习腹针[内容充实]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腹针疗法,学习腹针[内容充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针疗法,学习腹针[内容充实](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医学精制腹针疗法n2 1、腹针概念:2、腹针起源:3、腹针依据:理论(1、胚胎时脐的作用-经络母系统,2、腹部具有脏腑最集中,经脉最多,途径最短3、“前面深似海,后面薄似饼”)及2实验。4、腹针穴位定位:腹部分区、划线,任脉(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肾经(商曲)、胃经(滑肉门、外陵)、上风湿点及外点、下风湿点及下点。5、腹针操作(体位、消毒、进针手法、剌至病所、出针顺序)、注意事项、意外出血处理。6、腹针治疗处方及处方标记(D、M、S)2医学精制3医学精制腹针疗法n由薄志云所创,经过20多年临床观察及验证。4医学精制腹针依据 1-腹部脏腑、经络分布 n腹部除了是人体分布脏腑最多的部位,还分

2、布着大量的经脉(肝经、肾经、脾经、胃经、胆经、任脉、带脉、冲脉、阴跷脉、阴维脉),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了较广的途径。脏腑的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的地方,也是审察证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大多数募穴位于腹部。因此腹部具有脏腑最集中,经脉最多,途径最短等优点。5医学精制腹针依据 2-神阙-脐学说 n胚胎时期,脐带是胎儿从母体摄入氧气、营养物质的通道。即胎儿在母体时是以脐为中心向全身输布气血。因此脐(神阙)通向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在先天即已形成。n胎儿出生后,随着营养摄入方式的改变,脐部输布气血的功能降到了一个次要地位。n经络是先于脏腑与肢体的全身最早系统,这个系统便是神阙经络系统,是经络

3、系统的母系统。6医学精制腹针依据 3-腹部的结构 n腹部“前面深似海,后面薄似饼”。n经脉是沿着隐性感传线下面的一种多层次的空间结构。n采用不同的深度去剌激与影响不同的外周系统从而达到调节局部或整体的作用。7医学精制腹针依据 4-实验研究 n尉迟静氏以3例经络敏感人观察,发现反复针剌气海、石门、关元穴时,能激发任脉贯注的感线,但未发现其它感传路线。而针剌神阙穴引出的感传路线,是纵行的主干呈双向贯注循任脉通督脉;是由神阙穴横行双向贯注的环行路线;是由神阙穴向胸腹壁斜行双向贯注的放射状路线。这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针系统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8医学精制腹部经络系统n浅层全息(定位)

4、调节系统n中层经络调节系统n深层内脏调节系统9医学精制腹针穴位定位1n神阙中庭:8寸n神阙曲骨:5寸n神阙腹外侧缘:6寸n两乳中之间:8寸10医学精制腹针穴位定位2n腹白线(任脉)n脐横线n胃经线n肾经线n腹部分区、划线,任脉(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肾经(商曲)、胃经(滑肉门、天枢、外陵)、上风湿点及外点、下风湿点及下点。11医学精制12医学精制腹针穴位定位n定位(全息)取穴法13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中脘n位于神阙上4寸的任脉上。n相当于全息图上口。n浅剌治疗头面部疾病。n深剌治疗消化系统、肺、中风偏瘫、神经衰弱。14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脘n位于神阙穴上2寸。n全息图相当于颈

5、7椎水平。n浅剌治疗颈部、咽喉部疾病。n深剌治疗消化系统(胃肠)疾病。15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水分n位于神阙穴上1寸。n中剌治疗慢性炎症、有消炎止痛作用。n深剌治疗腹水、呕吐、腹泻、胃炎、小便不利。16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神阙n禁针n治疗肠道疾病、中暑、风痛、角弓反张、中风脱症、小儿脱肛、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17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气海n神阙下1.5寸。n相当于腰椎4、5水平n深剌治疗腰椎4、5的病变、脐下放射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闭经、带下、不孕、尿路感染、疝气、血崩、产后恶露不止等。18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商曲n神阙上2寸

6、,旁开5分。n浅剌治疗颈肩结合部病变。n深剌治疗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19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滑肉门n神阙上1寸,旁开2寸。n浅剌治疗肩关节周围病变。n中剌治疗癫痫、哮喘、脑供血不足、面神经麻痹、上肢无力等上半身疾病。20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天枢n神阙旁开2寸n中刺治疗腹部病及腰肌劳损病。21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外陵n神阙下1寸,旁开2寸。n浅剌治疗髋关节病、坐骨神经病。n深剌治疗腹痛、疝气、痛经、附件炎。22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上风湿点n滑肉门旁开5分、上5分。n浅剌治疗肘关节周围疾病。n中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鼻炎、疱疹、面神炎、支气管炎、咽炎。23医

7、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上风湿外点n滑肉门旁开1寸。n浅剌治疗腕关节炎、手节关活动障碍、手指麻木等腕关节周围疾病。24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风湿点n气海旁开2.5寸(即外陵外5分、下5分)。n浅剌治疗膝关节周围病变。25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风湿下点n石门旁开3寸(即外陵外1寸、下1寸)。n浅剌治疗小腿及踝关节病变。26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气旁n气海旁开5分n浅剌治疗腰骶部病变及下肢无力等27医学精制腹部穴位(八廓)定位五行八卦 取象方向脏腑取穴木巽风东南肝、中焦右上风湿点震雷东肝胆右大横火离火南心、小肠中脘土坤地西南脾、胃左上风湿点金兑泽西下焦左大横乾天西北肺、大肠左下风湿

8、点水坎水北肾、膀胱关元艮山东北上焦右下风湿点28医学精制29医学精制腹部穴位的特性1n腹部的浅层、中层是调节全身的系统或外周系统。n腹部的深层是调节内脏系统。30医学精制腹部穴位的特性2n腹部的左右同名穴,在针剌(浅剌、中剌)调节外周系统时,治疗同样疾病。n腹部的左右同名穴,在针剌(深剌)调节内脏系统时,作用的内脏系统不同,故穴性亦不同。31医学精制腹针的操作n针具的选择n患者的肥瘦n穴位的深浅n进针长度不超过针长的2/3n同一病人选取同粗细、同长度的针32医学精制腹针的操作n体位n平卧位33医学精制34医学精制腹针的操作n进针深度:分为天、地、人三部,分别调节不同系统。n天部:调节浅层全息系

9、统,引起临床症状改善。n人部:调节中层经络系统,以调节经脉气血运行。n地部:调节深层内脏系统,调节脏腑功能。35医学精制腹针的操作n掌握安全的深度n剌激的是存在于腹壁内的经络系统,而不是剌入某个内脏。n进针深度以不剌穿腹壁为度。n进行针剌时,不同深度有组织和不同的手感。36医学精制腹针的操作n选择治疗不宜针剌的时间n大饥大饿n便满、腹胀37医学精制腹针的操作n进针手法n避开血管、毛孔,施术要轻。n根据习惯持针、进针,单手、双手或管针进针均可,但要保证取穴进针的准确性。n进针时有疼痛,可能与毛孔、血管有关,重新选择进针部位。38医学精制腹针的操作n针剌与疗效n针剌深浅与强弱,以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

10、程度为手法的客观指标。n主张“先浅后深、宁浅勿深、宁弱勿强、见好就收”。39医学精制腹针的操作n留针时间n一般留针2030分钟,根据体质强弱、病程长短及疾病虚实来决定。40医学精制腹针的操作n疗程n一般为6次/疗程,其中的前3次为每日针1次,后3次为隔日针剌。n慢性病及疑难病为10次/疗程,前5次为每日针1次,后5次为隔日针剌。41医学精制腹针的操作n起针手法n根据进针顺序依次起针。n起针时保持进针时深度,缓慢捻转出针,以干棉球按压穴位针孔。42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作用机制n调节脏腑疏通经络作用靶点43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适应症适应症n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性疾病:如脑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

11、身性疾病:如脑血管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血管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病。n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血栓性耳聋、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血栓性耳聋、眼底出血、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眼底出血、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n虽病程较短,但与脏腑的正气不足相关的虽病程较短,但与脏腑的正气不足相关的疾病:如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疾病:如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颈椎综合症、腰痛、双腿麻木、酸困等。颈椎综合症、腰痛、双腿麻木、酸困等。n其它的针灸适应症,但经治疗疗效不佳者,其它的针灸适应症,但经治疗疗效不佳者,均可为腹针的适应症。

12、均可为腹针的适应症。44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腹针的治疗n腹针禁忌证腹针禁忌证n n1 1、一切不明原因的急腹症均、一切不明原因的急腹症均、一切不明原因的急腹症均、一切不明原因的急腹症均为禁忌证。为禁忌证。为禁忌证。为禁忌证。n n2 2、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部内部肿起的脐静脉曲张,腹部内部肿起的脐静脉曲张,腹部内部肿起的脐静脉曲张,腹部内部肿瘤广泛转移,怀孕妇女均为禁瘤广泛转移,怀孕妇女均为禁瘤广泛转移,怀孕妇女均为禁瘤广泛转移,怀孕妇女均为禁忌证。忌证。忌证。忌证。n n3 3、对于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

13、对于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对于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对于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衰弱的病人,慎用。衰弱的病人,慎用。衰弱的病人,慎用。衰弱的病人,慎用。n n4 4、对肝脾肿大不宜过深。、对肝脾肿大不宜过深。、对肝脾肿大不宜过深。、对肝脾肿大不宜过深。45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天地针n引气归元n腹四关n调脾气46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天地针(中脘、关元)n中脘为天,是胃之募穴,有水谷之海之称。n关元为地,是小肠经的募穴,别名丹田,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n二穴合用有补脾肾之功。47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n中脘和下脘属胃脘,两穴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有主

14、肺气肃降功能。n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又主先一塌胡涂之原气。n四穴合用有“以后天养先天”之功。48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腹四关(滑肉门、外陵)n滑肉门位于神阙之上,治疗躯干上段及上肢的疾病。n外陵位于神阙之下,治疗下腹及下肢的疾病。n四穴合用有通调气血、疏通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作用。49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调脾气(大横)n大横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调整脾脏功能、祛湿、健脾、滑利关节的作用。n常与腹四关合用治疗腰部疾病和坐骨神经痛,与风湿点合用治疗全身关节炎或肩周炎。50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落枕n中脘D、商曲S患侧、滑肉门M患侧51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肩周炎n中脘D、商曲M健侧、滑肉

15、门S患侧52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肘腕痛n中脘、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患侧、商曲健 53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颈椎病n中脘D、关元D、商曲S双、滑肉门M双 54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腰背痛n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 55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腰椎间盘突出n水分、气海、关元 56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膝关节痛n滑肉门患侧、外陵患侧、气旁健侧、下风湿点患侧 57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眩晕n引气归元、商曲双、气穴双58医学精制腹针的治疗n中风n引气归元、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 59医学精制传播中医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瑰宝针灸学习针灸联系电话:020-29187366(肖老师)18666854350 (肖老师)60医学精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