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班务工作计划、总结等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21279583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下班务工作计划、总结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下班务工作计划、总结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下班务工作计划、总结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三下班务工作计划、总结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班务工作计划、总结等(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高丽一、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 认识,解决问题,数学 广角。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 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 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 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 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2、,提 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进一步发展 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 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 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 24 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 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 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

3、数。教材向学生介 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 简单的数据分析; 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 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 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4、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 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 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 (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 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 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

5、换算;掌握长方形、正 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 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 24 时计时法,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班级情况分析: 三(4)班学生共有 58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 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参与学习活动。特 别是动手操作、 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

6、 绩大部分都不错,可是还有个别学生很不理想。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注重实践,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2012年2月“思 维” 在 有 效 课 堂 中 升 华“植树问题”案例分析东城小学:高丽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为了这一

7、追求,我们不止一次地想过,我们面临着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不同特色的教师,不同个性的学生,能否采取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呢?我们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北京版第八册教材中的学习内容,旨在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理解“点数”与“段数”的关系,发现数学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合作的精神。我们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一课二上”不同教学方式的设计,促进了学生有效的课堂学习。 案例一 以探究为主要方式的教学 一、提出实际问题,明确探究内容,引导第一次探究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小区物业要在楼前三块草坪的一侧种树,请同学帮助

8、设计植树方案。第一块草坪两端都有路灯,第二块草坪一端有指示牌,第三块草坪两端没有任何设施。提出问题:三种不同情况的塑料泡沫板上插植小树。 学生四人一组,以学具为现实研究背景,亲自动手“植树”。在独立操作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根据草坪的具体情况,确定了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案: 两端都种树; 一端种树,一端不种树; 两端都不种树。 二、引导发现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实施第二次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首先选择植树方案,再一次亲自动手“植树”,并将实验结果的数据填入表中。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点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数学模型。 学生操作、讨论、记录。观察表格,分析实验结果。呈现记录单,全班交流。 通过观

9、察,学生发现两端都种树的情况下,间隔数比种树棵数少1;一端种树一端不种树的情况下,间隔数和种树棵数相等;两端都不种树的情况下,间隔数比种树棵数多1。 评析 老师的课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以下两个特点。 一、创设现实情境,明确有意义的探究问题 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来自于疑问,来自于探究问题情境中。张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主题和探究所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展示情景图,引出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设计种树方案呢?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欲望。第一次,学生根据小区草坪的实际情况探究出了“两端都种树、两端都不种树、一端种树一端不种

10、树”的三种种树方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形象地感知到植树问题的几种情况,在自主、轻松、开放的环境下完成了第一次探究。 二、营造研究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第一次探究成功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第二次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填写实践活动记录单,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支架。学生在报告单上记录实验情况,再通过多次探究实验,发现种树的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案例二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教学 一、小组合作,寻求方法 教师出示题目:在一条1000米长的公路一旁每隔10米种一棵树,一共可能种多少棵呢? 学生的答案有三种:100棵、101棵、99棵。 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验

11、证自己的结论。(以小数据和学具) 甲组讨论的过程如下: 学生1:20厘米的路上每隔4厘米种一棵,能种几棵呢?咱们可以用204=5(棵) 学生2:为什么除以4啊? 学生1:因为间隔是4厘米,有几个4厘米就可以种几棵呀。 学生3:不对吧,咱们每隔4厘米种一棵树,种的结果是6棵呀。 学生4:这是怎么回事?计算的结果和实际种的棵数并不一样。 教师:请你们认真观察,你们求的间隔数和棵数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一边数棵数,一边数间隔数,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学生3:204=5,5是间隔数,而咱们是从头到尾种的,种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所以得用5+1=6(棵) 学生4:我发现了用整个路长除以间隔的长度,再加上1

12、,就可以得到棵数。 众生:对,棵数比间隔数多1。 二、全班交流,深化认识 甲组四人共同上台,面向全班汇报:我们是先从一个简单问题开始实验的,在20厘米长的一条路上,每隔4厘米种一棵,从头到尾可以种6棵。 5是间隔数,再加1就是棵数。我们的结论是:棵数比间隔数多1。由此我们想到刚才老师提出的那个问题可以这样解决:100010+1=101(棵)。 教师:其他同学对甲组的汇报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1:你们多的1是从哪里来的? 甲组:我们是根据“棵数比间隔数多1”这个结论计算出来的。 学生2:你们只试验了一次怎么就能得出结论,这样的结论可靠吗? 甲组:你说得有道理,我们组只试验了一次,我们还想听听其

13、他组的实验情况呢? 教师:好,还有哪个组愿意介绍? 乙组4人共同上台介绍本组的讨论过程,虽然该组选择了与甲组不同的数据,但同样得出了“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结论。 丙组四人共同上台,面向全班边操作边讲演: 我们的试验结论和甲组、乙组不一样。我们认为棵数比间隔数少1。 “在长28厘米的路上,每隔4厘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呢?我们先是用284=7(棵),而插完之后发现棵数是6,又用7-1=6(棵)。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棵数比间隔数少1。” 教师:丙组与甲、乙组的结论不同,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3:我发现丙组选择的植树方案与甲、乙组不同,丙组在道路的首尾都不种树。 学生4:为什么你们丙组首尾不种呢

14、? 丙组: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会遇到首尾不能种树的情况,比如两座大楼之间首尾就不能种树。 学生5:丙组考虑问题能结合具体不同的情境,对我很有启发。 教师:在首尾不种树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是怎样的关系呢? 众生:棵数比间隔数少1。 教师:还有其他情况吗? 丁组四人共同上台,面向全班汇报。 我们认为,生活中也会遇到一端不需要种树的情况,因此我们小组试验了首种、尾不种的情况。(边操作边讲演)在一条长30厘米的路上,每隔5厘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几棵?用305=6(棵),我们看到一棵树对应着一个间隔,棵数与间隔数一样,6棵树,6个间隔。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棵数与间隔数相等。 学生6:你们怎么会想

15、到这种情况呢? 丁组:比如说这条路的一端有一座桥,如果种树是不会长好的。 学生7:请问你们这种种法有什么特点? 丁组:首种尾不种,或者首不种尾种。 学生8:你们是根据什么得出的棵数与间隔数相等的? 丁组:我们是根据棵数与间隔数的对应关系,通过观察发现的。 评析 老师采取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明显特点。 一、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有利于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刻性 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交流,为每一个学生的交流讨论提供了充分互动的平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内畅所欲言,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内进行操作实践。教师把三种植树情况(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

16、一端种一端不种)放在一起让学生研究植树问题规律,有利于学生发挥小组交流合作的优势,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学生在讨论、交流、操作中明确探究问题,选择并确定本组植树问题的方案,特别是通过小组内的操作交流,明确了点与间隔的关系,学生在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建立了数学模型。 二、组际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认识问题的全面性 。对“植树问题”教学内容采取同一内容不同教学方式的研究。哪种教学方式适合哪些教学内容?几种教学方式怎样巧妙融合,能为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好支持?总之,如何直面学习现实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将几种教学方式合理和谐地整合于教学实践中,真

17、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忙忙碌碌中一个学期又将结束,回顾一学期的数学学科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各方面:一、教学常规常抓不懈。 以据学校教导工作计划、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为指导思想,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本年级组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并配合教导处继续强化教学“六认真”的督查评估,使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全体数学教师都明确基本常规。并且每个月都要根据工作计划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辅导学生和学生的作业等教学常规进行自查和教研组的互查。本学期教研组绝大部分教师都能达到公开教学2节,听课20节。

18、 文化知识考核:平时组内单元把关、期中各年级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学期末班级能统一过关测试,相互比较,对比差距和不足,迎接全区期末抽测考试。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二、坚持集体备课,年级组先集体讨论、研究,然后再二次备课,进行个性调整。以求备出实用教案。根据教学内容自行制作、收集多媒体课件,经常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做到了资源共享。 三、我们还注意到了抓差补缺与培养尖子生的整合。因为这学期又有许多学生插进来,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注意抓差补缺、拾遗补漏,同时也加强了对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和培养。 三年级数学教研组 2012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