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21278406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横看成岭侧成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横看成岭侧成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横看成岭侧成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横看成岭侧成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看成岭侧成峰(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横看成岭侧成峰析李鸿章的历史定位【摘要】用好与坏来评价历史人物的看法是片面狭隘的。正如有人评价李鸿章是卖国贼,而有 人评价其为忠君爱国所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要站在历史背景下来分析才能避免狭 隘与片面;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洋务运动,创建淮军等可看出李鸿章对朝廷的忠心,从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苏州杀降事件,可看出李鸿章的邀功心切和残暴。所以李鸿章是一位忠君 爱国、有权术的封建官僚士大夫。【关键词】李鸿章 忠君爱国 权术名利 士大夫一、【文献综述】1、李鸿章简介1.1)基本信息李鸿章,生于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安徽合肥肥东县东乡 磨店乡。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

2、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晚年自 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 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 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1.2)家庭背景李鸿章先世本姓许,自江右湖口迁至合肥。李鸿章八世祖许迎溪与同庄李心庄既是 姻亲,又是好友。心庄无子,请求收养迎溪次子慎所为嗣,慎所遂改袭李姓。李氏“世 耕读以为业”,处“清贫无田”至李鸿章高祖时,已经拥有“田二顷”,已成为新兴地 主。但因李氏有钱无势,缺少政治靠山,“乡曲豪强屡见欺凌,数起讼端”1。李鸿章 的祖父名殿华,两应乡试落榜

3、后,放弃猎取功名的想法,退居乡间耕读。1李文安,都门望云思亲赋,卷1,P1李殿华有四子,李鸿章之父是其四子。李文安是一位遵循道德和治略的官僚士大夫, 经多次努力终于在1834年考中举人,分发至刑部任职。李殿华有六男二女,李鸿章是 其次子。大哥李瀚章(1821年一1899年),后来也官至总督;三 弟李蕴章,追随 李瀚章,办理军饷,税务厘金,后以残 废之,身居家不出。四弟李鹤章,同治三 年,捐赠黄马褂,授甘肃甘凉道。五弟李凤章,李家首富。六弟李昭庆,雷擢至 记名盐运使。从此可看出其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阶级家庭,但经济拮据,政治地位不高, 具有较强的提高家庭政治、经济地位的愿望;其次,这个家庭十分推崇

4、儒家思想, 坚信“学而优 则仕”的思想,希望能在政治上 有所作为,成为朝廷的忠臣。1.3 )主要事迹李鸿章在晚清时代的事迹代表了一个时代,从组建淮军来对抗太平军,到兴起洋务运动来兴振军事工业、兴办民用企业、筹建北洋海军和组织第一批留学生。1.3.1)组建淮军咸丰十年时,太平军二次攻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已 失去最后一支经制军主力。在太平军猛烈攻势下,江南豪绅地主,纷纷 逃避到 已经形同孤岛的上海。在沪士绅买办一面筹备“中外会防局”,依赖西方雇佣 军保护上海;另一方面又派出钱鼎铭等为代表,前往安庆请曾国 藩派援兵。曾 国藩最后派李鸿前去,于是开始了淮军的招募 与组建。两淮地区,民

5、风强悍,民间纷纷结寨自保图存。庐州地区的团练武装,以 合肥西乡三山的张树声和张树珊、周盛波和周 盛传、刘铭传三股势力最大, 并 且彼此之间相互支援。咸丰十一年夏,西乡团练头目得知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安徽人李鸿章在幕中主持机要时,就公推曾任李文安幕僚的张树声向李鸿章、曾国藩上了一道禀帖,洞陈安徽形势,并表示了愿意投效的决心。曾阅后大为赏识,亲笔批示“独立江北,真祖生也”。由于庐州团练的这些基础和李鸿章在当地的各种关系,淮军的组建、招募比较顺利。曾国藩担心新建的淮军兵力太 单薄(多数来自安徽),于是从 湘军各部调 兵借将。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曾国藩在李鸿章 陪同下,检阅已到达安庆 集结的淮

6、军各营,淮军正式宣告建军。随后,上海士绅花银18万两,雇英国商 船7艘,将淮军分批由水陆运往上海。1.3.2)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受任之初,形势极为严 峻。当时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通商 口岸,华洋 杂处,是江南财富集中之地;淮军抵达时,正值太平军第二次大举进攻,能否守 住上海并徐图发展,是摆在李鸿章面前的 最大考验。李鸿章牢记恩师 的教诲“以 练兵学战为性 命根本,吏治洋务皆置后图”。 而由上海官绅组建的“中外会 防 局”,一心指望外国雇 佣军抵御太平军,对洋人百般献媚,他们和外 国军队对淮 军不以为然,“皆笑指为丐”。面对这种情况,李鸿章激励将士说“军贵 能战, 待吾破敌慑之”。不久,淮军果然

7、于当年下半年独立进行了 虹桥、北新泾和四江 口三次恶战,李鸿章亲 临前线指挥,成功守住了上海,顿时令中外人 士对淮军刮 目相看。在军费上,李鸿章采用“关厘分 途,以厘济饷”的政策,以关税支付常胜军、 中外合防局及 镇江防军的军需,而以厘金协济 淮军,随着军事进展和湘淮军 力的 壮大,厘卡也层层添设,从而确保了饷源。在 对外关系上,李鸿章利用洋人 赫德 和士绅潘曾玮当说客,巧妙地平息了因苏州杀降而引起的戈登率常胜 军闹事事件, 并最终巧妙地解散了常胜军,初步显露出他的外交手腕。淮军入城后,太平军八降王率部屯 居半城,不愿剃发解除武装,而 是索要官 衔及编制。为 杀降,尽管引“变生肘腋” 大局,不

8、得不当时,李鸿章从自己 于是,他一面 左宗棠,左上 冤家。五月十 刘士奇炮队及 示李鸿章发来此,李鸿章采纳程学启的建议, 起戈登的不满,一度闹得不可开 的隐患,正如其在禀母亲的书信 为”。曾国藩接报后,赞赏李鸿诱杀了八降将,并遣散余众。 交,但就李鸿章来说,毕竟消 中所称“此事虽太过不仁,然 章“殊为眼明手辣”。苏州除了攸关湘军久攻天京不下,清廷屡次诏催李鸿章率淮军前往会攻。 与曾氏兄弟的关系考虑,染指金 在苏、常按兵不动,一面掉头南 奏朝廷,告李鸿章“越境掠功” 三日,李鸿章闻知湘军攻城地道 刘铭传、潘鼎新、周盛波等二十 的出兵咨札,激示众将曰:“他陵必会被认为抢功,而得罪曾 下攻入浙江,结

9、果惹恼了闽浙 ,由此开始,二人做了一辈子 将成,又因为朝廷一再催促, 七营会攻天京。十五日,曾国 人至矣,艰苦二年以与人耶? 克天京。事后,曾国藩曾执手 江苏肃清,湘淮军将帅均得加氏。 总督 对头 遂派 荃出,向李官进众皆曰“愿尽 死力! ”,第二天,湘军终于攻 鸿章表示感激:“愚兄弟薄面,赖子保全”。 爵,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淮军继续扩军,李昭庆所部一军扩至 19营,名武毅军,并添调魁字2营、 亲兵1营、凤字7营。此外,又借调唐仁廉马队3营。合计剿捻兵力 达7万人。 李鸿章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抵达徐州时,捻军已一分为 二,赖文光、任柱等率东捻军 仍留在中原作战,张宗禹、邱远才等则

10、率捻军入陕西。李鸿章首先决 定倾全力对付 东捻军。他虽然仍坚持采用以静制动”的战略方针,镇压人民起义使社会矛盾尖锐。1.3.3)洋务运动军事工业、民办工业、留学、北洋水军捻军覆灭后,清廷开复李鸿章迭次降革处分,并赏加太子太保衔,授湖广 总督协办大学士。在湖广总督任上,李鸿章一度奉命入川查办四川总 督吴棠被参案。 他和吴棠是在 皖办团练时期的“金石至交”,又深知慈禧对吴“圣眷颇隆”,因此曲 意回护,以查无实据结案。回武昌后,于同治九年(1870年)初,奉旨督办贵州军务, 镇压苗民起义。尚未成行,复以甘肃回民起义军入陕,清廷因左宗棠 远在平凉不及兼 顾,又改命援陕。但李鸿章实在不愿与左宗棠共事,故

11、一再拖延,直至六月下旬才抵 西安。七天后,因天津发生教案,列强 军舰麇集大沽口,奉密谕“酌 带各军克日起程 赴近畿一带相 机驻扎”。匆匆赶赴直隶。后因成功调解天津教案,被任命为直隶总督,旋兼任北 洋通商事务大臣。同治十 一年(1872年),加授武英殿大学士。自此,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 达25年,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清廷 倚作畿疆门户、恃若长城的股肱重臣。随着李鸿章地位、权利的上升,他一手创建出 的淮军,陆续被清廷派防直隶、山东、江苏、广西、广东、台湾各地,成为充当国防 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由淮军将领、幕僚以及一批志同道合的官僚组成

12、的 淮系集团,成为当时实 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 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 洋务一一自强近代化运动。同治四年,李鸿章 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鉴于原设三局 设备不全,在曾国藩支持 下,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韩 殿甲、丁日昌的两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 局。与此同时,苏州机器局亦随李鸿章迁往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同治九年,调 任直隶总督,接管原由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 局,并扩大生产规模。于是,中国近代早 期的四大军工 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 个,已如他自己所言“练兵以 制器为 先”。尔后,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 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他又进一 步得出:“中 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

13、利器。欲学习 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 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 悬以为富贵功名 之鹄,则业可 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反 映出其认识的深化。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 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 界各国的发展, 李鸿章 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 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 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 富”。同治十一年底,他首创中国近代最大 的民用企业一一轮船招商局。先以朱其 昂为总办,后以唐廷枢为总办,徐润、朱其昂、盛宣怀为会办。由此 奠定了 “官督商 办”政策的基调。其后,在整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

14、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 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 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 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 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 沟铜矿及三山铅 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 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 业。在经营方针上,也逐渐由 官督商办转向官商合办,从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1.3.4)外交事件面对清廷内部 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 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 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 务总纲,也就 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 中,尽最大可能利用

15、“以夷制 夷”的 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一一自强建设赢得尽 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 一生以 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二十九日,在办理完天津 教案后不久,李 鸿章代表 中国与日本签 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这是一个双方平等互惠的条约 ,但李鸿章从 签约过程日本人的姿态中,看出日本“日后必为中国肘腋之患”。果然,十三年 (1874年),日本出兵侵台,李鸿章积极支持清政府派沈葆桢作为钦 差大臣率舰队 赴台湾巡阅,并调驻防徐州的淮军唐定奎部 6500人分批前往台湾。此事最后虽以 签订中日台事条约而暂时平息,但后来日本还是于光绪五 年(1879年)乘隙吞 并了琉球

16、。在与日本交涉的前后,李鸿章还分别 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与秘鲁签订了中秘通商条 约;光绪二年(1876年)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 台条约。前者旨 在保护华工;后者则是因“马嘉理案”导 致的中英间的严重交涉。李 鸿章在英国公 使威妥玛以下旗宣战的要挟下,巧妙地利用国际法挽 回决裂之局。在他建议下,清 政府派郭嵩焘赴英国道歉,郭氏遂成为中 国第一位驻外公使。但条约 也因增开了宜 昌、芜湖、温州、北海四个通商口岸,并允许 英国人可以进入西藏,损害了中国主 权。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境内初起,清廷命李鸿章统筹边防战事。李鸿章则认为“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

17、事”。 他先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签订“李宝协议”,旋为法国政府反悔,继与法驻日公使 洽谈未果;当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时,慈禧改组军机处,主和舆论渐起。李鸿章在光 绪十年(1884年)四月十七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 了李福协定,五月,随 着法军进攻谅山,协议又被撕毁,直至清军在广西和台湾战场 分别取得胜利后,李 鸿章才最终与 法国代表巴德诺签订了中法 会订越南条约,结束了战 争。法国取 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中越边境对法国开放等特 权。因此,时称“法国不胜而 胜,中国不败而败”。2、时代背景李鸿章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日渐衰落的时期,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海外探索 的进行,资本主义对廉价原材料和劳动

18、力的极度渴求迫使其向海外进行扩张。但此时的中国 仍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而且统治者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并处于一种夜郎自大、 固步自封的状态,而英国在中国的交易处于一种严重进口大于出口的状态,迫使其向国民出 售鸦片。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古老的中国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3、历史评价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说:“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 往往为武功 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 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 倚为重 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 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 庶不愧 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 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 卒致败 误。疑

19、谤之起,抑岂无因哉?”梁启超李鸿章传对其评价是:“吾 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 识,吾悲 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 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 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时,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 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 是自有近代外 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 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 个,顾维钧是 半个。)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整理

20、:主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整理思考来对李鸿章进行历史定位。三、研究发现1)忠君爱国之臣首先,我们先明确对忠君爱国的定义。在汉语词典中对此这样定义:对君主忠贞,对国 家挚爱。李鸿章生活在一个传统的以读书牟取功名为核心观念的家庭中,自幼受到这种思想 的熏陶,所以为了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投靠曾国藩,并渐渐的晋升为清廷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清廷处于摇摇欲坠之际,李鸿章没有选择明哲保身,隐居山野,而是积极入仕,渴 望能够报效国家。在他 24 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担任翰林院庶吉士一职,主要负责整理整 理文书,这与李鸿章的远大抱负相差甚远,所以在太平军爆发之际,李鸿章紧紧地抓住这个 机会,回到家乡安徽组织军队对抗

21、太平军,捷报频传。后来,他又与曾国藩结交,同时也是 他在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曾国藩率领湘军收复军事重镇安庆,同时太平部内部又爆发内 讧,并准备把进攻方向转向上海,迫于上海的士绅与买办的压力,曾国藩最终决定派李鸿章 在安徽一带招募人马组建淮军。几个月内,淮军已经有数千人马,一方面帮朝廷镇压太平军, 另一方面也为李鸿章后来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鸿章身居要职后并没有固步自封沉醉在荣华富贵当中,而是时刻关注西方的变化。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李鸿章和奕、曾国藩等人在19世纪60年代初主张引进、仿 造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李鸿章在此阶段 创建了上海江南制

22、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局,同时还兴建了并管辖北洋水师,创办新式学堂并派 遣幼童赴美留学。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对朝廷的忠心,找出国家当前的问题所在, 并尝试解决,来挽救摇摇欲坠的清廷。李鸿章一生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使得世人误以为其是“卖国贼”。其实,这种看法 是错误的,因为导致签署这些不平等条约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的制度问题,与李鸿章并没有 什么直接的原因,他只不过是清廷的一个代表而已。当然他也知道如果去签署这些条约一定 会被世人唾弃,但他是朝廷重臣,皇命不可违,所以他不得不去。2)追求权术名利之士大夫正如前面所讲到的李鸿章生活在一个地主家庭中但家庭经济拮据而且政治权力不 大,所以李捉住所有能够

23、彰显自己的机遇。在 10 月底,李秀成督军与曾国荃湘军在天 京会战进入紧张阶段时,同时太平军将领谭绍光留守苏杭,以守为攻,准备攻击嘉定等 地,李率领常胜军与淮军亲自督战并最终打败谭绍光势力,杀害太平军将士 2300多人。 但是李鸿章为了邀功请赏,谎报战绩,说“歼惍悍贼一万数千名之多”2。足可以看出 其追求功名利禄心切。1863年 12月,“苏州之捷”挫伤太平军主力。为了防止降将复叛,李鸿章与程学 启密谋诱杀降将,并在杀了“八降酋”后,程学启又立即派兵闯入苏州,到处搜查太平 军并杀害 3 万多太平军。外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下册记录“抛满尸体 的河道 20天后仍旧谁带红色。”而李鸿章对此

24、却得意的说“苏州之捷杀死五王及四天将, 解散近二十万人。”杀降将本为不仁之举,从中可看出李心狠手辣的一面以及精通权术 追求功名。在李鸿章和奕的支持下,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的军费来筑建颐和园,多大2000万 两以上。同时,北洋海军的弱点还在于选人不当。因为李鸿章“用人唯亲”,多任用亲 属、淮籍之人,导致北洋海军缺乏战斗力而且懒惰腐败。杀降将自负的一面四、研究结论世上最复杂的莫过于人的思想,没有人是绝对完美,也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在对历 史人物进行评述的时候,要站在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正如李鸿章,他生活在清 朝摇摇欲坠的时期,同时他又自幼接受儒家传统教育,所以有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一2 李鸿章,复曾沅帅 ,朋僚函稿,卷 2 ,第 14 页 心想要建功立业,扶持清廷。这样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镇压太平天国,为什么想要进行洋 务运动。因为他是清朝的的大臣,他的宦海沉浮与这个国家息息相关,他想要用自己的力量 来挽救这个大势已去的朝廷。【参考文献】【1】苑书义 李鸿章传 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第一版 P1-103【2】赵焰 晚清有个李鸿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7 月第一版P65-85【3】沙建孙、马敏等人 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2 月第二版 P41-47【4】百度百科-李鸿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