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同步练习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1247578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同步练习(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同步练习1.朝花夕拾原名_,是鲁迅回忆_、_和_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书中不少文章包含着_与_。2.选择题。 (1)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藤野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2)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3)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4)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

2、和鞭挞的文章是(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3.鲁迅是直面人生的斗士,他的作品如匕首,如投枪,直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但他的作品也有温暖人心的一面,比如抒写童年生活、讴歌人性的美好。请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下表。鲁迅作品人物人物描写人物评点阿长与阿长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1)故乡(2)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勇敢无畏社戏阿发偷我们的罢,我们的 大得多呢。(3)(4)“我”父亲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

3、一闪 似的想道:“还是快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不该,就是犯了罪很爱父亲4.2018张家界名著阅读。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上面选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文中的“她”是指_。因_一事,她被儿时的鲁迅称赞“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甚至“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二、西游记5.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略去的人物姓名或绰号。 齐天孙大圣,混世_只为芭蕉扇,相逢各骋强。粗心大圣将人骗,大胆牛王把扇诓。这一个,金箍

4、棒起无情义;那一个,双刃青锋有智量。大圣施威哓彩雾,牛王放泼吐毫光。齐斗勇,两不良,咬牙锉齿气昂昂。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藏。(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一回)6.西游记中下列故事情节发生在“黄风岭唐僧有难”之前的一项是( ) A.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B.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C.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D.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7.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读后回答问题。 话说那六健将出洞门,径往西南上,依路而走。行者心中暗想道:“他要请老大王吃我师父,老大王断是牛魔王。我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虽则久别,还记得他模样,且等老孙变作牛魔王,

5、哄他一哄,看是何如。” 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后是如何引起红孩儿的怀疑并最终被识破的?后来孙悟空又是怎样救出师父的?8.2017衡阳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1)本段文字节选自_(人名)创作的_(作品)。 (2)文中的“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9.2018镇江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搀住个,叫道:“二哥,你也搀住一个。”果然搀住,落下云头,径至草舍

6、门外。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二人一齐叫苦道:“我们这等苦斗,你还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长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却也不认得真假。假行者最终被谁识破?10.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选自西游记第六回)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驾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

7、:“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1)根据提示,选择填空。“受他降伏”指的是_。 A.二将军宫门镇鬼 B.小圣施威降大圣 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与我助战”说的是在祭赛国,七圣帮助悟空八戒打死了万圣龙王和_,并帮助祭赛国王收回了佛宝。 A.黑河妖 B.黄狮精 C.九头虫在孙悟空等人帮助祭赛国王收回了佛宝之后,佛宝被放在了_。 A.伏龙寺 B.

8、大佛寺 C.相国寺(2)根据两段文字,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前后各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1. 旧事重提 童年 少年 青年 温馨的回忆 理性的批判 2. (1)C (2)C (3)A (4)B3.(1)对“我”关爱,为“我”操心(2)少年闰土(或闰土)(3)热情好客,纯朴善良(4)父亲的病4.朝花夕拾 长妈妈 为“我”买回山海经5.泼牛王(牛魔王)6.D7.孙悟空变的牛魔王以吃斋为由不肯吃唐僧肉,引起红孩儿怀疑,又因答不出红孩儿的生辰,被红孩儿识破。孙悟空打不过红孩儿,便请来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降服红孩儿,悟空救出师父。8.(1)吴承恩 西游记 (2)文中的“裙钗”指罗刹女(铁扇公主)。因为她

9、的儿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为善财童子所以她对孙悟空怀恨在心。9.如来。(答“佛祖”“如来佛”等西游记中其他称谓均可)10.(1)B C A (2)前:不服输,性子急。后:机智灵活,细心周到。部编版【人教】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含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10、) A待君久不至,已去 意与日去(诫子书) B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C元方入门不顾 顾野有麦场(狼) D友人惭,下车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2对于元方来说,“友人”缺少哪两种品格?他缺少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题目。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未:古代的一种农具。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2宋国人为什么嘲笑这位耕田者?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

11、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白雪纷纷何所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终日在天中行止(杞人忧天) C未若柳絮因风起 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D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往晓之(杞人忧天)2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

12、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日:“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锭为谢,却不受。【注】以:因为。公:指王华。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遗所提囊( ) (2)公迎谓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3结合全文,请你说说王华具有怎样的品质。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

13、恩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币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 ( ) A学而不思则罔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不亦君子乎 夫君子之行(诚子书) C学而不思则罔 非学无以广才(诫子书)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缀行甚远(狼)2选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有些谈学习态度,有些谈品德修养,请各找出一例。 学习方法:_ 学习态度:_ 品德修养:_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

14、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杞人忧天)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 C乐亦在其中矣 亦不能有所中伤(杞人忧天) D匹夫不可夺志也 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2请你结合学习实际,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15、学则殆”的理解。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日:“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狃皆起而怒。俄而日:“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狙(j)公:养猴子的老人:狙:猴子。口:口粮。俄而:一套儿,不欠。匮:缺乏。驯(xn):驯服,随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诳( kung):欺骗,瞒哄。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芊(x):栎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损其家口

16、,充狙之欲。 _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 _2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漳( yng)水。滚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荆:楚国的别名。袭:偷袭。表:这里作动词用,设立标记。益:同“溢”,涨水。涉:徒步渡水。而:这里作“如”讲。坏都舍:房屋塌。向:从前。尚犹:还,仍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荆人欲袭宋( ) (2)使人先表流水( ) (3)循表而夜涉( ) (4)今

17、水已变而益多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2)此其所以败也。3请你说说荆人为什么会失败,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训 子 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延师训之。先学“一”字是一画,次“二”字二画,次“三”字三画。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父喜之,乃谢去。 一日,父欲招万姓者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父往询之,子恚曰:“姓亦多矣,如何偏姓万。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画着哩!”【注】训子:教导儿子。恚:怨恨。此处指抱怨。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 (2)父喜之,乃谢去。2本文是

18、一则笑话,请结合实际,谈谈此文给你的启示。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鹦鹉救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遂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居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选自宣验记)【注】集:群鸟停在树上,这里指停留。辄(zh):总是。念:想。侨:侨居,一国公民在国外长期定居。这里指鹦鹉在这座山上居住了一段时间。嘉:赞美,嘉奖。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_ (2)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_2这则寓言故事告

19、诉我们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请你换个角度说说它的寓意。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下车引之 日月之行(观沧海) B去后乃至 胜败乃兵家常事 C相委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D待君久不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有人认为他做得

20、对,有人认为他没有礼貌,你怎么看待?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徙木债表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1下面哪_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A恐民不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B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其一犬坐于前(

21、狼) D不得赏而已 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行)2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 ( ) A叶公子高好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章) B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学而不思则罔(淹死的人有一千多。楚军惊恐万状,就像房屋倒塌一样。从前他们(在漳水里)设立标记的时候,(标记)是可以引导渡河的,现在河水暴涨,水位已越涨越高了,楚人还是按照原

22、来的标记过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九、1(1)儿子(我)已经完全明白那些字是怎么回事了,还要老师做什么呢? (2)(他的)父亲(为此)感到高兴,于是辞退了老师。2学无止境,求学应当谦虚,精益求精,不能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参考译文】 有个富翁的儿子不识字,有人劝富翁聘请一位老师来教导他的儿子学字。(老师)先教“一”字是画一横,再教“二”字是画二横,再教“三”字是画三横。于是,富翁的儿子十分高兴地丢下笔,告诉(他的)父亲说:“儿子(我)已经完全明白那些字是怎么回事了,还要老师做什么呢?”(他的)父亲(为此)感到高兴,于是辞退了老师。 有一天,富翁想请一个姓万的朋友来喝酒,让儿子早晨起来写张请帖

23、,(可是)直到中午还不风写成。富翁去儿子那里询问这件事,儿子抱怨说:“天下姓氏这么多,为什么这人偏偏姓万。从早晨到现在,(我)才写了五百画呀!”十、1(1)你虽然很有意志,但(你的行为)又怎么值得一提呢? (2)天神为了嘉奖鹦鹉的义举,便帮它把山火扑灭了。2示例:做任何事只有持之以恒,才可能成功。 【参考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剐的山上栖息,山中的禽鸟走兽总是互敬互爱。鹦鹉自己想到,(这里)虽然快乐,但不能长久(待在这里),于是便离开了。几个月以后,山中发生大火灾。鹦鹉远远看到后,就把自己的羽毛浸入水中沾湿,飞到山上洒水救火。天神(看见了,)说:“你虽然很有意志,但(你的行为)又怎么值得一提

24、呢?”(鹦鹉)回答说: “(我)虽然知道(一点点水滴)不能够把火扑灭,但是我曾经在这座山上居住过,山中的禽鸟走兽对我友善相待,都如兄弟一般,(我)不忍心看到(它们被火烧死)啊。”天神为了嘉奖鹦鹉的义举,便帮它把山火扑灭了。十一、1D(A项,前句中的“之”是代词,代“他”(陈元方);后句中的“之”是助词,当“的”讲。B项,前句中的“乃”是副词,意思是“才”;后句中的“乃”表判断,意思是“是”。C项,前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可不译;后句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但是”。D项,前后句中的“至”都表示“来到”的意思。)2示例一:我认为元方做得对友人不能信守约定,反而辱骂元方的父亲,是没有礼貌的

25、表现,元方不理他是合情合理的。示例二:我认为元方做得不对,友人听了元方的话之后,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试图向元方道歉,但是元方却没有理会他。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能够认识错误并改正,我们都应该给他一次机会。十二、1C(C项,“于”都是“在”的意思。A项,“信”前者是“相信”的意思,后者是“诚信”的意思;B项,“乃”前者是“于是,就”的意思,后者是“才”的意思;D项,“已”前者是“罢了”的意思,后者是“已经”的意思。)2示例:告诉我们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参考译文】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担心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召集民众(并公开宣布)谁能搬走三丈长的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

26、银子。当有人搬走木杆后,商鞅马上赏给他银子,并且在同时)颁布了变法政令。魏国的昊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并在城中公开宣布:“谁能将这根表杆推倒,就让他当长大夫。”百姓相互说:“这必定不可信。”有一人说:“试着推倒表杆,(不过)得不到奖赏罢了,有什么损失呢?”于是就去推倒了表杆,去拜见吴起,吴起则当即任命他为长大夫。自此以后,魏国军民对吴起实行的赏罚措施不再有所怀疑了。我认为商鞅本来是魏国人,他徙木示信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而吴起立木示信的首创之功,却未流传下来。十三、1B(B项,“而”前者表示“顺承”,后者表示“转折”。)2叶公“弃而还走

27、”的根本原因: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正喜欢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参考译文】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因此天上的真龙听到这件事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罢了。十四、1(1)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最终没有人买。 (2)世上的愚蠢之人也是这样。2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

28、心和耐心,要一步一步走才能成功。 【参考译文】 以前有一位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累积了很多年,才得到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最终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心生疲劳厌烦,把这看成是一种苦恼。他看到有卖木炭的,时常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产生一种想法:不如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还不能卖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上的愚蠢之人也是这样。十五、1(1)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 (2)皇帝认为鲁宗道忠厚诚实,可以重用。2鲁宗道是一个实事求是、敢作敢当、忠厚诚实的人。

29、【参考译文】 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不肯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他担任谕德时,家住得离酒馆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馆中喝酒,恰巧宋真宗急召他入官,使者到了鲁宗道的家门口,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馆回来。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签?”鲁宗道说:“(你)只管说实话。”使者说:“要是这样回答的话你会获罪的。”(鲁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可是)欺骗君王,却是做臣子的大罪啊!”真宗果真问了(鲁宗道为什么来晚了),使者就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皇帝责问鲁宗道。鲁宗道向皇上谢罪说:“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就到酒馆去喝酒。”皇

30、帝认为鲁宗道忠厚诚实,可以重用。十六、1(1)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2)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2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停止学习。 【参考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普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啊!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 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

31、:“说得好啊!”十七、1(1)人们以为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罢了。 (2)倒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2不要被装模作样、故弄玄虚的做法欺骗,应擦亮眼睛,明察秋毫,痛击虚假行为。 【参考译文】 池塘干涸了,水蛇将要迁徙,有条小蛇对大蛇说:“如果你在前头走,而我在后头跟着,人们以为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罢了,必定会有杀你的人;倒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这样)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神灵。”于是它们互相衔着,大蛇背着小蛇,大摇大摆地爬过大路。人们看见都躲开它们,说道:“真是神灵啊。”十八、1(1)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从你那里借书。 (2)(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跟你开个玩笑罢了。2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与使用

32、,而不在于把它当作宝贝一样的珍藏与炫耀。 【参考译文】 景清洒脱,不拘束,注重气节,考中了举人,到国子监求学。当时跟他同住的一个书生收藏有一本书,景清向他借,他不肯。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第二天早上就还书。第二天早上,那个书生向他要书。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从你那里借书。”书生很生气,向国子监的官员诉讼。景清就拿着从那个书生那里借过来的书,去公堂,说:“这是我灯下辛苦所作之书。”说完将书整篇背了出来。官员问那个书生,他却一个字都背不出来。于是官员将那个书生赶了出来。景清跟着出;把书还给了那个书生,说道:“我因为你太过珍藏这本了,(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跟你开个玩笑罢了。”十九、1(

33、1)唯独南文子不高兴,面带愁容。 (2)没有理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赏赐,是祸患的先兆啊。2这则故事告诫人们不可贪求无名之财,要时刻保持清醒,善于分析,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智伯想要攻打卫国,就赠送给卫君坐骑和一块玉壁,卫君特别高兴,摆酒宴请(各位大夫)畅饮。各位大夫都很高兴,唯独南文子不高兴,面带愁容。卫君说:“大国送礼给我,我因此请大夫们喝酒,各位大夫都很高兴,然而唯独你不高兴,面带愁容,这是为什么呢?”南文子说: “没有理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赏赐,是祸患的先兆啊。咱们没有送往之意,它却有回返之物,因此忧虑。”于是卫君下令整修桥梁渡口,同时整备边城。智伯听说卫国

34、军队驻扎在边境上,于是就退兵了。二十、1(1)他拿木槌一敲,钟轰然作响。 (2)像这样听说传闻,还不如没听到。2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或: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最终会自食苦果) 【参考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百姓得到了他的一口钟。(这个人)想背着钟快点跑开,但是钟太大,没法背;他拿木槌一敲,钟轰然作响。(他)担心别人听见钟声来同自己争夺,就急忙把耳朵捂起来。不愿别人听到钟声,是可以的;不愿自己听到钟声,就是荒谬了!二十一、1(1)你是真正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呢? (2)如果天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都会掉下来吗

35、?2苻融是一个聪慧、洞察力强、有很强的判断能力的人。 【参考译文】 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抢劫,连声呼喊捉强盗(强盗慌张逃跑)。一个行路人追赶上去为老妇人捉住强盗。强盗反而诬陷行路人(抢劫)。这时天色已经昏黑,没有人知道其中哪个是(强盗),于是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苻融(在公堂上)见到他们后笑着说:“这是很容易知道的,可以让两个人一起跑,先跑出凤阳门的不是强盗。”(二人先后跑出凤阳门,)随即回到公堂,苻融严肃地对后跑出城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 呢?”强盗终于低头认罪。原来因为强盗如果跑得快,必然不会被(行路人)捉住,因而知道跑得不快的那个人是强盗。二十二、1(1)有一个

36、军人看见了,非常喜欢它,派人前来买那匹马,张之万不同意。 (2)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己的家门。2因为军人虽识马,但他不熟悉马的脾气、习性,不能按正确的方法驱赶马。 【参考译文】 尚书张之万,畜养了一匹红色的马,(这匹马)十分神气,奔跑速度非常快,曾经在一天内奔跑数千里,大气不喘。有一个军人看见了,非常喜欢它,派人前来买那匹马,张之万不同意。他坚持请求,张之万无奈,就(让他)牵着马离开了。不久,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对此感到很奇怪,向那人询问原因,(那人)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抛翻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甩得掉了下来。这是匹不好的马,所以把它退了回来。”张之

37、万对于此事求之不得,于是就退回了卖马的钱收回了这匹马。等到他骑上马,马仍像从前一样温驯。大概是这匹马希望跟随(自己原来的)主人。二十三、1(1)第二天,(景公)划分出土地要封给晏子。(省略句式, “将”为得分点) (2)贫穷但不遗憾的人,我就是啊。(判断句,“者”为得分点)2晏子运用比喻未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个善于辞令、睿智的丞相;晏子拒绝封地,是一个品行高洁的丞相;晏子身居高位却“肉不足”,是一个生活勤俭朴素、清廉的丞相。 【参考译文】 晏子出任齐国的丞相,过了三年,政治清平,百姓欢喜。梁丘据见晏子吃的是中等食物,肉不够,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景公。第二天,(景公)划分出土地要封给晏子。晏子推辞不

38、接受,说:“富有却不骄横的,我没有听说过;贫穷但不遗憾的人,我就是啊。我之所以贫穷却不遗憾,是因为我把善良作为老师。现在封给我土地,就是换我的老师,这样老师就变轻了,而封地就变重了,请允许我推辞。”二十四、1(1)崔衍侍奉李氏更加谨慎。 (2)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2从“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及伦卒,衍事李氏益谨”可见崔衍非常孝顺继母:从“衍乃上陈人困”等句可见崔衍爱民如子;从“居宣州十年,颇勤俭,府库盈溢”可见崔衍非常勤俭。(3分,谈到两点即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 崔衍,是左丞相崔伦的儿子。崔衍的继母李氏,对崔衍不慈爱。当崔衍在富平做都尉时,他的父亲崔伦正巧出使吐

39、蕃,很长时间以后才回到家,李氏穿着很破烂的衣服去见崔伦。崔伦问她穿得这么破的原因,李氏说:“自从您出伎吐蕃以后,崔衍不给饭吃不给衣穿。”崔伦非常气愤,叫来崔衍当面责骂,并让奴仆把他按在地上,露出他的脊背,将要用鞭子抽打他。崔伦的弟弟崔殷听说这件事后,快步赶来,用自己的身体遮住崔衍,使棍子不能落下来。(崔殷)趁机大声说:“崔衍每月的俸禄,都交给了嫂子,我全都知道,她怎么忍心说崔衍不供给她吃穿呢!”崔伦的怒气这才消了。 等到崔伦死后,崔衍侍奉李氏更加谨慎。后来崔衍历任苏州、虢州刺史。虢州位于陕州和华州之间,但赋税比这两州重好几倍。崔衍就向朝廷陈奏百姓的疾苦,说:“我管理的大多是山区,并且处在邮差来往的交通要道,连续多年歉收,很多人流离失所。过去的赋税,恳请能够减免。”皇帝于是下令减征虢州的青苗钱。崔衍在宣州任职十年,特别勤俭,使宣州的府库充实。二十五、1(1)我怎么敢怀有个人的怨忿呢! (2)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他)。2郭子仪是一个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爱国忧民为己任,为公而忘私怨的人。 【参考译文】 郭子仪原先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副将的时候,二人互相看不起,即使坐在同一酒席间也不交谈。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做了大将,李光弼担心被郭子仪杀掉,就跪下向郭子仪请求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您宽恕我的妻儿。”郭子仪快步走下堂来,握住李光弼的手说:“现在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