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1246122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8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学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医学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医学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资源描述:

《医学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9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第一节第一节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一、反射发育一、反射发育 二、姿势运动发育二、姿势运动发育 三、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三、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第二节第二节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粗大运动发育评定 一、评定内容及方法一、评定内容及方法 二、常用的评定量表二、常用的评定量表第一节第一节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第三章第三章返回目录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根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根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

2、指反射发育及姿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势运动发育两方面。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一、反射发育一、反射发育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一原始反射一原始反射 原始反射中枢原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脑。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进或残。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进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存,都是异常的表现。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1.1.觅食反射觅食反射 1 1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或上下唇。2 2反响: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反响: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张口寻找乳头

3、动作。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40-4个月。个月。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2.2.握持反射握持反射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的握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瘫患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也可一侧持续存在。1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2反响:小

4、儿手指屈曲握物。反响:小儿手指屈曲握物。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4个月。个月。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3.3.拥抱反射拥抱反射 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响。肌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响。肌张力低下及严重智力障碍患儿难以引出,张力低下及严重智力障碍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长,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射可亢进或延长,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拥抱反射拥

5、抱反射1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有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有3 3种引种引出的方法。出的方法。落法:抬高小儿头部落法:抬高小儿头部15cm15cm后下落;后下落;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倾斜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倾斜10-1510-15;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检查台头并未离开检查台部略微离开检查台头并未离开检查台时,突然将手抽出。时,突然将手抽出。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拥抱反射拥抱反射 2反响:反响: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

6、末节屈曲,呈扇形张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态。3存在时期:拥抱型存在时期:拥抱型0-3个月;个月;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拥抱反射拥抱反射 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4.4.放置反射放置反射 又称安置反射,偏瘫患儿双侧又称安置反射,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不对称。1 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2 2反响:可见小儿将足背反响: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上。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20-2个月。个月。

7、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5.5.踏步反射踏步反射 臀位分娩的新生儿、肌张低下或屈肌张臀位分娩的新生儿、肌张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失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失。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 踏步反射踏步反射 1 1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检查台上,并将重心移到在检查台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此下肢。2 2反响:可见负重侧下肢反响: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步动作。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3:0-

8、3个月。个月。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 6.6.张口反射张口反射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中指与无名指固定小儿腕部然后以拇指手中指与无名指固定小儿腕部然后以拇指按压小儿两侧手掌。按压小儿两侧手掌。2反响:小儿立即出现张口反响,亢进反响:小儿立即出现张口反响,亢进时一碰小儿双手即出现。时一碰小儿双手即出现。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2个月。个月。延迟消失提示脑损伤,脑瘫或智力低下。延迟消失提示脑损伤,脑瘫或智力低下。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 张口反射张口反射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 7.7.上肢移位反射上肢移位反射 1 1

9、检查方法:小儿俯卧位,颜面检查方法:小儿俯卧位,颜面着床,两上肢放于脊柱两侧,稍候观着床,两上肢放于脊柱两侧,稍候观察变化。察变化。2 2反响:小儿首先颜面转向一侧,反响:小儿首先颜面转向一侧,同侧的上肢从前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同侧的上肢从前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嘴边。嘴边。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60-6周。周。脑损伤或臂丛神经损伤时难以引出,脑损伤或臂丛神经损伤时难以引出,偏瘫时一侧缺失。偏瘫时一侧缺失。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 8.8.侧弯反射侧弯反射 又称躯干内弯反射。肌张力低下难以引出,又称躯干内弯反射。肌张力低下难以引出,脑瘫患儿或肌张力增高可持续存在,双侧不对脑瘫患儿或

10、肌张力增高可持续存在,双侧不对称具有临床意义。称具有临床意义。1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2反响: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反响: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6个月。个月。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 侧弯反射侧弯反射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 9.9.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 也称前庭脊髓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

11、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育。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 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 1 1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2 2反响: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反响: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部前屈,臀部凸起。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40-4个月。个月。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 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10.10.非对称性紧

12、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紧张的变化。6 6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的常见表现之一。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手口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手口眼协调等运动发育。眼协调等运动发育。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2反响:小儿颜面侧上

13、下肢因伸反响: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4个月。个月。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11.1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1 1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后伸。屈或后伸。2 2反响: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反响: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头后伸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展;头后伸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40

14、-4个月。个月。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12.12.交叉伸展反射交叉伸展反射 此反射胎儿期已经很活泼此反射胎儿期已经很活泼 1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一侧膝部使检查者握住小儿一侧膝部使下肢伸直,按压或敲打此侧下肢伸直,按压或敲打此侧足底。足底。2 2反响:可见另一侧下肢反响:可见另一侧下肢先屈曲,然后内收、伸直,先屈曲,然后内收、伸直,似要蹬掉这个刺激。似要蹬掉这个刺激。3 3持续时间:持续时间:0-20-2个月。个月。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交叉伸展反射交叉伸展反射

15、 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13.13.阳性支持反射阳性支持反射 8 8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提示神经反射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发育迟滞。1 1检查方法:使患儿保持立位,足底着检查方法:使患儿保持立位,足底着检查台数次。检查台数次。2 2反响: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踝关节反响: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踝关节跖屈,也可引起膝反张。跖屈,也可引起膝反张。3 3持续时间:持续时间:0-80-8个月。个月。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二立直反射二立直反射 又称矫正反射或调整反响,是身体在又称矫正反射或调整反响,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

16、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间脑。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协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响功能开展的根底。调关系,是平衡反响功能开展的根底。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1.1.颈立直反射颈立直反射 新生儿期唯一能见到的立直反新生儿期唯一能见到的立直反射射,是小儿躯干对头部保持正常关,是小儿躯干对头部保持正常关系的反射,以后逐渐被躯干立直反系的反射,以后逐渐被躯干立直反射所取代。此反射出生后出现,持射所取代。此反射出生后出现,持续续6

17、-86-8个月。个月。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颈立直反射颈立直反射 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头部向一侧转动。小儿头部向一侧转动。反响: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都反响: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都随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随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颈立直反射颈立直反射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2.2.躯干立直反射躯干立直反射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盘旋检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盘旋成侧卧位。成侧卧位。2反响: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反响: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动,并有头

18、部上抬的动作。躯干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躯干立直反射躯干立直反射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3.3.躯干躯干立直反射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1 1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儿转成侧卧位。使小儿转成侧卧位。2 2反响:小儿主动回到仰反响: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姿势。卧位的姿势。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4.4.迷路性立直反射迷路性立直反射 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号经过前庭脊髓束,刺激发出的信号经过前庭脊髓束,刺激支配颈肌的运动神经元,产生头部支配颈肌的运动神经元,产生头部位置的调节反响。此

19、反射位置的调节反响。此反射3-4个月出个月出现,现,5-6个月明显,终身存在。个月明显,终身存在。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迷路性立直反射迷路性立直反射 1 1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向前、儿腰部,使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检后、左、右各方向倾斜。检查时注意不要过分倾斜。查时注意不要过分倾斜。2 2反响:无论身体如何倾反响: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位置。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迷路性立直反射迷路性立直反射 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

20、5.5.视性立直反射视性立直反射 是头部位置随着视野的变化保是头部位置随着视野的变化保持立直的反射,该反射在人类相持立直的反射,该反射在人类相当兴旺,是维持姿势的重要反射。当兴旺,是维持姿势的重要反射。此反射出生后此反射出生后4 4个月左右出现,个月左右出现,5-65-6个月明显,终身存在。该反个月明显,终身存在。该反射缺如多为视力障碍,延迟出现射缺如多为视力障碍,延迟出现提示有脑损伤。提示有脑损伤。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 视性立直反射视性立直反射 1 1检查方法:双手抱起清醒、检查方法:双手抱起清醒、睁眼的小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睁眼的小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然后将小儿身体向前、

21、后、左、右然后将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倾斜。2 2反响: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反响: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6.6.降落伞反射降落伞反射 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由于其中枢。由于其中枢在中脑,因此该反射的意义等同于立直在中脑,因此该反射的意义等同于立直反射。反射。检查时注意观察两侧上肢是否对称,检查时注意观察两侧上肢是否对称,如果一侧上肢没有出现支撑动作,提示如果一侧上肢没有出现支撑动作,提示臂丛神经损伤或偏瘫;如果此反射延迟臂丛神经损伤或偏瘫;如果此反射延迟出现或缺如,提示脑瘫或脑损伤。出现或缺

22、如,提示脑瘫或脑损伤。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降落伞反射降落伞反射 1 1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下。2 2反响: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反响: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脑瘫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脑瘫患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后伸患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后伸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紧张性屈曲状态。紧张性屈曲状态。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降落伞反

23、射降落伞反射 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三平衡反响三平衡反响 神经系统发育的高级阶段,出现神经系统发育的高级阶段,出现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响。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响。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平衡反响平衡反响 平衡反响是人站立和行走的平衡反响是人站立和行走的重要条件,多在立直反射出现重要条件,多在立直反射出现不久即开始逐步出现和完善,不久即开始逐步出现和完善,终生存在。

24、终生存在。完成平衡反响不仅需要大脑完成平衡反响不仅需要大脑皮层的调节,而且需要感觉系皮层的调节,而且需要感觉系统、运动系统等综合作用才能统、运动系统等综合作用才能完成。完成。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1.1.仰卧位平衡反响仰卧位平衡反响 6 6个月出现阳性反响,终生存个月出现阳性反响,终生存在。在。6 6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后。神经发育落后。1 1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仰卧位,上下肢伸展,倾上取仰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斜板向一侧倾斜。2 2反响:头部挺直的同时,反响: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倾斜

25、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支撑样伸上、下肢可见保护性支撑样伸展动作。展动作。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2.2.俯卧位平衡反响俯卧位平衡反响 6 6个月出现阳性反响,终生存在。个月出现阳性反响,终生存在。6 6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后。落后。1 1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俯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俯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侧倾斜。2 2反响: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反响: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

26、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3.3.膝手位膝手位/四爬位平衡反响四爬位平衡反响 8 8个月出现,终生存在个月出现,终生存在 1 1检查方法:小儿成四爬位,检检查方法:小儿成四爬位,检查者推动小儿躯干,破坏其稳定性,查者推动小儿躯干,破坏其稳定性,或小儿成四爬位于检测台上,检查或小儿成四爬位于检测台上,检查者将检测台一侧抬高而倾斜。者将检测台一侧抬高而倾斜。2 2反响:头部和胸廓出现调整,反响:头部和胸廓出现调整,受力侧上、下肢或检测台抬高侧上、受力侧上、下肢或检测台抬高侧上、下肢

27、外展、伸展,另一侧出现保护下肢外展、伸展,另一侧出现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性伸展和支撑动作。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4.4.坐位平衡反响坐位平衡反响 前方前方6 6个月左右出现,侧方个月左右出现,侧方7 7个月左右出现,前方个月左右出现,前方1010个月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左右出现,终生存在 1 1检查方法:小儿于坐位,检查方法:小儿于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前方推动小儿,使右方向、前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其身体倾斜。2 2反响:小儿为了维持平反响: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响的同时,分别出现两上肢响的同

28、时,分别出现两上肢迅速向前方伸出;倾斜侧上迅速向前方伸出;倾斜侧上肢立刻向侧方支撑、另一侧肢立刻向侧方支撑、另一侧上肢有时伸展;两手迅速伸上肢有时伸展;两手迅速伸向前方做支撑动作。通过上向前方做支撑动作。通过上述反响,保持身体的平衡。述反响,保持身体的平衡。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坐位平衡反响坐位平衡反响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5.5.跪位平衡反响跪位平衡反响 出生后约出生后约1515个月左右出现,个月左右出现,维持一生。维持一生。1515个月以后仍为阴性个月以后仍为阴性者,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者,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 1 1检查方法:小儿取跪立位,检查方法:小儿取跪立位,

29、检查者牵拉小儿的一侧上肢,使检查者牵拉小儿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之倾斜。2 2反响:头部和胸部出现调反响:头部和胸部出现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反响。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反响。对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对侧上、下肢外展,伸展。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6.6.立位平衡反响立位平衡反响 前方前方1212个月左右出现,侧方个月左右出现,侧方1818个月个月左右出左右出 现,前方现,前方2424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在 1 1检查方法:小儿于站立位,检检查方法:小儿于站立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前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前方

30、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2 2反响: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反响: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响以及上肢伸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响以及上肢伸展的同时,分别出现腰部向前方、展的同时,分别出现腰部向前方、左右方向、前方弯曲以及脚向前方、左右方向、前方弯曲以及脚向前方、左右方向、前方迈出一步。左右方向、前方迈出一步。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立位平衡反响立位平衡反响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二、姿势运动发育二、姿势运动发育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 一姿势运动的控制一姿势运动的控制1 1身体形态身体形态2 2肌力的作用肌力的作用 3 3肌张力的作用肌张力的作用 4 4平衡功

31、能平衡功能1 1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2 2视觉系统的作用视觉系统的作用3 3前庭系统的作用前庭系统的作用5 5运动系统的作用运动系统的作用 6 6运动的协调性运动的协调性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1.1.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1.1.头向一侧头向一侧2.2.头正中位头正中位3.3.四肢对称屈曲四肢对称屈曲4.4.手口眼协调手口眼协调5.5.四肢自由伸展四肢自由伸展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婴幼儿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婴幼儿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由屈曲向伸展发育。由屈曲向伸展发育。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

32、动发育。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手、口、眼的协调发育。手、口、眼的协调发育。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2.2.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1.TLR1.TLR姿势,瞬间抬头新生儿期姿势,瞬间抬头新生儿期2.2.臀头同高,臀头同高,TLRTLR姿势,瞬间抬头姿势,瞬间抬头3.3.抬头抬头4545度,两肘支撑度,两肘支撑4.4.抬头抬头45904590度,胸离床度,胸离床5.5.抬头抬头9090度两手支撑度两手支撑6 6个月个月6.6.腹爬腹爬8 8个月个月7.7.四爬四爬1010个月个月8.8.高爬高爬11 11个月个月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

33、节返回目录2.2.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主要特点是:主要特点是:由屈曲向伸展发育。由屈曲向伸展发育。抗重力伸展抗重力伸展发育。发育。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3.3.坐位姿势运动发育坐位姿势运动发育1.1.全前倾全前倾2.2.半前倾半前倾2-32-3个月个月3.3.扶腰坐扶腰坐4-54-5个月个月4.4.拱背坐拱背坐6 6个月个月5.5.直腰坐直腰坐7 7个月个月6.6.扭身坐扭身坐8 8个月个月7.7.坐位自由玩坐位自由玩9 9个月个月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坐位姿势运动发育坐位姿势运动发育 主要特点是:主要特点是:发

34、育顺序是全前倾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半前倾倾扶腰坐扶腰坐拱背坐拱背坐直腰坐直腰坐扭身坐。扭身坐。与平衡反响密切相关。与平衡反响密切相关。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育的过程。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4.4.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立位姿势运动发育 分为如下十个阶段:分为如下十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不能支持体重短短暂支持体重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立位跳跃跃扶站扶站抓站抓站独站独站牵手走牵手走独独走。走。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立位姿势运动发育1.1.阳性支持反射阳性支持反射2.2.不支持不支持3.

35、3.短暂支持短暂支持4.4.尖足支持尖足支持5.5.立位跳跃立位跳跃5-65-6个月个月6.6.扶站扶站7-87-8个月个月7.7.独站独站1010个月个月8.8.牵手走牵手走11 11个月个月9.9.独走独走1212个月个月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5.5.步行姿势运动发育步行姿势运动发育 婴幼儿步行发育的特点:婴幼儿步行发育的特点:1 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开展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开展 2 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开展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开展 3 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4 4由肩与骨盆的无别离运动,到有别

36、离运动。由肩与骨盆的无别离运动,到有别离运动。5 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的 步态开展。步态开展。6 6由缺乏骨盆的盘旋到加强骨盆的盘旋由缺乏骨盆的盘旋到加强骨盆的盘旋 7 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 8 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站立位的膝过伸展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步行姿势运动发育步行姿势运动发育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三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与特点三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与特点 动作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动作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发育;的方向发育;离

37、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发育;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发育;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时坐下;时坐下;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三、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三、影响因素及异

38、常发育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一影响因素一影响因素1.1.家族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因素2.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3.3.智力落后智力落后4.4.神经肌肉疾病神经肌肉疾病5.5.脑损伤和脑发育障碍脑损伤和脑发育障碍6.6.其他疾病其他疾病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二异常发育二异常发育 1.1.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 2.2.运动发育的异常性运动发育的异常性 3.3.运动发育的不均衡性运动发育的不均衡性 4.4.姿势运动的非对称性姿势运动的非对称性 5.5.运动障碍的多样性运动障碍的多样性 6.6.异常发育的顺应性异常发育的顺应性 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第三章

39、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返回目录第二节第二节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第三章第三章返回目录一、评定内容及方法一、评定内容及方法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评定内容及方法评定内容及方法1.1.评定的原那么评定的原那么2.2.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1 1姿势评定姿势评定2 2运动发育评定运动发育评定3 3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评定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评定4 4动态观察动态观察3.3.肌力评定肌力评定4.4.肌张力评定肌张力评定1 1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2 2肌张力降低肌张力降低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评

40、定内容及方法评定内容及方法5.5.关节活动度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1 1头部侧向转动试验头部侧向转动试验2 2臂弹回试验臂弹回试验3 3围巾征围巾征4 4腘窝角腘窝角5 5足背屈角足背屈角6 6跟耳试验跟耳试验7 7股角又称内收肌角股角又称内收肌角8 8牵拉试验牵拉试验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评定内容及方法评定内容及方法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评定内容及方法评定内容及方法6.6.反射发育评定反射发育评定7.7.平衡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 8.8.协调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9.9.步态分析步态分析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二、常用的评定量表二、常用的评定量表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

41、节第二节返回目录1.1.儿童发育评定儿童发育评定 通常使用格塞尔通常使用格塞尔GesellGesell、丹佛、丹佛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test,DDST等方法,反映儿童整体等方法,反映儿童整体发育的大范围评价表。发育的大范围评价表。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2.2.新生儿新生儿2020项行为神经测定项行为神经测定 NBNA NBNA分为分为5 5个局部:个局部:行为能力行为能力6 6项;项;被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4 4项;项;主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4 4项;项;原始反射

42、原始反射3 3项;项;一般评估一般评估3 3项项 每一项评分有三个分度,即每一项评分有三个分度,即0 0分、分、1 1分分 和和2 2分。总分值为分。总分值为4040分。分。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3.3.姿势及运动发育评定姿势及运动发育评定 Milani Milani正常儿童发育量表分为两正常儿童发育量表分为两大局部:自发反响和诱发反响,共有大局部:自发反响和诱发反响,共有六个方面的六个方面的2727项。在自发反响中包括项。在自发反响中包括姿势调节、自动运动;在诱发反响中姿势调节、自动运动;在诱发反响中包含原始反射、立直反射、保护性伸包含原始反射、立直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射、平衡反响

43、。评价以运动发育展反射、平衡反响。评价以运动发育率表示即:率表示即:运动发育率运动发育率MQMQ=运动年龄运动年龄MAMA/生活年龄生活年龄CACA100100 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4.4.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 GMFM GMFM将不同体位的反射、姿势和运动模式分为将不同体位的反射、姿势和运动模式分为8888项项评定指标。共分五个功能区:评定指标。共分五个功能区:A A、卧位、翻身,局部原始反射残存及姿势反射的建立;、卧位、翻身,局部原始反射残存及姿势反射的建立;B.B.坐位;坐位;C.C.爬及跪位运动,平衡反响的建立;爬及跪位运动,平衡反响的建立;D.D.坐位运动;

44、坐位运动;E.E.走、跑及跳运动。走、跑及跳运动。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 每项评定指标的评分为每项评定指标的评分为0-30-3分。分。0 0分:没有出现的迹象;分:没有出现的迹象;1 1分:完成分:完成1010以下;以下;2 2分:完成分:完成1010-90-90;3 3分:分:全部完成。最后可得出原始分全部完成。最后可得出原始分5 5个个能区原始分;各能区百分比原始能区原始分;各能区百分比原始分分/总分总分100100;总百分比各能;总百分比各能区百分比相加区百分比相加/5/5;目标区分值选;目标区分值选定能区百分比相加定能区百分比相加/所选能区数

45、。所选能区数。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5.5.功能独立性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 WeeFIM WeeFIM的内容有的内容有3 3个区,六个板个区,六个板块。每个板块又分为块。每个板块又分为2 26 6项,总共项,总共1818项,每个工程分项,每个工程分1 17 7级。级。3 3个区分个区分别是,自理区:自理、括约肌控制;别是,自理区:自理、括约肌控制;移动区:移动、行动;认知区:交移动区:移动、行动;认知区:交流、社会认知。自理区和移动区是流、社会认知。自理区和移动区是运动局部,共运动局部,共1313项,认知区项,认知区5 5项。项。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功能独立性评定功能独

46、立性评定7 7级:完全独立完成任务;级:完全独立完成任务;6 6级:有条件的独立完成任务;级:有条件的独立完成任务;5 5级:在监督或提示下完成;级:在监督或提示下完成;4 4级:最小程度的依赖辅助完成自己完成级:最小程度的依赖辅助完成自己完成75759999;3 3级:中等程度的依赖辅助完成自己完成级:中等程度的依赖辅助完成自己完成50507474;2 2级:最大程度的依赖辅助完成自己完成少于级:最大程度的依赖辅助完成自己完成少于 25 254949;1 1级:完全依赖辅助完成低于级:完全依赖辅助完成低于2525)。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6.Peabody6.Peabody运动发

47、育评定量表运动发育评定量表 适用于适用于6-726-72个月龄儿童,是一个月龄儿童,是一种定量和定性功能评定量表,包括种定量和定性功能评定量表,包括2 2个相对独立的局部。粗大运动评定个相对独立的局部。粗大运动评定量表共有量表共有151151项,包括反射、平衡、项,包括反射、平衡、获得与释放、固定和移动获得与释放、固定和移动5 5个技能区;个技能区;精细运动评定量表共有精细运动评定量表共有9898项,包括项,包括抓握、手的使用、手眼协调和操作抓握、手的使用、手眼协调和操作的灵巧性的灵巧性4 4个运动技能区。个运动技能区。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Peabody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

48、量表运动发育评定量表量表包括量表包括6 6个分测试:个分测试:反射:反射:8 8项;项;固定:固定:3030项;项;移动:移动:8989项;项;物体控制:物体控制:2424项;项;抓握:抓握:2626项;项;视觉视觉-运动统合:运动统合:7272项。项。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Peabody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运动发育评定量表 3 3个给分等级为:个给分等级为:2 2分:全部完成;分:全部完成;1 1分:明确意愿,没有完成;分:明确意愿,没有完成;0 0分:没有意向,没有迹象说明此动分:没有意向,没有迹象说明此动作能够开展出来。作能够开展出来。最后得出:原始分、相当年龄、百分最后得出:原始分、相当年龄、百分比、标准分比、标准分 量表分、综合得来的发育商。量表分、综合得来的发育商。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目录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第一节第一节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一、反射发育一、反射发育 二、姿势运动发育二、姿势运动发育 三、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三、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第二节第二节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粗大运动发育评定 一、评定内容及方法一、评定内容及方法 二、常用的评定量表二、常用的评定量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