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概论公文的产生与发展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1235576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文概论公文的产生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文概论公文的产生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文概论公文的产生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公文概论公文的产生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概论公文的产生与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公文概论-公文的产生与发展一、公文的产生迄今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文章,就是公文。从189年起,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小屯殷墟遗址等地陆续出土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到目前为止,数量已逾十万片。这就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甲骨文”。“甲”是指龟甲,“骨”是牛骨或鹿骨,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又叫甲骨刻辞。甲骨文是商代王室进行占卜时所作的简短记录,短的仅数字,长的也不过百余字,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原始性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文字起源于劳动,文章和文学也是起源于劳动。从我们掌握的资料看,具有实用价值的文章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相比,实用文的诞生明显早于文学。实用文的诞生至少有这样两个原

2、因:一是在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人的思维逐渐得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逐渐增多,于是人们便创造出一些符号以便进行交流,这些符号就是早期的文字。而文字的诞生为文章的产生打下了基础。二是人类的集体劳作需要协调、组织、指挥,而这一切缺少人类思维的固化物文章,是很难实现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使应用文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据学者考证,甲骨文主要是用来占卜的。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大自然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总认为冥冥之中有凌架于万物之上的神,是他们主宰着事物的发生发展 、生死存亡。于是,遇事总要用占卜的方式来预测一下吉凶祸福,由身兼史官和巫师双重身份的人在甲骨上用刻辞予以记载。就已发现的这些甲

3、骨文来说,其内容涉及世系、气候、食货、征伐、畋猎等多方面。甲骨文是埋在地下的殷代王室的档案,用现在的眼光看,大部分都是公务文书。商周时代盛行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这就是我们常与甲骨文并称的“钟鼎文”。钟鼎文有的用来记载统治者的制度法令,有的记载统治者的文德武功,还有的记载贵族之间的商务活动,多数属于公文的范畴。不过,其中也有一些属于私人之间用于物质交换的契约,虽还是应用文,已不能归入公文范畴了。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尚书,所收录的文章多数也是公文。尚书中的文章,分为六种体式:典、谟、训、诰、誓、命。其中,“典”用于记述典章制度,“谟”是议政的策论,“训”是进行教诲开导的论说文,“诰”是进行训诫的文告

4、,“誓”是军队出征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和诏书。这些文体,跟现代的命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报、报告等,都有一些近似之处。从以上介绍可见,在文字的草创时期,公文就已经产生了。在所有的文体中,公文可以算是最古老的。周易系辞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二、公文的发展到了秦代,公文从文类到体式都得以充分的发展。秦始皇在李斯的辅佐下,建立了第一代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权。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他们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的措施。李斯等人为了提高公文的办事效率和可靠程度,还制定了现在仍在沿用的“ 抬头”、“用印”等

5、制度,这标志着公文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汉代的公文体式主要有书、议、策、论、疏、诏、制、敕、章、奏、表等等,其中,皇帝对臣下使用的文体主要是诏、制、策、敕,臣下对皇上则主要用章、奏、表、议等,已有了大致固定的下行文和上行文的区分。同时,在表达上和结构上,也有了一些相对固定的格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公文还产生了一些流传后世的名篇,如贾谊的陈政事疏、 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司马相如的上书谏猎等。 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无论从写作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看,都有明显的发展进步。主要代表人物首推曹操、曹丕父子。曹操亲自动手写过不少公文,代表作有让县自明本志令、求贤令、求逸才令、慎行令、修学令、请增封荀表等。曹丕则不仅亲自撰写公文,还推出了有关公文写作的理论专著典论论文。他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应该主要是指公文而言。他还把文章体式分为“四科八体”,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其中的奏、议、书 、论、铭、诔都是应用文,多数都可作为公文体式。只有后两种是文学作品的体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