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生野外考察报告6篇

上传人:h****7 文档编号:21231711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8.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学生野外考察报告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3年学生野外考察报告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23年学生野外考察报告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学生野外考察报告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生野外考察报告6篇(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学生野外考察报告6篇 书目 第1篇2023年高校生寒假实习报告范文:野外考察实习报告范文 第2篇2023年高校生暑期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第3篇xxxx年高校生毕业实习报告:野外考察实习报告范文 第4篇2023年高校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野外考察实习 第5篇2023年高校生寒假实习报告范文:野外考察实习 第6篇2023年高校生毕业实习报告:野外考察实习 2023年高校生寒假实习报告范文:野外考察实习报告范文 一 实习概况 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学问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

2、。我们有了理论学问,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相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作为一个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学生,应当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相识看成是自己在相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貌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学问来解决事实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实力和分析实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2.时间 20*年1月16日至20*年1月18日 3地点

3、肇庆市七星岩公园 三水木棉围 岗美 东岗村 三榕峡马路旁 二 肇庆地区主要地貌类型 第一天,经过几个小时从珠海到肇庆的车程,在白土镇安排好,我们快马加鞭的赶到这里的七星岩公园,考察七个秀丽的喀斯特石峰。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旁边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峻,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起先形成今日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七星岩风景区详细由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

4、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坡岩(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峰以及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等五个大湖组成。七座岩峰布列,耸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而这一次我们主要是要视察这里的水平溶洞(双源洞)和断层及凹地地貌。 紧跟着老师的脚步,我们找到了地下河脚洞性质的双源洞。阿坡岩下的双源洞,其实就是一个喀斯特地下溶洞,它是七星岩最长的静水地下河,全长320米,洞中有两条溪水汇合,向东流出洞外,故称“双源洞”,洞内有钟乳石。双源洞是发育在石炭系中上统的壶天群灰岩,之前我们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统的,比较

5、老。双源洞洞口上,断层、节理、褶皱均有。在这里,老师为我们说明了有关的地质地貌学问。双源洞是发育在石炭纪下统的壶天群石灰岩,主要是由白云石灰岩组成的,呈浅灰色,组成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隐晶质(或称泥晶质)结构,个别地方有粉晶结构,为厚层状构造。因为存在白云岩的原因,故用10%的稀盐酸滴在这些岩石上,岩石并不起泡,但是假如把岩石磨成粉,却可以起泡,这是因为岩石成分里面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镁。因这些岩石比较坚硬,故其经验了千万年而不倒,形成挺立的山峰。双源洞位于两节理的交汇处,裂隙发育,洞内有两条水源与外面的湖相连,使地下河水不断循环流淌。在双源洞的洞口上,我们可以见到断层、节理、褶皱以及剧烈的根劈

6、地貌。 在路的两边,时常看到像在山的表面长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石钟乳。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 上滴下来时,由於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渐渐增长而成的。而我们看到的石钟乳就像在山的表面长出的一大石柱,是原来岩洞倒塌后留下来的,属于洞窟次生化学沉积物,是经过石灰岩的不断融蚀、再沉积的过程而形成的。这个石钟乳是浅灰色的不透亮体,这是因为虽然矿物的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里面含有太多的杂质。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登上马栏岗。这是一个石灰岩与沙页岩的交汇处,马栏岗主要是由石炭纪下统沙页岩

7、风化后形成的,经过上千年的变迁,现在已经远远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据老师的介绍,这是一个背斜,马栏岗是背斜的中部,由于页岩的抗风化的实力比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于张性大,收到挤压而造成岩石的支离破裂,很简单受到侵蚀,再加上这里是沙页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可溶性岩石与不行溶性岩石交界处喀斯特水的溶蚀作用一般比较剧烈,受到侵蚀背斜渐渐被削低,发育到现在就成为现在的马栏岗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了,而且地表水在这里汇合形成一个巨大的落水洞。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窟。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蚀作用,还有侵蚀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汇合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与倾入洞内的砂

8、砾同时冲击和磨蚀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顶板倒塌,使之快速扩大。落水洞发育于不行溶的砂页岩和可溶的石灰岩交界处,喀斯特作用特殊旺盛。由背斜理论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岩石看上去是山,实则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长满了植被,阳光很难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从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难推断落水洞有多深。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就是落水洞,这里正好是岩层层面和岩层裂隙交接地点,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蚀较强,顶板崩落后便形成了。 接着,我们来到天柱岩脚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非常笔直、陡峭,很少有石峰连接而成山脉。天柱岩高108米,由下而上有4层溶洞,最低的一层在地下,越往上,溶洞的年 代越久远,这是由于抬升运动造成的,现在上面

9、的三层溶洞由于缺少了有侵蚀性的水已经停止了发育。其次层的溶洞较小,我们没有细致视察。而是选择细致视察第三层的溶洞,这个洞比较大,里面黑暗一片,我们无法看到洞里有多深,我们在洞里面的较外部听老师讲解。在洞里,我们在闪光灯和电筒的微光下可以看到洞顶比较光滑,有些地方还向上凹入成为一个倒扣的“脸盆”,即石锅,这是由于过去常常受地下水的溶蚀和侵蚀,而局部地区又受到剧烈的紊流作用,水压增大,溶蚀、侵蚀力加强,结果这些地方溶蚀量比四周大,从而形成向洞顶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裂隙发育有石钟乳,但是目前已经停止发育。四周也是比较光滑,并且发育有石幔,这是由于含有碳酸钙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时二氧化碳快速散逸而形成

10、的。接着往上,我们看到了第四层溶洞,但是这些溶洞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现在已经变的很小了,许多就剩下一个凹进山壁的窟窿了,但是从这些 “窟窿”里面还是可以发觉一些溶洞的痕迹的,比如有些岩层上有明显的水平层理,反映出静水沉积的作用。老师说这一层以前经过许多河流的冲刷,虽然我们无法视察到详细流向,但大致水面的位置和可能的方向还是可以推断出来的。而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比较巨大的石钟乳,老师说迟早一天他会整个掉下来。经过也许1个小时的登山,我们到达山顶的摘星亭。从山顶远眺,北领山脉自北向南过渡,背面有许多的别墅建在洪积扇上面,山前右倾斜平原过渡到冲积平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阶地,接着是喀斯特丘陵;冲积平

11、原上是市区;七星湖上是其它六个喀斯特山峰。这些山峰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蚀挖空之后的两翼形成山岩的(称为残峰),它们原来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由于抬升和平移运动,它们才渐渐断裂分开发育成为今日的这种地貌类型,断层中间破裂带由于风化和搬运作用,就发育成今日的五个大湖。老师还在这里给我们讲解了肇庆市的地貌特点和也许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地貌学问,这里真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啊。 其次天,我们到了木棉围的马路旁的河流阶地上,那边有大量的鹅卵石,普遍风化程度更深,形成历史更长,部分被水泥盖住了。此处阶地鹅卵石磨圆度好,粒径不大,硬度不大, 是河流长时间的搬运,所经距离远。而且具有多种多样的岩性,由于是主干流形成,

12、上流许多物质被带下来沉积,形成当地困难的岩性。而阶地级数越高,形成时间越长,风化作用越强,岩性越脆,越易碎。阶地是河流历史时期的河漫滩下切或抬升造成,由鹅卵石可以推断。 沿西江边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级阶地,在第四纪,此处是西江河漫滩, 后来由于构造运动和河流的下切,使河漫滩抬升,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二级阶地。此现象体现了西江是摇摆的,河流是下切的,两岸是抬升的。沿途可见地上鹅卵石的成分多样,体现此处基岩的多样性。然后,我们还到一些村庄里面视察了不少阶地。 而下午我们到了北岭那边的东岗村洪积扇参观考察,肇庆市北部是北岭山脉,西江从肇庆市的西部流进,在肇庆市的南端向东拐弯从肇庆市的南端流过,所以整个肇庆

13、市自北向南的地貌构成基本上是从山脉到洪积扇,再到冲积平原的过渡。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短暂性山地水流出山口积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相互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简洁来说,洪积扇是由

14、于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沟谷出山口后,坡度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积累,就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积锥或洪积扇。假如扩大到整个山脚四周即称为洪积群,假如面积接着扩大,即可形成洪积平原。老师介绍了关于东岗村旁边这些地貌的特点,这里的岩石以沙叶岩为主,砖红色,有肯定的磨圆度,但有些有棱角,粒径较大,较疏松,大多为砾石,而且颗粒由上到下、由山里到山外是由粗变细。 第三天,也是最终一天,我们到了三榕峡马路旁考察背斜,向斜,断层,节理,岩层及滑坡等地貌。 首先,我们在马路旁的山边学习罗盘的用法。如何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如何用 罗盘定地物方位。然后,我们沿着马路始终走我们所在考察的地点位于背斜的北翼,

15、面前的大山是北岭山脉的延长,岩性是砂页岩。在这边,地表大部分为沉积岩多覆盖,但是可以看到明显的节理和层理。背斜的轴部往往是比较低洼的地区。该背斜发育于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层,主要是砂页岩,页岩具有岩理,与泥岩都是由粘土矿物组成。由于在马路旁200多人在走,警察也一度劝我们停止行程,但最终在老师们的交涉下,只出动警车为我们开路,看来应当有更重要的地貌值得我们冒这一个险。果真,一段步行后,我 们看到一个大型的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肯定的懦弱面或者懦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

16、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滑坡是我们地貌学第一节课所教的内容,现在亲眼看到,还真是震撼。而3天的实习也到此为止。 三 结语 这次肇庆地区地貌学实习能够圆满完成,有赖于老师们事先充分的踩点布置等各种的打算,令我们从课堂外这另一个角度去相识地貌学。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尤其要感谢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刘希林老师和高全州老师,老师们的耐性指导训诲和阅历技术的授予,使同学的主动性和学习气氛保持良好的状态。这一次实习,我深深的感受到以往书本上没有生气的文字和图片里的石头与地貌,活生生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巩固了我对硬学问的相识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去加深对地貌学

17、的体会和理解。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实习是一次美妙的经验和一次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一次思维模式的转换。希望再有机会去进行野外实习。 2023年高校生暑期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第一章:绪言 (1)实践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自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

18、、铁索、椽板。攀援而上,犹如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剧烈。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峻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践任务 驾驭野外视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视察描述实践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视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

19、山体特征。 视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运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践目的 通过野外实践,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践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相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育和提高我们视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践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践要求http:/ 仔细视察地理现象,实践期间大胆细心。合理运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践精神。野外留意平安,进入山区留意防火事宜。 (6)实践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 其次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

20、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火成岩依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 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依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xxxx年高校生毕业实习报告:野外考察实习报告范文 引言 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

21、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非常的激烈,好像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很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楚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乐不可支。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兴奋,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相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其次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

22、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学问,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驾驭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驾驭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育学生独立工作实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育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林州简介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心。盆地西界为太行

23、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莫非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长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 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心。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 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此次实习地林州,依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学问,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 地质基础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

24、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 褶皱和断层构造 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

25、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林州盆地的西侧为林州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林州盆地是伴随着林州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很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3. 地表形态 林州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浑圆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林州

26、盆地。 4. 气候状况 林州盆地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范畴。按行星风讲,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气团方面则是基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峻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 5. 水文概况 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经盆地,在盆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气候区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时,比降大,下蚀力强,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枯成砾石浅滩。 6. 土壤概况 本区土壤磷、钾肥足够,透水、蓄水性适中,肥力较高,但植被稀疏

27、,坡陡土薄,冲蚀作用严峻。若能按坡度的急缓,划分宜农、宜林、易牧的范围,开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则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 植被概况 林州地区的自然树木,早被砍伐破坏,现有树木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结果。植被中主要的树种有槲、栎、槐、杨、板栗、山楂、山皂荚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类等为优势种。 8. 交通状况 林州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内铁路连接京广线;国家干线马路胶(东)长(治)线横穿东西,新(乡)河(口)线纵贯南北,地方干线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设已达到90年头国际先进水平。 9. 物产状况 本区物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铅、锌

28、、铜、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岩、大理石、花岗岩等20多种农业方面,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传统的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新的名优特产品不断涌现,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蚕茧等土特产品和花岗岩、大理石等优质工艺品,带着林州人民的勤劳、纯朴和红旗渠家乡的深情厚意,走出国门,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情的金桥。 10. 经济概况 本区经济发展快速。创建了红旗渠奇迹,并培育了“红旗渠精神”的林州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再显身手。10万建筑大军以“红旗渠传人”的姿态。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县、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长治、郑州、西安、新疆等12个建筑

29、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门、科威物、俄罗斯、等国际市场。近几年来,林州旅游业发展快速,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拉动当地各项产业的发展。 11. 旅游业发展状况 林州市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名胜古迹著名遐迩,素有“太行自然公园”之称的林滤山风景名胜区、龙头山风景名胜区和“人工天河”红旗渠、国家级森林公园五龙洞,以其独特的雄、险、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王相岩、惠明寺等文物古迹更引发华夏子孙的悠悠情思。“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运动健儿来此大展风姿。 二、区域地层与岩性 林州地区的地质现象比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完善的

30、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太古界时期,以片麻岩、片岩为主的变质岩类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岩广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构造清楚可见,古生界中的灰岩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和早奥陶的白云质灰岩,在林州地区分布较广。新生界的砾岩在该区也很具有代表性。 2023年高校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野外考察实习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驾驭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洁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视察和采集,驾驭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化和分布规律

31、,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改变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年8月27日*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输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闻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区。四季分明

32、,温柔潮湿,光照足够,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 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困难,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困难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改变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殊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

33、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上述各内在因素(包括岩石、构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文化等)及其彼此间的共同作用,铸就了杭州地域综合体系统(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综合体系统) 三.实习时间、地点和任务 四.实习内容 *年8月28日 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土壤土壤剖面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从照片中的剖面可见这一森林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是火成岩,较灰岩更易受到风化,其风化层疏松通透性能好,有利于土壤形成和发育,因此土层发育较厚,土壤剖面整体呈现黄棕色,腐殖质层为灰色,由于出于森林地带,微生物对枯枝落叶的分解作用较活跃,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含量较为丰富,因而土壤呈现疏松的团块状和细粒状

34、,这种土壤结构内部的有机质以嫌气性分解为主,分解过程相对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存,同时也有利于水分的保持。腐殖质层和淀积层在颜色上分层不明显,只在结构上有所不同(见附录1号图-从左到右) *年8月29日 浙江玉皇山 森林土壤土壤剖面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采集点处于丘陵缓坡,属于地带性土壤形成环境,成图母质主要是灰岩,受水热条件影响较大,矿物分化明显,剖面主体呈现红棕色,分层较明显(见附录左二)。腐殖质层为灰黑色,较薄;0-15厘米;淀积层呈现红棕色,在16厘米以下,土层发育较厚。 *年9月1日 富春江地区新沙岛 水稻土样 耕作层 犁底层 渗育层 该农业土样取自新沙岛中部,取样深度为60

35、厘米,此时水稻处于拔节期。细致视察可见照片中土壤颜色是有所区分的(见附录左三),a层为耕作层,约0-20厘米,呈现青灰色,夹杂有锈斑;p层为犁底层,约20-25厘米;w层为渗育层,黄色,以氧化状态为主;土样出现这样的分层主要缘由在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土壤淹水期间,物质交换主要在水土界面上进行,尤其以水中溶解氧的扩入影响最大。由于与表面水相接处的表土中氧的浓度较高,导致出现比下面土壤颜色为浅的氧化层;下部由于氧的来源被隔断,加上微生物的活动会消耗一部分溶解氧,使有机还原物质不断产生,导致土壤呈现一种青灰色。当排水干田后,氧气沿水稻根孔扩入,使得根孔壁被氧化成锈色,而在锈管之间仍为还原状的灰色

36、,在土团结构面也有类似现象,水稻土上层锈斑多于下部,同时锈斑也反映了水的周期性。此外,人类的施肥活动也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矿物质的分化溶解有很大影响。 旱作土样(中间) 腐殖质层 淀积层 母质层 a层约为0-26厘米,有锈纹锈斑但不明显;b层26-75厘米,锈纹锈斑较多;c层在75厘米以下,锈纹锈斑很少。由于锈纹锈斑的形成主要与农业浇灌时水的周期性影响造成的氧化还原环境的交替有关,旱作土处在还原环境下的时间较短,大部分时期都处于氧化环境,因而不会像水稻土出现青灰色的土层,而是在间歇的氧化还原条件下,由氧气沿根孔扩散使根孔壁形成锈纹锈斑。 自然土剖面 腐殖质层 母质层 a层友情黑色土层,深度为5

37、-7厘米,上面种有树木,因此有枯枝落叶参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c层为耕作土,没有明显的b层。该土样取自洲头,是新成土,以沙为主,土体很疏松,有明显的分异现象,土壤中还有许多根系,说明该处土壤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环境所以有生物出现。 实习过程中的问题整理 1、大奇山,玉皇山同属红壤,为什么两地土壤的a、b层色调均有差别? 答:由于玉皇山植被发育时间久,爱护较好,土壤物质交换稳定,有机质积累较多;大奇山属于被破坏以后又渐渐复原的山体环境,因而土壤中的有机质不如玉皇山地区丰富,所以腐殖质层颜色比玉皇山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为浅。另外,大奇山成土母质是火成岩,玉皇山成图母质则为灰岩,因此两种岩石风化程度不同,

38、灰岩在南方更易风化,因此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也较丰富,所以使得玉皇山采集土样的淀积层颜色深于大奇山所采集的土样。 2、水稻土、旱作土与自然土壤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 答: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显著:施肥影响了有机质的积累,增加了矿物质的分化溶解;耕作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和氧化程度,日照、风化加速了矿物质的风化分解;浇灌形成了氧化还原交替的环境。这些人为因素是自然土壤采集点所没有的,因此虽然水稻土、旱作土和自然土壤在水平距离上相隔并不是很远,但差别却很大。 3、洲头所取的自然土壤样本中只有a、c层,a层很薄,缺少b层,为什么? 答:a层为腐殖质层,也可称表土层。包括有机质的积累层或物质淋溶层。该层生

39、物活动最为剧烈,进行着有机质的积累转化作用。而洲头土壤由于是自然土壤,而且上面所生长的植物生长时间较短,枯枝落叶相对较少,生物活动不是很活跃,加之江水的影响,故而a层土壤发育较薄。缺失的b层为淀积层,是由物质淀积作用形成的。本层淀积物主要来自土体上部,也可以来自土体下部及地下水,由地下水上升,带来水溶性或还原性物质,因土体中部环境变更而发生沉积聚集。洲头由于靠近富春江,江水间断性的涨落冲击洲头,河流对洲头的这种侵蚀作用,日照风晒对土体的风化吹蚀作用,加之洲头土壤本就是较为疏松的沙性土,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被风化淋溶的物质彻底自土体中淋失而无淀积层(b层)。 4、旱作土从下到上,锈纹锈斑增加明显

40、,为什么? 答:与水稻土相比,旱作土处于水淹的时间较少也较短,土壤中氧气含量较高。浇灌时土壤处于短时间的还原环境,但表层照旧有氧气扩入,因此表层仍以氧化环境占优势,锈纹锈斑较少。在中部由于水的隔断作用土壤处于还原环境,在非浇灌期氧气沿作物根孔进入土壤,使根孔壁被氧化成锈色,在这样的氧化还原环境交替状况下土壤中形成锈纹锈斑,且较上部稍多。下部由于浇灌的深度影响,照旧以还原环境为主,很少有锈纹锈斑。 5、洲头取了2个剖面,2个都是沙泥互层,一个为青灰色(水边,;),另一个剖面分层明显,泥为青灰色,沙为黄色(离水边较远,;),为什么? 答:靠近水边的土壤长期淹水,在还原环境下形成了分异不明显的沙泥互

41、层;离水边较远的土壤受富春江江水周期性改变的影响,淹水时缺氧,处于还原环境,还原物质不断积累,退水时氧化,在氧化还原交替下造成了泥呈现青灰色,沙呈现黄色的明显分异现象。 五.实习总结及体会 通过土壤地理的野外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土壤的形成及其差异性有了更深的相识和体会,也对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人类活动)在不同地区其主导因素间的差异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另外,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初步驾驭了土壤剖面的选择和整修,图样标本的采集,领悟了一些野外工作和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几天的实习也培育了大家的吃苦精神,熬炼了我们的野外考查实力,略微缺憾的是实习中为了爱护考察地区土壤,土

42、样采集都有路老师一人代劳,少了一份参加的乐趣。但在老师的讲解下照旧学到了许多,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看到了不少漂亮的风景。总之。这次野外实习是我们高校生活中一段珍贵的经验。 2023年高校生寒假实习报告范文:野外考察实习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学问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学问,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相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

43、此,作为一个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学生,应当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相识看成是自己在相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貌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学问来解决事实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实力和分析实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2.时间 20*年1月16日至20*年1月18日 3地点 肇庆市七星岩公园 三水木棉围 岗美 东岗村 三榕峡马路旁 二 肇庆地区主要地貌类型 第一天,经过几个小时从珠海到肇庆的车程,在白土镇安排好,我们快马加鞭的赶到这里的七星岩公园,考察七个秀丽的喀斯特石峰。由于地质

44、运动,在七星岩旁边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峻,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起先形成今日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七星岩风景区详细由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坡岩(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峰以及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等五个大湖组成。七座岩峰布列,耸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

45、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而这一次我们主要是要视察这里的水平溶洞(双源洞)和断层及凹地地貌。 紧跟着老师的脚步,我们找到了地下河脚洞性质的双源洞。阿坡岩下的双源洞,其实就是一个喀斯特地下溶洞,它是七星岩最长的静水地下河,全长320米,洞中有两条溪水汇合,向东流出洞外,故称“双源洞”,洞内有钟乳石。双源洞是发育在石炭系中上统的壶天群灰岩,之前我们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统的,比较老。双源洞洞口上,断层、节理、褶皱均有。在这里,老师为我们说明了有关的地质地貌学问。双源洞是发育在石炭纪下统的壶天群石灰岩,主要是由白云石灰岩组成的,呈浅灰色,组成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隐晶质(或称泥晶质)结构

46、,个别地方有粉晶结构,为厚层状构造。因为存在白云岩的原因,故用10%的稀盐酸滴在这些岩石上,岩石并不起泡,但是假如把岩石磨成粉,却可以起泡,这是因为岩石成分里面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镁。因这些岩石比较坚硬,故其经验了千万年而不倒,形成挺立的山峰。双源洞位于两节理的交汇处,裂隙发育,洞内有两条水源与外面的湖相连,使地下河水不断循环流淌。在双源洞的洞口上,我们可以见到断层、节理、褶皱以及剧烈的根劈地貌。 在路的两边,时常看到像在山的表面长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石钟乳。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 上滴下来时,由於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

47、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渐渐增长而成的。而我们看到的石钟乳就像在山的表面长出的一大石柱,是原来岩洞倒塌后留下来的,属于洞窟次生化学沉积物,是经过石灰岩的不断融蚀、再沉积的过程而形成的。这个石钟乳是浅灰色的不透亮体,这是因为虽然矿物的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里面含有太多的杂质。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登上马栏岗。这是一个石灰岩与沙页岩的交汇处,马栏岗主要是由石炭纪下统沙页岩风化后形成的,经过上千年的变迁,现在已经远远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据老师的介绍,这是一个背斜,马栏岗是背斜的中部,由于页岩的抗风化的实力比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于张性大,收到挤压而造成岩石的支离破裂,很简单受

48、到侵蚀,再加上这里是沙页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可溶性岩石与不行溶性岩石交界处喀斯特水的溶蚀作用一般比较剧烈,受到侵蚀背斜渐渐被削低,发育到现在就成为现在的马栏岗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了,而且地表水在这里汇合形成一个巨大的落水洞。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窟。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蚀作用,还有侵蚀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汇合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与倾入洞内的砂砾同时冲击和磨蚀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顶板倒塌,使之快速扩大。落水洞发育于不行溶的砂页岩和可溶的石灰岩交界处,喀斯特作用特殊旺盛。由背斜理论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岩石看上去是山,实则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长满了植被,阳

49、光很难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从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难推断落水洞有多深。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就是落水洞,这里正好是岩层层面和岩层裂隙交接地点,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蚀较强,顶板崩落后便形成了。 接着,我们来到天柱岩脚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非常笔直、陡峭,很少有石峰连接而成山脉。天柱岩高108米,由下而上有4层溶洞,最低的一层在地下,越往上,溶洞的年 代越久远,这是由于抬升运动造成的,现在上面的三层溶洞由于缺少了有侵蚀性的水已经停止了发育。其次层的溶洞较小,我们没有细致视察。而是选择细致视察第三层的溶洞,这个洞比较大,里面黑暗一片,我们无法看到洞里有多深,我们在洞里面的较外部听老师讲解。在洞里,我们

50、在闪光灯和电筒的微光下可以看到洞顶比较光滑,有些地方还向上凹入成为一个倒扣的“脸盆”,即石锅,这是由于过去常常受地下水的溶蚀和侵蚀,而局部地区又受到剧烈的紊流作用,水压增大,溶蚀、侵蚀力加强,结果这些地方溶蚀量比四周大,从而形成向洞顶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裂隙发育有石钟乳,但是目前已经停止发育。四周也是比较光滑,并且发育有石幔,这是由于含有碳酸钙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时二氧化碳快速散逸而形成的。接着往上,我们看到了第四层溶洞,但是这些溶洞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现在已经变的很小了,许多就剩下一个凹进山壁的窟窿了,但是从这些 “窟窿”里面还是可以发觉一些溶洞的痕迹的,比如有些岩层上有明显的水平层理,反映

51、出静水沉积的作用。老师说这一层以前经过许多河流的冲刷,虽然我们无法视察到详细流向,但大致水面的位置和可能的方向还是可以推断出来的。而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比较巨大的石钟乳,老师说迟早一天他会整个掉下来。经过也许1个小时的登山,我们到达山顶的摘星亭。从山顶远眺,北领山脉自北向南过渡,背面有许多的别墅建在洪积扇上面,山前右倾斜平原过渡到冲积平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阶地,接着是喀斯特丘陵;冲积平原上是市区;七星湖上是其它六个喀斯特山峰。这些山峰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蚀挖空之后的两翼形成山岩的(称为残峰),它们原来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由于抬升和平移运动,它们才渐渐断裂分开发育成为今日的这种地貌类型,断层中间破裂

52、带由于风化和搬运作用,就发育成今日的五个大湖。老师还在这里给我们讲解了肇庆市的地貌特点和也许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地貌学问,这里真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啊。 其次天,我们到了木棉围的马路旁的河流阶地上,那边有大量的鹅卵石,普遍风化程度更深,形成历史更长,部分被水泥盖住了。此处阶地鹅卵石磨圆度好,粒径不大,硬度不大, 是河流长时间的搬运,所经距离远。而且具有多种多样的岩性,由于是主干流形成,上流许多物质被带下来沉积,形成当地困难的岩性。而阶地级数越高,形成时间越长,风化作用越强,岩性越脆,越易碎。阶地是河流历史时期的河漫滩下切或抬升造成,由鹅卵石可以推断。 沿西江边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级阶地,在第四

53、纪,此处是西江河漫滩, 后来由于构造运动和河流的下切,使河漫滩抬升,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二级阶地。此现象体现了西江是摇摆的,河流是下切的,两岸是抬升的。沿途可见地上鹅卵石的成分多样,体现此处基岩的多样性。然后,我们还到一些村庄里面视察了不少阶地。 而下午我们到了北岭那边的东岗村洪积扇参观考察,肇庆市北部是北岭山脉,西江从肇庆市的西部流进,在肇庆市的南端向东拐弯从肇庆市的南端流过,所以整个肇庆市自北向南的地貌构成基本上是从山脉到洪积扇,再到冲积平原的过渡。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短暂性山地水流出山口积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

54、。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相互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简洁来说,洪积扇是由于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沟谷出山口后,坡度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积累,就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积锥或洪积扇。假如扩大到整个山脚四周即称为洪积群,假如面积接着扩大,即可形成洪积平原。老师介绍了关于东岗村旁边这些

55、地貌的特点,这里的岩石以沙叶岩为主,砖红色,有肯定的磨圆度,但有些有棱角,粒径较大,较疏松,大多为砾石,而且颗粒由上到下、由山里到山外是由粗变细。 第三天,也是最终一天,我们到了三榕峡马路旁考察背斜,向斜,断层,节理,岩层及滑坡等地貌。 首先,我们在马路旁的山边学习罗盘的用法。如何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如何用 罗盘定地物方位。然后,我们沿着马路始终走我们所在考察的地点位于背斜的北翼,面前的大山是北岭山脉的延长,岩性是砂页岩。在这边,地表大部分为沉积岩多覆盖,但是可以看到明显的节理和层理。背斜的轴部往往是比较低洼的地区。该背斜发育于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层,主要是砂页岩,页岩具有岩理,与泥岩都是由

56、粘土矿物组成。由于在马路旁200多人在走,警察也一度劝我们停止行程,但最终在老师们的交涉下,只出动警车为我们开路,看来应当有更重要的地貌值得我们冒这一个险。果真,一段步行后,我 们看到一个大型的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肯定的懦弱面或者懦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滑坡是我们地貌学第一节课所教的内容,现在亲眼看到,还真是震撼。而3天的实习也到此为止。 三 结语 这次肇庆地区地貌学实习能够圆满

57、完成,有赖于老师们事先充分的踩点布置等各种的打算,令我们从课堂外这另一个角度去相识地貌学。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尤其要感谢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刘希林老师和高全州老师,老师们的耐性指导训诲和阅历技术的授予,使同学的主动性和学习气氛保持良好的状态。这一次实习,我深深的感受到以往书本上没有生气的文字和图片里的石头与地貌,活生生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巩固了我对硬学问的相识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去加深对地貌学的体会和理解。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实习是一次美妙的经验和一次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一次思维模式的转换。希望再有机会去进行野外实习。 2023年高校生毕业实习报告:野外考察实习 第一章:概况 一:勘探工作目的,

58、本次野外实习,勘探工作目的是: (1)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奥陶统、晚奥陶统、中石炭统和晚奥陶统的岩层构造、岩性、岩层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以及各个地层中所伴随的矿产、褶皱类型、断层状况以及从晚奥陶统到中石炭统的过渡岩层各种性质等;(2)了解煤矿的基本状况、基本地形。了解煤矿生产中各种机械的用途及留意事项、煤的分类及运输方式、平安生产的各项措施、标准等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初期可以尽快的熟识各种状况避开各种错误; 二:勘探任务,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是: (1)视察各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体等其他状况; (2)视察奥陶纪石灰岩的颜色、光泽、解理、化石的种类及其含量、断层等其他状况;

59、 (3)对断层做素描图、描述其擦痕的状况; (4)视察晚奥陶统与中石炭统的假整和面及其过渡岩层的风化程度、颜色、岩性、化石种类及其数量等其他状况; (5)视察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层的岩层特点、砂岩的颜色、解理及砂岩岩层中所包含的矿产、石灰岩的颜色、解理、裂隙的发育状况、化石的种类及其数量等; (8)视察煤矿的地形、了解煤矿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视察各种机器的特点,了解其工作方式及运用方法和运用留意事项.(9)了解煤矿的开采状况、煤的种类、煤的储存和运输等。 三:交通状况 缝山针公园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园西边是村庄,公园前是东西走向的马路,公园内是海相沉积的中、晚石炭统石灰岩

60、。 红砂岭位于的缝山针的公园西方,焦作影视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视路从南面跨过,上白作乡马路从南至北穿过此地区,交通便利,有盘山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铁矿和其他的一些废弃的铁矿矿井。 西张庄位于焦作市区西部,有马路通往山下,从山下到山上路矿稍差,山顶上有硫磺矿和用黏土烧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厂。 焦煤集团珠春矿位于焦作矿区西南部,东距焦作市五千米;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晋高速在矿区西部穿过,焦克马路在矿区北部通过,有矿区铁路专线与焦柳、正太干线连接。 四:天气状况 12月11日雾,、小雪,12月12日下午天晴、12月13日天气晴朗,有风、12月19日天气晴朗、无风。 五:水文地质状况 (1)在缝山针公园内

61、无固定水系,小寺河和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本地区,一般干枯无水,夏秋季节汇合降雨并排泄山洪,有时会发生小规模的山体滑坡,山下有一小塘,含水量不多,为景观用水。地层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第八层、二层石灰岩、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 (2)在红沙岭未见到明显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仅有东西走向的群英干渠,一般干枯无水,夏秋季节汇合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多渗入地下。 (3)在西张庄没有发觉明显的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一般干枯无水,夏秋季节汇合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 (4):焦煤集

62、团珠春矿矿区内无固定水系,没有河流湖塘,仅有两条季节性洪沟自北而南从矿区西部和中部穿过,一般干枯无水,夏秋季节汇合降雨并排泻山洪。 六:地形地貌,(1)缝山针公园为山前冲积平原,地质构造较困难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辅以稍微褶曲,褶曲构造不甚明显主要表现为走向方向上的挤压现象,有单斜地垒构造,中部有一正断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地表被第四系黄土所覆盖北部地面主要为中奥陶统、晚奥陶统形成的的石灰岩山脉,区内地层走向sene倾向ne,倾角一般510度,局部达大约30度左右,山势陡峭,高度在200米左右。 (2)红沙岭主要为中石炭统本溪组的石灰岩形成的山脉,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区内多断层、褶曲,山势稍缓,有明显的铝黏土层与石灰岩的交替带,高度在300米左右。 (3)西张庄主要为上石炭统太原组的石灰岩和铝黏土层形成的山体,山势较陡,有明显的铝黏土层与石灰岩的交替带,地层构造以断层、褶曲为主,褶曲发育明显,主要为走向方向上的挤压现象,形成了一系列的宽缓褶曲,地层倾角约为1030度,山体高度在50米左右。 (4)珠春矿井田位于太行山南麓,北距太行山约五千米。地貌形态为山前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海拔为+156m,东部海拔为+124m,地势较平坦。地表全被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