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北斗导航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21227115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用类文本北斗导航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用类文本北斗导航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用类文本北斗导航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实用类文本北斗导航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北斗导航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古代世界各地,人们都有 自己熟知的天象和星辰,通过观测,获得对于天时和季节的把握。古 埃及人特别重视天狼星,玛雅人对金星研究较深,爱斯基摩人最关心关系极昼极夜变化的太阳 运行。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北天极一带的北斗七星则是最受注目的星辰。生活在北纬三十五 度左右的中国古人,夜晚向北眺望,北极周围有一带永不下沉的圆形旋转天区,这个区域,现 代天文学叫“恒显圈”中国古天文学称其边界为“上规”。其中随天旋行有几颗璀灿的星辰,名 为北斗。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中国古人已渐渐掌握了观测北斗以确定多种时间的技巧,使 北斗星成为一个

2、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北斗共有七颗星,因此常被称为北斗七星,七星的排列形状似商周时期青铜古斗,故诗小 雅大东日:“虽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北斗星分为斗柄与斗首两部分。高诱注淮南子天文训日:“斗第一星至第四星为魁,第五 星至第七星为杓。 ”即以斗首为魁,将斗柄称杓。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以网络天地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我国至少战国时代已经建立了近似于天 经天纬的框架,并以之测定星辰的天文坐标。就网络而论,渔猎所用之网,上有一可以提控全 网的总绳索,其名为“纲”。而处于北天极一带的北斗就是控制天文网络中的纲,被称为“天纲”, 或书作“天罡”。有纲则必有网,古人称“纲举目张”,目就是网眼,故北斗在天空旋转也

3、有旋天 纲之说。由于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太阳在黄道上移动的现象,这使北斗也在一年中与太 阳间产生了不同角度的变化,古人因此而生出以斗定时之法。黄昏时刻,观测北斗星柄的指向可以断定当时的季节。这种观测法被鹆冠子记载了下来:“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淮南子天文训日“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初昏,斗柄指寅;二月指 卯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样,通过初昏观察斗柄指向,即可定出月份。 北斗还被古人用来指二十四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中讲到其法: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 指癸,则小寒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 北斗星在北天旋

4、转,是因地球自转形成的星辰绕极周日视运动,一日一夜即“跑完”一周。所 以,观测北斗指向在一天之中的变化位置,就可定出时辰。中国历史上有多种天文观测体系,如日的影长、月之盈缺、太阳的黄道运动、恒星的中天测 时、岁星纪年以及辰星正四时等,北斗斡旋运动也是其中之一。明珠般的北斗七星,在古人眼 中,就是一座举首可见的巨型天文钟。(摘编自秦建明北斗七星与斗建考 )材料二“北斗”是党中央亲自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我国迄今为 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 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在北斗系统研制建设过程 中,工程全线克服种种困难,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

5、从区域到全球 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凭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实现了“弯道超车”。同样是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俄和欧盟选择搞“一步建全球”。我国起步晚、底子薄,明 智选择分步走。北斗首任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组织研究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2000 年建成北斗一号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012 年 建成北斗二号区域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实现了中国人 孜孜以求的“全球梦”。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所采用的轨道星座构型相比,北斗系统独树一帜。北斗一号建设时,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北斗二号系统充

6、分继承北斗一号 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区域导航定位覆盖的成功经验,在国际上首创以地球静止轨道和倾 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骨干,兼有中圆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构型。北斗三号系统将“混合星座 构型”发扬光大,建成拥有24颗中圆轨道卫星、3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 道卫星组成的全球系统,为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全新范式。北斗系统还有自己的“独门绝技”:除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外 ,还能进行短报文通信,开 创了通信导航一体化的独特服务模式,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如今,北斗三号在全面兼容北 斗二号系统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基础上,区域短报文发送能力一次提高近 10 倍,支持用户数量 从 50

7、 万提高到 1200 万 , 而且能实现 40 个汉字的全球短报文通信。此外 ,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还 可以提供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等多样化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用户 的多元化需求。抚今追昔,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来之不易。从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几代北斗人接续奋 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速度”、展现“中 国精度”、彰显“中国气度”。“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有了“北斗”,中国人问天、巡地的底气就更足了。 (摘编自中国北斗,全球梦圆,人民日报2020年 8月1 日)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8、 古代,人们会各自通过对自己熟知的天象与星辰的观测,去获得天时信息,所以古埃及人、 玛雅人、爱斯基摩人关注的星辰各不相同。B. 中国历史上有各种天文观测体系,观测北斗斡旋运动是其中最实用的一-种,北斗星就像一 座巨型天文钟,蕴含多种掌握时间的技巧。C.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有了北斗冲国人问天、巡地的底气就更足了。此句中,前后两 个“北斗”均是指星辰和北斗系统。D. 北斗系统成绩显赫,其中北斗三号在兼容北斗二号功能的基础上,支持用户数量提高1200 万,实现了 40 个汉字的全球短报文通信。2. 下列对材料相关结构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材料一提出观点后,分别从北斗的

9、形状、构成及以斗定时法几个层面展开,结尾收束总结、 呼应开篇。B. 材料二指出北斗工程探索出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后,主体分三个层次展开,结尾总结全篇、 点明意义。C. 两则材料都重在说理,不但有力,且论证方法灵活多样,均运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 论证法。D. 两则材料虽然文体不相同,但都采用了总分总的整体结构模式,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都是 并列关系。3.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以斗定时之法”的一项是(3 分)( )A. 指南车赋曰:北斗在天,察四时而行度;司南在地,表万乘之光融。B. 宋史乐志曰:“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C. 夏小正曰:“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D. 春秋

10、运斗枢曰:“斗,一天枢,二旋,三玑,四权,五衡,六开阳,七摇光。”4. 两则材料在语言特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分)5. 材料二说“在北斗系统研制建设过程中,工程全线克服种种困难,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中国特 色发展道路”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6 分)1. A(B项,无中生有,原文无“最实用之说。C项,前一个“北斗指星辰,后一个指北斗系统。D项,原文为“支持用户数量从50万提高到1200万,而且能实现40个汉字的全球短报文通信。”)2. C(说法有误,材料二是新闻报道,虽有议论,但以报道新

11、闻事实为主,多用记叙;且材料一未 使用对比论证法。)3D(此句是说北斗七星各星的具体名字,不是以斗辨时。)4.语言都准确严密:材料一是学术论文,为了准确呈现北斗的相关知识,多直接引用相关典籍, 谨严而有说服力;材料二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主要通过具体数据的引用来体现语言的准确 严密。 (2 分)语言都生动形象:材料-运用了喻证法,如“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似商周时期青铜古斗”“北斗 就是控制天文网络中的纲”“明珠般的北斗七星”等,使语言于谨严中见灵动;材料二运用了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弯道超车”全球梦”发扬光大”独门绝技”“多面手”等表述,增强了 语言的形象性。 (2分)5结合起步晚、底子薄的国情,选择分三步走的战略;独树一帜,坚持走“混合星座 构型的特色发展之路;开创通信导航一体化的独特服务模式,更好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 求。 (每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