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1176747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4.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公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DL-01设计说明B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 工程概况我公司接收设计任务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踏勘,收集基础资料,走访相关部门,深入了解规划意图。按总体规划要求,对道路平面布置、纵断面设计、标准断面设计等内容进行设计。2 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2.1设计依据(1) 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2) 相关规划资料;(3) 现状电子地形修测图;(4) 路线测量资料;2.2采用的技术规范、程及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194-2013)(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193-2012)(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

2、69-2012) (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 152-2010); (6)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1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15);(1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3 工程地质资料工程地质资料详见勘察报告。4 设

3、计概要4.1平面设计本项目道路线位依照规划路线,并结合现状地形、高程进行优化调整,路线优化调整后满足路线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能与沿线规划用地情况相吻合,减少项目实施的难度。本设计路线总长1239.222米。全线共设交点4个,曲线半径为20米,不设缓和曲线。 4.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考虑衔接已建道路的标高,按高标准的城市道路进行设计,充分结合自然地形,满足防洪、雨水排放等要求,做到少填少挖,合理拉坡,使标高和周边用地标高相互协调,竖向线型与平面线形协调,最终达到工程的技术合理、造价经济、景观视觉良好等目标,并满足道路中心线标高设计符合超高横坡过渡的要求。路线起点于在建生产厂房与拟建加油站

4、停车场交叉口出,坐标为X=3024135.215,Y=599284.677,周边地块作为控制高程,路线终点与E线路顺接,坐标为X=3024163.790,Y=599529.944。全路段共设六处变坡点,最小纵坡为1.20,最大纵坡为7%;最大坡长336.413米,最小坡长79.2米,其中最小竖曲线半径为1200米。4.3横断面设计4.3.1标准路幅:2.5m人行道+2.0m自行车道+4.5m机动车道 +4.5m机动车道+2.0m自行车道 +2.5m人行道18.0m车行道和人行道均采用直线路拱,车行道横坡为1.5%(外倾),人行道为2%(内倾)。道路横断面设计见“道路典型横断面图”、“土石方横断

5、面设计图”。4.3.2 加宽本段道路无加宽。4.3.3 超高本段道路不设置超高。4.4路基设计路基设计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路基填挖情况以及施工、养护、营运等因素进行路基设计。充分考虑采用机械化施工,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因地制宜,注重环境保护。4.4.1 一般路堤设计1)地表处理:地面横坡缓于1:5时,应清除草皮、耕植土及松软浮土等;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2.0米,当覆盖土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地面横坡陡于1:2.5时,应对路堤作稳定性分析,并采取措施保证路基的稳定。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的稳定性时,应拦截

6、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低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地基表层应碾压密实,碾压后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经过水(鱼)塘、河沟地段的路堤,应采取排水、清淤、回填碎石等方式处理。2)填石路基路堤边坡坡度根据边坡高度和基底的地质条件确定。边坡高度小于8m时,边坡取1:1.5;边坡高度超过8m但不大于18m时,上部8m取1:1.5,下部边坡取1.75;边坡高度超过18m但不大于28m时,上部8m取1:1.5,中部取1:1.75,下部边坡取1:2,边坡部级之间均设2m宽边坡平台。对边坡高度超过20m的路堤时,此时本册图纸中边坡形式及坡率仅为参考,建设单位应另行委托地勘单位进行个别专门的勘察设计。不同强度的填石料,分

7、别采用不同的填筑厚度和压实标准,详见下表: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表分类分区路基顶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重度(KNm3)孔隙率(%)硬质 石料上路堤0.801.5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3下路堤1.5060025中硬 石料上路堤0.801.5040022下路堤1.5050024软质 石料上路堤0.801.5030020下路堤1.5040022填石路堤应采用最大粒径为10cm以下的石渣或碎石填隙,使级配符合要求。填隙料的比例应根据开挖出的石料级配确定。填石路堤路基路床顶面均设置80cm厚过渡层和土工布,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小于100mm,其中小于0.05m的细粒

8、料含量不应小于30%。4.4.2 一般路堑设计路堑边坡高度超过8米时分级放坡,按810m分级放坡,每级设边坡平台,平台宽2.0m。土质边坡采用1:11:1.5;弱风化岩层视边坡高度、基岩完整程度、岩体结构面产状,按1:0.751:1.25;本工程可按如下方式设置:挖方边坡高度小于8m时,边坡取1:1;挖方高度超过8m但不大于16m时,第一级8m取1:1(设置2m宽的平台),第二级边坡取1:1;挖方高度超过16m但不大于24m时,均按挖方高度采用第一级挖方高度8m取1:1(设置2m宽的平台),第二级挖方高度8m取1:1(设置2m宽的平台),第三级挖方高度(设置2m宽的平台)8m取1:1。对于挖方

9、边坡高度超过20m、岩质挖方边坡高度超过30m的挖方边坡时,此时本册图纸边坡形式及坡率仅为参考,建设单位应另行委托地勘单位进行个别专门的勘察设计。4.4.3 路基压实度对于所有路段,当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不能低于30MPa时,若不能达到该值都须采取增大压实功能、换填土、增加未筛分碎石垫层等措施,使路基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弯沉值不大于310.5(1/100mm)。填方路基应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填料强度、粒径,且需要分层铺筑,均匀压实,路基的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路基压实度应符合下表规定:路基压实度标准(重型)填挖类型路基顶面以下深度范围 (cm)压实度(%)行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

10、填方路基上路床0809492中路床801509292下路床15091/上路堤801509291下路堤1509190零填及挖方路基0309492308092/4.5 路面结构设计根据城市的绿色、环保等发展方向,选用具有低噪声、低扬尘特点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道路路面结构具体如下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4cm 厚 AC-13C 细粒式沥青砼(SBS改性沥青掺3聚丙烯腈纤维) 沥青粘层 乳化沥青PC(R)-3,用量0.5L/6cm 厚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玻璃纤维格栅一层 (BJG80X80,搭接系数1.05)透油层,乳化沥青PC(S)-1,用量1.0L/15cm厚 5%水泥稳定碎石15cm厚

11、 4%水泥稳定碎石15cm厚 级配碎石机动车道路面总厚55cm。人行道路面结构为:5cm厚 花岗岩人行道砖2cm厚 M10水泥沙浆10cm厚 素混凝土10cm厚 级配碎石人行道铺装总厚度为27cm。4.6 无障碍设计(1)本道路工程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障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人行道上连续铺设,宽度为0.5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行。(2)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的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三面坡缘石坡道的坡率5%。坡道下口高出行车道的地面不得大于1

12、0mm,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与隔离带处压低高度,以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以使视残者确认可以通过交叉口。(3)沿线单位出入口车辆进出少,出入口宽度小的,设置压低侧石的三面坡形式出入口,人行道上行进方向的坡道应5%,行进盲道连续通过。沿线单位出入车辆多,出入口宽度大的,设置交叉口缘石式的出入口,人行道在缘石处设置单面坡缘石坡道,坡道为1:20,并在坡道上口设置提示盲道。(4) 公交车站处在人行道对应的位置设置提示盲道,与轮椅坡道,方便视残者与肢残者候车、上下车。人行道上提示盲道与行进盲道连接,提示盲道设置在行进盲道转折处,并在候车

13、亭设置提示盲道。5 路面结构层材料及技术要求5.1 路面结构各层材料要求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质量符合使用要求。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沥青面层的粗集料、细集料、填料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有关规定,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进行。5.2 主要原材料要求5.2.1 水泥路面工程所使用的水泥,宜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

14、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715-2007 的规定。5.2.2 细集料 本工程细集料可采用机制砂或碎石,原则上为了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不得采用天然砂。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质量要求项 目标准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T0328坚固性(0.3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小于0.075的含量),不大于(%)5T0333砂当量,不小于(%)5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T0346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上面层细集料筛分范围要求规格名称公称

15、粒径水洗法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5.2.3 粗集料 粗集料应采用碎石,石料坚硬、耐磨耗、外观接近立方体、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有害物质,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符要求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必要时可同时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掺加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改性沥青砼采用二次深加工的石灰岩,普通沥青砼采用石灰岩或花岗岩。所有石料在

16、采石场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覆盖层及泥土夹层,生产碎石用的原石不得含有土块、杂物,集料成品不得堆放在泥土地上。石料应采用不少于两级的破裂压实,宜至少一级采用反击式破裂压实。具有一个破裂压实面以上的颗粒含量上面层石料等于100%,下面层不少于90%。根据本工程混合料的级配,确定各种混合料的粗集料规格:AC-13C型混合料:35、510、1015AC-20型混合料:510、1020AC-25型混合料:510、1015、153025型混合料选择1530规格料,是由于该层摊铺厚度较大,为提高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根据规范要求,选择较粗的石料。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检查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面层

17、其它层次压碎值(或冲击值),不大于%3030T0316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2.45T0304洛衫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535T0317吸水率,不大于%3.03.0T0309-94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2020T0312其中粒径大于9.5,不大于%1215T0312其中粒径小于9.5,不大于%1820T0312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94软石含量,不大于%55T0320对沥青粘附性,不小于等级33JTJ052-2000 T0616各种规格石料生产时的级配要求范围规格名称公称粒径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37.5

18、31.526.51913.29.54.752.360.6S6153010090100-015-05S9102010090100-01505S1010151009010001505S125101009010001505S143510090100015035.2.4 矿粉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严禁采用回收粉层作为填料。粉煤灰不得作为面层填料。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t/m32.45T0352含水量%1

19、T0103 烘干法粒度范围 0.6mm%100粒度范围 0.15mm%90100粒度范围 0.075mm%70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5.2.5 水 清洗集料、拌和混凝土及养护用水应洁净,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油、酸、碱、盐类、有机物等,宜采用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时须经过化验,且硫酸盐(以三氧化硫 计)含量不超过 2700mg/l、含盐量不超过 5000mg/l、PH 值不得小于4。5.2.6 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规定,都匀地区处于1-4的气候

20、片区,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关的技术指标取规范中的上限。具体指标要求见下表:A级70号沥青技术要求检测项目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针入度指数PI-1.5+1.0延度(5cm/min,15)不小于()100延度(5cm/min,10)不小于()10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4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240闪点(COC)不小于()260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2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9.5薄膜加热试验1635h质量损失不大于(%)0.8针入度比不小于(%)61延度(10)不小于(cm)4延度(15)不小于(cm)155.2

21、.7 SBS改性沥青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宜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A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SBS改性沥青可用于本段路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SBS(I-D)改性沥青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检测项目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3060针入度指数不小于0延度(5cm/min,5)不小于()20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60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闪点(COC)不小于()230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贮存稳定性不大于()2.5溶解

22、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9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不大于(%)1.0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延度(5)不小于(cm)15改性沥青采用SBS改性剂。改性沥青的生产可采用现场加工,也可采用成品供应。当使用成品供应时应加强对贮存稳定性指标的现场检测。改性沥青在现场贮存时应适当搅拌,其贮存设备应配备搅拌设备。5.2.8 乳化沥青在高温条件下宜采用粘度较大的乳化沥青,寒冷条件下宜使用粘度较小的乳化沥青。乳化沥青宜存放在立式罐中,并保持适当搅拌。贮存期以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为度。乳化沥青的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PC-1PC-2PC-3破乳速度快裂

23、慢裂快裂或中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mm筛) %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E252-101-61-6T0622道路标准粘C25.3s10-258-208-20T0621蒸发残留物残留分含量 %505050T0651溶解度%97.5T0607针入度(25)dmm50-20050-30045-150T0604延度(15)cm40T0605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 2/3T0654常温贮存稳定性1d%1T06555d%55.2.9 液体沥青液体沥青粘度小,流动性好,涂刷在基面上能很快渗入基层孔隙,待溶剂挥发后,便与基面牢固结合,使基面呈憎水性,且有利于粘结

24、同类防水材料。液体沥青技术要求标号及技术指标粘度C60,5蒸馏体积蒸馏后残留物性质闪点(OTC)(s)含水量(%)225前315前360前 针入度(25,100g,5s)(0.1mm)延度(25,5cm/min)AL(M)-2(中凝)5157253510030060650.2AL(M)-4(中凝)26402142510030060650.25.2.10 水泥稳定基层集料水泥稳定基层集料采用的碎石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碎石。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压碎值26%;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水泥稳定碎石的颗粒组成筛孔尺寸(mm)通过质量百分率(%)液

25、限(%)塑性指数筛孔尺寸31.5199.54.752.360.60.075基 层1006886385822321628815032865.2.11石屑或其他细集料可以使用一般碎石场的细筛余料,也可以利用轧制沥青表面处治和贯人式用石料时的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也可以用天然砂砾或粗砂代替石屑。天然砂砾的颗粒尺寸应该合适,必要时应筛除其中的超尺寸颗粒。天然砂砾或粗砂应有较好的级配。5.3 沥青混合料5.3.1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为了改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各层沥青混合料均采用粗集料断级配密实型的级配规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提高各层混合料的密实性应注意控制4.752.36间的碎石含

26、量,使其尽量少,接近完全断级配,这样混合料的密实性可大大提高。而表面层混合料则可以保证其一定的含量,保证混合料外观的美观、粗糙。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表粒径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3C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AC-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AC-25100901007590658357764565245216421233824517413375.3.2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骨

27、料结构检测在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首先应验证混合料的骨架结构。应保证混合料的粗集料矿料间隙率VCAMIXVCADRC-2%,采用捣实法测定混合料的VCADRC。本工程所有类型混合料均以4.75作为粗细集料的分界点。如不满足,可在级配范围内对级配进行调整、优化。(2)马歇尔击实试验本项目采用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及相关的技术指标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上下面层的沥青混合料采用标准马歇尔击实试验,每面击实75次。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击实温度控制在135140。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击实温度控制在155160。(3)设计空隙率本工程采用空隙率确定油石比的方法,该空隙率为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同时,应验证该空隙率下

28、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上面层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5%,下面层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3%。(4)关于混合料密度测定混合料的理论密度的确定方法宜采用真空法,每个油石比下的混合料密度试验应不少于2个样本,平行试验的误差应小于0.015g/3。混合料的实际密度的测定宜采用蜡封法。蜡封时,融蜡温度应控制在705。5.3.3 混合料技术性能(1)高温稳定性指标本项目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指标采用动稳定度和相对变形的双重指标控制。下表为本工程各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指标,动稳定度按现行规范的试验方法测定和计算,相对变形为荷载连续作用10000次以后测定混合料的变形深度与混合料

29、试件高度的比值(用车辙试验)。车辙试验宜按照混合料现场压实度的标准成型试件。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指标项目动稳定度相对变形上面层4000次/mm10中面层1200次/mm10下面层1200次/mm15(2)水稳定性指标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的指标有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对三层混合料的水稳性指标分别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指标项目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上面层8080中面层7575下面层7575(3)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抗滑指标本工程为了保障路面的行车安全,特别是雨天行车的安全,对上面层13型沥青混合料提出构造深度的要求,横向力系数SFC6054,构造深度TD(mm) 0.55。(4)沥

30、青混合料渗水性能要求为了减少沥青路面的水损坏,对沥青混合料进一步提出渗水性能的要求。影响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现场空隙率和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现场空隙率越大或最大公称粒径越大,其渗水系数越大。对于本工程的下面层混合料要求渗水系数小于180ml/min。对于上面层混合料,渗水系数不大于120ml/min。6 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先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在施工中如发现问题或疑点,应及时会同业主、监理和设计等单位共同协商解决。(2)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精心施工。(3)本工程坐标系统为北京54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的是1985国家高程系,在与其它工程衔接处,应注意标高复

31、核。道路平面及纵断面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给定坐标和高程定线施工。(4)道路沿线边坡较多,路基施工前,必须在道路工程地质详勘基础上,根据地勘资料针对不同路段的地质情况提供具体的边坡处理措施,然后才能进行开挖,且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5)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安全,若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向相关部门反应,等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6)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宜采用商品混凝土。 (7)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地质情况与地勘资料不符,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地勘单位及设计单位进行处理。(8)路基的开挖应注意周边房屋和管道的安全。(9)对路线穿越鱼塘、水田等区域已回填范围须按设计图纸相关内容要求进行换

32、填或抛石挤淤处理,确保工程质量。(10)本工程在交叉口和横向道路相交处,在工程范围外10m内和老路接顺。(11)凡道路工程中涉及市政及公用事业管线埋设的沟槽或基坑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土施工质量应按管线部门要求和有关施工验收规程执行。未尽事宜参照相关施工规范执行。7 施工质量管理及验收标准7.1质量管理(1)沥青路面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第7章中要求的各工序的质量检验标准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进行施工动态管理。(2)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3)沥青层摊铺

33、压实度测定应以压实工艺控制为主、钻孔检测作为抽检校核的方式进行,执行施工过程中的在线监测。(4)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全线检测结果及施工总结报告,申请交工验收。交工验收各项指标详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表7.5.1相关规定。7.2施工及验收标准(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3)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4) 公路路基路面测试规程(JTG E602008)(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6)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