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1175470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5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理论力学-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理论力学-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理论力学-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理论力学-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力学-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1. 力 的 平 移 定 理 : 可 以 把 作 用 在 刚 体 上 点 A的 力 F平 行 移 到 任 一 点 B, 但 必 须同 时 附 加 一 个 力 偶 , 这 个 附 加 力 偶 的 矩 等 于 原 来 的 力 F 对 新作 用 点 B的 矩 。 F = F = F B FMAB Fd FF B AFd M = Fd = M B ( F ) 作 用 在 物 体 上 的 力 的 作 用 线 任 意 分 布 在 同 一 平 面 内 ( 或近 似 分 布 在 同 一 平 面 内 ) 的 力 系 ; 当 物 体 及 所 受 的 力 都 对 称于 同 一 平 面 时 , 也 为 平 面 任

2、 意 力 系 问 题 。 2 2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向 作 用 面 内 一 点 简 化 主 矢 和 主 矩o MF1F2o Fn oFnM n F1M1F2M2任 意 点 O 为 简 化 中 心 F1 = F1 , F2 = F2 , , Fn = Fn Mi = Mo ( Fi ) (i = 1, 2, , n)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等 效 为 两 个 简 单 力 系 : 平 面 汇 交 力 系和 平 面 力 偶 系 。 F R 3Mo = M1+M2+Mn= FR主 矢 Mo 主 矩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向 作 用 面 内 任 一 点 O简 化 , 可 得 一 个 力 和

3、一 个力 偶 。 这 个 力 等 于 该 力 系 的 主 矢 , 作 用 线 通 过 简 化 中 心 O。 这 个力 偶 的 矩 等 于 该 力 系 的 主 矩 。 平 面 汇 交 力 系 可 合 成 为 作 用 线 通 过 点 O的 一 个 力 FRFR = F1+ F2+ Fn = 平 面 力 偶 系 可 合 成 为 一 个 力 偶 , 这 个 力 偶 的 矩 Mo等 于 各 附 加 力偶 矩 的 代 数 和 , 又 等 于 原 来 各 力 对 点 O的 矩 的 代 数 和 。 n1i iFn1i iO )(M F o MO F R(31)(32)F1F2o Fn oFnMn F1M1F2

4、M2 4 oF1F2o Fn oFnMn F1M1F2M2 MO F R 取 坐 标 系 Oxy, i, j为 沿 x, y轴 的 单 位 矢 量 , 则 力 系 主 矢的 解 析 表 达 式 为主 矢 FR的 大 小 和 方 向 余 弦 为主 矩 的 解 析 表 达 式 22 )( )( yx FFFR += FF),cos( RR xiF FF),cos( RR yjF yjxiRyRxR FF+FF=F += n1i n1i iiiiiOO )F-F()(MM xy yxF xyij y xij 5 一 物 体 的 一 端 完 全 固 定 在 另 一 物 体 上 , 这 种 约束 称 为

5、 固 定 端 或 插 入 端 支 座 F AxFAyMAAA FA MA 6 3.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的 简 化 结 果 分 析 简 化 结 果 可 能 有 以 下 几 种 情 况 , 即 : ( 1) FR= 0, Mo 0;( 2) FR 0, Mo = 0; ( 3) FR 0, Mo 0; ( 4) FR= 0, Mo = 0。 FR= 0, Mo 0原 力 系 合 成 为 合 力 偶 , 合 力 偶 矩 为( 2)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简 化 为 一 个 合 力 的 情 形原 力 系 简 化 为 一 个 力 , F R 就 是 原 力 系 的 合 力 ,合 力 作 用线 通

6、 过 简 化 中 心 O。 n1i iOO )(MM F( 1)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简 化 为 一 个 力 偶 的 情 形(a) FR 0, Mo = 0 7 o FRMo o o o dFRFR FR do o FR 原 力 系 简 化 为 一 个 力 , 合 力 矢 等 于 主 矢 ; 合 力 的 作 用 线 在点 O的 哪 一 侧 , 根 据 主 矢 和 主 矩 的 方 向 确 定 ; 合 力 作 用 线 到 点 O的 距 离 为 d。 ROFMd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平 衡 。( 3)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平 衡 的 情 形(b) FR 0, Mo 0FR= 0, Mo

7、= 0FR = FR = FR 8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的 合 力 矩 定 理由 图 (b), 合 力 FR 对 点 O的 矩 为由 式 ( 32)得合 力 矩 定 理 :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的 合 力 对 作 用 面 内 任 一 点 的 矩 等 于 力 系 中 各 力 对 同 一 点 的 矩 的 代 数 和 。 n1i )( iOO MM F MO ( FR )=FRd = MO n1i )()( iORO FMFM (b)o FRMo o o o dFRFR FR do o FR(c)(a) 9 例 10 已 知 F1=150N, F2=200N , F3=300N , F= F

8、 =200N 。求 力 系 向 点 O的 简 化 结 果 , 并 求 力 系 合 力 的 大 小 及 其 与 原 点 O的距 离 。解 : N 437.652 101cos45 3 21 F FFFx N 161.651 103sin453 21 F FFFy F31 2100 20011F1 13 F2 80F FxyOj ijiF 161.6437.6R 10 mN 21.440.08510.2 sin45.0.1)(3 1 FF FFMM OO得 力 系 向 点 O的 简 化 结 果 如 图 ( b); MOF R O xy(b)466.5N )161.6(437.6)( )()( 22

9、 22 yxR FFF 466.5N RR FF合 力 及 其 与 原 点 O的 距 离 如 图 (c) 。mN 21.44 OM 45.96mm ROFMd (c)O xyFR dF31 2100 20011F1 13 F2 80F FxyOj i 11 例 11 水 平 梁 AB受 按 三 角 形 分 布 的 载 荷 作 用 , 如 图 示 。 载 荷的 最 大 值 为 q, 梁 长 l, 求 合 力 作 用 线 的 位 置 。 解 : 在 梁 上 距 A端 为 x 处 的 载 荷 集 度 为 q(x) = qx/l。 在 此 处取 的 一 微 段 dx, 梁 在 微 段 d x 受 的

10、力 近 似 为 F(x) = qxdx/l。2)( 0 lqdxxqF l 设 合 力 作 用 线 到 A端 的距 离 为 xC , llqlqxlxqFx lC 3223d1 20 2 x dx q(x)dx l xxxqxF 0c d)( FxcA Bl q梁 由 x=0 到 x=l 的 分 布 载 荷 合 力 为根 据 合 力 矩 定 理 12 小 结1. 力 的 平 移 定 理 :平 移 一 力 的 同 时 必 须 附 加 一 个 力 偶 , 附 加 力 偶的 矩 等 于 原 来 的 力 对 新 作 用 点 的 矩 。2.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向 平 面 内 任 选 一 点 O简

11、化 :可 得 一 个 力 和 一 个 力偶 。 这 个 力 等 于 该 力 系 的 主 矢 , 作 用 线 通 过 简 化 中 心 O。 这 个 力偶 的 矩 等 于 该 力 系 的 主 矩 。 jFiFFF yxiR 3.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的 简 化 结 果( 1) FR= 0, Mo 0,( 4) FR= 0, Mo = 0,( 2) FR 0, Mo = 0,( 3) FR 0, Mo 0, 合 力 偶 , 合 力 偶 矩 , 合 力 , 合 力 作 用 线 通 过 简 化 中 心 O。平 衡 。合 力 , 合 力 作 用 线 到 简 化 中 心 O的 距 离 为FMd RO )

12、( iOO FMM )( iOO FMM 13 讨 论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的 主 矢 和 主 矩 都 等 于 零 的 情 形 : FR= 0 Mo = 0 主 矢 等 于 零 , 表 明 作 用 于 简 化 中 心 O的 汇 交 力 系 为 平 衡 力 系 ;主 矩 等 于 零 , 表 明 附 加 力 偶 系 也 是 平 衡 力 系 , 所 以 原 力 系 必 为 平衡 力 系 。 即 上 式 为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平 衡 的 充 分 条 件 。 由 上 节 分 析 结 果 可 知 : 在 另 外 几 种 情 况 下 力 系 都 不 能 平 衡 , 只有 当 主 矢 和 主 矩 都

13、 等 于 零 时 , 力 系 才 能 平 衡 , 上 式 为 平 面 任 意 力 系平 衡 的 必 要 条 件 。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平 衡 的 充 分 必 要 条 件 : 力 系 的 主 矢 和 对任 一 点 的 主 矩 都 等 于 零 。 140 xF 0)( FMB 0)( FMA 0 yF( 或 ) 1.平 衡 条 件 的 解 析 式 (即 平 衡 方 程 ) : 2. 二 力 矩 式3. 三 力 矩 式 条 件 是 : A、 B两 点的 连 线 不 能 与 x 轴或 y 轴 垂 直条 件 是 : A、 B、 C三 点 不 能 共 线0 xF 0 yF 0)( FMO 0)( F

14、MA 0)( FMB 0)( FMC 下 一 页 2223 15 例 12 图 示 水 平 梁 AB, A端 为 固 定 铰 链 支 座 , B端 为一 滚 动 支 座 。 梁 长 为 4a, 梁 重 P, 作 用 在 梁 的 中 点 C。 在梁 的 AC段 上 受 均 布 载 荷 q作 用 , 在 梁 的 BC段 上 受 力 偶 作用 , 力 偶 矩 M = Pa。 求 A和 B处 的 支 座 约 束 力 。 A B4a2a MPq 16 解 : ( 1) 取 AB梁 为 研 究 对 象 , 画 受 力 图A B4a2a MPq FBFAxFAy联 解 上 各 式 得 0 xF 0 yF 0

15、)( FMA 0 xAF 02 ByA FpaqF4 2 2 0BF a M p a-q a a aqpFB 2143 aqpF yA 23410 xAF( 2) 列 静 力 平 衡 方 程 17 例 13 如 图 所 示 平 面 刚 架 AB, 其 上 作 用 有 力 P 和 力偶 M, 力 偶 矩 等 于 Pa, 若 P、 a均 为 已 知 , 求 A、 B两 处的 约 束 反 力 。 aa aM=PaP A BC 18 解 法 一 : ( 1) 选 AB为 研 究 对 象 , 画 受 力 图( 2) 列 静 力 平 衡 方 程:0 xF :0 yF :0)( FM A aa aM=PaP

16、 A BC RB XA YA0PXA 0 BA RY 0 MaPaRB联 解 上 各 式 得 : PXA PY A 2 PRB 2 19二 力 矩式 aa aM=PaP A BC RB XA YA解 法 二 : ( 1) 选 AB为 研 究 对 象 , 画 受 力 图( 2) 列 静 力 平 衡 方 程:0 xF :0)( FMA 0PXA 0 MaPaRB联 解 上 各 式 得 : PX A PYA 2 PRB 2 D:0)( FMD 0 MaPaYA 17 20 :0)( FMD aa aM=PaP A BC RB XA YA D解 法 三 : ( 1) 选 AB为 研 究 对 象 , 画

17、 受 力 图( 2) 列 静 力 平 衡 方 程:0)( FMA 0 MaPaRB联 解 上 各 式 得 : PX A PYA 2 0 MaPaYA :0)( FMB 02 MaPaYaX AA PRB 2 三 力 矩式 17 21 例 14 自 重 为 P=100KN的 T字 形 刚 架 ABD, 置 于 铅垂 面 内 , 载 荷 如 图 示 。 其 中 M=20KNm,F=400KN, q=20KNm,l=1m。 求 固 定 端 A的 约 束 力 。MPA DB3l llqF30 22 解 : T字 形 刚 架 ABD的 受 力 如 图 所 示 。解 方 程 得 0 xF 0 yF 0)(

18、 FM A MPA DB3l llqF30 FAxFAyM A0cos30321 FaqF xA 0sin30 FPF yA 03cos30sin30321 lFlFllqMMA 316.4kN321cos30 aqFFAx 300kNsin30FA FPy 1188kN3cos30sin30321 lFlFllqMMA 23 4. 平 面 平 行 力 系 的 平 衡 条 件 和 平 衡 方 程 xF1 F2 F3 FnyO如 图 : 物 体 受 平 面 平 行 力 系 F1 ,F2 , , Fn的 作 用 。则 平 行 力 系 的 独 立 平 衡 方 程 为 :如 取 x 轴 与 各 力 垂

19、 直 , 不 论 力 系 是 否平 衡 , 恒 有 0 xF 0 yF 0)( FMA 0)( FMA 0)( FMB平 行 力 系 平 衡 方 程 的 二 力 矩 式 : 24Q W PA B6m 12m2m2m 例 15 塔 式 起 重 机 如 图 所 示 。 机 身 总 重 为 W=220kN, 作 用 线 通过 塔 架 的 中 心 。 最 大 起 重 量 P=50kN, 平 衡 块 重 Q 30kN。 求 : 满 载和 空 载 时 轨 道 A 、 B的 约 束 反 力 , 并 问 此 起 重 机 在 使 用 过 程 中 有 无翻 倒 的 危 险 。( 1) 起 重 机 受 力 图 如

20、图 RA RB( 2) 列 平 衡 方 程 :解 : :0 AM 0)212(24)26( PWRQ B:0 BM 04)212(2)26( ARPWQ解 方 程 得 : PRA 5.2170 PRB 5.380 25 Q W PA B6m 12m2m2mRA RBPRA 5.2170 PRB 5.380 满 载 时 ,P=50kN,则 空 载 时 , P=0,则RA=45kN RB=255kNRA=170kN RB=80kN讨 论 :(a)满 载 时 , 为 了 保 证 起 重 机 不 致 绕 B点 翻 到 , 必 须 使 RA0;同 理 , 空 载 时 ,为 了 保 证 起 重 机 不 致

21、 绕 A点 翻 到 , 必须 使 RB0;(b)由 上 计 算 知 : 满 载 时 , RA=45kN0; 空 载 时 , R B=80 kN0; 所 以 此 起 重 机 在 使 用 过 程 中 无 翻 倒 的 危 险 。 26 例 16 塔 式 起 重 机 如 图 。 机 架 重 为 P1=700KN, 作 用 线 通 过 塔 架的 中 心 。 最 大 起 重 量 P2=200KN, 最 大 悬 臂 长 为 12m, 轨 道 AB的 间距 为 4m。 平 衡 荷 重 P3, 到 机 中 心 距 离 为 6m。 求 :( 1) 保 证 起 重 机 在 满 载和 空 载 时 都 不 致 翻 倒

22、, 平衡 荷 重 P3 为 多 少 ?( 2) 当 平 衡 荷 重 P3 =180KN时 , 求 满 载 时 轨 道 A 、 B给起 重 机 轮 子 的 反 力 ? FA FBP3 P1 P2A B6m 12m2m2m 27 解 : 选 起 重 机 为 研 究 对 象 。 ( 1) 要 使 起 重 机 不 翻 倒 , 应 使 作 用 在 起 重 机 上 的 力 系 满 足 平衡 条 件 。 满 载 时 , 为 使 起 重 机 不 绕 点 B翻 倒 , 力 系 满 足 平 衡 方程 。 在 临 界 情 况 下 , FA=0。 求 出 的 P3 值 是 所 允许 的 最 小 值 。 0)(FMB

23、空 载 时 , 为 使 起 重 机 不 绕 点 A翻 倒 , 力 系 满 足 平 衡 方程 。 在 临 界 情 况 下 , F B=0。 求 出 的 P3 值 是 所 允许 的 最 大 值 。 0)(FMA 0)(FMB 02)(1222)(6 213min PPP 75kN)2(1081 123min PPP 0)(FMA 022)(6 13max PP Nk35042 13max PP 28 起 重 机 实 际 工 作 时 不 允 许 处 于 极 限 状 态 , 要 使 起 重 机 不 翻倒 , 平 衡 荷 重 P3应 在 两 者 之 间 , 即 : 75KNP3 350KN ( 2) 取

24、 P3 =180KN, 求 满 载 时 作 用 于 轮 子 的 反 力 FA和 FB。 由平 面 平 行 力 系 的 平 衡 方 程 : 0)(FMB 042)(1222)(6 213 BFPPP 870kN)42(1441 312 PPPFB 0)(FMA 0 yF 0321 PPPFF BA解 方 程 得 210kNAF 042)(1222)(6 213 AFPPP 210kN)8210(41 312 PPPFA验 证 : 29 小 结 0 iF 0 iM 0 xF 0 yF0)( iO FM 0 xF 0 yF 0 yF 0)( FMA 30 由 若 干 个 物 体 组 成 的 系 统

25、称 为 物 体 系 。 物 体 系 中 的 未 知 量 数 目 等 于 独 立 平 衡 方 程 的 数 目 时 , 所 有未 知 量 都 能 由 平 衡 方 程 求 出 , 这 样 的 问 题 称 为 问 题 。 物 体 系 中 的 未 知 量 数 目 多 于 独 立 平 衡 方 程 的 数 目 时 , 未 知量 不 能 全 部 由 平 衡 方 程 求 出 , 这 样 的 问 题 称 为 问 题 。 外 力 : 外 界 物 体 作 用 于 系 统 上 的 力 叫 外 力 。 内 力 : 系 统 内 部 各 物 体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力 叫 内 力 。 物 系 平 衡 的 特 点 :

26、物 系 平 衡 时 , 物 系 中 每 个 单 体 也 是 平 衡 的 。每 个 单 体 可 列 3个 平 衡 方 程 , 整 个 系 统 可 列 3n个 方 程 ( 设 物 系 中有 n个 物 体 ) 31 A BFA FBPA BCPFA FBFC A BCPFA FBA BPFA FBFC AA PFAxFAyMA F1 F2BPFAxFAyMA F1 F2FB 32 PF1 F2 FBA BA B FByFBxFAxFAyMA FAxFAyMA P F2F1物 体 系 的 平 衡 问 题 求 解 : ( 1) 可 以 选 每 个 物 体 为 研 究 对 象 , 列 出 全 部 平 衡

27、方 程 , 然后 求 解 ; ( 2) 也 可 先 取 整 体 为 研 究 对 象 , 列 出 平 衡 方 程 , 解 出 部 分未 知 量 , 再 从 系 统 中 选 取 某 些 物 体 为 研 究 对 象 , 列 出 另 外 的 平衡 方 程 , 直 至 求 出 所 有 未 知 量 。 33 q0A BC DFP q1m 1m 1m 1m0.5m 0.5m例 17 图 示 组 合 梁 ( 不 计 自 重 ) 由 AC和 CD两 部 分 铰 接而 成 。 已 知 : F=10kN, P=20kN, 均 布 载 荷 q=5kN/m,梁 的 BD段 受 线 性 分 布 载 荷 , q0=6kN/

28、m, 求 A和 B处 的 约束 反 力 。 FBFAxFAyMA解 : ( 1) 选 整 体为 研 究 对 象 。0 xF 0 yF 0)( FM A 0 xAF 01211 0 qqpFFF ByA 0)31(32111.510.52.53 0 qqPFFM BA 34 ( 2) 选 CD为 研 究 对 象 。 FBq0BC DF1m 1m0.5mFCy FCx0)( FMC 0)31(12110.5 0 qFFB解 得 9kN)31(12110.5 0 qFFB 0 xAF 29kNyAF 22.5kNAM 35 例 18 齿 轮 传 动 机 构 如 图 示 。 齿 轮 的 半 径 为 r

29、, 自 重 为 P1。齿 轮 的 半 径 为 R=2r, 其 上 固 结 一 半 径 为 r的 塔 轮 , 轮 与 轮 共 重 P2=2P1 。 齿 轮 压 力 角 =20 , 物 体 C重 为 P=20P1 。 求 : (1) 保 持 物 体 C匀 速 上 升 时 , 作 用 在 轮 上 力 偶 的 矩 M; ( 2) 光 滑 轴承 A,B的 约 束 力 。 A rB rR C P1P2P M 36 解 ( 1) 选 取 轮 , 及 重 物 C为 研 究 对 象 。B rR CP P2FBy FBxF FtFr解 得 0F x 0F y 0)(MB F 0FF rB x 0PFPF 2tB

30、y 1rB 3.64PFF x 1t2B 32PFPPF y0RFrP t 由 平 衡 方 程 及 压 力 角 定 义 ,FFtan tr 201t 10PRPrF 1t r 3.64PtanFF 37 A r( 2) 选 取 轮 为 研 究 对 象 。 FrFt P1 FAxFAy M0F x 0F y 0)(MA F 0FF rA x 0PFF 1tA y 0rFM t 解 得 1rA 3.64PFF x 1t1A 9PFPF y r10PrFM 1t 38 例 19 图 示 钢 结 构 拱 架 由 两 个 相 同 的 钢 架 AC和 BC铰 接 , 吊车 梁 支 承 在 钢 架 的 D,

31、 E上 。 设 两 钢 架 各 重 为 P=60K N; 吊 车 梁重 为 P1=20K N, 其 作 用 线 通 过 点 C; 载 荷 为 P2=10K N ; 风 力F=10K N 。 尺 寸 如 图 。 D, E两 点 在 力 P的 作 用 线 上 。 求 固 定 铰支 座 A和 B的 约 束 力 。P PP 2 P1F5m 2m 8m2m 2m BA CD E 10m 39 解 ( 1) 选 整 个 拱 架 为 研 究 对 象 ,受 力 如 图 。0F x 0F y 0)(M A F 0FFF BA xx 02PPPFF 12BA yy 06P4P10P2P5F12F 12B y P

32、PP2 P1F 10m5m 2m 8m2m 2m BA CD E xy FAxFAy FByFBX 40 PFCxFCy FByFBXFE BC E4m( 2) 选 右 边 拱 架 为 研 究 对 象 , 受 力 如 图0)(MC F 0)F(P4F10F6 EBB xy( 3) 选 吊 车 梁 为 研 究 对 象 , 受 力 如 图 D EP 2 P1 FE FD 0)(MD F 0P2P4F8 21E 解 得 12.5KNFE 17.5KNFB x 77.5KNFB y 7.5KNFA x 41 例 20 图 示 构 架 , 由 直 杆 BC, CD及 直 角 弯 杆 AB组 成 , 各杆

33、 自 重 不 计 , 载 荷 分 布 及 尺 寸 如 图 。 销 钉 B穿 透 AB及 BC两 构件 , 在 销 钉 B上 作 用 一 铅 垂 力 F。 已 知 q, a, M, 且 M=qa2。 求固 定 端 A的 约 束 力 及 销 钉 B对 杆 BC、 杆 AB的 作 用 力 。 A B CDq F q3a aa aM 42 解 ( 1) 选 CD杆 为 研 究 对 象 , 其 受 力 如 图 示 。 CD qFCxFCyFDy FDx0)(MD F 02aqaFa C x解 得 2qaFC x( 2) 选 BC杆 为 研 究 对 象 , 其 受 力 如 图 示 。MB C F Cx F

34、Cy FBCx FBCy0F x 0FF CBC xx0)(MC F 0MFa BC y解 得 2qaFF CBC xx qaaMFBC y 43 ( 3) 选 销 钉 B为 研 究 对 象 , 其 受 力 如 图 示 。 BF FBCx FBCy FBAx FBAy 0F x 0F y 0FF BCBA xx 0FFF BCBA yy解 得 2qaFF BCBA xx FqaFFF BCBA yy即 销 钉 B对 杆 AB的 作 用 力 为 :2qaFF BABA xx FqaFF BABA yy 44 ( 4) 选 直 角 弯 杆 AB为 研 究 对 象 , 其 受 力 如 图 示 。 A

35、 Bq F AxFAy FBAx FBAyMA 0F x 0F y 0)(MA F 0F - 3aq21F BAA =+ xx 0FF BAA yy 0F3aFaa3aq21M BABAA xy解 得 aqFA x qaFFF BAA yy aF)a(qM A 45 例 21 图 示 一 结 构 由 AB、 BC 与 CE 三 个 构 件 构 成 。 E 处 有 一滑 轮 , 细 绳 通 过 该 轮 悬 挂 一 重 为 1.2 kN 的 重 物 。 尺 寸 如 图 , 不 计杆 件 与 滑 轮 的 重 量 。 求 支 座 A和 B处 的 约 束 反 力 , 以 及 杆 BC 的 内力 FBC。

36、 A BCDE1.5m2m 2m1.5m解 : ( 1) 选 整 体 为 研 究 对 象 , 其 受力 如 图 所 示 。 FAy F F BFAx0F x 0F y 0)(MA F 0FFA x 0PFF BA y 0r)P(2r)F(1.54FB P 46( 2) 取 ADB杆 为 研 究 对 象 , 其 受 力如 图 所 示 。 A BDFAy FBFAx FDxFDy FBC0)(MD F 0F5322F2F BBA Cy 1.5KNF(F35F B)AyB C解 得 式 中 r为 轮 的 半 径 , 细 绳 拉 力 F=P。解 得 1.2KNFA x 0.15KNFPF BA y 1

37、.05KNP43.5FB 47 思 考 题 怎 样 判 断 问 题 ? 图 中 哪 些 是 问题 , 哪 些 是 问 题 ?P P P(a) (b) (c)F A B A BF BA F(d) (e) (f) 48 桁 架 是 一 种 由 细 长 杆 在 其 两 端 用 铰 链 连 接 而 成的 结 构 , 几 何 形 状 不 变 。 如 果 桁 架 所 有 杆 件 的 轴 线 与 其 受 到 的 载 荷 均 在 一个 平 面 内 , 称 此 类 桁 架 为 平 面 桁 架 , 否 则 称 为 空 间 桁架 。 本 节 的 研 究 对 象 为 平 面 桁 架 。 49 1、 平 面 桁 架 的

38、 静 力 学 模 型 (1) 桁 架 的 杆 件 都 是 直 的 ;构 成 桁 架 的 杆 件 均 为 二 力 杆( 3) 桁 架 所 受 的 力 (载 荷 )都 作 用 在 节 点 上 , 且 在 桁架 的 平 面 内 ; (2) 杆 件 用 光 滑 的 圆 柱 铰 链 连 接 。 桁 架 中 杆 件 的 铰链 接 头 称 为 节 点 ;( 4) 杆 件 的 自 重 不 计 , 或 平 均 分 配 到 杆 件 两 端 的 节点 上 。 50 2、 简 单 平 面 桁 架 的 构 成 平 面 桁 架 先 由 三 根 杆 与 三 个 节 点 构 成 一 个 三 角 形 , 以 后 每增 加 一

39、个 节 点 增 加 两 个 杆 件 , 从 而 得 到 几 何 形 状 不 变 的 结 构简 单 平 面 桁 架 。 (a) (b) 将 构 件 数 与 节 点 数 分 别 记 为 n 与 m, 根 据 上 述 的 规 则 , 它 们 有 如 下 的 关 系32)3(23 mmn 对 于 简 单 平 面 桁 架 , 每 个 节 点 受 到 的 是 一 个 平 面 汇 交 力 系 , 存 在 两个 平 衡 方 程 。 因 此 共 有 独 立 的 平 衡 方 程 2m 个 。 由 上 式 可 知 ,它 可 以 求 解 n+3 个 未 知 数 。 如 果 支 承 桁 架 的 约 束 力 的 个 数

40、为 3, 平 面 桁 架 的 n 个 杆 件 内力 可 解 , 故 简 单 平 面 桁 架 问 题 是 静 定 的 。 显 然 , 如 果 在 简 单 平 面桁 架 上 再 增 加 杆 件 或 支 承 约 束 力 超 过 3, 则 使 该 静 力 学 问 题 由 静定 变 为 静 不 定 。 51 3、 桁 架 的 内 力 计 算 桁 架 都 是 二 力 杆 , 其 内 力 一 定 沿杆 的 轴 线 方 向 , 因 此 , 内 力 为 拉 力或 压 力 。 统 一 设 拉 为 正 、 压 为 负 。# 内 力 计 算 的 节 点 法 : 利 用 各 个 节 点 的平 衡 方 程 计 算 杆 的

41、 内 力 。# 内 力 计 算 的 截 面 法 : 将 桁 架 部 分 杆 切断 , 利 用 桁 架 子 系 统 的 平 衡 方 程 计 算 杆 的 内 力 。 FF (c)(a)F F(b) 52 例 22 平 面 悬 臂 桁 架 所 受 的 载 荷 如 图 所 示 。 求 各杆 的 内 力 。 AB CD E123456a a30F F解 ( 1) 选 节 点 E为 研 究 对 象 ,受 力 图 如 图 (b) 。0 xF 0 c 21 03os FF0 yF 0 sin302 FF( 2) 选 节 点 C为 研 究 对 象 , 受 力图 如 图 (c) 。0 xF 0 14 FF0 yF

42、 03 FFFF 2 2 FF 3 1 FFF 314 FF 3 FEF1F2 (b)F F1CF4 F 3(c) 53 ( 3) 选 节 点 D为 研 究 对 象, 受 力 图 如 图 (d) 。 AB CD E123456a a30F F0F x 0F y 0 60FF60FF 5632 COSCOS 0 60F60F 53 SinSin FF F 35 3F60)FF(FF 5326 COS D F2F3F5F6 xy (d) 54 例 23 平 面 悬 臂 桁 架 所 受 的 载 荷 如 图 (a)所 示 。 求 杆 1,2,3的 内 力 。解 ( 1) 用 I-I截 面 将 桁 架

43、截开 , 取 桁 架 右 半 部 为 研 究 对象 。 其 受 力 图 如 图 (b) 所 示 。 II 2m 2m 2m 2m1 2 3F F F FF1 F2 FNC D(b)F F F F 2m 2m 2m 2m 3m AB 1 2 3(a)0)(MC F 0)(MD F 06F4F2F3F43 1 02F4FF)6(F2 2FF2 5.333FF316F1 ( 2) 选 节 点 E为 研 究 对 象 , 受 力图 如 图 (c) 所 示 。0F y 0FF53F 32 1.667FF35F3 EF1F1 2 F23 F3(c) 55 例 24 如 图 所 示 桁 架 , F=5kN,

44、b =1.5m。 求 杆 1、 2和 6的 内 力 。 0bF2bF3bF6bF B y5kNFFB y0F Ax 03FFF BA yy 10kNF3FF BA yy0F x 0F y 0)(MA F解 ( 1) 以 桁 架 整 体 为 对 象 , 计 算 支 座 的 约 束 反 力 : b b b b b bA B1 23 45 67 891112 10 CD bF F FFAyFAx FBy 56 ( 2) 计 算 杆 1的 内 力 : 选 节 点 A为 研 究 对象 , 受 力 图 如 图 (b) 1.581m/9bb 221 l 杆 1的 长 度 为 : 01.5810.5FF 1A

45、 y 31.62kN0.51.581FF A1 y0F y F F F b b b b b bA B1 23 45 67 891112 10 CD bFAx FAy FByFAx FAy F3A F1(b) 57 ( 3) 计 算 杆 2 的 内 力 : 用 I-I截 面 将 桁 架 截 开 , 取 桁 架 左 半 部 为研 究 对 象 。 其 受 力 图 如 图 (c) 。1.803m/94bb 222 lF2对 点 A 的 力 臂 : 2.496m2b/33bh 2 l 0hFbF2bF 29.01kNh3bFF2 ( 4) 计 算 杆 6 的 内 力 : 以 节 点 C 为对 象 , 其

46、 受 力 图 如 图 (d)。 0NF 6 杆 2 的 长 度 为 :0)(MA F0F y IIF Ax FAyA 1 23 45 F2F5F F F4h(c) F7 F6 F8C (d)F F b b b b b bA B1 23 45 67 891112 10 CD bFAx FAy FByF 58 4、 零 杆 问 题 的 讨 论 桁 架 中 内 力 为 零 的 杆 件 称 为 零 杆 。 如上 例 的 杆 6。 零 杆 的 判 断 对 桁 架 内 力 的 计算 具 有 积 极 的 意 义 。 利 用 节 点 法 不 难 得 到判 断 零 杆 的 结 论 : v一 节 点 上 有 三

47、根 杆 件 , 如 果 节 点 上 无 外 力 的 作 用 ,其 中 两 根 共 线 , 则 另 一 杆 为 零 杆 (见 图 c: F 5=0) ; v一 节 点 上 只 有 两 根 不 共 线 杆 件 ,如 果 节 点 上 无 外 力 的 作 用 , 则 两 杆件 均 为 零 杆 (见 图 a: F1=0, F2=0); v一 节 点 上 只 有 两 根 不 共 线 杆 件 , 如果 作 用 在 节 点 上 的 外 力 沿 其 中 一 杆 ,则 另 一 杆 为 零 杆 (见 图 b: F4=0); F 3 (c) F1F2 F5F 4F6 FA BC(a)(b) F7 59 上 例 中 已 知 杆 6为 零 杆 , 考 虑 节 点 D, 由 结 论 (1),可 知 杆 9为 零 杆 。 同 理 可 推 知 , 杆 11与 12也 为 零 杆 。 F F F b b b b b bA B1 23 45 67 891112 10 CD bFAx FAy FBy 41 2 35F F 左 图 中 , 可 知 杆 1 、 2 、 3 4为 零 杆 。 60 例 25 已 知 P d,求 : a.b.c.d四 杆 的 内 力 ? 解 : 由 零 杆 判 式 0 adc SSS研 究 A点 : 0Y由 045cos PS ob PSb 2 6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