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研讨运用教学模式初探施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21171433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学研讨运用教学模式初探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学研讨运用教学模式初探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学研讨运用教学模式初探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自学研讨运用教学模式初探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研讨运用教学模式初探施(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自学、研讨、运用”教学模式初探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都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达到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努力让学生学会自学方法。近几年来,我们在探索“自学研讨运用”这一模式的实验教改工作中,充分体会

2、到了自学、研讨、运用的重要性。 一、自学:引导学生自学,萌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励学生探求新知。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内动力。求知欲望的强烈,决定着学生获取意识的高低,学生获取意识的高低又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自学,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以疑激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家认为,疑

3、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质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在教学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有的同学用尺量,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在肯定同学们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 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样求它们的面积呢?一连串的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

4、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2、以情激欲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探求新知的有利措施。 例如,在教学一百以内的加法时,用多媒体设计一个大灰狼和小山羊的动画。一天,大灰狼和小山羊碰到一起,狼非常想吃小山羊。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同学们,你们愿意看到小山羊被大灰狼吃掉吗?”“不愿意”“好,下面请同学们做屏幕上的练习,做对一道,狼就后退一步,错一道,狼就向前进一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同学都认真答题,不敢有丝毫马虎,最后赶走了大灰狼。通过直观的演示,有趣的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情绪高,积极主动开始了对新知的探求。 3、以

5、趣激欲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即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我们应被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深深打动,学数学的人才会被数学所吸引。 例如:在讲“比例尺”时,首先提出了这样有趣的问题:“老师看到地图,不用实地测量,就可以知道北京到武汉的距离;张师傅看到图纸就可以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零件:是谁暗中帮助了他们?”教师板书课题:比例尺,尽管学生对比例尺还不理解,但是从刚才的谈话中,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比例尺”神奇的力量,有趣的设问,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研讨:组织学生研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研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也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6、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它主要是师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认真而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课堂研讨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教师严密的教学组织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心理,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讨论欲望。讨论是由问题引起的,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讨论,都值得讨论,更不是所有的问题讨论都能收到实效。因此,组织学生研讨,把握以下四点: 1、讨论的内容要紧扣教材,抓住重难点。如:教学“0”不能做除数时,如果只凭老师一味讲解,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假设除数是“0”的情况下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

7、果展讨论,学生肯定会感兴趣。在你说、我说、他说的交流讨论中得出“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学生从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讨论的内容要贴近学生,难易适度。教师在选择讨论的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若太难,不切实际,学生就很难展开讨论;问题若太容易,也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因此,教师在选择讨论的问题时要抓住学生的共性问题,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讨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3、要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灵活机动地设计思维陷阱,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时学生的学习兴高,讨论激烈,效果也最佳。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有的学

8、生认为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有的认为末两位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有的认为3、6、9组成的数,就能被3整除等。此时,老师举出一些例子,如113、118、269、369等数让学生讨论,看能否被3整除,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都否认了自己以前的观念,产生了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此刻,老师再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能知道答案。 4、要及时总结研讨的成果。课堂讨论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评判,用简洁明了的话来归纳讨论的结果,使其贮存进学生认知的仓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运用:指导学生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完

9、成这个过程,仅靠学生的自学、课堂上的研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运用知识来加以巩固,才能把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更加密切的融化一体,并贮存下来。在教学中运用知识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完成的。通过练习,既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在循环往复的训练中形成技能技巧。由此看来,在教学中须精心设计练习。 1、练习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在设计练习时,应由浅入深,由基本训练到提高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应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使学生乐于练习。例如,教学“年月日之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1995

10、年,小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一年,他共打鱼多少天,晒网多少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巧妙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兴致勃勃的展开思维。 2、练习的目的性与实效性。练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练习要有的放矢,要对准目标。例如,教学“小数乘法后,为了突出重点,可设计如下习题: (1)说出下列各式的积里有几位小数。 1.3228.9 32.40.43 0.8210.75 (2)根据积的小数点位置,在因数里点上小数点 43527=11.745 2599=0.2475 7428=2.072 (3)己知3723=851,直接说出下列各题的积 0.372.3 3.72.3 0.370.23 3、练习

11、的典型性与多样性。练习应具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以题及类,以点带面,掌握此类练习的解答规律。练习的多样性是指练习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不让学生感到单独乏味。如低年级的练习可采用一些开展竞赛、做游戏、创设情景等活动来代表枯燥的练习。 4、练习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练习中,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使学生在练习中找到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练习长度单位时,让学生自己去量身边的实物,有的量自己课桌的长度,有的测量黑板的长度,有的测量书本的长度,怎样测量出一棵大树有多粗呢?这时,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用米尺量。”“用绳子把树干围成一圈,在绳子上做记号,再用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办法量,提高了自己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自由的、平等的学习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自由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