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名词、简答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21154294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汉语名词、简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汉语名词、简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汉语名词、简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名词、简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名词、简答(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汉语总结名词解释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交韵:这是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韵部:指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于同一个韵部。古韵:就是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合韵:是临近的韵互相通押。分两种情况:一是非入声韵和入声韵通押;二是韵母近似通押。 古韵三十部:王力先生把先秦古韵分为三十部,三类,即阴声韵(无韵尾或兀音收尾的) 阳声韵(鼻音收尾的)、入声韵(塞音收尾的)。双声:指的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的是两个字的韵相同。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36字母:实际上是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所以

2、只好找出三十六个字作为声母的代表。 这三十六个字母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徹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溦精清从心邪照穿床 审禅 影晓匣喻 来日 。这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五音:是音韵学中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术语,指的是唇,齿,舌,牙,喉。七音:是音韵学中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术语,指的是牙,舌,唇,齿,喉,半舌音,半齿音。 古无轻唇音:这是清代学者钱大昕对上古声母研究成果之一。指的是上古只有“帮滂并明” 没有“非敷奉微”四个声母,换句话说,中古的“非敷奉溦”四个声母是从“帮滂并明”中 分化出来的。古无舌上音:这是清代学者钱大昕对上古声母的研究成果,指的是上古只有“端透定”三个 声母

3、,换句话说中古的“知徹澄”从上古“端透定”分化出来的。娘日二母归泥:这是近代学者章太炎对于上古声母研究成果。意思是说三十六字母中的娘母 和日母在上古是归入泥部的。正义(疏):古书注解术语。唐代出现的一种新注解,不仅对书作注而对书作说。集解:一部重要的古代作品,注解的人常常很多,后来就有人把各家的注集在一起,再加上 自己的注解,成为集注或集解。之为言:古书注解术语,使用这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 间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读为:这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貌: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 状态的形容词。

4、史记三家注: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刘宋裴骃的史记集 解如字:关于注音,有一个术语,值得提出来说一说,那就是“如字”古书上某字注以“如 字”,通常是告诉读者,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有时候一个 字的下面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传统有不 同的读法。脱文:“脱文”简称“脱”也叫“脱文”这个术语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形象。 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这个术语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形象。切韵:隋代陆法言著,是一部韵书,反映了中古汉语的语音情况,全书分206韵。平水韵:南宋平水人刘渊整理,共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

5、,又叫诗韵。平仄:平是平声,仄是不平的意思,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粘和对:粘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也就是后联出句第 二字的平仄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对则相反,aB bA失对:中古格律中,违背一联之内出句与对句平仄基本对立的规定,当用平而不用平,当用 仄而不用仄,这叫做“失对”孤平:是就这种句型说的,B型句七律第三字,五律第一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叫做犯孤平。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拗救:不符合平仄的诗句叫拗句,救是对拗的补救措施。流水对:是说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对立,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和对句 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借对:是说一个词有两个以

6、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意,但是同时借用他的乙意或丙 意来于另一词相对。厶-4 -一简答什么是叶韵?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A语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诗经的韵脚到了后代念起来就不和谐了,当时的人为了 说明诗经押韵和谐,于是认为某字该改读某音,这就是所谓的叶韵。B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照这样字音随着上下文变化,所规定的“叶音”是随意的,不规 则的。这种错误在于他们没有看到语言发展的事实,不知道古今的语音并不相同。因此,我 们认为,在阅读古诗时,要了解古今语音是不同的,最好能有一些音韵学知识,我们不可能 用古音来念古代的诗歌韵文,更不能采用前人那种改读韵脚的办法(即叶音),因为那是不 科学

7、的。说说整部诗经押韵的一般规律A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例如静女全诗。B 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来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的两类上,例静女第一章一韵到 底,第二章换了一次韵。C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情况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a句句押韵(静女第二 章)b隔句押韵,一般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C交韵,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归纳古韵都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诗经、楚辞中的诗歌韵文的押韵情况;先秦散文中的韵语;形声字的声旁系统 在古韵的分部方面,有哪些人、哪些成就?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的诗经韵读;王念孙的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顾炎武把古韵分为十部、段玉裁分17部、江有诰2

8、1部、黄侃28部什么是合韵?具体来说有哪几种情况?所谓合韵就是邻近的韵互相通押,大约有两种情况:A非入声韵和入声韵通押,例如静女第三章“贴”和“异”相押(之职合韵)B韵母近似通押,例如七月第七章以“麦”押“”(职觉合韵)假借字的产生都有哪几种情况?A是本有其字,而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写了另一个同音字,例如:人们把“”写作“剥”故 “剥”是“ ”的假借字。B 是本无其字,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例如第一人称代词没有一个本字,从一 开始就借用本义是一种工具的“我”来表示,后来一直沿用,并没有为它再造字。介绍十三经注疏中诗经注疏的具体情况。A大字是正文,双行小字是注疏,前面没有“笺云”的注是毛传

9、,如“贯事也,“笺云”之 后的注是郑笺;圆圈之后“贯古乱反”是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封正文和注文的注音【。疏】 字以下才是孔颖达的疏。B 宋代以后,疏一般放在一段正文之后,如果一段中有几个注,疏就放在几个注之后,如果 一段中只有一个注,疏就放在一个注之后,疏一般是先疏正文,再疏注文,先略引被疏的文 字,一般是起讫各引两三字,然后再疏,中间用圆圈隔开。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诗经的押韵表现出哪几种情况?A句句押韵。诗经押韵一般都很密,句句押韵的不少。例静女第二章。B 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这是诗经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例如关 雎的二四五章,此外还有一种押韵方式,就是首句入韵,第三句以下才是

10、奇句押韵。例如 静女的第一章。古音诵假的原则是什么(假借的原则)?A语音必须相同或相近B 有时古音通假的字与本字虽然也可以只是双声或叠韵,但是如果韵部相差很远,即使是双 声,也不能通假,如果声母相差很远,即使是叠韵也不能通假。例:早晨的早(zao)这个 字本该写成“早”,但是诗经 七月“四之日其蚤”却写成了“蚤”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因为“早”“蚤”声音相同。可见,通假必须是同音字,至少也要是声音十分相近的字。谈谈你对“诗韵”即平水韵的了解。隋陆法言切韵,把韵分为206韵,北宋陈彭年等曾修为广韵盛行于世的。广韵一 共分为 206 韵,分韵太细,也不完全符合当时的语音,不便于划韵。唐代,曾规定相

11、近的韵 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索性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 这 106 韵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就叫做“诗韵”,唐代诗人虽然不依照平水韵用韵,但是他们 既然依照“同用”“独用”的规则,那么平水韵还可以用来说明唐人的用韵。举例说明什么是流水对流水对是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所谓流水对是说相对的前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 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和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下句描述的是紧接上句 的行程,这就是一流水对。近体诗和古诗用韵的特点?A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 韵。B 近体诗用韵要求严格,无论律诗长律或绝句,都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邻韵通押。古体 诗押韵比较宽松,邻近的韵可以通押。朱熹注解特点,清代的注解特点?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等。不受汉代学者束缚,直接从正义入手,他 的注解比较近情近理,平易可通。清代学者几乎对每种重要的经典都做了新的注解,他们研究汉唐人的注解,根据具体材料判 断前人的是非,解决古书的疑难问题。要求无一字无来历,不免过于琐细。如刘宝楠的论 语正义重要的读书札记有哪些?王念孙读书难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