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教材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21153879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22.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工原理实验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化工原理实验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化工原理实验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实验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实验教材(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化工原理实验教材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2003年目录实验一 流体静力学演示实验实验二 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柏努利方程演示 4实验三 雷诺数的测定与流型观察实验四 管内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9实验五 离心泵性能实验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12试验六 离心泵汽蚀、气缚的演示实验1619试验七 传热实验试验八 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塔板效率实验25试验九 吸收实验29试验十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实验试验十一 板式塔演示实验37试验十二 干燥实验39实验一 流体静力学演示实验实验目的1. 通过本实验的演示,加强对静力学概念的理解;2. 掌握 U 型管压力计测量压力的使用方法;3. 了解 U 型管压力计中不同

2、指示液对读数的影响;基本原理1. 压力: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强,工业上习惯称为压力。常用压力表所示读数,即表压力(表压),并非表内压力的实际值,即绝对压力(绝压) 而是表内压力比表外大气压力高出的值。两者关系为:表压 = 绝压 大气压。真空表的读数为大气压比所测压力的实际值高出的值,称为真空度(负压) 。两者关系为真空度 = 大气压 绝压。2U 形管压差计:U 形管压差计是利用流体静力学平衡原理测流体静压力的仪器,为连通器应用的实例之一。其读数的方法以图3.1-a和3.1- b两种情况为例:(a)(b)图 1.1 流体静力学平衡示意图图 1.1 a 表示容器内为正压,其绝对压力P

3、 = P + p gRa图 1.1 b 表示容器内为负压,其绝对压力P = P - p gRa其中:P 绝对压力,N m 2大气压,m2p gR表压,比m 2;p 指示液密度,炮:m 3R液位差,m;g重力加速度,m: S 2.若将图示中指示液改为密度为 pa 或 pb 、 pc 的液体,则有p R = p R = p R = a a b b c c 若已知 pa ,则可求出ppb 、 c实验装置(如图 1.2)图 1.2 静力学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打开阀门D,使大、小水箱内压力等于大气压。然后关上阀门D,将小水箱置于适当位置, 使大水箱内压力大于大气压,读取各个测压管的数据。2打开阀门D,使大

4、、小水箱内压力等于大气压。然后关上阀门D,将小水箱置于适当位 置,使大水箱内压力小于大气压,读取各个测压管的数据。讨论与计算1. 讨论U型管压力计测压原理,算出操作1、2两项时容器2内的绝对压力(Nm 2)。2. 如何选用U型管压力计内的指示液?3. 测压导管长度,U型管直径对压力计读数有无影响?4. 若已知水的密度,能否通过以上操作分别求出四氯化碳和煤油的密度?5. 若要测大于 2个大气压或小于 10mmH 2O 的压力,此压力计是否依然适用?实验二 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柏努利方程演示实验目的熟悉流动流体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其互相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柏努利方程。基本概念1. 流体在流动

5、时具有三种机械能:即位能,动能,压力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相转 换。当管路条件改变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它们会自行转换。如果是粘度为零的理想流 体,由于不存在机械能损失,因此在同一管路的任何二个截面上, 尽管三种机械能彼此不一定相 等,但这三种机械能的总和是相等的。2. 对实际流体来说,则因为存在内摩擦,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因摩擦和碰撞而消 失,即转化成了热能。而转化为热能的机械能,在管路中是不能恢复的。对实际流体来说,这部 分机械能相当于是被损失掉了,亦即两个截面上的机械能的总和是不相等的, 两者的差额就是流 体在这两个截面之间因摩擦和碰撞转换成为热的机械能。 因此在进行机械能衡算

6、时,就必须将这 部分消失的机械能加到下游截面上,其和才等于流体在上游截面上的机械能总和。3. 上述几种机械能都可以用测压管中的一段液体柱的高度来表示。在流体力学中,把表示 各种机械能的流体柱高度称之为“压头”。表示位能的,称为位压头;表示动能的,称为动压头 (或速度头);表示压力的,称为静压头;已消失的机械能,称为损失压头(或摩擦压头)。这 里所谓的“压头”系指单位重量的流体所具有的能量。4. 当测压管上的小孔(即测压孔的中心线)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从测 压孔算起)即为静压头,它反映测压点处液体的压强大小。 测压孔处液体的位压头则由测压孔的 几何高度决定。5. 当测压孔由上述方

7、位转为正对水流方向时,测压管内液位将因此上升,所增加的液位高 度,即为测压孔处液体的动压头, 它反映出该点水流动能的大小。 这时测压管内液位总高度则为 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我们称之为“总压头”。6. 任何两个截面上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三者总和之差即为损失压头,它表示液体流经 这两个截面之间时机械能的损失。实验装置(如图2.1)试验设备由玻璃管、测压管、活动测压头、水槽、水泵等组成。活动测压头的小管端部封 闭,管身开有小孔,小孔位置与玻璃管中心线平齐, 小管与测压管相通, 转动活动测压头就可以 测量动、静压头。管路分成四段,由两段不同直径的玻璃管所组成。中间相对较粗管段的内径约为 34 毫米,

8、 其余部分的内径约为13毫米。第四段的位置,比第三段低约5毫米,阀A供调节流量之用。1-水箱;2-水泵;旁通阀;肛高位槽;5-回流管;6-摆头7-有机玻璃试验管;8-活动测头;9-测压管;A-阀门图 2.1 柏努利演示实验装置实验操作1. 关闭A阀,旋转测压管,观察并记录个测压管中的液位高度H。2. 开动循环水泵,开阀 A 至一定大小,将测压孔转到正对水流方向及垂直水流方向,观察 并记录各测压管相应的液位高度 H1。3. 不改变测压孔位置,继续开大 A 阀,观察测压管液位变化。并记录各测压管液位的相应 高度 H2。记录表格测压点次别及H值123456操作阀A测压孔轴线 方向1H关任意2Hi开正

9、对水流与水流方向 垂直3H2再开大正对水流与水流方向 垂直思考题(要求在实验报告上写出答案 )1. 关闭A阀,各测压管旋转时,液位高度有无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什么?这一高度的物理 意义又是什么?2. 当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时,各测压管的液位高度 H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 为什么HH1 (对同一点而言)?为什么距离水槽越远,(H-H1 )的差值越大?其物理 意义是什么?4. 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开大阀A,流速增大,动压头增大,为什么测压管的液位反而下 降?5. 将测压孔由正对水流方向,转至与水流方向垂直,为什么各测压管的液位下降?下降的 液位代表什么压头? 2、3两点及4、5 两点各自下降的液位是

10、否相等?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三 雷诺数的测定与流型观察实验目的1. 观察流动类型,测定并计算临界雷诺数 Re;2. 观察速度分布。基本原理1.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一般情况下,不是处于滞流(层流)就是处于湍流(紊流)状态。 滞流时,流体质点运动互相平行, 不同流体层间的质点彼此不发生穿插混合。 湍流时,流体质点 向各个方向作不规则运动,但流体主体仍向某一规定方向流动。判定流型的准数称为雷诺准数, 以Re表示。圆直管中,Re4000时则属于湍流。Re在2000至4000之 间时,流动处于一种过渡状态,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或是二者交替出现,为外界条件所 左右。一般情况下把滞流变为湍流的临界

11、情况的 Re 称为上临界 Re 数。而把由湍流变为滞流的临 界情况的 Re 称为下临界 Re 数。二者一般是不相等的。 Re 以下式表示:du pR =-e 卩因为流体的粘度和密度与流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在测定 Re 数的过程中,还必须知道流体的 温度,流体在管道内流动,若已知d、p、|j,则测定出由滞流变为湍流时的临界速度即可计算 出临界雷诺数 Re 的值。实验观察过程中,影响流动状态的因素很多,入口条件、有无振动现象、流量计调节速度 快慢等都会对流体流动造成影响。2. 流体进入圆管,以均匀一致的速度u流动,由于流体粘性的影响,相邻的流体层间产生 摩擦力,使流体流动速度发生变化,在垂直流体流动

12、方向产生速度梯度 du/dy ,从而形成速度分 布。层流时速度分布为抛物线,湍流时则为指数曲线 (顶部较平坦)。实验时,通过红墨水示踪, 即可观察到不同的流动型态 。实验装置(如图3.1)一溢流水A-进阀;R-进水墨水旋塞;1-高忖-槽;2-稳流装置;3-溢流裝宣:1-溢流管:&说管:卜转子流量讣:高位墨水瓶:8-液位將示计图 3.1 雷诺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水由高位水槽 1 进入实验玻璃管,水量由 C 阀控制,槽内设有进水稳 流装置2及溢流装置3,以维持液面平稳恒定,多余的水由溢流管4排出,以保证C阀开度不变 时通过实验管的水流量不变,即稳定流动。实验操作1. 打开阀C,水由高位槽进入

13、实验管5,经转子流量计6排出。由转子流量计读出通过实 验管的流量。2. 用阀 B 控制高位墨水瓶 7 的墨水注入量。装置前面附有算图,可以由流量计的读数以及水温直接查知所测的雷诺准数。这样由玻璃 管观察流动状态的同时就可知道管内雷诺数的大小。实验四 管内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目的1. 测定液体在直管内流动时的摩擦阻力,并确定管路一定时摩擦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 系;2. 熟悉压力的测量及转子流量计的构造及使用;3. 学会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入与Re的关系曲线。基本原理流体在管路内流动时,由于存在摩擦阻力,须克服内摩擦力作功,损失一部分能量。流体 阻力可分为直管阻力与局部阻力两类。流体通过直管的阻

14、力可用下式计算:l u 2h 八一fd 2 g将此式写为压头的形式:A P. l u2=h = XP gf d 2 gAp=A h式中pg, Ah为压力计的压差(m水柱)。在一定的管路中,测定两点间的压强差,在已知1、d、p、u的情况下,利用上两式即可求 出摩擦系数入。变换流速,测出不同Re数下的摩擦系数,得到某一相对粗糙度时该段管路入Re 的关系。为 Re 与的函数,即X =fRe,ed)在滞流时,X 与 Re 无关,对圆管而言,在湍流时摩擦系数 X与 Re 及都有关。当Re=3000100000时,光滑管内入与Re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0.3164九=Re 0.25在完全湍流区九则与Re的大

15、小无关,只受d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4.1)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装置及流程,观察倒 U 型压差计与管道的连接状况及测压点在管道上的位置。2. 关闭B、C、D阀(A阀不动),启动电泵,利用倒U型压差计上的放气夹和阀D调节压 差计的液柱高度,近似稳定在压差计的中间偏上一点的位置。打开阀C,观察转子流量计流量最 大时,压差计中的液位高低是否适当,直至调至适当位置为止。3. 逐渐开启 B 阀,在小流量计量程范围内,由低到高读取不同流量下压差计左右两边液柱 高度。1-F冰槽:2-016X1.5, L=k2M试验管;4电动泵;4TU B. C陶门LK推水阀;卜转子流录计;FT到U抱压產计;塔-放气夹图

16、4.1 流体流动管路阻力实验装置4. 关闭B阀,逐渐开启C阀,调节大流量计,读取由低至高不同流量下,压差计左右两边液柱高度。5. 实验做完后关闭 B、C 阀,停止电泵,用温度计测水槽内的水温。数据整理铜管内径d=0.013m铜试验管长L=1.2m水温t =水的密度P =水的粘度M =1. 将入及Re的计算结果列成表格:2.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入与Re的关系曲线。3. 根据入随Re变化情况,分析测定所用直管的d范围。4. 思考题:本实验为什么采用倒 U 型压差计?还有什么压力计可以在本实验中应用?实验五 离心泵性能实验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实验目的1 熟悉离心泵的结构与操作;2 测定一定转速下离

17、心泵特性曲线;3 学习离心泵特性曲线的应用。基本原理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压力H、轴功率N及效率n均随实际流量Q的大小而改变,通常 用水做实验测出HQ、NQ、及nQ之间的关系,并以曲线表示,称为泵的特性曲线。 泵的特性曲线是确定泵的适宜操作条件和选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如果在泵的操作条件和选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如果在泵的操作中,测得其流量Q,进、出口的压力和泵所消耗的功率(即轴功率),则可 求得其特性曲线。1 泵的压头 H :由动力学方程可知:H=ho+H2+Hi+(U22-Ui2)/2g+Xh 1-2由于两截面间管路很短,Lh 1-2可忽略不计,若吸入管与压出管管径相同,则u1=u2,上式可

18、简化为:H=H1+H2+h0式中:H2泵出口处压力表读数,以mH2O柱(表压)计;斗一一泵入口处压力表读数,以mH2O柱(真空度)计;h0一一压力表与真空表之间的垂直距离,本实验装置为0.5m。当测得各点流量和对应压力表及真空表读数即可作出HQ曲线。2. NQ曲线 表示泵的流量Q和轴功率N轴的关系本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轴功率,而是用瓦特计测得电机的输入功率:N严电F电F传式中:N电电动机的输入功率(kW);电耳由电动机的效率(无因次);电n*传动效率(无因次)。传由于n电缺乏曲线关系,本实验实际测定的是n电-Q的关系曲线。电3nQ 曲线 表示泵的流量 Q 和 n 的关系。泵的效率 n 为泵的有用

19、功率 Ne 和轴功率 N 之比。轴n=QHp/102N轴由于本实验没有测出轴功率,实验测出的是电机的输入功率 n电,所以本实验只能测出n总-Q的关系曲线。n 总为泵和电机整套装置的总效率。总n =Ne/ N总电n = QHp/102N总电当测出泵各点的流量和对应的电机的输入功率n电并计算出各点泵的扬程时,即可作出n总 电总 Q 曲线。实验装置(如图 5.1)1.B12-15型离心泵;2.压力表;3.真空表;4.泵出口调节阀门;坐西丿L?聂;厶衣;貝H衣;啊R 冋I;5.孔板流量计;6.双管压差计;7放空阀:&平衡阀;9.压出管;10.吸入管;11.带单向阀的滤水器;12.加水阀;13.水槽;1

20、4.功率表图 5.1 离心泵性能实验装置1 了解设备熟悉流程及所用仪表,特别是瓦特计,要学会使用的方法。2 检查轴承的润滑情况,用手转动联轴节,视其是否转动灵活。3 打开泵的灌水阀及出口阀,向泵内灌水至满,然后关闭阀门。4 调节压差计:首先开启电钮使泵运转,慢慢打开泵的出口阀,旋开双管压差计的放 气阀及平衡阀,放出气体后,关闭放气阀及平衡阀,再关闭泵的出口阀门,检查压 差计左右两臂是否相平,否则应重新放气。5 用泵的出口阀门调节流量,从零到最大或反之,取 810 组数据。数据处理1原始数据表2整理数据表3在方格坐标纸上绘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4标出适宜工作区及最佳工作点。讨论1为什么开泵前要先灌

21、满水?开泵和关泵前为什么要先关闭泵的出口阀门? 2为什么流量越大,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越大?离心泵的流量可以通过出口阀门调节往复泵的送液能力是否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为什么?试验六 离心泵汽蚀、气缚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1. 观察离心泵汽蚀、气缚现象2. 了解汽蚀、气缚现象产生原因及其防止方法基本原理1 气缚现象:离心泵靠离心力输送液体。离心力大小,除与叶轮直径及叶轮旋转速度有关外,还与流体重 度有关。若离心泵启动时,泵壳内存在大量空气,则由于空气的重度远远低于液体的重度,叶轮 旋转所造成的离心力也很小,导致泵入口与水池液面间的压差太小,不能把水池内液体抽压到叶 轮中心,就会发生离心泵空转却送不出液

22、体的状况,这种现象称 “气缚”。所以,离心泵若安装在 液面上方时,启动前必须先使泵体及吸入管路中充满液体(所谓 “灌泵”)。同时,在运转过程中 也要防止外界空气大量漏入,以免产生气缚。2吸上真空高度及汽蚀现象:离心泵之所以能吸取液体,是由于泵的叶轮旋转时,将液体抛向外沿,而中心形成真空,而 贮槽液面上的压力却为大气压,因此,泵就依靠此压差将液体压入泵内,如果输送的是水,并设 叶轮进口处为绝对真空,管路阻力为零,液面上为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最大几何吸上高度也不 超过 10.33 米。图 3.7 离心泵吸上真空度参照图 3.7,列 00,11 截面间柏努利方程式:pu旷(1pg 2 g+工h )f

23、 0 1式中Zs为几何安装高度。设:pgH s 为吸上真空高度,则pgu 2r-2g+ Z + 为 hsf 0 1由此可知,P1愈小,Hs愈大。但当P1低达PV (输送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就要汽化, 就产生汽蚀现象,使泵无法工作,所以对P1的降低幅度应有限制。由上式可见,P1随着泵的几 何安装高度 Zs 提高而降低,故最终应对泵的几何安装高度加以限制。 在离心泵的铭牌(性能表) 上一般都列有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s允许和汽蚀余量A h允许,二者均是对泵的安装高度加以限 制,以避免汽蚀现象发生。如果知道Hs允许或A h允许之一,则其允许几何安装高度可由下式计u2Z = H 十Z hs允许s允许

24、 2 gf 012 g Z = b一仆A h Z hs 允许p g允许f 0 1如果所输送的液体温度、重度、大气压与铭牌上规定不符,应参照有关规定校正。实验装置(如图 6.1)操作步骤(一) 汽缚现象的观察:1当泵内没有充水时,开动泵,观察能否打出水。2打开阀A使泵注满水,开动泵,观察能否打出水,然后微微打开阀B,漏入空气,观察现象。二)汽蚀现象的观察:欲发生汽蚀,由式可知,须使方程中的P1降低,可通过增大入口 u1或提高Zs,但本装置 要实现这些存在技术上的困难。为了观察汽蚀现象,我们可以关小阀门 C (或开大出口阀D),y h通过增大吸入管阻力f 0 -1,降低P1来实现。当逐渐头小阀门C

25、,由真空表上看到Pc不断下降(即真空度不断增加,读数增大),当下降到 一定压力时,就可观察到由大量汽泡充入泵体, 当汽泡达到高压区时被压破。此时压力表指针明 显不稳,泵体震动,发出噪音。泵的流量,扬程显著下降,说明汽蚀现象已发生。此时,再不能 关小进口阀,否则会造成泵的损坏,操作应特别小心。当开大阀门, 随着真空表压力升到一定大 小时,离心泵运转又恢复正常。思考题在进口阀开度不变的情况下,开大出口阀D,能否出现汽蚀?为什么?此时真空表读数如何 变化?压力表读数时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1啜璃离心泵;2-进水管;3啼过滤剛单向底阀;4-真空表;5-压力表;Eh出水管;水槪片引水阀;B进旬阀;L入口

26、阀;D-出口阀图 6.1 离心泵汽蚀、气缚实验装置试验七 传热实验实验目的1测定空气在圆形光滑直管中作湍流流动时的对流传热系数a;2 根据对流传热系数a整理出传热准数关联式Nu=BRn,并与传热的经验公式 eNu=0.023Re0.8Pr0.4 相比较。3学会整理这一类实验数据的技巧。本实验有电加热和蒸汽加热空气进行传热两种实验装置。现分述如下: 电加热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原理:本实验为空气在电阻丝加热的铜管(铜管的规格为:922x2.1 )内强制流动。实验目的是测 定铜管内壁与流过空气间的给热系数。 在铜管的某一载面上,空气的温度为 t ,铜管壁面温度为 Tw ,则传热速率为 Q=a

27、A(Tw-t) , a 即为该截面上的给热系数。但在测定空气通过一定长度管 道的给热系数时,因空气的温度和壁面的温度都沿空气流动方向在改变, 所以给热系数为平均温 度下的平均给热系数(传热速率为Q=aAAtm )由于铜的导热系数很大,壁温可近似看作不变。 若测出进出这段铜管的温度t进、t出并测定铜管的壁温Tw,即可求出对数平均温度差。t tA t = 岀进mT tln w进-T tw 出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在传热达到稳定后,则根据此式即可求出:V p C (t t )a =p 出 进A tm测出空气的体积流量V,已知管径d内和管长L,可求出A=nd内L从而求出一定流量下du pR =的给热系数a

28、。同时可计算出:e M,改变流量,可得不流量下的a和Re,根据不同流量下的a可计算出:a x dN =-“ 入du pR =-eMNu=BR neNu= 0.023 R 0.8 P 0.4er实验装置(如图 7.1)实验步骤1先合上电加热系统的闸刀,开始加热铜管,电压用调压器控制,并调控温仪在80C,当 保温层内加热到热平衡时,即可测定数据;2.启动鼓风机,调节转子流量计,在转子流量计的量程范围内测 67组数据;图 7.1 传热(电加热)实验装置图3. 在每组数据的测量时,待其稳定 35 分钟,再读取数据,每次读数时都应按控温计某一 指示灯(一般规定为白灯)刚变化时数据为准,以消除部分误差,

29、读取数据时要认真作好如下记 录:次序流量TwtaP表1234564实验结束后,先关闭转子流量计阀门及控温仪开关,然后拉下风机及加热系统的电源闸 刀,并检查有无异常现象。数据整理及实验报告(1)根据各组数据求出 Re、Nu。t + t出求:Re、Nu时Cp、卩值根据2 查出,p需根据温度、压力进行校正。求 Re 时:PT(P + P /2) x 273p=p2 1 = 1.293a表21 P Tt + ti 2760 (273 +出)2求a时:P T( Pa + P ) x 273p = p21 = 1.293表21 PT760 x (273 + t )1 2进(2)用图解法求出Nu=BRen中

30、的n及B,即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以Nu为纵坐标,Re为横 坐标,作出一条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为n,截距即为B。(斜率应用尺量)。由于传热经验公式Nu=0.023Re0-8Pr0-4中空气的准数Pr可查出,由此可根据B标出系数,求 出B/ Pr0-4与0.023比较,同时校核n是否为0.8。蒸气加热空气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原理基本原理与一同。本实验装置是在套管换热器中,内管通空气,环隙通水蒸汽。水蒸汽冷 凝放出的热量使空气加热(内管的管壁为传热间隙),在传热达到热平衡后,有如下关系式:VpCP(t 出-1 进)=% A 内 &a 内=VPCP(t 出-1 进)/ A 内 &式中:V空气体积流量V空0.

31、001233R/P(R为孔板流量计的压力差)p为空气的密度(kg/m3 )此处的p要根据进、出口的温度及压力进行换算,换算分式为:P T( Pa + P ) x 273p = p21 = 1.293表21 PT760 x (273 + t )1 2进t + t出Cp 空气的平均比热,由定性温度 2 之值查出Atm内管壁与空气的对数平均温度差(C )t tA t = 出进m T tln -w进一T t出进其中:t出为空气出换热器的温度(C );t进为空气进换热器的温度(C );Tw为内管的壁温(C)。以上三个温度均用热电偶测量,由 Vj_36 型电位计求算。当热电偶自由端为0C热电偶热端的温度用

32、Ett曲线图查出或由下式求算:1.557 x 10-5 + 1.608 x 10-4 x Ett=t=8.04 x 10 -5 490 x 852A内一内管内表面积(m2)A 内由换热管长 L=1.224m 和管径 d=18mm 求算。同时可求出相应的 Pr、 Nu 准数,此处 p 需校正。其校正公式为:PT(P + P /2) x 273p = p21 = 1.293 a 表21 PTt + t1 2760 (273 + F 出)2流体在圆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给热关系式为:N = 0.023 R .8P o.4u e r(公式当 Re 100000,0.7Pr60 时适用)实验设备(如图 3.

33、10)实验装置是用两根套管换热器组成,其中一根内管是光滑管,另一根内管是螺旋槽管(详 见附图)。空气由风机送,经圆形喷嘴孔板流量计,风量调节阀,再经套管换热器排向大气。图 3.10 传热(蒸汽加热)实验装置图操作步骤:1作好热电测温的准备工作(电位计调零);2打开蒸汽阀 11,通入蒸汽。并打开排气阀 12,不断排除不凝性气体,当有水蒸汽喷出 时即关闭。调节阀 11,使蒸汽压力稳定在 0.5公斤(力) /厘米 2。3启动风机 1,调节阀 3,使风量由小到大变化,在流量变化的整个可测幅度内读出 6 个 数据,每次在传热稳定后测出下表中的有关数据。4实验结束,关闭蒸汽、风机,拉下电闸并检查仪表是否完

34、好。实验报告(1)根据所测数据,进行整理,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以 Nu 为纵坐标,以 Re 为横坐标,作出 NuRe 图线;N BR n(2)从所作图(直)线,找出 N u BR e 关系式并与给热关联式相比较;(3)将光滑管与螺旋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实验结论。序号进口空气温度出口空气温 度壁温空气流量空气 压力mmHg蒸汽 压力mvCmvCmvC孔板压差mmH2O流量(m3/s)试验八 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塔板效率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筛板式精馏塔的结构;2 熟悉筛板式精馏塔的操作方法3 测定全回流时的总塔板效率。基本原理在板式精馏塔中,混合液的蒸汽逐板上升,回流液逐板下降,气液两相在塔板上接触

35、以实现传质, 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如果在每层塔板上,离开塔板的液体组成与蒸汽组成处于平衡状态,则该塔板称为 理论板。然而在实际操作的塔中,由于接触时间有限,气液两相不可能达到平衡,即实际塔板达不到一 块理论板的分离效果,因此精馏塔所需要的实际板数总比理论板数多。对二元物系,全回流时,根据塔 顶、塔底气液组成可求出理论塔板数。 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塔板数之比即为塔的总板效率 E 。数学表达式为:E = n,n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为一小型筛板塔,共有七层塔板,板上开有e2mm筛孔12个,塔径为e57 mm,板间距68 mm。塔底有一加热釜,装有液位计、温度计、U型管压差计、加料接管和釜液取样考克。塔顶为一蛇

36、管式冷凝器。冷凝液可全部回流,也可由塔顶取样管放出。另外,加热釜装有 2千瓦电炉丝,可由调压器控制加热量(如图 8.1)。实验方法1. 先检查加热釜中的料液量是否适当(应为液面计的23高左右)。釜内料液组成以含20% (重量)左右的酒精水溶液为宜。2. 接通电源,慢慢旋转调压器把手,使电流由小到大,电流大小由安培表指示,正常操作可控制 在 34 安培。注意观察塔顶、塔釜的温度变化和塔顶第一块塔板的情况,当上升蒸汽开始回流时,打开冷却水 阀,其用量能将酒精蒸汽全部冷凝下来即可。但要注意勿要因冷却水过少而使蒸汽从塔顶喷出。当塔顶 气液鼓泡正常,操作稳定,且待塔顶、塔釜温度恒定不变后,即可开始取样。

37、3. 分别由塔顶取样管和釜底取样考克用锥型瓶接取适当试样,取样前应先取少量试样将锥型瓶冲洗一、二遍。取样后用塞子将锥型瓶塞严,防止其中酒精挥发,并使之冷却,用比重天平称出比重,并 由酒精组成比重表查得酒精重量百分浓度。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精馏塔在一定空塔气速下的总板效率。表一 实验数据记录表温度塔内压强,塔顶样品塔底样L 口 口口塔顶,。c塔釜,cmmH O2比重摩尔重量比重摩尔重量总板效率 E=附:比重天平实验过程中液体的比重是利用液体比重天平来测量的,这里简单介绍它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比重天平有一个有标准体积和标准重量的测锤,事先可在上调至平衡。当它浸没于液体中时,由于 受到浮力而使

38、横梁失去平衡。此时可在横梁的 V 型槽里放置相当重量的骑码,使横梁恢复平衡,从而可 求出液体比重,比重天平结构如图 3.11 所示。1-平衡调节器; 2-横粱;3-托架;4-重心调节器;5-玛瑙刀架;6-支柱紧定螺钉; 7-玻璃量筒;8-测锤图 3.11 比重天平使用方法:先将测锤(8)和玻璃量筒用纯水或酒精洗净。再将支柱紧固螺钉 (9)旋松,将托架(3) 上到适当高度。横梁( 2)置于托梁的玛瑙刀架( 5)上。用等重砝码挂于横梁右端的小钩上。调整水平 调节器( 1)上的小螺钉松开,然后略微转动平衡调节器直至平衡为止。将等重砝码取下,换上测锤, 然后将待测液体倒入玻璃量筒 (7)内,使测锤浸入

39、待测液体中央。由于液体浮力使横梁失去平衡,在横梁V型刻度槽与小钩上加放各种使之平衡,在横梁上骑码的总和即为所测液体的比重的值。表二 比重天平读数方法放在小钩上与V型槽砝码重1克100毫克10毫克1毫克V型槽上第1位代表的数0.10.010.0010.0001V型槽上第9位代表的数0.90.090.0090.0009V型槽上第8位代表的数0.80.080.0080.0008表三 乙醇水(101Kpa)的平衡数据乙醇液相014814182025摩尔气相011.027.339.248.251.352.555.1乙醇液相3540506070808589.4摩尔气相59.561.465.769.875.

40、58285.589.4图 8.1 筛板式精馏塔示意图试验九 吸收实验实验目的1熟悉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和流程;2测定在一定操作条件下,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的气相体积传质总系数 Kya。主要设备和流程 (如图 9.1)本实验流程如图9.1所示,空气由鼓风机1供给,NH3由钢瓶经减压阀后进入缓冲器28,空 气由空气缓冲器经转子流量计4计量后再与NH3混合进入D=0.1m填料塔6,塔内充有12x12x1 (mm)的陶瓷环填料,填料层高为0.825m,吸收剂水经转流量计18计量后自塔顶喷洒而下。在塔内,上升的 NH3 与喷洒而下的水逆流接触,氨大部分被吸收,尾气从塔顶排出,吸收液从 塔底排入下水道。1-风机

41、;2-空气调节阀;3-油分离器;4-空气转子流量计;填料塔;皆栅扳;7-排液管;8-莲蓬头;9-尾气调压阀;10-尾气取样管;11-稳压瓶:12-考克;13-吸收盒;14-湿式气体流量计:15-总阀:苗-水过滤减压阀;17-水调节阀:18-水转子流量计;19-压莖计;20-塔顶表压计;21哉床计;22-温度计:23-氨瓶:24-氨瓶阀:25-氨自动减应阀;26, 2氨压力表;28-缓冲缸;29-膜式安全阀;30-氨转子流量计:3卜表压计:32-总阀图 9.1 吸收实验流程示意图吸收系数的测定原理本实验系用水吸收混合在空气中的氨。氨为易溶气体,所以此吸收操作属于气膜控制。由于 混合气中氨气浓度很

42、低,吸收的溶液浓度也不高,气液两相平衡关系,可以认为符合亨利定律。吸收系数的测定是根据下式:G (y - y )baK a y ym“ G (y y )K a = ba-yh y0m式中:Kya以Ay为推动力的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mol/m3.s );G混合气体通过塔任一截面的摩尔流率(kmol/m2.s );yb浓端混合气体中NH3的摩尔分率;ya稀端混合气体中NH3的摩尔分率;Aym浓端与稀端的推动力的对数平均值。(1) 求算 GG=G空气+GV Tir PP 1氨 22.4 Pr TT S0氨 12VTIPP 1G = 空012-空 22.4 PTT S01 2V氨氨气转子流量计读数换

43、算成m3/s;V空一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换算成m3/s;T0、P0标准状态下温度(273K)、压力(绝压:760mmHg );T、P1标定的温度(293K)、压力(绝压:760mmHg );T2、P2计前温度(K)、压力(绝压mmHg);G 氨气通过塔任一截面的摩尔流率( kmol/m2.s); 氨G空一空气通过塔任一截面的摩尔流率(kmol/m2.s );r 空标准状态下空气重度( 1.2928kg/m3 );r 标准状态下 98%氨气重度( 0.7810kg/m3) 氨S塔截面。(2) 求算 ybGy = 氨 bG(3)求算 yaaya 由尾气分析求得。由于尾气氨的浓度很低,所以 aP T

44、V Ny Y = 22.1( o i 33 )a a T P V o1V3加入吸收器硫酸溶液体积(mL);N3硫酸溶液当量浓度(N);V湿式气体流量计所测体积(mL);T、P1湿式气体流量计温度(K),压力(mmHg);To、Po标准状态温度(273K),压力(绝压:760 mmHg )。(4)求算Aym y - y y = bam yIn b ya式中: Aya=ya-ya* 塔顶气相总推动力;a a aAyb= yb-yb* 塔底气相总推动力。.x=0,.y *=0aayb*=m xbL 溶液通过塔任一截面的摩尔流率( kmol/m2.s);m相平衡常数;E亨利常数;P塔内总压=大气压强+

45、塔顶表压+1/2塔内压差(大气压)。操作步骤(1)打开鼓风机 1,调节阀 2,使转子流量计的浮子稳定在 2030m3/h 的某一读数。( 2)开进水阀,流量调至最大,全部湿润填料,然后再调小流量,使示值稳定在 8090L/h 的某一读数。(3)往尾气吸收器13内装入一定当量浓度的稀硫酸Vs=2mL,加入甲基红指示剂12滴, 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吸收管壁,至液面达到刻度线为止,然后接入尾气管。(4)当其它准备就绪后打开氨气钢瓶顶阀 24,然后再缓缓调节弹簧使压力表 26 指示到 0.50.8kg/cm2左右,再调节转子流量计30,使示值稳定在0.81.2m3/h的某一读数。(5)当气、液相稳定一段(

46、约 12 分钟)时间,打开阀 12 使被测尾气均匀鼓泡通过吸收 液,记下湿式流量计起点,吸收液由红变黄,即关尾气和氨阀,读取湿式流量计终示值。( 6)喷淋密度不变,提高空气流量,以改变塔内气流流量,相应地调节氨气流量 使混合 气体浓度大体上不变,重复上述实验 12次(一般重复一次)。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实验报告整理数据,计算不同气速下的Ka,并进行比较。y注意事项:1调节转子流量计阀门应缓慢,以免损坏转子流量计的玻璃锥管和浮子等元件。2应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取数据,有关数据应同时读取。3调节氨减压阀不可太猛,以免氨气冲出。4发生设备故障或操作不正常时,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附:数据记录表项目次数

47、123空 气流里计示值(m3/h)计前表压(m mHg)温度(C)氨 气流里计示值(m3/h)计前表压(m mH2O)温度(C)水流量计示值(L/h)尾 气湿式流量计读数(L)塔顶表压(mmH2O)塔顶底压差(m mH2O)实验气压:试验十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气体通过干、湿填料塔的压力降,进一步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设备流程(见吸收实验,图 9.1)实验原理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包括压力降和液泛规律。计算填料塔所需动力时,必须知道压降的 大小。而确定吸收塔的气、液负载时,则必须了解液泛的规律,所以测量流体力学性能是 吸收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气体通过填料塔时,由于局部阻力及摩擦力

48、而产生压力降。(1)当气体通过干填料时,气体的压力降仅与流速有关。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可得- JPu0的关系曲线为一直线,其斜率为1.82,即-/PfW2的关系(如图所示L0直线)。(2)当塔内有液体喷淋时,气体通过填料的压力降不但与气体的流速有关并且与液体的 喷淋密度(m3/m2.h)有关,在一定的喷淋密度下,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得Pu0的关 系为一折线(如图LL2曲线)。折线表明:随着气速的增加,/ Pu0的关系也逐渐变化, 并且在不同的空塔气速范围内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折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 气速较小时,/Pu0的关系曲线几乎和L=0线相平行,但在干塔线上面。b. 当气速增加到A点

49、时,填料的持液量增加了,并且逐渐积聚起来,占据一部分自由空间 而减少截面积,使压力降突然增加,线上出现A点,称为载点,相应的气速称为载点气速。c. 气速再继续增加,塔内的持液量也不断增加,当达到 B 点时,此时可以观察到塔内液 体全部充满填料空隙。同时还看到填料顶部出现鼓泡层,进而充满整个塔,这时液相成为连续 相,B点称为液泛点,相应气速称为液泛气速。再增加气速,/ P急剧上升,/Pu的关系曲 线接近垂直。载点A,泛点B在生产操作中是一重要控制因素,一般操作气速低于泛点气速,在载点与泛点之间。实验步骤1首先全开叶氏风机的旁通阀 2,然后再启动风机(停风机前也应全开旁通阀),这是因为 风机突然开

50、动或突然停止,都会使系统内气速突然变化, 致使冲掉压力计指示液或损坏转子流量 计。2往排液管内充水,然后关小旁通阀到一定开度,维持空气缓冲罐 3 内一定压力(以转子 流量计中转子能稳定在最大值为准),再调阀 32,从小到大均匀取 1012 点,至流量计最大读数 为止。(一般 5m3/h 取一点),每改变一点儿待稳定一会,再同时读取流量计读数、计前压力、 温度和塔压差。3开启进水阀 17,水由塔顶进入塔顶进行喷淋,流量调至 7090L/h 的某读数不变(即固 定喷淋量)。然后调节阀 32,使进塔空气量由小到大均匀取点,每改变一次气量,读取有关数据, 并观察填料层内气液流动状况,直至液泛现象明显地

51、出现为止。4关闭阀 32,使塔内液体流完,改变喷淋量,重复 12 次以上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序 号喷淋量(L/h)空气流 量(m3/h)空气温 度(C)空气压差计(mmHg)塔压差计(mmH2O)喷淋密度(m3/m2.h )空塔气速(m/s)塔内压降(mmH2O/m)(1)被测气体的温度、压力与标定转子流量计流体状况不同时,应按下式修正转子流量计的流量。IPTV V 宀21 . p t 2 1重度、压力改变时应按下式修正:,r PTV V 12 21 r P T2 2 1V2修正后的气体实际流量;V转子流量计示值;P、T转子流量计标定时空气的压力、重度、温度。(P=760mmHg , rl=1

52、.2kgf/m3, T1=293K)P2、 r2、 T2被测气体的压力、重度、绝对温度。纵轴表示填料压力降P/z(毫米水柱/米填料),横( 2)按上表整理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上轴表示气速u0,描绘/Pu0关系曲线。试验十一 板式塔演示实验本装置是将不同类型的塔板,组装在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塔体内以便观察各种类型塔板构 造及气体、液体在塔板上接触的情况。装置如图 11.1 所示,塔板有五块,从下到上分别为:舌形塔板、浮阀塔板、泡罩塔板、筛 板塔板、浮舌塔板。水经转子流量计后自塔顶喷淋而下,空气经叶氏鼓风机由塔底送入。舌形塔操作时,气体通过塔板舌孔,其水平分力推动液体流动,因此板上液面落差小,液 层薄,

53、压力降小。另外气流成倾斜方向喷出有利于减少雾沫夹带,但气速低时会产生漏液。浮阀塔操作时,塔板上浮阀升起,气体从阀片和阀孔之间鼓泡穿过液层。气速高时,浮阀 全部升起,升起的最大高度是由阀脚钩住塔板来限制的,气速降低时, 浮阀忽升忽降,或一部分 升起,一部分浮阀降至最低位置,气速再低时全部浮阀处于最低位置, 并有少量漏液,所以浮阀 可以根据气量大小来调节气流通过流通截面。泡罩塔板操作时,泡罩的一部分被塔板上的泡沫所淹没,气体则从升气管上升,流经升气 管和泡罩之间的环形通道,再从泡罩下侧所开的齿缝中吹出, 最后进入板上的液层鼓泡传质。 当 气速很低时,也不会漏液。筛板塔操作时,气体穿过筛孔在板层鼓泡

54、传质。当气速小时,出现漏液,气速很低时会有 大量液体从上块塔板筛孔流入下一块塔板。浮舌塔的塔板是结合浮阀塔和舌形塔的长处发展起来的新型塔板,当操作时,浮舌随气体 负荷改变自动调节气体通道面积,其气液接触情况与舌形塔相同,所以既强化了气液传质效果, 又减小因气速小而出现的漏液现象。对以上各种类型塔板构造、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参看教材。演示开始时,先由塔顶供水,淋湿各层塔板,并使塔底液封管充满水,接着启动风机,把 风量调到一定量,使每块塔板处于较正常操作状态, 观察每层塔板上气、液流动情况及气液接触 情况。改变进塔气液量,观察漏液和雾沫夹带现象。(由于每块塔板操作范围不同,在同一气液量 条件下,某一块

55、塔板操作不正常而另一块塔板也许操作正常。 实际生产设备每层塔板相同就不会 出现这种情况。)演示完毕停风机,关闭水阀,排空塔内积水。空气5一4转子流量计nunuiA空气1.存闿板;Z浮阀板;3.泡罩岳丄筛孔板:匸浮舌板图 11.1 板式塔演示实验装置图试验十二 干燥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常压干燥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3测定比例系数。基本原理1干燥过程:当物料与干燥介质接触时,物料表面的水分开始汽化,并向周围介质扩散。由于物料表面 水分的汽化造成物料内部与表面存在温度差,使物料内部的水分逐渐向表面扩散。干燥过程中, 水分的表面汽化与内部扩散是同时进行的。在恒定条件下的干燥过程可分

56、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等速干燥阶段。过程开始时,物料较潮湿,其内部的水分能迅速地到达表面, 干燥速率为物料表面水分汽化速率所控制,故此阶段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此时干燥过程的影 响因素为干燥介质的状况,如气流速度、温度、湿度等。当物料到达临界湿含率后,就进入降速 干燥阶段。这时物料所含的水分不多,水分不能及时扩散到表面,干燥速率主要为水分内部扩散 速率所控制,故亦称为内部扩散控制阶段。影响该过程的因素主要是物料结构、厚度、湿度,而 与周围介质的性质没有关系。2干燥速率:干燥速率为单位时间内,在单位干燥面积上汽化的水分质量,即:G dXu = C Ad 0式 1式中:u为干燥速率,鏡“2 S);GC 为试样的绝干质量, kg;A 为干燥面积, m 2;X 为干基含水率,无因次;0为干燥所需时间,s ;对应干燥两阶段,恒速阶段内,干燥速率为一常数,而降速阶段内,干燥速率不断下降。3 干燥速率曲线的绘制:干燥速率与对应的物料含水率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干燥速率曲线,如下图。由图可知,干燥可分为第一阶段:恒速阶段BC和第二阶段:降速阶段CE。虽然对不同物 料而言,降速阶段曲线形状可能会不同,但只要物料含有非结合水分,一般总存在有两个不同的 阶段。实验中无法测出dX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