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管路设计

上传人:d**** 文档编号:21153561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4.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制冷系统管路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制冷系统管路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制冷系统管路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制冷系统管路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系统管路设计(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制冷系统管路设计一、概述制冷管路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以下的因素:最大的制冷量、最 低的成本、正常的回油、最小的功率消耗、最小的制冷剂充注量、 低噪声、正确的制冷剂流量控制以及系统制冷量能够从0 到 100%变 化而且不会引起任何润滑方面的故障。影响管路设计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管路的压降和流速。制冷 剂管路中的压降会降低制冷量和增大功率的消耗,降低能效比,因 此应避免过大的压降。液体管路中的压降一般不会直接影响制冷量, 但液体管路中的压降必须保证液体在进入节流装置前是饱和液体, 液体管路中过大的压降会使液体管路中产生闪发蒸汽,在节流前产 生闪发蒸汽会直接影响节流装置控制和调节流量、压降的能力。为

2、减小压降而增大液体管路管径,会引起系统中制冷剂充注量的增加。 过量的制冷剂将严重影响制冷剂流量的控制,在制冷系统的低压侧, 大量的液态制冷剂的惯性效应将使制冷剂流动控制装置动作失常。 在吸排气管和蒸发器管路中更应保持足够的流速,因为油和汽态制 冷剂并不容易混合,只有制冷剂流速大到足以携带冷冻油一起移动, 油才能在系统中正常循环。另外,在管路设计时应尽量保证停机后两器内的制冷剂液体不 能沿管路流动造成制冷剂的迁移(因室内、外温差而造成的制冷剂 迁移除外),绝对不允许进入压缩机。对冷凝器位置高于蒸发器的机 组,若停机后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液体沿管路流进蒸发器,再次开机 时,蒸发器出气管就会大量带液,系

3、统无汽分或汽分太小的情况下 都有可能对压缩机造成液击。二、液体管路的设计液体管路中中制冷剂液体和润滑油在温度较高时能充分混合,一 般不用考虑液体管路的设计对系统回油的影响。液体管路设计主要 考虑下面的因素:制冷剂在进入节流装置时应是过冷液体、液体管 路对系统充注量的影响、节流方式、分流方式等。1、制冷剂在进入节流装置时应是过冷液体当液态制冷剂压力降到其饱和压力时,有一部分制冷剂液体将 闪发成蒸汽,冷却余下的制冷剂液体到新和饱和温度。当因管径过 小产生过大的摩擦阻力或竖直向上流动造成液体管压降过大时都有 可能引起制冷剂的闪发。闪发蒸汽在几个方面都对系统的性能造成 不利的影响:由于管路的压降会使通

4、过节流装置两端的压降减小(保 证蒸发压力、冷凝压力稳定)造成通过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不足 闪发蒸汽的存在使得进入节流装置的流体中只有部分是液体,引起 节流装置供液量不足;进入膨胀阀前闪发蒸汽的存在会产生汽蚀, 腐蚀膨胀阀的阀座和阀针,引起噪声。制冷剂在进入节流装置前的压降主要由管路的阻力损失(包括 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和竖直上升管路的液柱压头引起。 每米液态制冷剂压头等效于115kPa。对于15米的竖直上升管路, 液柱压头172.5 kPa,系统匹配时需要考虑这172.5 kPa的液柱压降。 在正常的冷凝温度下,过冷度变化1C,所对应的饱和压力的变化 如下:制冷剂过冷度饱和压力R121

5、C21.4kPaR221C33.9kPaR5021C35.7kPa因此对于15米的竖直上升管路,液柱压头172.5 kPa,系统匹配时冷凝器(R22)的克服液柱压头损失的过冷度应保证为172.5/33.9 5C,才可确保进入膨胀阀前的制冷剂不含闪发蒸器。管路的阻力损失(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包括通过铜 管的阻力损失,通过电磁阀、过滤器、手动阀等的阻力损失。一般 情况下,大多数系统的液管尺寸可以按照40 kPa 的上限压降进行设 计。综合上述因素,对于室内、外机间有较长配管的系统匹配时冷 凝器(R22)的过冷度应保证为7C-10C,才可确保进入膨胀阀前的 制冷剂不含闪发蒸器。蒸发器、冷凝器

6、距离较近时冷凝器(R22)的过 冷度为5C左右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下图为不同的液管管径下流速与压降的对应关系,可供液管选 型时参照。液管选型时还要综合考虑液管上制冷配件的接口尺寸, 选取管径。另外,当液体管路使用电磁阀时制冷剂流速应低于 1.5m/s,否则当电磁阀突然关闭时可能会因为压力波动或液体冲击 而破坏管路。2o5R22F2zLi-.20 UC 5 bO iC ESC 9C 1 01 C 兀:jUC 4UU bCO GCJ沆 Ft rriirij Ft/rTiirO.CC1/ ni/s - D o 0 Q 血 J.5P.5门 J c 9 7 6 -J 冲 3 O-I I I I I I1

7、 _H 7 fe 5 M 3 2 F or 1 1 Q o o o o o o 一匕為 wgH-IZK三二 mo 二二壬二n.12、液体管路对系统充注量的影响液体管路选取过大会使系统充注量增大,停机时竖直接管中的 大量的制冷剂液体会流入位置较低的换热器中,尤其是蒸发器位置 较低时,再次开机时,蒸发器中大量积聚的制冷剂液体会冲击压缩 机。另外,液管中大量的制冷剂液体在流动时有较大的惯性,会冲 击膨胀阀的流口组件,在工况变化剧烈时,会影响流口组件的正常 动作。不能为了降低管路的阻力,而选取过大的液管管径。3、节流方式的选择流体流经膨胀机构时,由于进间很短,可看作是绝热节流。节流 后液体变成湿蒸汽,

8、其中蒸汽的含量约占总制冷剂质量的10%-30%。膨胀机构除了起节流作用外,还起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的作用。节流方式的选择对机组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3.1 两次节流、中间气液分离通过两个阶段的节流达到制冷剂的减压:通过第一毛细管,使 液体制冷剂膨胀到中间压力后,由汽液分离器将气态制冷剂和液态 制冷剂分离,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二毛细管进一步膨胀(减压),而气 态制冷剂则通过注入通路进入压缩机。可以提高制冷能力 10%-20%。在使用膨胀阀与板式换热器的机组中采用下图所示制冷循环,可以提高制冷量 10%,板换分液器可以起辅助节流作用。(在取消分液器后,汽液分离器中大量集油。)3.2 液体管路带回热

9、器的制冷循环在系统中增加一个回热器,使节流前的液体和来自蒸发器的低温 蒸器进行内部热交换。热交换的结果是制冷剂液体过冷,低温蒸气 有效过热。这样,不仅可增加单位制冷量,而且可以减少蒸气与环 境空气之间的传热温差,减少甚至消除吸气管中的有害过热。具有 回热器的系统图与压焓图如图示。没有回热器的制冷循环1-2-3-4, 增加回热器的制冷循环 1-2-3-4。单位制冷量的增加量为 h4-h4。 对 R12 、R502 采用回热循环后制冷系数及单位容积制冷量均有所提 高,对R717、R22采用回热循环后制冷系数及单位容积制冷量均有 所降低。液体管路带回热器的制冷循环对R22制冷系统意义不大。3.3 喷

10、液冷却喷液冷却就是将冷凝器出口的一部分液体通过喷液电磁阀、喷 液膨胀阀引入压缩机,通过制冷剂的蒸发潜热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 度和电动机的温度,保护压缩机及制冷系统在恶劣工况下工作。喷 液冷却并不能提高制冷循环的单位制冷量,但能降低压缩机的功耗 增加能效比;同时保护压缩机的正常运行,使压缩机适用于更广的 工况范围。压缩功耗的降低见压焓图中虚线部分。3.4 液体管路带经济器的制冷循环经济器实际上是一个液体过冷器,来自冷凝器的高压液体通过经 济器,其中一小部分液体经辅助节流阀在经济器内蒸发而吸收高压液 体热量以使其过冷。过冷液体经主节流阀进入蒸发器蒸发就会提高单 位质量制冷剂的制冷量。经济器内需要始终

11、维持一个中间压力,经济 器内产生的制冷剂蒸器要被连续抽走。经济器制冷循环可以大幅提高 制冷量及制冷系数,蒸发温度越低,效果越明显。从压焓图上可以看 出单位制冷量增加,压缩功耗减少。4、分流方式的选择当蒸发器为多回路蒸发盘管时,将节流后的气液混合物均匀地分 配给各路蒸发器,对制冷机的性能至关重要。分液不均不仅会使机组 制冷、制热效果差,还会对制冷机组的性能危害很大。对热泵机组制 热时,分液不均会使分液多的回路制冷剂蒸发不完全,而导致此回路 迅速结霜,且结霜非常严重,造成化霜不干净,进而恶性循环,压缩 机回液,低压跳停。制冷时,分液多的回路制冷剂蒸发不完全,盘管 温度偏低,除湿能力强,严重时会使室

12、内盘管结霜,压缩机回液。影响分流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节流后气液两相制冷剂流动时流态 的不均匀与各分流支路的阻力。相对而言,保证各各分流支路的阻力 相同比较简单,一般只要保证选取相同管径、相同长度的分流管。要 使气液两相混合物均匀地进入各分流路,就需要选取合理的分流型 式。对家用机等小型的制冷机,可采用毛细管分流。对较大型的蒸发 盘管,分流型式较多,现在广泛使用的有节流喷咀式和文丘里管型两 种。4.1 毛细管分流采用毛细管分流一方面可严格保证各分流路具有相近的阻力降; 另一方面,分流毛细管可以辅助节流,使经过一次节流后进入分流管 的制冷剂含有尽可能少的闪发蒸气或为仍为饱和液体,从两个方面保 证分流的

13、均匀性。下图为比较典型的毛细管分流,取消主节流毛细管 更能制冷机的性能,匹配上比较困难。图示翅片盘管作冷凝器使用时,冷凝液体直接通过单向阀,不通 过图中毛细管;作蒸发器用时,制冷剂经过主毛细管一次节流后,再 由分流毛细管分流。分流蛀檎型成.*4.2 分流头分流4.2.1 节流喷咀式分流头节流喷咀式分流头由分流头本体 ,节流喷咀组成。从热力膨胀阀 出口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节流喷咀时,由于截面突然收宿,使制冷剂 的动压升高,流速增加,流体通过喷咀后,在喷咀两侧形成压差,高 速流动的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入混合室后产生涡流,使气液两相的制冷 剂充分混合,并均匀地分配到分液器各输出口。对于两器都采用翅片式换热

14、器的热泵机组,室内、外机都需要使用分流头,可以使用带旁通管的节流喷咀分流头。经初步试验效果也比较好。_I I和丨&锦_I Ih(-ES3EE- I I Hl i U I赫詡卜| | 荷讣4.2.2 文丘里管型分流头文丘里管型分流头结构十分简单,只有本体,不带其它零部件, 但加工困难。从热力膨胀阀出口的制冷剂两相混合物,由分流头进口 A 流经收缩口 B 时,虽流速较高,压力降较大,但流线平顺,不与管 壁脱离,使气液两相流体均匀地进入圆环形流道 C 中,由于管内收缩 与扩张段采用平滑过渡,制冷剂在整个流动过程中不产生紊流,所以 文丘里管型分流头阻力较小,对安装位置无特殊要求。4.2.3 分流头使用

15、注意事项分流头一般应直接安装在膨胀阀的出口处,若必须接一管段,也 应尽量短,最长不要超过 1.5 米。尽量避免分流头与膨胀阀之间有阀 件或狭窄处,否则会产生附加压降;两者之间的连接管还应尽量避免 弯曲,否则会因离心力破坏两相流体的流动均匀性,引起分流不均。分流头的出口向下安装为宜,尽量避免水平布置,避免气液两相 的重力差引起气液分离造成分流不均匀。尤其是低负荷时制冷剂流速 减慢,重力对气液分离的影响加大,更会引起分配不均。分流头的出口孔数应与蒸发器分路数相等,若分流头出口孔数较 多,而将其中一部分孔堵塞后勉强配用,则必然会引起制冷剂分配不 均匀。4.2.4 分流管的选取合理选取分流管与分流头匹

16、配使用也至关重要。表1 为不同管径 的分流管在不同蒸发温度下的容量表,分流管的额定容量基于进入热 力膨胀阀的液体温度为37.8C,分液管长度为762mm。如果进入热 力膨胀阀的液体温度不是37.8C,则利用表2加以修正。如果分流管的长度不是762mm,贝利用表3加以修正。表 1 分流管的额定容量分液 管外 径壁 厚约1/mm蒸发温度C制冷剂R12R22R5024.4-6.7-184.4-6.7-184.4-6.7-1840.670.490.390.910.740.560.630.460.3551.41.050.811.861.541.161.30.980.7762.82.11.583.853.

17、122.352.562.031.5185.64.23.157.75.954.555.253.852.91109.87.355.612.9510.157.78.757.05.25表 2 液体温度修正系数液体温1015.621.126.732.237.843.348.9度C修正系数2.11.831.591.371.171.000.850.72表 3 分流管长度修正系数分流管长mm305457610762914106712191371152416761829修正系数1.31.11.01.00.90.90.80.80.70.70.766705062963三、吸气管路的设计由于流动产生的阻力损失 ,导致

18、压缩机吸气口处的压力低于蒸发 器出口处的压力。当吸气压力降低时,回气比容增大,压缩机的排气 量减少,机组制冷量将会有损失。同时吸气管中还要维持足够高的制 冷剂流速以使冷冻油能顺利返回压缩机。吸气管中温度低,冷冻油粘 度大,冷冻油在吸气管中沿管壁流动。油在吸气管中的移动取决于吸 气的比容和速度,即质量流量。当比容增大时,必须维持较高的速度 以使油随制冷剂一起移动。水平管内额定最低流速推荐值是 3.6 米/ 秒,竖直管内额定最低流速推荐值是 7.6 米/秒。如果系统有能量调节,应按最小负载时的制冷量来选择吸气管尺 寸。低压降与高流速的要求相矛盾,选型时应首先保证正常回油。以 下两图分别为在不同制冷

19、量与不同蒸发温度下保证回油的推荐最大 吸气管尺寸。釁弁v/却co 6.):一:cruoTlCfi ox* / Lc /t c c c c c 兀 c c c c c X c c c c cocccccrCCCCtzccccsCCCC9cccc/CCCC8CCCC600000._ - - .- *k一一XXX.-X.XXX ,X.8/71。8/门.s/rs乙角打z討料睥鮪购腔0003030CC30PQCCJO:OC33O90CC9 MijlCJ /OCCJ(S0CC950CC3uCC33UCCJZ?uCC310000 yuoc nnoc:70CCGOCCjuteuCCncc-o -30 -ao

20、-.o一Htls器g邑水平管路应在流动方向向下倾斜,以利回油,斜度大约是每 10英尺(3 米)下降 1/2英寸(1.27 厘米)。制冷剂管路应尽可能短而直。为了方便吸气上升管中的回油,每5 米左右上升管应设存油弯。为了避免储存过多的冷冻油,存油弯应尽可能的小。ill. N ;:l i hii i冷妇动方叫每10馱耐/厂每 IIZ-. I I I 由蒸发誹井对于有能量调节的机组,若机组最大、最小负载相差很大时,按 最小负载来匹配吸气管会造成最大负载时制冷量损失很大,可以在控 制逻辑是增加特定的回油循环运行来弥补,适当的增大吸气管径。也 可以采用双升管的型式,如下图。两根管的截面积之和应等于最大负

21、 荷时同时满足气体流速和压降条件下的单根吸气管的截面积。细管的 截面积满足最小负载时的流速和压降的要求。在最大负荷条件下,气 体和油同时流过两根管,在低负荷条件下气体速度不足以携带油在两 根管中流动。油将从制冷剂中析出,沉积在油弯部位,形成液封。在 P 形弯的右侧将会形成一段油柱,当油柱的压力等于整个细管段的压 降时P1-P2=AP,油柱高度将维持不变。此时液封将迫使流体从细管 流过,因而提升了速度,保证了正常回油。为了防止停机时蒸发器内的液态制冷剂沿吸气管进入压缩机,蒸 发器的吸气集管都应设截流弯。当使用多个蒸发器,连接在公共吸气 管上时,在连接部份应设反向截流弯,以防止一个蒸发器回流制冷剂

22、 影响其他蒸发器的膨胀阀温包控制系统。当吸气上升管和蒸发器相连 时,中间应留有一段水平段和截油弯用于安装感温包。截流弯用于产 生排空区,防止在感温包所在位置积聚液体,可能使膨胀阀产生误动 作。当蒸发器出口吸气管段无液体积聚或在吸气上升管前有一段长度 合适的水平段,就不需要任何截油弯,除非为了回油。四、排气管路的设计和系统的其它部分相比,排气管的压降不是特别重要。由于排气 管存在压降,排气管压力比冷凝压力高。排气管压降的增大会增大压 缩机排气压力,而对冷凝压力的影响不是很大。尽管排气压力升高而 使压缩热量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压缩机容积效率降低而使排气比容略 微减少,因此即使当排气管压降和压缩机排气

23、压力变化较大时,通过 冷凝器排放的热量相对保持不变,相应的冷凝压力和冷凝温度保持相 对稳定。一般而言,排气管压降小于5psi时对系统的影响可以忽略。只要 冷凝器能够保持合适的冷凝压力,排气管压降接近10psi也不会对系 统造成多大损害。事实上一定的排气管压降有助于缓冲压缩机的脉 动,从而降低噪声和震动。一些排气管消音器正是利用压降效应产生 消音作用的。排气管内的流速不能太高,以降低噪声,流速不要超过 15m/s。 排气管内也要有足够的流速,保证在低负荷时能携带润滑油一起流 动。下图为在不同制冷量清况下为了正常回油推荐的最大排气竖直管 尺寸,水平管也可按同样标准选型。30001s翊-一二匸 / HUUUUC0000nnnn70000SUUUU903000100000?nnnooc000007ononn1;UUUULl?对于较长的排气上升管,为了便于回油,每 5 米左右上升管应设 存油弯。为了避免储存过多的冷冻油,存油弯应尽可能的小。压缩机 排气管在上升通向冷凝器时最好先经过一个向下的弯管,这是为了在 压缩机关机时防止油流回压缩机。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