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主要内容总结最新文档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1135793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86.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出师表主要内容总结最新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出师表主要内容总结最新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出师表主要内容总结最新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出师表主要内容总结最新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主要内容总结最新文档(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出师表主要内容总结最新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最新文档,欢迎下载) 出师表主要内容总结本文中心思想:三条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三件大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危委重任),白帝城托孤(临崩寄大事);一种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1.不利条件:中道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有利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3.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表明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历史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表示在军政上用贤可带来良好局面的句子是:必能使

2、行阵和睦,优劣得所;6.赞扬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7.作者认为其报先帝知遇之恩、忠陛下的职分是(北定中原的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内外异法”;二是“亲小人,远贤臣”。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10.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11.作者严于律己的句子: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12.作者严格要求朝廷诸臣的句子

3、: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13.作者向陛下提出希望的句子: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两汉历史教训的一句话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15.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贞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之原因的语句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16.“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文中的话来说,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17.在中国男足陷入低谷之际,世界名帅卡马乔出任国家男足教练,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需要有

4、相当的勇气与胆略。(用出师表中的语句填写)1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后主“深追先帝遗诏”。“遗诏”中堪称思想行为准则的语句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9.作者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其目的是什么?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0.在第一段,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希望和要求?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21.写本文目的: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2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表现的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1)积极

5、献言,提出三项建议。(2)安排内政、军事人才。(3)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4)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23.作者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三件往事?这样写有什么目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城托孤。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之难激励刘禅。24.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奖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才能使国

6、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仍有重要的意义。25.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是主要的;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直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用。26.作者在第五段怎样得出观点和结论的?以两汉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27.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

7、刘禅)要亲贤远佞。2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29.“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深义?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抒发了自己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诚之心。(情感)恳请后主要做贤君明主,勤于政事,努力实现先帝的遗愿。(深义)30.作者在选文中六次提到“先帝”,有何用意?勉励后主刘禅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3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一句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说明自己出身鄙野,身份低微,志趣淡泊。为说明“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8、证明先帝亲贤。32.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践行“忠诚”的典范,这篇表文除了表现他的忠诚之外,还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知恩图报、谦虚谨慎、淡泊名利。33.“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几句概括了哪些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创业的艰难,并表达了对刘备父子的一片忠心。3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为什么会成为谈诸葛亮、谈出师表不能不说的千古名句?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也表现对刘氏父子的效忠心愿。35.作者在开篇分析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和有利的主观条件,有何意图?告诫后主刘禅创业艰难,以引起其深思。

9、36.诸葛亮在文中为什么要追述自身经历和追忆白帝城托孤?抒发自己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表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37.作者以先帝未竟统一事业而中道去世这一事实开篇,这对古代的出师是万分不利的。那么作者还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对刘备大业未竟而去世的惋惜,也说明创业艰难,也给刘禅以警醒、深思。38.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赏罚严明这条建议的?针对后主刘禅跟宫中亲近,与府中疏远的情况下提出赏罚分明。39.这篇表文向后主提出了怎样的希望和要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同时表达了诸葛

10、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40.文章结尾“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回顾先帝的知遇之恩,无限感激;想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非常思念;忆及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奋斗历程,更添伤感;思量先帝所托之事,尤感艰辛;刘禅暗弱,忧心忡忡等。41.文题标明是“出师”,即北伐中原,可文中却一句军事方略都未提及,而把重点放在向后主提建议和举荐贤才上了,请谈谈其中的原因。因为军事方面已经具备了“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的条件,无需多言;希望后主能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4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什么?白居易也

11、曾说:“托孤极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再次体现了忠臣之心,你是如何理解诸葛亮与刘备父子之间感情的?报答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和白帝城托孤的信任之情,忠陛下及出师伐魏,恢复汉室,完成先帝遗愿,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诚之心。43.“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说明了什么?这样表述的目的何在?说明文臣武将都勤于政事,蜀汉的主观条件尚好。告诫刘禅虽然危机尚存,但希望仍在,要励精图治,治理好国家。44.“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作者在出师北伐前特意写给后主刘禅,是有其用意的。但是,作者在开篇为什么不直言其事,反而要先从蜀国目前的形势写起?一方面告诉刘禅形势严峻,必须勤心政事;另一方面说明

12、蜀国还有忠诚之士,舍生报国,这是蜀国的希望,刘禅应该抓住时机,发展国家。4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篇表文能够打动读者内心的最主要原因,是表文中传递的真挚情感。读完本文,请你谈谈表文表达了作者哪些真挚情感?你觉得作者身上最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地方是什么?对先帝和后主刘禅的忠心;对先帝的追念和感激;对刘禅能否担当大任的担心;对北伐能否成功的忧虑。担当意识;对人真诚;懂得知恩图报。4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

13、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完成的统一大业。47.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对先帝的感激、追思与怀念,表达对刘氏父子的忠心,也恳切希望后主以先帝为榜样,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治理好国家。48.忠诚是这篇表文的思想情感核心,文中除了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所表现出的忠诚之外,还有哪些内容也表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耿耿忠心?请再写出两处这样内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49.本篇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报先帝,忠陛下”。50作者认为“五月渡泸

14、,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原因。先帝三顾茅庐,先帝临危委重任,先帝白帝城托孤。3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

15、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

16、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

18、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

19、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爱这土地 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20、沉 为人民服务 一九三四年九月八日毛泽东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

21、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

22、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

23、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梦游天姥云留别 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一作“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

24、,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陈情表 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

25、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 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 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

26、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 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 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 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 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出 师 表复习知识要点 诸葛亮一、文学常识部分: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

27、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2、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3、武侯祠匾额对联选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过厅对联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诸葛亮殿对联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诸葛亮殿对联二

28、、结合各段分析课文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2)主观条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有利因素)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1)客观条件: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不利因素)益州疲弊 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引历史教训,明确提出亲贤远佞主张的句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4、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5、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6、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以千古奇偶而古今称颂的名句):受

29、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7、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两件事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白帝城托孤(临崩寄大事)8、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体现“鞠躬尽瘁”精神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9、在表达方式上,六七段与上文有何不同?主要内容应怎样概括?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10、结合全文思考:作者写作思路是怎样的?以“出师” 为中心。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和效忠心愿。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11、全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使后主认识到必

30、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三、具体问题分析1、怎样理解“出师表”?这是诸葛亮出兵北伐前所写的奏议,用于向君主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2、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3、 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为全篇议论张本4、作者在第二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黄皓一类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内外异法、法治不行。导致在诸葛亮离开国都后政局大乱。5、为什么在分析不利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呢?要后主既意识到客观形势的危急,又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6、作者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这

31、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表达痛惜刘备大业未竟的感情,也隐含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深思,即警其心。7、如何理解第六段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出师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深恩,自然引出下文。8、六七段表达作者对刘备父子怎样的感情? 报先帝,忠陛下。9、“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二十一年矣”说明了什么内容?目的是什么? 内容: 概括说明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目的是为了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10、请就本文第六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本段文字采用了叙事抒情的写法。作者自叙本志,回顾了先帝的“三顾

32、茅庐”之恩,交代了追随先帝的原因,表达了对先帝的怀念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子的决心。11、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几句与“表”有关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文天祥 感状12、第七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情感和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13、“先帝不以臣卑鄙-当世之事”点明刘备拥有怎样的品质?有宽宏的气度,和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品德。14、写出刘备写给后主的遗诏,并结合实际谈谈体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今天,我们仍要坚持以

33、德服人。生活中对于小的缺点或恶劣的坏事,要防微杜渐。因为小错不改,慢慢就会变成一种恶习;而不断地积累善行可以铸造成优秀的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15 、根据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刘禅是怎样的一个人?刘禅亲小人,远贤臣。宠信宦官黄皓,昏庸无能,不辨忠奸。16、请结合本文中的相关情节评价一下刘备的为人。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危难之际委诸葛亮以重任等,可以看出刘备有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美德。17、请结合本文和三国演义评价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词采飞扬,一片赤诚;借东风可看出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闻强识;布八卦,草船借箭,空城计

34、可看出他高超的军事才能;制造木牛流马,可看出他创造的奇巧,心智过人。18、文章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文中提出的三个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对当时的内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小到矿产事业单位,大到国家,只有任人唯贤,党风才能清正,干部才能廉洁,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19、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全的政治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能知人善任,选拔

35、贤才,任人唯贤;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20、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三顾:三顾茅庐 东和:东和东吴 六出:六出祁山 北拒:北拒曹魏七擒:七擒孟获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收二川:收东川西川21、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亲贤远侫 感激涕零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计日而待 斟酌损益 察纳雅言 22、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

36、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23、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四、理解性背诵:(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37、:“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

3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20)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1)

39、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2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2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2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5)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6)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2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

40、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2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30)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1)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32)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

41、三气周瑜五、课文内容理解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

42、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

43、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遂许先帝以驱驰】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19、诸葛亮

44、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20、“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外”指【相府】;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和府中】。21、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22、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23、第六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三件往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1)第六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2

45、)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意思对即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24、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答案要点: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为了汉室之隆】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班级 姓名 学号(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孟子二章)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和_。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和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

47、刘禅的高度重视。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后值倾覆 值: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 先帝不以臣卑鄙9第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_,_(请用原文回答)(4分)10笫6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成语回答。(4分)(三)11解释文中划

48、线的字。(2分)秋( ) 报( ) 光( ) 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2分)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2分)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B.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C.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四)、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

49、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2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分)臣本布衣布衣: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 深入不毛 不毛: 30、下列各句中“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50、()(分)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分)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2、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分) 、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五)出师表(原文)34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 B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51、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6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用原文回答) 37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2分)(六) 38.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深入不毛: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9.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40. 第3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七) 41解释文中加点

52、词的意思。(3分) (1)远: (2)所以: (3)是: 42翻译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43.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2分) 卑鄙 古义:今义: 4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填四个字)的建议。(1分)45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八)48.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1分)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4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分)A、

53、(1)元方入门不顾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50.“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3分)(九)56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57翻译句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8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60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

54、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 。(十)6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夙夜忧叹(早晚) B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C以告先帝之灵(劝告) D以彰其咎(表明、显扬)6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6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67用选段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1)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十一)(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

55、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7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其谁可而为之(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7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56、77.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用原文回答)78.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十二)甲 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7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思惟北

57、征,宜先入南今贼适疲于西8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8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82.翻译下面句子。(4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83.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十三)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 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

58、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乙 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注释:御:马夫。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相:担任国相。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对:回答。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1)简拔: (2)裨补阙漏:(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5)名显诸侯: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