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4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21135452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记叙文阅读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阅读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阅读4(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巨人中考网中考记叙文阅读训练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得七八岁时,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

2、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 “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

3、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

4、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1、文中划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是为了表现巴迪 的心情。 2、文章以“我”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其大体表现为 。3、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答: 4、“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 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5、如何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一句话? 答: 6、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述。 答: 秋 叶一场风雨后,街旁的树下就落了一层叶子。 这是故乡的初秋,叶子也该是

5、些早熟的叶子,从湛蓝旷远的天空悠然飘落,百转千回之后遗落于地,并没有什么生命遗失的痉挛和苦痛的挣扎,一如它们生时的超脱、潇洒和平静。 这是秋叶生命的涅槃。 由生到死,由死回生,它们附着于树,是为了丰富母体,并不是做寄生虫,一味索取,不知奉献。而它们成熟后离开母体也只是一种使命的完成。 用不着唱赞歌,只需那一场风一场雨,秋叶便可于风雨中飘飘落下。 这是自然之秋徐徐拉开的序幕,把广阔天地作背景,把生命飞旋成这大舞台上最真实的道具。 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再好的戏剧于他们也只是戏剧。然而他们还是被这壮观的落叶场面吸引了,他们观摩着这大自然最好的舞剧,感到心神俱清俱纯。 一个远来的游子,被这舞

6、剧所演出的热爱生命的主题所感动。他拾起一片落叶久久看着,看着,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劈劈啪啪的燃烧声。 游子于寂寞无声的街道上走了。那身影在白杨潇潇的原野上越来越小,最后,终于也走成一枚秋叶,镶在了故乡初秋的风景里。 1、文中加点的“涅槃”原意是指佛教中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后人称高僧逝世。在选文中,它表现了秋叶怎样的精神境界? 答: 2、联系文中内容,秋叶的生,是为了 ;秋叶的死,是为了 3、段中“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劈劈啪啪的燃烧声”一句中,“自已的身心”为什么会被“秋叶点燃”?“红得透明”应怎样理解? 答: 4、选文中能比较明显地表现文章主题的

7、句子是: 5、段中的“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在结构上起 作用。 生命是一种过程 生命是一种过程,你无法超越。 无论你出身于豪门深宅还是穷家陋室,向人世间报到的第一声必定是嘹亮的啼哭。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你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属于你的生命初级阶段的探索;从 的青年到 的中年再到 的暮年,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必然要被时间轮船载着驶向不同的港湾。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有圣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有哲人高呼:当机会迎面扑来的时候,你牢牢抓住它,你就是天才。选择是痛苦的。你要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让生命在自己手中变成一张白纸,在时间的风里飘来荡去。你要么另辟蹊径,按照预定的设想选

8、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是磨烂双脚也义无反顾。这时你所面对的,也许是孤独和寂寞;但你奉献给社会的,也许是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也许是艺术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 作为常人,最重要的是把握你自己。当生命的过程临近尾声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你只要说一句: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却饱满的果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 1、为文中方框处选择恰当的一组词是:( ) A壮心不已 风华正茂 成熟丰稔 B风华正茂 成熟丰稔 壮心不已 C. 成熟丰稔 风华正茂 壮心不已 D成熟丰稔 壮心不已 风华正茂 2、“这个过程”指的是什么?(

9、不超过10个字) 答: 3、怎样理解“选择是痛苦的”?(不超过40字) 答: 4、作者设想“你奉献给社会的”是从 和 两方面说的。(分别用2个字回答) 5、与“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6、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答: 赏 画(1)小客厅里鸦雀无声,几名美术爱好者目不转睛地望着墙上挂着的那幅油画。 (2)画很小,用一个精致、镶有金边的画框嵌着,这是一幅很奇怪的画,画面上看不到山岗、树林、河流和人物,只有一团团黄黄绿绿的色彩。可是油画的主人、美术学院的苏老师却一再说明,这是一幅世界名画。 (3)画的主题究意是什么呢?大家都在思索着 (4)风度潇洒

10、的吕林对这幅画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他是一个西方画派的崇拜者。只见他一只手抱在胸前,另一只手托着下巴,不时地点点头,发出啧啧啧的声音。他发现大伙都在注意他,便得意地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点燃一支烟。 (5)“谁能谈谈体会?”苏老师问,眼睛里闪耀着狡黠的光芒。 (6)没人回答。大家把目光移向卢华,他是颇有成就的美院学生。 (7)卢华涨红了脸,讷讷地说:“我还没有看出什么来。”他镇静了一下,又坦然地说:“真的,我没看懂,我甚至有点怀疑这是幅画” (8)“什么,这不是幅画?”吕林几乎从沙发上跳起来。 (9)“那就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理解。”卢华诚恳地说。 (10)“外国人有惊人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11)

11、“我只请你谈谈这幅画!”卢华截断吕林的话。 (12)“这是一幅新印象派的画,”吕林滔滔不绝地说着,“这幅画色彩之灿烂、强烈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颜色,这就充满了想象。这是一幅绝妙的画。真是太美了,多么深刻的思想呀!” (13)“我还是看不懂。”卢华轻轻地说。 (14)苏老师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不慌不忙地取下画,倒过来再挂上。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那并不是什么“新印象派”,而是大家熟悉的世界名画:狂风中的橡树。 1用“”线标出本文的层次 2划线句表现了吕林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 3仔细阅读文章,找出为文中画线句打下伏笔的一个词: 4苏老师这出人意料的设计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5就这篇小小说的内

12、容或写作特点,请你简要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 月 夜喧嚣的校园在晚休的铃声中渐渐沉睡了,宿舍里同学们的欢闹声,已经听不见了;偶尔听到的只是远处池塘里的几声蛙鸣。在这幽微的月光里,毕业离校的幽苦又萦上心头,我鬼使神差地走到校园后面的林荫小道上。 曲曲折折的小径,蔓草横生。不知名的白色野花挨挨挤挤地开着,像是一地银白的精灵,在月光里摇曳婆娑。两旁的玉兰树,是我们来时栽下的,现在已蓊蓊郁郁,两人多高了。月华如洗,透过扶疏的叶隙,撒下一地的斑驳。 我想起了第一学期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那个中秋月夜。马鞍山上,芝山亭中,在满月的光里,大家欢聚一堂,品茗、吃月饼,畅谈理想、人生,遐想着月的传说。月光皎

13、洁,马鞍山披着一层银辉。风儿带着秋的凉意,沙沙地响过了竹林,响过了芝山亭。记得苏子有言:“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易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那时我想,我们真是一群幸运的人儿,搭在世纪末人才的班车上,享受着太平盛世的风光霁月,展望着未来岁月。 又是一个月夜。因白天一位同学病了,我带他去看病,一时没请假,旷了半天课。班主任周老师叫我去她家一趟。我想,坏了,要挨批了。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的家。 “以后有事要记得先请个假。他身体好些了吗?”接着,周老师又说,“他家挺困难的,这些钱你捎给他,就说是他家里寄的。你们是同乡,他不会怀疑,我明天

14、上完课再过去看他我买了几帖中药” 我无言,捏着这张带有体温的50元钱,望着老师纤弱秀丽的背影,我平生头一回体味到了一种山的威严。走出老师的家,我蓦地发现,今晚的月好圆好圆 重温往事,同学情使我感到甜蜜,师生情更使我感到温暖。在这离别的时刻,双眸不由湿湿的。在微微的泪光中,我又看到了窗口那盏熟悉的灯还亮着,那是老师在辛勤地工作吗?这样想着,不觉已回到宿舍。均匀的鼻息声微微响着,舍友们已睡熟好久了。 1、文中引用“苏子”的话的用意是: 2、“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的家。”“蹭”字能改为“踱”吗?为什么? 答: 3、“我平生头一回体味到了一种山的威严”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4、本文回忆部分选取了

15、两个月夜,这两个月夜表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 5、请概括出第二个月夜所写的一件事。 答: 大榕树下的相逢 大榕树已经被暮色包围了,他还站在树下没有走。 他已经站了好一会儿,扬着头,好像要数清榕树的枝叶。一只小皮箱放在他的脚边,看来,他是远道来的客人。 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但白发已经飘落在他的头顶,把头染成花白,衬得黝黑的皮肤分外地醒目。 终于,边界那边的一家小店的门打开了,一位穿着唐装衣裤的微胖的中年妇人出来,把塑料桶里的水倾在路边的渗水孔里。她看一眼那陌生的男人,毫不在意地扭头走回自己的屋门。可是,她又站住,回过头来再看一眼那男子。她止住脚步,一丝惊诧和猜疑飘上面孔。她扭过身,上下打量着

16、那在苍茫的暮色里凝立在榕树下的远方来客。 星星悄悄地爬出来,谁也不敢作声,只是互相眨着眼睛,交换着对地下这一对男女的猜想。月亮也禁不住好奇心,躲在梧桐山头窥探着。于是,朦朦的月光洒下来,把斑斑点点的光,从榕树上倾倒给那石像般呆立不动的男人。 那中年妇女终于忍不住了,她放下塑料桶一步步走向榕树。 哨兵移动了一下位置,让自己暴露在月光中,他的意思很清楚,是想告诉那男子,这里有尽职的战士,你可要当心,不要做出不应当做的事情。 也许,是那妇女的脚步惊动了那男子,他把头慢慢地由榕树转向边界那边,凝望着一步步走近的妇女。 如伞如盖的榕树,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边界两方,护卫着两个制度下的的子民。无论如何,他们都

17、是家乡的儿女,只是几块界碑把他们分隔开来,但他们的心还在一起,就像这榕树,枝叶在两边,根却依旧扎在祖国的土壤。 那妇女已经走近了榕树,抬眼望望那男人低低在呼叫: “噢,真是你,涛哥,到底回来了。” 男人凝望着她,低声说:“是是,回来了,女姐。从那边,水牛城(美国布法罗城),你,还住在那边?”他把头朝港界那边点一点。 “嗯嗯。”女人停顿一下, “你的家已经没了,变了,变成一座新楼。你会不认识的。你是要回大陆?” “我是要回家乡,回河头角。” 两个人都不说话,依旧沉默着。 男人轻嘘一口气:“这榕树多好,我天天想它。” 1、段中的“白发飘落”与“白发出现”相比,“飘落”一词有怎样特殊的表达效果? 答

18、: 2、“涛哥”在国外的经历在文中没写,但却有一段话含蓄地交代出他的处境,它是第 段。 3、段是环境描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4、 段画横线的句子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 5、文章结尾处表达出人物怎样的感情? 答: 无根的兰花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阴,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

19、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影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

20、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

21、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1、文中提到“北平”“祖国已破”两个词语,由此判断此文的写作背景应该是 时期。 2、段画线的“这些”和“这里”分别指代什么? 答:“这些”指代 “这里”指代 3、段中写到“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作者为什么要流泪? 答: 4、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5、段“蚕未离开那片桑叶”比喻 6、段中描写的“萍”和“絮”的漂泊有什么不同?在这里分别比喻什么? 答: 7、段划线句表达了 的感情。 清明的心弦 我喜欢北方的初冬

22、,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地的骄傲、大树的安慰,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潮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呢。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贴心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垂钓下钩者的贪婪,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

23、深处。 地阔而又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修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瑟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紫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显示她们的千姿百态。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

24、的知音。连冷食库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急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窠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去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那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 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1、本文作者描绘了 、 、 田野 、花木、亭台、野鸽、野兔等景物,写出了初冬的特有美。 2、本篇全文都是用衬托的手法描写景物,如在第段中用春天“ ”,夏天“ ”,秋天“ ”来衬托大树在初冬时的宁静、从容、安详。 3、第段中“适时播种”、“龙口夺粮”、“颗

25、粒归仓”写的是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情景,这些描写突出了 4、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5、文章结尾的作用是 6、作者为什么喜欢初冬?谈谈你的理解。 答: 记叙文参考答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急切 2、得意 失望 醒悟 3、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还有个严厉的父亲 4、热情鼓励 严格要求 5、在生活中,不因取得成绩受到表扬而骄傲,也不因遇到挫折遭到批评而灰心 6、可以扣住文章最后一句话来写,也可以从一个人成才需要帮助这一角度来写。 秋叶 1、秋叶完成了由生到死丰富母体的使命,悠然飘落,无怨无悔,超脱潇洒的精神境界 2、丰富母体 营养大地

26、3、自己被秋叶的奉献精神所感到,受到了生命的启迪 指无私欲杂念 4、第段第一句话 5、过渡(承上启下) 生命是一种过程 1、B 2、从青年到中年老年 3、无论哪种选择,你都将付出代价,或是“白纸”,或是“磨烂双脚”,特别是努力后“什么都没有” 4、物质 精神 5、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 6、生命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的主宰是你自己,只要你努力过,“结果”未必是最重要的。 赏画 1、(1)(2)(3)/(4)(5)(6)(7)(8)(9)(10)(11)(12)(13)/(14) 2、故作姿态,以显示自己领略了油画的妙处,读懂作品的主题 3、狡黠 4、人不要不懂装懂,故弄玄虚;应具有实事求是

27、的科学态度 5、提示:就中心思想或写作特点(巧妙的情节或对比手法的运用)的一个角度做几句阐发即可 月夜 1、表现清风明月之美妙,烘托同学们欢聚一堂的愉快心情 2、不能。“蹭”是慢慢地走,表现了“我”怕被老师批评而欲进不敢进的心理;“踱”有“悠闲的走”之意,与当时“忐忑不安”的心情不一致 3、指“我”受到老师行为的强烈感染,第一次感受到老师形象的无比高大 4、第一个月夜写的是学生生活,侧重表现同学情谊;第二个月夜写的是老师对同学的关心,侧重表现师生情谊 5、一天,“我”没请假带一位同学去看病,事后,班主任不但没有批评“我”,还托“我”捎给那位同学50元钱。 大榕树下的相逢 1、形象生动地描写出“

28、他”很快地苍老 2、 3、为两人久别重逢的场面渲染气氛 4、大陆和香港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人民之间却是心连心,根连根,是谁也无法分开的骨肉兄弟 5、想念祖国,想念香港同胞的深厚感情。 无根的兰花 1、抗日战争 2、从中国来的牡丹、雪球、丁香 费城郊区的大学 3、在异国见到故乡的花木,勾起对战乱中故国的无限思念 4、身处异国,十分渴望见到故乡的一草一木,但真的见到了又会勾起对祖国的思念,感情上承受不了 5、人没有离开祖国 6、萍,有水可借,比喻没离开祖国;絮,无依无靠,比喻漂泊海外 7、强烈的爱国 清明的心弦 1、大树 水面 2、它急着发芽生长 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 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 3、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 4、排比 热爱未来的美好生活 5、首尾呼应,突出中心 6、因为初冬从容、宁静、安详,可以休整精神,为新的奋斗积蓄力量 巨人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