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21133832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一)山核桃枝枯病浙江省临安、淳安等县(市)的山核桃产区均有发生,为害山核桃树的大小枝条,造成 枝条枯死,削弱树势,降低产量。症状: 主要发生于秋季。一般无明显病斑,只见12年生枝条及其上的芽干缩枯死,偶尔 可见小枝梢部或中间有黑褐色或红褐色病斑,染病枯死的大枝条,除枝上芽干缩枯死,用刀 削之,可见皮层已变褐坏死;之后,大小病枯枝上产生多数小黑点,为病菌的分升抱子盘。 这些病枯枝到第2年夏天,会遭受一中天牛蛀食,容易被误认为是小天牛为害所致。病原菌:为真菌中的椭圆黑盘抱菌,学名为(Melancinumoblongum)属半知菌亚门。病枯 枝上的小黑点为病菌的分升抱子盘,

2、初埋生于皮层内,后突破皮层外露,内生多数分生抱子, 分生抱子初无色,后变暗色,椭圆形,单细胞,两端钝圆,有一端稍弯,大小为(10.616.5) UM*3.3UM。病害发生规律:根据调查和连续两年共85株定株观察,山核桃枝枯病开始于 8月中下旬,盛发于秋季打收山核桃之后的10月11月,冬季也有少数新的病枯枝出现(染 病遭冻所致),在山核桃旺盛生长的上半年,不见有新的病枯枝出现,在上半年见到的都是 上年遗留下来的老病枯枝,这些老病枯枝在夏季会遭受一种小天牛蛀食,容易被误认为是小 天牛为害。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抱子在病枯枝上过冬,抱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入侵。病菌抱子捕捉实验表明,45月和9月发病林内都

3、有病菌抱子传播,可病菌却要到8月 上中旬才开始发生,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病菌是一中弱寄生菌,可能侵害旺盛生长的山核桃枝 条,或侵染了,但难以活动为害,即所谓“潜伏侵染”,到秋季山核桃树长势转弱,抗性降低, 病菌才得以侵入,或从潜伏状态活动起来,使山核桃枝条发病枯死。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增施栏肥,或复合肥,或专用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2)冬春清除病枯枝并烧毁。(3)据实验,在5月间往树上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800倍液,1015天一次, 连喷3次,效果良好。二山核桃褐斑病褐斑病是山核桃树叶片上的一种常见病,山核桃产区均有发生,影响树势和产量,山核 桃苗木尤易受此病危害。病症:病

4、斑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互相连接成 较大的褐色斑,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细小粒点和霉层,为病菌的分生抱子坐和分生抱子, 病叶易干枯脱落。病原菌;是一中真菌,属半知菌亚门,学名为(Cercospora juglandis Etswingle),分生抱子 梗410根丛生与分生抱子座上,梗上生分生抱子,分生抱子无色,鼠尾形,稍弯曲,有59 个分隔,大小为(3051) UM* (3.14.2) UM。病菌主要在病落叶上过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在病落叶上产生大量分生抱子,随风雨传 播,侵染为害。一般6月初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通常虫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 渐向上蔓延

5、。管理粗放,树势年旺,以及多雨年份发病较重。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2)晚秋及时清除病落叶并烧毁。(3)发病初期,喷洒1%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药液,1015天一 次,连喷3次,可控制病害蔓延。.三山核桃苗木根腐病山核桃苗木根有时会因烂根而一簇簇死亡,烂根的原因是由于圃地潮湿,根系窒息腐烂, 土壤中的病菌如镰刀菌类就会趁机侵染为害,使根系腐烂,导致苗木枯死。防治方法:(1)及时排水,防止圃地积水;(2)病区边缘开沟隔离,沟内撒石灰;(3)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的500倍液浇灌病区。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二)一山核桃蚜虫(Kuris

6、akia sinocarye Zheng)山核桃蚜虫又名“油虫”、“麦虱”。属同翅目,蚜总科,分布浙江、安徽各山核桃产区,危害 山核桃树。危害情况:以小蚜刺吸嫩牙跟汁液方式为害。每年4月上中旬即“清明节”前后危害最重,此 期13代小蚜重叠在一起争相刺吸,进入为害盛期。为害严重时,使雄花枯萎,雌花开不出, 树势衰弱,产量下降。形态特征:第一代蚜(母蚜):赭色,无翅,体背有皱纹,具肉瘤,触角短,4节,缩于腹下,无父管, 形似一只“小乌龟”。第二代蚜;体嫩黄色,无翅,扁平,椭圆形,触角5节,复眼红色,腹背有绿色斑带两条和 不甚明显的瘤状腹管。第三代蚜:为有翅蚜,翅前缘有一黑色翅痣,触角5节,腹背有两

7、条绿色斑带及明显的瘤状 腹管。第四代蚜(性蚜):体无翅,无腹管,触角4节。雌蚜黄绿色带黑,头前端中央微凹,尾端 两侧各有一圆形泌蜡腺体,分泌白蜡,雄蚜体色较雌蚜深,头前端深凹,腹末无泌蜡腺。 越夏型:体黄绿色,无翅,个体极小,体扁薄如纸。生物学特征;一年4代。10月下旬11月初卵在山核桃芽缝、叶痕以及枝条破损裂缝里越冬, 一处一粒或十几粒,翌年1月中下旬2月上中旬孵化为第一带小蚜,初为黄色。后转为暗 绿色,象小乌龟并慢慢地爬至山核桃树的芽缝里刺吸取食,至2月中下旬(雨水前后)开始 从芽上陆续转移到芽下小枝上刺吸为害,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虫体发育增快,到山核桃开始 萌动的3月下旬4月初(惊蛰以后,

8、清明前)发育为成熟母蚜,开始进行孤雌卵胎生产第2 代小蚜。第2代小蚜一经产下便可爬至正在萌发中的山核桃芽叶上刺吸为害,到4月上中旬(清明节前后)又开始进行孤雌胎生,生产第3代小蚜,聚集于山核桃新叶上,刺吸为害, 此时,第一,第二,第三代蚜虫都可以看到,竞相刺吸为害,进入为害盛期。到4月下旬, 第3代小蚜的背肩两侧开始形成翅芽,继续成为有翅蚜。不久,有翅蚜产下非常微小的第4 代小蚜于山核桃叶背上并于5月上中旬(立夏前后)开始休眠越下,称为越夏型。越夏型蚜 体黄绿色扁薄如纸贴于叶背不吃不动,直到9月中下旬才开始慢慢苏醒过来恢复活动,同时 体形增大,颜色由黄绿色转为黑绿色,在叶背刺吸为害。直到10月

9、下旬11上旬发育分化 为无翅的雌蚜和雄蚜,交配产卵,卵产于山核桃芽上叶痕以及枝干破损裂缝里过冬,每雌蚜 产卵1-5粒,卵产后,雌、雄蚜相继死亡。山核桃蚜虫在越夏期间,由于高温、干旱的影响,可引起大量干瘪发黑死亡。越夏后恢复活 动已快到深秋,山核桃叶近于黄化,危害就不重。山核桃虫喜欢湿润凉爽、阴坡虫多,阳坡虫少,山坞虫多,山冈虫少。连续几天大雨并不能 使虫口下降,但34月出现的严重“倒春寒”,则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选用40%氧化乐果按1: 0或1: 1浓度在树干周围打孔注药,方法是手拿快口 1CM左右的小尖斧,以10CM的间距,45的倾斜在树干上环状打孔,孔深至木质部1CM 左右,然后用小塑料

10、壶挤滴氧化乐果药液12滴,以不流漏为度,防治效果90%以上。二山核桃蝗虫主要有摹螳秦蜢和绿腿复露蝗两种。(一)摹螳秦蜢(China manfispoides Walker)属直翅目秦蜢亚科,秦蜢属。国内分布于浙 江、江苏、安徽与广西,国外分布于缅甸。为害的寄生主要有山核桃、山茱萸、馒头果、榆 树等18种木本和草本植物,山核桃产区为害山核桃为主。为害情况:以跳蝻和成蝗直接吃山核桃叶子,严重为害时树叶被吃光,造成产量颗粒无收。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平均体长25.6MM,宽4.0MM,黄褐色和灰褐色两种,翅灰褐色 长约21MM,伸达腹末。雄成虫平均体长17.8MM,宽3.0MM;黄褐色一种,翅灰褐

11、色长 约19MM,超出腹末6MM左右。雌雄成虫触角丝状,11节短而细,后足腿节有3个环形褐 斑。卵长椭圆形,略弯曲,褐色,长约8MM,宽约2MM,一端圆钝,另一端略尖且有 一圆环似的帽盖状,通常十几粒胶结成圆桶形。跳蝻有淡黄色和灰褐色两种,后足腿节有 分布均匀的3个明显的棕褐色斑纹。生物学特征:一年一代,一卵在表土中过冬,翌年5月中旬卵孵化出跳蛹,孵化期为5月下 旬6月上旬。8月上旬成虫羽化,8月下旬交配产卵,卵常成堆地聚产在阳光充足,杂草较 少的地方,10月下旬成虫死亡。跳蝻共5龄,平均历期为76.6天,一龄跳蝻在地表活动为 害小灌木和杂草,2龄跳蝻上树为害山核桃叶子。新鲜人粪尿水对成虫有一

12、种特殊的引诱力。 成虫进入性成熟期纷纷下树到地面,交配产卵。摹螳秦蜢在避风向阳的坐北朝南地段发生重,山脚比山冈发生重,林地灌木植物、柴草如金 樱子、锦鸡头、馒头果丛中容易发生。防治方法:(1)二龄跳蝻前防治,该期跳蝻主要分布在山脚、地角、田边、路旁、杂草中,以取食地 表杂灌(馒头果等)及禾木科杂草,且呈聚集分布,用20%杀灭速丁 1: 1500倍掖地面喷 雾防治效果达90%以上。(2) 成虫期防治,在有蝗虫活动的山核桃林地上对方浸透含有90%晶体敌百虫尿水药掖的 稻草堆(90%晶体敌百虫2KG溶化后和25KG尿水混合),一般10M 一堆,一亩67堆, 每堆稻草12KG,短时间内成虫嗅到尿水气味

13、就会很快飞来取食。会立即中毒死亡。(二)绿用艮复露蝗 (Fruhstorferiola viridifemorata Caud)属直翅目秃蝗亚科,复露蝗属。 分布在浙江天目山区、临安昌化等地,寄主有山核桃、山茱萸、柑橘、馒头果、马铃薯、番 薯藤、玉米、黄豆等植物。为害情况:初孵跳蝻以禾木本科、豆科等植物叶子为主食,随着虫龄增大逐渐转移到山核桃 和山茱萸树上危害,严重危害时,树叶被吃光,产量当年欠收。形态特征:成虫体长雄虫2425MM,雌虫2830MM,绿褐色,前胸背板宽平,触角丝状, 前翅褐色,后翅基部无色,端部烟色。后足股节黄褐色,上侧具两个黑色横斑,后足胫节端 青绿色,基部黑色。近腹部有两

14、个黑色横斑,初孵跳蝻体绿褐色。头略棕红色。卵灰白色。 长椭圆形,长约8.5MM,宽约2MM。生物学特征:一年一代,以卵在表土中越冬。卵多成块成堆的产在山脚路边、杂草较少、土 壤教疏松的地方。初孵跳蝻出现在4月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7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8 月下旬成虫开始死亡。跳蝻共4龄,历期70天左右,初孵跳蝻以地表禾木本科和豆科等植 物为食,二龄起上树危害山核桃叶子。新鲜人粪尿水对成虫有一种特殊引诱力。绿腿复露蝗在避风山凹、山湾易发生,山脚比山冈先发生,林内及附近旱地开垦地多,马 铃薯、黄豆、玉米等蝗蝻食料丰富,土壤又松的林地发生重。防治方法:参考摹螳秦蜢防治技术。三山核桃天社蛾山核桃天社蛾

15、又名青胯白舟蛾和青虫。属鳞翅目、舟蛾科。国内分布浙江、江西、台湾、湖 北,国外分布于日本、越南。危害山核桃树叶。危害情况:大发生年代,幼虫食叶,“上午一片青,下午一片黄,仅留叶柄和枝干,山核桃 提早落果,引起枝干枯死。形态特征:咸虫体长2025MM,雄蛾略小。翅展雄3946MM,雌50MM左右;头和胸 背灰白掺有褐色;腹背灰褐色;前翅暗红色褐色掺有灰白色和黄绿色鳞片,沿前缘到基部较 灰色,内外线暗褐色很不清楚,后翅灰褐色,前缘较暗,有一模糊外带。触角羽状,端部死 状。幼虫长2540MM,头部粉绿色,上有白色的小点粒,头胸间有黄色环一条。3龄前青 绿色,4龄后黄绿色,并出现红色或紫色背线,两侧有

16、白边,气门红色,肛上板红色。蛹 长2030MM,黄褐色或黑褐色。卵圆形,油菜子大小,初产时黄色,孵化时黑色。生物学特征:一年4代,以蛹在地表下半寸左右在土中过冬,一般疏松潮湿的草丛植被,碎 石片下较多。蛹于翌年4月中旬羽化成虫交配产卵。幼虫共4龄,25天左右。4代幼虫为害 期分别在5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上旬10月上旬。 初孵幼虫在卵块周围群集为害食叶成缺刻,3龄后食量增大。幼虫无论在晴天还是在阴雨天 在上午810点左右都要从树顶爬至树基,然后又重新返回,在树干上上下下来回爬动。13 龄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各代成虫出现分别在4月上旬,6月下

17、旬, 7月下旬和8月下旬。山核桃天社蛾有周期暴发特性,一般10年一次,坐北朝南、低洼向阳3面环山的山谷是虫 源地,首先发生,然后向山脊山冈扩展蔓延。防治方法:(1)在4月中下旬选择虫态整齐的第一代卵,在林间释放赤眼蜂生物防治,效果很好。(2)25%杀灭菊酯3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 高压喷雾防治幼虫,效果达95%以上。(3)40%氧化乐果1:0或1:1在树干胸高部位按45倾斜角进行环状打孔,每孔间距10CM, 孔深至木质部1CM,每孔滴药液12ML,效果在90%以上。(4)环状涂药毒杀:抓住青虫每天要在树干上上下来回爬动的习性,在树的胸高位涂

18、一圈,4份黄油一份乐果混合的药物一层。宽度10CM左右,就能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5)在无风或微风的早晨或傍晚,大面积受害林子可释放低乌烟剂,每亩12KG。(6)人工挖蛹。(7)灯光诱蛾。四 胡桃豹夜蛾(Sinna extrema Walrer)胡桃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为害胡桃属和枫杨。国内分布浙江、江苏、江西、湖北、 四川,国外分布日本。为害情况:以幼虫吃食山核桃叶,严重为害时,林子似火烧一片,山核桃大量落果减产,是 山核桃的又一重要害虫,常与山核桃天社蛾混合发生。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5MM左右,翅展3240MM。头部及胸部白色,颈板翅基片及前 后胸有枯黄斑;腹部黄白色,背面微带褐色

19、;前翅桔黄色,有许多白色多边形斑,外线为完 整的曲折白带,顶角有一大白斑,中有4个小黑斑,外缘后半部有3个黑点;后翅白色微带 深褐色;触角丝状,上颚须明显向上伸出。卵球形,很小,初产时青绿色、长约20MM左 右,形态和山核桃天社蛾幼虫相近似。但头部有12个小黑点,体背无紫红色背中线,而体 两侧上方各有黄色线一条;尾足较长向后伸出。蛹初期青绿色,后变黄绿色,外有一淡黄 色梭形茧,茧壳上有似菱形花纹,茧壳一端有一明显尖端。生物学特征:一年4代,以老熟幼虫在山核桃叶子上作茧化蛹然后随枯叶在地上过冬,或在 其他枯枝叶、草丛上、石块下坐茧化蛹过冬,翌年5月中旬羽化成虫。4代幼虫危害期分别 在5月下旬7月

20、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中旬,10月上旬10月中旬。成 虫羽化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胡桃豹夜蛾多发生在坐西南朝东北的山坡上,阴湿的山坞、山脚、山腰严重,山脚较轻,向 阳地段常与山核桃天社蛾混合发生。防治方法:参考山核桃天社蛾的喷雾,打孔滴药和烟雾防治方法。五山核桃天牛天牛幼虫钻蛀山核桃枝干,将枝干蛀空,削弱树势,严重影响生长,甚至枝枯树死,同时受 害大枝和主梢易折断,人上树打手山核桃时,一不小心,就会枝断人落,造成伤亡事故。为害山核桃的天牛主要是桑天牛、皱绿天牛和云斑天牛,其次是星天牛。上述几种天牛,在山核桃产区的分布各有不同。根据调

21、查,浙江省临安市的西天目和千秋关 以及安徽省县的三阳乡仅见桑天牛和云斑天牛,以桑天牛为主,未见皱绿天牛;而浙江省 临安市的昌西、昌南和淳安县的瑶山闲,则以皱绿天牛为主;临安市的昌北地区和安徽省 宁国县的宁墩地区以云斑天牛最为常见。()为害特点、(1)桑天牛。为害两年生以上枝条和主干。雌虫产卵于直径12CM小枝条基部方的U形 产卵疤内,孵化为幼虫后蛀入枝内向下蛀食,形成较直的单条虫道,被害枝干外每隔一定距 离有一排粪孔,孔外堆有潮湿的红褐色锯齿状虫粪,孔下方有明显的锈黄色流水痕迹。(2)皱绿天牛。为害大枝、主梢和主干。雌虫产卵于大枝、主梢和主干不规则梭形、中间 有一条凹沟的产卵疤内。幼虫先是向上

22、蛀食,后又向下蛀食,时上时下,虫道纵横交错,与 桑天牛虫道完全不同,且经常环蛀枝干一周,导致风折或引起枝干迅速枯死。被害枝干外的 排粪孔就粪便似桑天牛。(3)云斑天牛。为害树干基部,雌虫产卵于干基离地3050CM处的椭圆形产卵疤内,卵 孵化为幼虫后蛀入木质部。虫道纵横交错,不规则,被害处稍显膨大,并长开裂,由开裂出 排出长约1CM的丝状木屑。能蛀入根部为害。(二)形态特征及生活史(1)桑天牛。成虫体长3050MM,体上密生黄褐色绒毛,前胸背板有横皱纹,鞘翅基部 密布黑色颗粒状突起。卵乳白色,长椭圆形略弯,长约6MM,幼虫乳白色,近圆桶形,前 胸硬皮板黄褐色,后半部密布深褐色颗粒状小点,其中央有

23、3对尖叶形空白纹。成虫活体可 达60MM。两年一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过冬。6月出现成虫,取食嫩枝皮层,产卵前期1015 天,7月上旬为幼虫盛发期。(2)皱绿牛。成虫体长2535MM,黑绿或蓝绿色,有光泽,前胸背面有横皱纹,后部有 两个瘤突。幼虫桔黄色,近圆筒形,有3对小胸足,成长时体长3050MM。一年一代,以 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过冬。56月出现成虫,取食嫩枝皮层。(3)云斑天牛。成虫体黑色或灰黑色,前胸背面有一对肾形白斑,胸腹两侧各有一条白纹, 鞘翅上有23行10余个白色云斑。卵长椭圆形,乳白色。幼虫淡黄色或乳白色,前胸硬皮 板方形,淡褐色,中央有一条细线,成长时体长可达7080MM。23年一代

24、,以幼虫在被 害枝干内过冬。6月出现成虫,啃食嫩枝皮层,进行补充营养,3040天后开始交配产卵。(三)防治措施(1)冬季清除死树死枝,消灭越冬幼虫。(2)成虫出现于56月,白天在树上不大活动,可及早捕杀。(3)68月是成虫产卵和初孵化幼虫期,应注意巡视树干和树枝,发现产卵疤或幼虫初期 为害症状,立即刮除或击毙之。(4)药杀幼虫:幼虫已蛀入枝干深处,可寻找有新鲜虫粪的排粪孔,掏净粪,施药毒杀, 防治桑天牛和皱绿牛效果很好。施药方法多种,可灌注80%敌敌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 油的100倍浓药液,也可塞浸透50%二溴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原液之棉团于蛀孔中, 外用粘土封闭,还可用干、鲜百部根塞

25、之(塞最新鲜的排粪孔35个)施药后数天检查,仍 有新鲜虫粪排出处再补一次。六 梨圆蚧 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ock是梨树的主要害虫,农业上的检疫对 象,2000年起在临安发现危害山核桃枝梢。危害情况:以若虫和雌成虫群聚在嫩枝、叶柄上刺吸汁液,使树木延迟发叶,严重时引起落叶, 枝梢干枯,甚至整株死亡,山核桃减收。形态特征:成虫雌蚧壳近圆形稍隆起成白色黑点,有同心轮纹2个壳点在介壳中部。虫体扁平 椭圆形,橙黄色,体长1.0-1.5mm,宽0.75-1.23mm。口器丝状,位于腹面中央,眼及足退 化。臀板有20个长管形圆柱腺,中臀叶发达,外侧明显凹陷,第2

26、臀叶小,外缘倾斜凹陷, 第3臀叶退化为突起物。雄虫体橙色,翅污白色,半透明。卵椭圆形,乳白色。若虫 初孵若虫椭圆形橙黄色。蛹椭圆形,淡黄色。发生规律:在临安山核桃产区1年4代。以1-2龄若虫在枝干和芽痕缝处越冬。次年3月下旬树 液开始流动时恢复为害,4月上旬雌雄分化,4月中旬雄虫蛹羽化,交尾即死亡,雌虫继续 取食,4月下旬雌虫产卵孵化,初孵若虫多在1-3年生枝条上,喜在阳面群聚,夏季虫口数 量增多。四代若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上旬-10月上 旬,10月下旬起为越冬代若虫。.防治方法:1秋冬季整枝剪去虫害枝予以烧毁,减少越冬虫源。2. 越冬若虫在初春萌芽前10

27、-15天可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治。3各代若虫期用10%克蚧净乳油400-500倍液或40%杀扑磷乳油1000倍或20%速杀蚧 1000-1500倍液进行喷治4.保护天敌。要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为梨圆蚧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场所。七山核桃花蕾蛆防治的一般方法:为害情况:以幼虫刺吸山核桃雄花序和雌花蕾的汁液,受害雄花序弯曲浮肿发黑,雌花蕾花萼肿涨, 导致雌花蕾不能开放而枯萎凋谢,严重影响山核桃产量。形态特征:成虫触角14节。翅椭圆形,翅脉简单,足细长。雌体长约1.3 1.5mm,暗黄褐色, 全身被有柔软细毛。头扁圆,复眼黑色,无单眼。腹末有 1根细长的伪产卵管,平时此管缩 入体内。雄成虫体长

28、0.9-1.2 mm,体色灰黄。卵无色透明,长椭圆形,卵长约0.12mm, 宽0.03-0.04mm,外包一层胶质,卵的一端有1根胶质的丝状体。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0-1.8 mm,黄白色。前胸腹面有1个黄褐色的“Y状剑骨片。蛹体长1.6-1.8 mm,宽0.5-0.6mm, 深褐色,体外有一层胶质透明的蛹壳。发生规律: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林地表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在山核桃 刚开花时先后羽化出土,羽化时间在下午4-6时傍晚为多。闷热天气,地面潮湿利于成虫羽 化,下雨天羽化较少。羽化后成虫先在地表飞绕交配,然后飞上树把卵产于雄花序和雌花蕾 中。卵期很短经3-4天孵化。孵化后

29、幼虫活动力不强,聚集在一起,在雄花序弯曲肿大的部 位剥开花粉囊和受害的雌花花蕾中可见3-8条小蛆虫。幼虫具隐蔽性,老熟幼虫有弹跳性。 整个为害期很短,约15天左右。幼虫在雄花序和雌花蕾中吸取营养,成熟后随着枯萎花序 凋谢或直接弹跳出花序、花蕾入地越冬,雄花上一般在4月下旬落地越冬,雌花蕾一般在5 月上中旬落地越冬,在土中生活11个月之多。防治方法:1. 地面施药,在雄花序长到l-2cm时,用25%根虫净乳油500倍液在地面喷施,每亩用 药水50公斤,以毒入土幼虫。2. 树冠喷药,在雌花蕾初形成时,用5%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广治乳油 600800倍液或50%潜蝇灵2000-2500倍液进行喷治,注意喷雾时必须使药液渗透到花蕾内。3. 成虫羽化期,4月上、中旬,在傍晚5-6时用20%速灭杀丁或30%乙酰甲胺磷1500倍 液每隔2-3天在林地喷雾一次,能有效杀死刚羽化出土的成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