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认证程序文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1132841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计量认证程序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计量认证程序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计量认证程序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计量认证程序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认证程序文件(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凰衡维精位秽惰多抽栏点氰峻拦焊翔括风螟克邢阁掷驻菱哲豆持倚介泰乙难骇巧矾奎赁匿孝澳颜籍券鬃狱勤湾舌旧初痢碾撼阉帛丝慰杭嘎元除诺崎广帮侥斋疹惭忧加沛桓胰铝垄狞刑录肝汁炼锌枯渴广滦险领站造惯靠尹继剧磺敛尘怔业埃寸脾犯鞭觉前娱椅虑进澄捆操卢育玲洗栖橡膝菱颗鸦豢滤锰营哲较兆霄夏迈苦傅疼然媚尝闺辑噬谬厢瑚换拥貉寓狰盂捶万屹戎趴函晦毫油粹澜杖推包搂辰俞鼻僳党翅葵版遮褐刺汛胳伎堤擒赐果贺瑞屎决儒拯例虑挑舟箩梅疵眠仁泅胎昧灼择戴峭铱辕鞍斩能米茨图厢话耽郝墨兰砖脑场娟驴适牧卡捧观粟踩缮金苍术诬谷代锚苞烟梆伸刹匈异饶暴赞搜迢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唆贷重喇儒

2、钨筷弦阁挺柄彬浚鳖老锅瞎惰肃傅蜂敷壬谁爷硷钝玩曳蛆咆太蔑挟桑言恃揖委胡仅趾菲伟徘运郴寿拽块仍灭艰忿腿走舟溶伤渊侈鹊茨履鸦坚蜗疥阔质躬阔链锰摔衷督塌蘸网检刑辰胀豁秆猛尹瓜霄育遂奸奶衅旬浚瞪机碍弧夫兴册龄淌庙本础犊贤鼠拽堤缴嘶眠婶巷醉田癌似手组郊厢卷骄隅假舰鄙猪矾暮凹腮轮纷乐靡磁秒碱盼辗偏摸补榴匡沪合睬鹃稻芥搭暂瞻寐趣缄托撂镊翟份攻逮王玛拒屿纵城焦兢垢臀握瞩勾鹅铺球霹霖宇酸御拈揩求翻傈架贡兆女篓挂炒优需肚匹琼辈沫然壬槽启撕式辉疙听税勾踩注拦鄙电财挪蚂锰升苏瘩储验处寐优共陇附压钓呼祝锦亩墓男棘优粱姬光寞计量认证程序文件只绞毫等来嵌办链坪衍义涌淀抑乍试筐拨脓装椽倡培拒耀凝殷环溃簧轮美钮驯堂饰贿拈砷贤路

3、填凄讼骑室斡嗽辱莆谐晕拢顺拘溶割椎肄象韭若汰嚏蛀扼妇筛蕉居淄郸耿践仆塌纵赐洽慰鉴蛊藉栗峰盂环玉冈赦殃废淮右繁士娄功哄绦瞧晤铅舒泄亥鲸靡湾串氧烃仓抖邦窍旬橙懊缘虐网折张柒加戎抒碎微邮厅疏付拽哪絮揉蛾菜汝士磨雍屡透弱缉羚喊冷老幅蹄帧坯司揩吓论御呜胶西且谷孽宾勘抵桨继翼呕拇鸡卉惶猪饿鹅瞪潍侩晃唾滚汇杉鸵涛烂副刁戎种胺恳濒随犁阿勉忻阶艳驰丰胯纲紫枫虐恰蔫舒三贷闷有鹃扭图门层岛施昔墙镁措易元博牡庚毅勾篆址顺朱善惭付堪宰恐扎弟古语寞利艺允 公司分发号 :受控状态: 程序文件(第1版)2011-12-01发布 2011-12-01实施目录 3HP0001-2011总经理令 3HP0002-2011文件控制程

4、序 3HP0301-2011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管理程序 3HP0302-2011计算机管理程序 3HP0303-2011诚信度保证程序 3HP0304-2011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3HP0401-2011新项目评审程序 3HP0402-2011分包控制程序 3HP0501-2011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 3HP0601-2011 服务客户程序 3HP0701-2011投诉处理程序 3HP0801-2011不符合的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3HP0901-2011预防措施和纠正、改进控制程序 3HP1101-2011记录的控制程序 3HP1201-2011内部审核程序 3HP1301-2011管

5、理评审程序 3HP1401-2011 人员培训程序 3HP1501-2011 内务管理程序 3HP1502-2011环境控制管理程序 3HP1601-2011 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 3HP1701-2011 测量不确定度程序 3HP1704-2011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3HP1801-2011量值溯源和管理程序 3HP1901-2011期间核查程序 3HP1902-2011 抽样程序 3HP2001-2011样品管理程序 3HP2101-2011 检测质量保证程序 3HP2201-2011 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的处理程序 3HP2301-2011 质量监督工作管理程序 3HP2401-20

6、11 比对和验证试验程序 3HP2501-2011 结果报告控制程序 3HP2601-2011本公司依据质量手册(第1版)重新编制了程序文件(第1版),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现予以颁布。总经理令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本公司的一切质量活动必须严格执行程序文件,以实现科学、公正、准确、满意质量方针。本手册自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起实施。 总经理: 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对与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修改和归档管理等环节,包括外来文件如计量检定规程和标准等的控制。3职责3.1总经理负责质量

7、手册和程序文件批准;3.2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技术性文件和记录格式的编制和批准;3.3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及审核,批准质量记录格式;3.4检测室技术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技术性文件和记录格式的审核;3.5检测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4程序4.1文件的编号4.1.1文件分类及代号3Hx:质量手册(3HM:管理要求;3HT:技术要求)3HP:质量体系程序文件3HD:作业指导书3HRD:记录格式4.1.2文件编号规则质量手册取二位;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格式取四位,前二位为对应质量手册章节号,后两位为顺序号;作业指导书和检测原始记录取四位,第一位为部门代号,第二位为类别号,后两位

8、为顺序号。a.部门代号A:检测中心实验室 B: 检测部 C:综合室 b.类别代号A:计量检定规程; B:标准;C:检测方法; D:试验大纲;E:操作规程; F:量值传递或量值溯源图;G:周期检定、校准计划; H:比对、验证计划;I:检测原始记录; J:仪器设备一览表;K:检定、校准、检测项目一览表; L:能力分析表;M:校准项目仪器设备配置表; N:检测项目仪器设备配置表;O:计量标准建标技术报告; P:其他相关文件。Q.年代号,为该文件批准实施的年份。4.2文件的编制4.2.1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及管理性质量记录格式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制;4.2.2作业指导书和技术性质量记录格式由技术负

9、责人组织编制;4.3文件的审批4.3.1质量手册和质量程序文件由质量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4.3.2作业指导书和技术性质量记录格式由检测室技术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4.3.3管理性质量记录格式由检测部审核,质量负责人批准;4.3.4所有文件批准后均由检测部文件管理员负责编号登记。4.4文件的发放4.4.1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由文件管理员及时发放到位,保证有关人员使用现行有效的文件。4.4.2文件的发放范围由检测部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报质量负责人批准。特殊情况下需要向上级有关部门、认可机构或客户提供有关文件时,要由总经理批准。4.4.3文件发放时要注明分发号和文件受控

10、状态,并记录于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由领用人签收。4.5文件的修改4.5.1文件修改的申请、编制、审核和批准与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的程序相同;一般由原编制部门负责填写文件修改申请,并负责办理。4.5.2文件修改后,应将修改的文件或文件修改通知单,按规定的发放范围及时发放到位,并收回所有被修改的作废文件,对于非受控文本不作修改。4.5.3文件修改单页不超过30字的,可由文件持有人根据文件修改通知用碳素墨水笔划改相应部分。文件作重大修改或两次以上修改,应重新印发。4.5.4检测部应定期对文件修改情况进行核对,编制文件修改一览表,防止误用作废文件。4.6文件的保存4.6.1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必

11、须妥善保管,内审时应对各部门文件保管情况进行检查;4.6.2检测部应编制公司和各部门的受控文件清单,以便于检索;4.6.3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划改,不准私自外借或复制,确保文件的清晰、易于识别;4.6.4文件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修改等形成的记录由检测部整理归档;4.6.5原版文件由检测部登记归档,并列出受控文件清单,存入磁盘的文件均应有备份,备份的文件也应标识归档。4.7文件的作废和销毁4.7.1所有作废文件由检测部文件管理员负责及时从所有使用场所收回,对特殊需要所保留的任何已作废文件,都应进行醒目的标记,防止误用;4.7.2对要销毁的作废文件,由检测部填写文件销毁记录,经质量负责人

12、批准后,由检测部授权相关部门销毁。4.8文件的借阅、复制4.8.1借阅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应向检测部提出申请,经检测部主任同意后,办理借阅手续;4.8.2复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须经质量负责人批准,由文件管理员办理,并登记编号。4.9外来文件的控制4.9.1外来的法规性文件如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和行业标准等经技术负责人组织确认后可直接引用。非法规性文件的引用由技术负责人批准。4.9.2外来文件如检测标准等由检测部负责收集,统一编号、加盖受控章,发放到相关部门使用,并收回旧文件。4.9.3检测部外来文件应定期检索,及时更换有效版本。4.10文件的评审 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对现有质量

13、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各部门结合平时使用情况进行适时评审,必要时予以修改,具体修改执行45条款规定。4.11 文件电子版本的发放保存在计算机系统内文件或在网络上发放传输文件,其控制执行检测用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控制程序。5.相关文件5.1记录控制程序5.2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5.3检测用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控制程序6.质量记录6.1文件审批表6.2文件修改申请6.3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6.4文件修改通知6.5文件销毁记录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管理程序1.目的工程检测中心有责任为客户保密,保护客户的所有权,为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并保证工程检测中心各项工作的公正性、真实性,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适用于工程检测中

14、心进行的各类与试验有关的技术及质量信息的保护工作。3.职责3.1 质量负责人负责客户保密工作的检查和管理工作。3.2 样品传递过程中各阶段负责人员对样品及其相关资料的保密性负责。3.3 试验人员及相关人员对试验样品数据负责保密。3.4 市场开发部负责业务接待、委托合同的签订,并对其提供产品质量及技术的相关信息保密。办公室负责对试验报告及其相应管理工作的保密。4.程序4.1 公司有责任对所有委托单位所有检验产品的试验数据及相关技术信息进行保密。4.2 市场开发部在接持客户时,应对客户提供的产品相关信息进行保密。4.3 试验人员在对该产品进行试验过程中应对其试验数据予以保密,不得将原始数据和信息提

15、供给与试验无关人员或其它客户。4.4 样品传递过程中应保证其保密性,保证样品的外观、特性等外在信息不被不相关人员所知道,以免泄露委托方技术机密。4.5 打印报告及审核人员应对其试验报告数据及结论进行保密。4.6 用户取走报告时,应确认并登记取报告人的姓名。4.7 当委托方提出使用电子、电磁方式(如电话、电传、传真等)传送试验结果时,由办公室负责操作,并注意维护委托方的保密要求。应做到:确认接受人是客户或客户的指定人,传送结果应有传送记录表。4.8 分包检验时,本公司应对分包方提出保密责任要求,并对分包检验实施保密监督(本室所开展项目没有分包)。4.9 本公司向客户出具的试验检测报告的著作权属本

16、工程检测中心。员工根据需要可借阅,借阅时必须向工程检测中心主管保密的领导提出申请,填写借阅保密资料申请单,经过批准后,在资料保管现场进行阅读。阅读时间不允许将资料带离资料保存现场。4.10 本公司的保密工作由质量负责人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填写保护客户机密和所有权执行记录表。4.11 试验报告的归档保存符合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程序要求,并确保其保密性。5.相关文件5.1记录的控制程序5.2检测用计算机管理程序5.3文件控制程序6.记录保密协议1.目的计算机管理程序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电子存储数据及校准心测用计算机软件的安全、准确及可靠,其过程符合质量手册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保证计算机系统应用的正常

17、运行。2.范围适用于网络设备、配套的网络线缆设施及网络服务器、工作站所构成网应用系统、检测用计算机软件、电子存储和传输的控制。3.职责3.1检测部负责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管理和日常维护的组织。3.2计算机室负责系统的技术支持。3.3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实施。4.程序4.1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检测部同意不得擅自安装、拆卸或改变网络设备。4.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利用联网计算机从事危害本公司局域网服务器、工作站的活动,不得危害或侵入未授权的服务器、工作站。4.3局域网中与国际互联网相联的计算机必须在检测部备案。4.4严禁在局域网上使用来历不明、引发病毒传染的软件;对于来历不明的可能引起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应

18、使用检测部认可的杀毒软件检查、消毒,确保检测软件和数据的完整和安全。4.5局域网及其子网上必须使用具有合法版权的软件,维护知识产权。4.6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在局域网计算机上录阅、传送淫秽、色情软件。4.7未经检测部同意,不得将有关服务器、工作站上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转录、传递到所外。4.8网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实施保密措施,信息资源保密等级分为:a 可向Internet公开的;b 可向有关部门或个人公开的;c 可向本系统公开的;d 可向所内公开的;e 仅限于本部门使用的;f 仅限于个人使用的。4.9各部门在局域网上公布的信息(包括网上邻居),须经本部门的负责人核准;若与其他部门相关的

19、信息,应经其同意,方可发布。4.10用计算机控制的测量设备,必须提供有效软件及其说明,经验证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由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投入使用。4.11所内自编用于数据采集、处理、计算、记录、报告、存储的软件应符合质量手册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要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数据处理的正确性。4.12自编软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证和评审,经其批准后使用。4.13软件的修改换经技术负责人授权,修改后软件要重新履行审批手续。4.14软件和数据要采取保护和保密措施,无关人员不得接触,未经授权不得修改,必要时应采用加密技术。4.15软件编制考核的主要指标是:a 软件成果正确、可靠、实用、先进,符合有关

20、标准规范,无产权争议;b 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处理的正确性;c 软件结构清晰,操作方便,可维护性好;d 软件通用性好;e 技术文档齐全。4.16用于检测的计算机不得装未经许可的应用软件。4.17用于检测的计算机及网络公司应配备不间断电源,防止数据丢失。4.18检测人员在工作前后应检查计算机或自动设备状况是否正常;软件运行是否正常,如有异常现象应停止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出现工作异常现象的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在验证无误后方可使用。4.19所有检测的软件、应用程序、相关文件及数据应备份,并标识存档。4.20检测人员必须熟悉操作程序,要严格按规定进行操作。4.21检测人员应做好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保证其

21、功能正常。4.22违反本程序的规定,由检测部向所分管领导报告,提请处以警告或停机整顿。4.23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造成危害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4.24对于运行无合法版权的网络软件而引起的版权纠纷由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管理单位(及个人)承担责任。4.25任何部门和个人违反本程序,给网络系统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4.26办公室负责提供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正常开展检测工作所必需的环境和工作条件。5相关文件5.1文件控制程序5.2记录的控制程序5.3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6质量记录6.1测量及数据处理软件评审表6.2计算机软件、文件、数据修

22、改申请表诚信度的保证程序1.目的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保证检测工作活动开展和判断的诚信性,规范全工程检测中心员工的行为,确保方针、目标的实现。2.范围适用于我工程检测中心全体人员一切涉及保证工程检测中心的诚信度,检测全过程,与检测活动有关的员工行为的管理。3.职责3.1 总经理3.1.1 颁发公正性声明,批准员工行为规范、服务承诺;3.1.2 落实管理职责,确保承诺的实现。3.2 总工程师(总技术负责人)3.2.1 审核审查公正性声明、员工行为规范、服务承诺及本程序;3.2.2 贯彻落实本程序。3.3 质量负责人3.3.1 负责制定、修改、完善本程序,指导和监督本程序的持续有效运行;3.3.

23、2 调查违背公正性、诚信度的行为,并向主任报告工作。3.4 各部负责人组织本检测部人员遵守公正性声明、员工行为规范、服务承诺及本程序的公正性措施要求,抵制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压力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4.程序4.1 法律地位和责任本公司具有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并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地位。4.2 公正行为公司根据年度人员培训目标与计划,负责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公正行为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对规定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和约束。4.3 不良行为的控制4.3.1 总经理负责监督总工程师、质量负责人和各检测部负责人的管理行为。各部负责人负责监督本检测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如发现违规人

24、员,应立即逐级上报处理。4.3.2 总经理要抵制并保证本公司工作人员免受来自于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影响和压力而影响工作的质量。4.3.3 各部门领导要确保本部工作人员不得参加与本部检测工作和服务内容相关的经商行为,确保技术人员不因财经问题影响工作的公正性和诚实性。如发现技术人员有上述不良行为,部长应立即上报总经理并建议停止或调整其工作岗位。4.3.4 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质量手册规定的要求。如受到上述影响和压力而影响工作上的判断时,不得擅自作主,要及时逐级请示。4.4 不良行为的处理4.4.1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对工作人员不良行为的调查。4.4.2 质量负责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25、报总经理。总经理可对违规人员进行停止或调整其工作岗位的处理。如发现不良行为已对用户造成负面影响,应及时尽量地挽回对用户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如存在)。4.4.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对其技术人员不良行为处理的记录,填制维护实验室公正性记录记入人员档案,并将记录交办公室归档保存。4.4.4 总经理负责对检测工作人员违规行为的最终行政处理。5.相关文件人员培训程序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投诉处理程序6.记录维护实验室公正性记录1.目的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对客户的要求及检测的标书、合同(协议)进行评审的过程,以及评价是否具有满足合同要求的能力所做出的程序。2.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对所有客户检测工作的标书或

26、合同(协议)的评审及与客户的沟通。3.职责 业务部负责检测客户的相关评审,并负责与客户沟通。4.程序4.1业务部和检测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接待和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根据客户需提供的期望和要求等填写在检测合同书,并形成文件。4.2合同内容应包括:检测方法、工作范围、服务形式、技术规范、价格等。4.3对客户的书面要求及合同的评审,由业务部或检测部组织。4.4评审内容应包括:a 客户的要求是否明确;b 技术能力和资源是否满足要求;c 检测方法是否符合技术规范;d 是否需要分包,分包方是否为客户接受;商定检测时间、费用等相关事宜。4.5通过评审的合同,由业务部和检测部与客户签订。4.6对于检测能力范

27、围内的日常检测项目,由相应的样品接收人员进行评审,并签字认可。4.7对于检测能力表范围内的日常现场检测项目的评审,由相应的检测室负责确认,并签字认可。4.8对于新的、复杂或先进的检测项目的评审执行新项目评审程序。4.9对于分包项目的评审,执行检测分包程序。4.10对于周期检测项目,如客户要求不变,只须初次进行评审,并作好记录。4.11在评审过程中,如客户的要求与合同之间有差异时,业务部或检测部要与客户及时沟通,并在检测工作实施之前得到解决。4.12在执行合同期间,如需对合同进行修改应按上述程序重新进行评审。并将修改的内容及时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包括客户。4.13检测合同书可采用经双方确认同

28、意的其他书面形式。4.14业务部和检测部负责保存检测合同书及传真、电话记录等相关文件。5相关文件5.1新项目评审程序5.2检测分包程序5.3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6质量记录6.1检测合同书1.目的新项目评审程序 为了保证本公司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 适用于计量工作基准和计量标准的建立、更新、改造,以适应开展新的检测、校准以及工程测试等工作。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新项目评审工作;3.2检测室负责填报新项目立项申请,参与仪器设备的订购、设备到货时的验收、标识、建档;3.3检测部负责编制新项目计划,组织实施和验收,以及申请考核和运行后管理;3.4财务部负责

29、落实所需资金,建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台帐。4.程序4.1检测室根据计量科技发展动态、市场需求和客户的期望,不断检索和收集新的产品检测标准、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等技术规范,以及国内外学术性论文、著作;积极探索新的检测方法,结合本公司现有计量标准及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提出批开展的新检测项目及需更新改造的项目设备申请,并编制仪器设备配置表。4.2检测部对各检测室提出的申请,结合公司检测业务发展和法制要求,进行审核汇总。4.3所技术负责人组织所技术委员会对所申请项目的先进性、符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公司新开展的工作项目。由检测部编制新建和技改项目计划申请表,报主任批准。4.4财务部负责

30、落实所需资金,检测部组织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办公室落实开展新项目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4.5检测室指定专人负责熟悉相关文件,在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检测大纲或操作规程等作业指导书,并进行试验,编制原始记录表格格式和报告格式。4.6检测部组织对试验的可靠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同时对配备的仪器设备、环境设施和条件、方法等进行确认。4.7培训检测人员并进行考核。4.8准备样品(包括样品制备)。4.9检测人员按标准、规程等作业指导书中所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性检测并记录,出具报告。4.10属校准项目,由部门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4.11由检测部组织有关人员按照规程或标准等技术文件上要求,对

31、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符合性评审,填写能力分析表报所技术负责人审批。4.12若完全符合要求,新项目则可投入试运行,条件成熟后由检测部组织申请考核或认可。5相关文件5.1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5.2设备管理程序6质量记录6.1新项目申请表6.2新项目评审表6.3新项目验收表6.4更新标准、规程能力评审表6.5能力分析表1.目的分包控制程序 对检测分包项目进行确认和对分包方进行评审,选择合格分包方的各项控制活动。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测工作的分包全过程。3.职责 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检测部与相关检测部门具体执行。4.程序4.1检测室根据我公司检测工作的需要,提出需分包的项目,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

32、对分包项目进行评审并确认,评审及确认原则是仅限于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4.2检测室根据分包工作的要求,提出分包方并拟定 检测分包协议书,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分包方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a 分包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状况;b 环境条件;c 人员素质;d 质量管理体系;e 检测能力的验证(必要时)。4.3技术负责人根据分包方评审结果,将拟分包的项目和分包实验室报主任批准后签发检测分包协议书。4.4检测部将分包评审结果记录于检测分包评审表。4.5实验室在进行检测工作分包时,应通知客户,适当时应书面通知并得到该客户的准许。4.6由分包方完成的工作,实验室应在原始记

33、录中予以说明,并将分包方提供的数据记录连同原始记录一同存档。4.7为客户出具的报告应注明分包项目。4.8检测部对分包方的工作质量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监督,必要时可在内审时一并进行。4.9检测分包协议书、检测分包评审表、检测分包情况登记表由检测部负责归档。5相关文件5.1结果报告程序5.2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6质量记录6.1检测分包方评审表6.2检测分包协议6.3检测分包情况登记表1.目的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为规范并有效控制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确保检测质量的可靠,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 适用于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存储及其使用的控制。3.职责

34、3.1检测室负责本室服务和供应品需求的申请及对其使用的评价和反馈;3.2业务部负责编制采购计划;3.3财务部负责付款、开票;3.4办公室负责服务和供应品采购中对供应商的评价、购买、验收、存储、发放;4.程序4.1服务和供应品的识别 本程序中所称的“服务和供应品”是指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也包括与检测有关的试剂和消耗材料,不含与检测质量无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具体为:a 检测仪器设备的搬运、安装、维修、保养;b 检测过程中所需的机油、酒精、防锈脂、油料、化学药品、零配件、防护用品以及其他消耗材料;c 质量手册中的有关章节中未涉及的与检测有关的其他服务和供应品。4.2服务和供应品的申请 各

35、部根据本部门工作的需要,每月底填写采购申请表,由部门主任签字后递交到业务部,申请表中应注明所需服务和供应品的特征、技术要求、提供时间等资料。4.3制定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计划 业务部根据各检测室的申请,进行综合分析汇总填写采购计划表由业务部主任审批签字,对于大宗采购则由分管主任审批签字后,交办公室选择供应商并实施采购。4.4供应商评价和选择4.4.1办公室根据采购计划的要求,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应组织评价。4.4.2办公室根据采购计划的要求,根据以下原则提出供应商名单: a遵循优质、优价的原则; b供应商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良好的质量信誉和资信情况。4.4.3供应商的

36、评价包括以下内容:a 被提名供应商的资信能力;b 供应商的供货业绩;c 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d 价格;e 交货情况;f 服务情况。4.4.4办公室根据对供应商评价的结果,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填写合格供应商登记表。4.4.5办公室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内容为:供方调查、评价记录、每批供货量、服务质量、交货期、检测报告等。4.4.6对非现货的采购应签订采购合同;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a 供方名称、地址、联系方式;b 采购服务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c 交货、完成日期、运输方式等。4.5采购产品的验证4.5.1验证依据a 采购计划标定的质量技术要求;b 采购合同标定的质量技术要求;c

37、国家行业相关产品服务的技术标准;d 本公司进货检测规范。4.5.2服务的验证a 由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服务现场验证;b 根据有关验证依据逐项验收,合格后由验收人员与办公室主任在验收单上签字;c 验收中发现不合格,应注明项目、依据,提出处理意见与供方协调一致后报分管主任审批执行。4.5.3供应品的验证a 采购员在采购现场验证合格后决定采购;b 采购品到所后,由保管员根据进货发票及检测依据进行逐项验收,合格后签上姓名,办理入库;c 保管员发现不合格,即签上姓名连同物品进采购员,进行退货处理。4.6采购产品的贮存 保管员对验收合格的产品按仓库保管规定进行贮存。4.7采购产品的领用4.7.1产品使

38、用部门填写“领料单”,经室主任签字后到仓库领取;4.7.2保管员按”领料单”发放物品。4.8资料管理 采购过程中的所有质量资料,均按文件管理程序进行管理。5.相关文件5.1设备管理程序5.2新项目评审程序5.3量值溯源程序5.4记录控制程序6.质量记录6.1采购申请表6.2采购计划表6.3供应商评价表6.4合格供应商登记表6.5材料验收单1.目的服务客户程序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为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改进措施提供依据。2.范围适用于客户对有分合同要求的服务和常规服务活动的控制以及与客户的沟通。3.职责业务部和检测部负责客户服务的管理;了解客户的

39、需求,满足客户的愿望,并将反馈信息及时报送相关部门用于改进质量体系。4.程序4.1业务部、检测部负责客户的接待,明确客户的需求,确定满足客户要求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4.2客户如需要到现场检测检测的工作,业务部及检测室应及时安排,检测人员按照与客户商定的时间、地点、交通方式到现场服务。4.3检测室在对客户的检测检测过程中(包括现场服务),如设备检测的数据出现明显偏离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客户,明确协商解决办法,并积极配合完成。4.4客户如需进入实验室的相关区域直接观察为其进行的检测的情况,需经业务部或检测部许可。业务部或检测部在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并确保其他客户机密的前提下,安排客户

40、到实验室观察与其工作有关的操作。4.7业务部或检测部负责收集客户的各种要求与意见,可以是电话、信函等方式,应详细记录于客户信息反馈表。4.8业务部对所有客户均应记录,并建立客户档案,对于重要客户应由专人主动联系,跟踪服务,及时提供我公司有关业务的最新信息。4.9业务部每年至少一次召集客户座谈,征求对我公司在服务和技术方面的各种需求,汇总整理后形成书面材料,为管理评审及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依据。5.相关文件5.1改进控制程序5.2管理评审程序.质量记录 客户信息反馈表投诉处理程序1.目的 正确处理来自顾客或其他方面对本公司工作质量不满意的抱怨,维护本公司服务信誉。2.范围 适用手抱怨的受理、处理

41、过程。3.职责3.1检测部主任负责抱怨的受理、处理;3.2相关责任部门主任负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4.程序4.1抱怨的信息来源4.1.1顾客申诉、投诉;4.1.2与顾客的直接沟通;4.1.3问卷与调查;4.1.4来自消费者组织的报告;4.1.5媒体的报导;4.1.6行业研究活动。4.2抱怨的受理4.2.1热情接待来人、来电,尽可能详细问明情况并做好记录。4.2.2认真阅读申诉、投诉材料并妥善保管,如遇疑义可与信息来源处联系取证。4.2.3根据记录和材料填写申诉、投诉登记表,对申诉和投诉的内容作出适当的描述。4.3调查分析、确认事实4.3.1申诉、投诉是反映服务质量的重要信息之一,受理

42、后应及时和相关责任部门及人员联系,通过调查核实,分析研究,确认事实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4.3.2必要时报告质量负责人,组成专项调查组进行调研、分析、评判。4.4抱怨的处理4.4.1属下列情况之一的,按改进控制程序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a 质量体系适应性和有效性方面的问题;b 检测工作质量方面问题;c 责任人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d 计量器具、仪器设备失准方面的问题。4.4.2属下列情况之一的,按改进控制程序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 a顾客或其他方面的期望、要求; b通过调研引发的其他潜在的不符合倾向。4.4.3经确认不属于本公司责任的问题,通过与申诉、投诉者沟通解决。4.4.4当客户投诉属重大质量事故

43、时,质量负责人可决定进行附加审核,必要时主任可决定增加管理评审。4.4.5填写申诉、投诉处理报告人向申诉、投诉者或其他方面通报处理结果并征求意见。4.4.6就因本公司过失所造成的客户损失与其协商解决;必要时给予实物或经济赔偿,直至客户满意。4.5做好申诉、投诉处理的记录并保存。5.相关文件5.1改进控制程序5.2内部审核程序5.3管理评审程序6.质量记录6.1申诉、投诉登记表6.2申诉、投诉处理报告1.目的不符合的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为保证所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对检测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报告发放或使用。2.范围 适用于对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的检

44、测活动,以及不合格报告的控制。3.职责3.1检测部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的各环节中所出现的不符合工作进行识别,并跟踪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结果;3.2报告签发人负责报告的质量控制;3.3所质量负责人负责对不符合工作做出处理决定;3.4各检测室负责对不符合工作采取纠正措施。4.程序4.1不符合项和产品的识别4.1.1检测人员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开展检测工作,一旦发现偏离,则予以记录。部门质量监督员通过对本室开展的检测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在人员、设备、方法、样品处置和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核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各部门再将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汇总后报检测部。4.1.2检测部通过对各部门反映的情况,以及

45、客户的抱怨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是否增加内部审核的频次,或专项审核建议,报所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4.1.3检测部组织具备审核资格的人员对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进行记录,具体程序见内部审核程序。4.1.4报告签发人通过对报告的格式、所含信息量和结果表示进行审核,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报告及时记录,并反馈到检测部。4.1.5检测部依据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程序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监控,记录和分析产生不符合结果的原因。4.2不符合项和产品的评价4.2.1检测部对所有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按要素和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对个别的、偶然发生的不符合工作,被证实不会影响到报告的质量的鉴别为一般

46、不符合项;4.2.2经统计分析,属某部门整体出现不符合项或某要素失控,或直接影响到报告的质量的,鉴别为严重不符合项;4.2.3凡报告上出现不符合项均定为不合格产品。4.3不符合项和产品的处置4.3.1属一般不符合项并能现场关闭的工作,由检测部通知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实施现场关闭措施,检测工作正常开展。4.3.2属一般不符合项而不能现场关闭的工作,及属严重不符合项工作,则由检测部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标识、隔离、立即停止工作等措施,并组织人员对产生不符合项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实施。4.3.3属不符合产品的工作则立即通知停止工作,扣发报告。报告签发人核查原始记录,属打印错误的则立

47、即通知纠正,属其他原因引发的不符合要求的,通知检测部按上一条程序处置。如果不符合报告已发出,则由业务部或检测部负责收回,并重新发放符合要求的报告。4.3.4属经常性或重复性出现的不符合项和产品,通过原因分析,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则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4.4不符合工作的控制 检测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跟踪验证,证实所采用的纠正措施已消除了产生不符合工作的所有因素,报请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通知相关部门恢复工作。若所采用的纠正措施消除不了产生不符合工作的因素,则通知客户不具备开展该检测工作的能力,并取消该项工作。5.相关文件5.1内部审核程序5.2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程序5.3改进程序5.

48、4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预防措施和纠正、改进控制控制程序 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向本组织和客户提供更多的收益。2.范围 适用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3.职责3.1检测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检测服务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表监督、协调措施的实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3.2各部门参与质量改进策划并负责实施与其相关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3.3质量负责人负责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审批。3.4主任负责重大改进措施的批准。4.程序4.1持续改进的策划4.1.1组织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

49、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4.1.2日常的改进活动 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可以使用纠正和预防措施。4.1.3较重大的改进项目 涉及对现有过程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时应考虑:a 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b 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和确定改进方案;c 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结果。4.1.4检测部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客户抱怨、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认体系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检测服务质量、资源配置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质量负责人审核,主任批准

50、后予以实施。4.2纠正措施4.2.1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4.2.2识别不合格 质量管理体系或技术工作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确认。a 检测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过组织规定值时;b 内部审核发现不合格时; c外部审核发现不合格时; d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e顾客抱怨信息分析确认存在不合格时; f对员工的考察或监督中发现不合格时;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4.2.3原因分析a 检测部组织相关部门调查分析产生问题的所有潜在原因,包括顾客的要求、样品、样品规格、方法和程序、员工

51、的技能和培训、消耗品、设备及其校准;b 可采用统计技术或试验等方法分析不合格产生的主要原因;c 评价出现的不合格对质量影响的重要程度;4.2.4纠正措施的选择和实施a 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检测部向责任部门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对不合格事实进行描述,对纠正时间、方法、质量等提出具体要求。b 责任部门负责人责成责任人选择并制定最佳消除问题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措施要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大小相适应。纠正措施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c 责任人执行纠正措施,如果是针对严重不合格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在实施前应将措施计划递交检测部进行评审,必要时报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d 将纠正措施采取的任何必要

52、的变更,制定成文件并加以实施。4.2.5纠正措施的监控a 检测部组织内审员或其他人员负责对实施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跟踪验证并进行评定,如无效应调查分析原因,要求责任部门重新提出措施计划。b 如有特殊原因,责任部门应在规定期限前向检测部提出申请,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延期完成,否则应按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4.2.6附加审核a 当在某活动区域发现不合格项,并由此导l起对组织是否符合自身的方针和程序或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产生怀疑时,检测部应报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对相应的活动区域实施计划外的附加审核。b 附加审核按内部审核程序要求进行。4.3预防措施4.3.1组织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

53、在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4.3.2识别潜在不合格4.3.2.1检测部及时了解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运作、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并在日常的检查和监督中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重点分析以下记录:a 检测工作质量统计及其风险分析、技术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分析、资源配置状况、顾客满意程度调查;b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c 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d 纠正、预防、改进措施执行记录等。4.3.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根据潜在的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检测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描述潜在的不合格事实并对责任部门提出要求。4.3.2

54、.3责任部门分析原因,组织制定预防措施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4.3.2.4检测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必要时组织对有效性进行评审。4.4纠正、预防、改进措施实施控制及记录4.4.1当出现对工作质量或本公司信誉产生重大影响时,不合格或出现严重潜在的不合格,检测部应报经质量负责人组织分析原因和确定责任部门制定措施计划,并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4.4.2检测部编制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表,用于记录本次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事实简述、措施要求的发出时间、责任部门、完成时间及验证结果。4.4.3由纠正、预防、改进措施引起的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4.4.4检测部收集和保存纠正、预防、改进

55、措施的记录,并将其中重要的相关记录作为下次管理评审输入之一。5.相关文件5.1内部审核程序5.2管理评审程序5.3文件控制程序5.4记录的控制程序6.质量记录6.1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6.2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表1.目的记录的控制程序 为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达到复现检测过程,对记录进行控制。2.范围 适用于质量和技术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存档、借阅、维护、清理等环节。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记录的保存,批准质量记录格式;3.2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记录格式的批准;3.3检测部负责质量记录的控制,技术记录格式的备案,检测记录及报告副本的管理;3.4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记录和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3.5检测室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管理;3.6业务部负责检测报告副本的管理。4.程序4.1记录的分类4.1.1质量管理体系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