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生理学试题库判断题一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21128638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理学生理学试题库判断题一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理学生理学试题库判断题一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理学生理学试题库判断题一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生理学试题库判断题一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生理学试题库判断题一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理学生理学试题库判断题一考试卷模拟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题号二三四五总分分数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号号学级班123 )4567)8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 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对可兴奋细

2、胞的静息电位无任 何影响。 ( )9、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内外被转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名姓10、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 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 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密时间越短, 因此当刺激强度无限增大, 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 这种刺激都是 有效的。 ()11、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 ()12、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都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机制传导动作电位的,因此二者兴奋的传导速度相同。 ()13、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生产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14、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

3、的动作电位。 ( )15、局部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 性兴奋。 ( )16、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17、骨骼肌的收缩过程需要消耗ATP,而舒张过程是一种弹性复原,无需消耗ATP。 ()18、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过程中,横桥与Ca2+结合,牵动细肌丝向M线滑行。 ()19、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的特点是,每次新收缩的收缩期都出现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过程中。 ()20、骨骼肌收缩时,长度可以不缩短,而仅发生肌张力的变化。 ()21、正常成人血浆约占体重的 5。 ()22、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数量越多,则比重越大

4、。 ()23、血浆的粘滞叠连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本身的特性,并不决定于 血浆。 ( )24、红细胞叠连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本身的特性,并不决定于血浆 。 ( )25、血浆蛋白含量增多,则血沉加快。 ( )26、红细胞只运输O 2,不运输CO 2O ()27、红细胞也具有缓冲作用。 ()28、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一成不变。 ()29、血浆蛋白总浓度不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越大,血浆胶体渗透压越低。()30、血清是经抗凝后,无红细胞的液体成分。 ()31、贫血时血细胞比容升高。 ()32、脱水时血细胞比容升高。 ()3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与细胞的物理性叠连无关。 (

5、)3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产生主要是机体缺铁所引起的。 ()35、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中性粒细胞数增多。 ()36、血小板释放的 5-羟色胺及儿茶酚胺等生物活性物质,有利于止血。 ()37、外源性凝血是由因子皿启动的,这种因子存在于组织中。()38、血液凝固三个阶段都需要Ca2 +的参与。()39、红细胞凝集后,经振荡不能使细胞彼此分开。 ()40、血小板数量减少,则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41、某人失血后输入200ml的A型血,没有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一定的 A 型。()42、Rh阴性的人二次输Rh阳性人的血时,不会出现凝集反应。()43、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凝集原类型。 ()44、因子

6、X的激活是内源性凝血的开始。()45、只有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46、Rh阳性说明红细胞表面含有Rh抗原。()47、由于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4期自动去极速度快,所以它的传导速度最快。()48、当心肌细胞动作电位3期K+夕卜流加快时,动作电位时程将缩短。()4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4期Ca2+的复原是由钠泵提供能量的。()50、心肌自律细胞最大复极电位负值越大,则自律性越高。 ()51、心室肌细胞兴奋时,Ca2 +除由终池释放入肌浆外,尚需来自细胞外液。 ()52、在心肌有效不应期内,无论给予多强的刺激也不会产生膜的任何程度的去 极化。 ( )53、在相对不应期内,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

7、会引起细胞发生兴奋。 ()54、心房收缩,使房内压升高,迫使房室瓣开放,血由心房流入心室。 ( )55、每分钟由两侧心室共同射出的血量称每分输出量。 ()56、左心室肌肉肥厚,收缩力强,所以每搏输出量比右心室多。()57、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肌收缩前被拉得愈长,收缩力就愈大。()58、心肌收缩力增强,若心舒末期容积不变,则射血分数不变。()59、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所以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大。 ( )60、第一心音标志心室收缩开始,心室收缩力增强则第一心音加强。 ( )61、心电图可反映心脏机械收缩、舒张过程。 ( )62、全身阻力血管指的是小动脉和微动脉。 ( )63、平均动脉压是

8、收缩和舒张压之和的平均值。 ( )64、当外周阻力增加时,动脉血压升高,脉压减小。 ( )65、动脉脉搏图的上升支表示心室收缩期,下降支表示心室舒张期。 ( )66、血液流向静脉已无搏动,故无静脉脉搏。 ( )67、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a受体,使心 跳加快加强。 ( )68、安静时用相同刺激强度,同时刺激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时,心率不变。 ( )69、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外周 阻力增加。 ( )70、体内多数血管舒张是由于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所致。 ()71、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是加压反射。 ()72、刺激迷走神经或按压颈动

9、脉窦区可导致心率减慢或心脏停搏。 ()73、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是加压反射。 ()74、减压反射是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调节机制中的最重要反射。 ()75、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管紧张素口都具有很强收缩血管的作用。( )76、冠脉虽受交感神经支配,但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冠脉的收缩作用不明显。 ( )77、微动脉的舒缩活动主要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活动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影响。 ()78、中心静脉压升高的原因有二:一是回心血量增多;二是心肌收缩力减弱,使输出量减少。 ()79、824 kPa(60 180 mmHg),尤对搏动性血压变化敏感。()80、颈动脉

10、体和主动脉体的感受装置对牵张、压力等刺激敏感。 ()81、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和心脏活动的变化是相同的。()82、神经递质大都贮存在突触小体中。()83、在一个反射活动中,虽然传出神经元的冲动来自传入神经元,但二者发放 冲动的频率并不相同。 ( )8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具有局部电位性质,可以总和。 ( )85、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个神经元兴奋,必然引起另外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反应 。( )86、中枢递质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兴奋 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 )87、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的去极化引起的。 ( )88、兴奋可通过突触联系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双

11、向传播。( )89、感觉传导通路在上行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一次交叉,浅感觉传导道是先交 叉后上行,而深感觉传导道是先上行后交叉。 ( )90、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具有“ 1对1”的关系。 ( )91、丘脑是除嗅觉外所有感觉传导最重要的换元站。 ( )92、痛觉是没有适宜刺激的一种特殊感觉,任何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成为伤 害性刺激,必然引起痛觉。 ( )93、内脏感觉、包括痛觉在内的传入冲动,绝大部分是通过副交感神经传入中 枢的。( )94、躯体感觉的投射在第一体感区是倒置的,而在第二体感区则是正立的。 ( )95、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既有抑制作用也有加强作用。 ( )96、在骨骼肌有肌梭和腱器

12、官两种感受器,其中腱器官是腱反射的感觉器。( )97、脊休克是由于断面以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下行纤维的易化作用所致 。 ( )98、在中脑四叠体(上、下丘)水平之间切断脑干,出现的去大脑僵直属于a僵直。()99、脑干网状结构内对牵张反射的抑制区活动有赖于高极中枢的始动作用。 ( )100、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肌肉,包括面部肌肉的支配是交叉性的。( )101、根据自主神经系统结构特征,若刺激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时,影响范围较 广泛;而若刺激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时,则影响范围较局限。 ( )102、所有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重要支配。( )103、所有汗腺都只受交感神经的单一支配。 ( )104、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纤维属于胆碱能纤维。 ( )105、机体在活动时,迷走 -胰岛素系统活动水平较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 动水平高。( )106、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又是调节内分泌的高级中枢。 ( )107、第一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功能系统。( )108、人类语言功能的左侧优势现象是先天形成,不可改变的。( )109、p波是大脑皮层兴奋时出现的主要波形。()110、突触前抑制可使突触后膜出现IPSP()111、中枢神经元间缝隙连接部位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 ()112、同一递质在不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效应,这取决于不同的受体。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