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1125253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1.还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 .“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

3、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 .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 .读课题。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3自由读课文。 4.自学生字及词语。可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4、。也可以先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将课文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 .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缨、缚、梁、眺、陕、诵 ()交流难点字的识记方法。“缨、缚、梁、眺、陕、诵”六个字可以用与形近字相比较的方法识记。 缨樱 缚搏 梁粱 眺跳 陕峡 诵通 读准后鼻音字:缨、梁 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长缨山梁陕北缚住 谈古论今天高云淡红旗漫卷瓦窑堡不朽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

5、.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理解“山梁”。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眺望、吟诵。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词。 5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梁”字上部的点画较多,注意写好。 眺:左边是“目字旁”,不要写成“日”。 朽:与“巧”比较识记。 2.自由书空写一写。 3.将每个字描红一个,临写两个。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价。 五、作业设计。 1.把这篇课文读流利,读给家人听。 2

6、.用本课的生字做词语卡片。 3找找长征的故事,读一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

7、党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chu,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n n。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 学习课文第1、2段。 1、读课文第1、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

8、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指导朗读。 学习课文第、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四、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 学习第段。 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

9、的默读课文第5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学习第6段 、红军战士越往上爬面临的困难越大,“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前进,“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默读第6段,并在相应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全班交流。 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颤”体会

10、天气冷到极点;从“头晕脑涨,呼吸困难”、“要是就”这些句子中体会红军将士迈步前进极端困难,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翻越雪山。 3、引导朗读,并通过引读、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五、感受红军的革命情深 过渡:雪山无情,人有情;气候恶劣,但“人定胜天”!看吧,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用顽强的意志,人间的真情去战胜那坚实的冰山的! 1、读72段,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全班交流。 从“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可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怎样的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 从“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

11、可看出他们患难与共,唇齿相依;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4、第11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5、读1段中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的喜悦心情。) 六、感受胜利的喜悦 红军胜利会师,想象战士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七、作业练习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有何收获。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下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3 教学要求: 知识和技能: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

12、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读中感悟促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学习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英勇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学习作者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 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长征途中,红

13、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2、听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小组内评改,纠错。重点: 戳:读音chu,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n qin。 3、学生相互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生共同解决难度较大的词语。 4、全班齐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

14、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四、齐读全文,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红军长征图中的雪山到底给那些战士们带来了那些问题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习1-4自然段,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 (一)学习课文第、段。 读课文第1、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 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

15、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 1 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 汇报勾画的内容。 3 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4段。 三、学习6自然段,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 (一)学习第5段。 、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默读课文第5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环

16、境描写的句子“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二)学习第段 1、红军战士越往上爬面临的困难越大,“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前进,“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默读第段,并在相应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 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颤”体会天气冷到极点;从“头晕脑涨,呼吸困难”、“要是就”这些句子中体会红

17、军将士迈步前进极端困难,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翻越雪山。 3、引导朗读,并通过引读、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四、学习-12自然段,感受红军的革命情深 过渡:雪山无情,人有情;气候恶劣,但“人定胜天”!看吧,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用顽强的意志,人间的真情去战胜那坚实的冰山的! 1、读7-12段,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从“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可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怎样的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 从“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可看出他们患难与共,唇齿相依;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4、第11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5、读12段中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的喜悦心情。) 五、感受胜利的喜悦 红军胜利会师,想象战士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小组互谈感受,指名反馈。 六、作业练习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有何收获 .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1、翻越大雪山 无畏的精神 雪山 环境险恶走向胜利 崇高的革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