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1123140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3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必修1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一、 渗透作用1、渗透系统的组成条件 具有半透膜 种类: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 特性:允许水分子及小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等大分子通过。 半透膜两侧为溶液体系(S1,S2),且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2、渗透作用的发生 若S1浓度 S2浓度,单位时间内由S2 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 S2 的水分子数,外在表现为S1液面上升。 若S1浓度 S2浓度,则情况相反,外在表现为S1液面下降。 h到达一定高度后,由半透膜进出漏斗的水分子数相等,渗透系统达到平衡,液面不再变化。注:在

2、达到平衡后,只要存在液面差h,则S1溶液浓度仍然大于S2溶液浓度,且h的高低决定于S1与S2的浓度差。水分子不但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移动,同时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移动,只是由低溶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移动的水分子数量相对较多。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红细胞的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动物细胞的吸水相当于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当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吸水的原理:细胞壁、细胞质中含大量的亲水性物质(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这些物质能从外界吸水。细胞结构特点及实例:

3、l 没有液泡的细胞,如干种子。干种子吸水膨胀l 有小液泡单未形成中央大液泡的细胞,如根尖、茎尖分生区的细胞,茎形成层细胞,燕麦胚芽鞘细胞。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渗透作用)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动物细胞有明显的区别,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水分进出细胞要经过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

4、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3、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应用 判断细胞的死活分别镜检 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待测细胞 + 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分离剂细胞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单一变量:不同浓度的分离剂)分别镜检 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植物细胞 + 同一浓度的分离剂 刚发生质壁分离时所需时间比较判断质壁分离速度(或细胞液浓度)。(单一变量:不同植物细胞

5、)分别镜检 比较未知浓度的溶液浓度大小同一植物的成熟细胞 + 未知浓度的溶液 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位置溶液的浓度越大)。(单一变量:未知浓度的溶液) 验证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单一变量:植物细胞结构特性) 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4、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原理l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但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l 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外界溶液中的水分经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 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紫色的新鲜洋葱鳞片叶。 实验步骤l 制作洋葱鳞

6、片叶表皮临时装片。l 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有一个紫色的中央大液泡。 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l 一侧3g/mL的蔗糖溶液 临时装片 另一侧吸水纸吸引。l 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l 一侧滴入清水 临时装片 另一侧吸水纸吸引。l 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中央液泡逐渐胀大(紫色变浅)。 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实验结论l 成熟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l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l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注意事项实验试剂: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l 若使用质量浓度为0.5g/m

7、L的蔗糖溶液,则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则细胞失水,导致死亡。l 若使用质量浓度为1mol/L的KNO3溶液,则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并能自动复原。因为K+和NO3-可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渗透吸水。l 若使用质量浓度为1mol/L的醋酸溶液,则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为醋酸能杀死细胞,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物质的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而且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可以说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

8、,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生物膜的这种特性,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1、探究历程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这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实验观察细胞对不同物质通透性不同,脂质更容易通过。提出假设细胞膜由脂质组成。实验验证提取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引出问题脂质和蛋白质如何构成细胞?建立模型实验研究1:脂质在细胞中如何排列? 事实:将提取的脂质铺展在水平面上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结论:在细胞膜中,脂质以双分子层的形式存在。实验

9、研究2:蛋白质在细胞中如何分布? 推测:蛋白质覆盖在脂质两侧。电镜观察:细胞膜为“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模型: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组成,是静态统一的结构。完善模型质疑:生物膜不可能是静态的。实验研究:人和鼠细胞融合实验。经过40min后,荧光均匀分布。实验结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修改模型:流动镶嵌模型(由桑格和尼克森1972年提出)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镶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

10、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细胞膜外表面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主要有保护和润滑(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识别作用。注:核膜、细胞器膜不含糖蛋白。 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2、生物膜的空间结构磷脂分子相互平行排列、与膜的表面垂直,上下两排形成了磷脂双分子层,所以亲水性的头部都朝向膜的内外两表面,疏水性的尾部在中间。如果只看磷脂分子的排列,细胞膜是对称的。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n 镶嵌性:膜的基本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镶嵌蛋白质构成的。n 流动性: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和脂质分子在膜中可做多种形式的移动,膜整体结构也具有流动性。流动性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物

11、质运输、细胞识别、细胞融合、细胞表面受体功能调节等均与之有关。(膜的流动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加快)n 不对称性: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不相同,如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在细胞膜的内表面没有发布。 生物膜的功能特点:生物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3、生物膜的成分及功能 脂质n 含量:约占膜重的50%n 功能:磷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n 膜脂的主要成分:磷脂和胆固醇 蛋白质n 含量:约占膜重的40%n 功能:在机械支持、物质运输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n 分布:不对

12、称 糖类n 含量:约占膜重的2% - 10%n 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位于膜外侧,起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注: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相对活动较旺盛的膜,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因为膜的功能活动主要由蛋白质来承担。 通过糖蛋白的位置可判断膜的内侧和外侧。4、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区别: 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膜功能方面的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 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13、5、细胞膜的成分与其结构、功能特性的关系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将两种溶液连通时,溶质分子会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成为被动运输。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主动运输。一、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定义: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举例:水、氧气、二氧化碳方向:高浓度 低浓度2、协助扩散定义: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举例:葡萄糖方向:高浓度 低浓度二、主动运输定义: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主动运输。举例:Na+、K+、Ca2+ 三、自由扩散

14、、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高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图例举例O2、CO2、H2O、甘油、乙醇、笨等出入细胞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表示曲线(一定范围内)O2浓度判断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即使由高浓度 低浓度运输;2、是否顺浓度梯度:只要是从低浓度 高浓度,就是主动运输;3、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就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再根据浓度、能量进一步判断。注:1、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确保了溶脂性物质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2、载体是细胞

15、膜上一种蛋白质,不同物质分子的载体不同,即载体具有专一性,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3、在低浓度时,物质运输通过细胞膜的速度,协助扩散要比自由扩散快得多,这是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与特异的物质结合,将物质运到细胞膜内或外。4、主动运输能保证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是一种对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四、胞吞和胞吐载体蛋白能够帮助许多离子和小的分子通过细胞膜,但对于像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的运输却无能为力,大分子的运输?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凹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

16、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五、重点和难点1、自由扩散中物质运输速度和浓度梯度的关系 A图中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协助,次图是物质通过细胞膜时的自由扩散过程。 A图中随着细胞膜外物质浓度的降低,自由扩散的速度会越来越慢。 B图中表示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呈正比关系,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只受物质浓度的影响。2、协助扩散中物质运输速度和浓度梯度的关系 A图代表协助扩散过程,不消耗能量,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17、,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A图中物质转运速度会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制约,如B图中ab段,即物质浓度再大,物质运输速度不再增加。 B图中Oa段随浓度梯度的升高,物质运输速度逐渐加快,说明此段的限制因素是物质浓度梯度,而载体蛋白是充足的。3、主动运输中物质运输速度与氧分压的关系 A图可判断为主动运输,因为此物质的运输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并且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B图中,a点表示氧气浓度为零时,也可发生主动运输(所有能量来自无氧呼吸);ab段表示随氧分压的升高,物质运输速度逐渐增加,此时,限制物质运输速度的直接因素是能量;bc段表示随氧分压的升高,物质运输速度不再增加,此时,限制物质运输速度的直接因素是

18、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C图可知,主动运输中物质运输的方向既可逆浓度梯度,也可顺浓度梯度。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书籍举世之宝梭罗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