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1120405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38.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后思考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后思考题答案(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习题解答1 荷载与作用1.1 什么是施加于工程结构上的作用?荷载与作用有什么区别? 结构上的作用是指能使结构产生效应的各种原因的总称,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引起结构产生 作用效应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施加于结构上的集中力和分布力,例如结构自重,楼面的人群、家具、 设备,作用于桥面的车辆、人群,施加于结构物上的风压力、水压力、土压力等,它们都是直接施加于 结构,称为直接作用。另一种是施加于结构上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例如基础沉降导致结构外加变形 引起的内力效应,温度变化引起结构约束变形产生的内力效应,由于地震造成地面运动致使结构产生惯 性力引起的作用效应等。它们都是间接作用于结

2、构,称为间接作用。“荷载”仅指施加于结构上的直接作用;而 “作用 ”泛指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的所有原因。1.2 结构上的作用如何按时间变异、空间位置变异、结构反应性质分类? 结构上的作用按随时间变化可分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按空间位置变异可分为固定作用 和自由作用;按结构反应性质可分为静态作用和动态作用。1.3 什么是荷载的代表值?它们是如何确定的? 荷载代表值是考虑荷载变异特征所赋予的规定量值, 工程建设相关的国家标准给出了荷载四种代表 值: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荷载可根据不同设计要求规定不同的代表值,其中荷载标准 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其它代表值都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考虑

3、相应的系数得到。2 重 力 作 用2.1 成层土的自重应力如何确定?地面以下深度 z 处的土体因自身重量产生的应力可取该水平截面上单位面积的土柱体的重力,对于 均匀土自重应力与深度成正比,对于成层土可通过各层土的自重应力求和得到。2.2 土压力有哪几种类别?土压力的大小及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挡土墙的移动情况和墙后土体所处应力状态, 土压力可分为静止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 压力三种类别。土的侧向压力的大小及分布与墙身位移、填土性质、墙体刚度、地基土质等因素有关。2.3 试述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产生的条件?比较三者数值的大小? 当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位移或转动

4、,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此时墙背所受的 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可用 E0 表示。当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离开土体方向移动或转动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从静止土压力 值逐渐减少,直至墙后土体出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将沿这一滑动面向下向前滑动,在滑动楔体 开始滑动的瞬间,墙背上的土压力减少到最小值,土体内应力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 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可用Ea 表示。当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土体方向移动或转动时,墙体挤压墙后土体,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从静 止土压力值逐渐增大,墙后土体也会出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土体将沿滑动方向向上向后推出,在滑动 楔体开始隆起的瞬间,墙

5、背上的土压力增加到最大值,土体内应力处于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 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可用Ep 表示。在相同的墙高和填土条件下,主动土压力小于静止土压力,而静止土压力又小于被动土压力,即:2.4如何由朗金土压力理论导出土的侧压力计算方法?郎金土压力理论假定土体为半空间弹性体,挡土墙墙背竖直光滑,填土面水平且无附加荷载,根据 半空间内土体的应力状态和极限平衡条件导出了土压力计算方法。当填土表面受有连续均布荷载或局部均布荷载,挡土墙后有成层填土或填土处有地下水时,还应对侧向土压力进行修正。2.5试述填土表面有连续均布荷载或局部均布荷载时土压力的计算?当挡土墙后填土表面有连续均布荷载q

6、作用时,可将均布荷载换算成当量土重,其土压力强度比无均布荷载时增加一项 qKa即可。墙底的土压力强度为:(qH)Ka,实际的土压力分布图为梯形abed部分;土压力作用点在梯形的重心。当填土表面承受有局部均布荷载时,通常可采用近似方法处理,从局部均布荷载的两端o点及m点作两条辅助线 oa和me,且与水平面成(45/ 2 )角。认为a点以上和e点以下的土压力都不受地面荷载影响,ae间的土压力按均布荷载对待,对墙背产生的附加土压力强度为qKa,ae墙面上的土压力分布如图所示。i1填土表面有连续均布荷载空 hl l-iti Mf SffX填土表面有局部均布荷载2.6试述民用建筑楼面活荷载的取值方法?民

7、用建筑楼面活荷载在楼面上的位置是任意布置的,为方便起见,工程设计时一般可将楼面活荷载处理为等效均布荷载,均布活荷载的量值与房屋使用功能有关,根据楼面上人员活动状态和设施分布情 况,在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划分档次,确定取值。(1) 活动的人较少,如住宅、旅馆、医院、教室等,活荷载的标准值可取2.0kN/m2。(2)活动的人较多且有设备,如食堂、餐厅在某一时段有较多人员聚集,办公楼内的档案室、资料室可能堆积较多文件资料,活荷载标准值可取2.5kN/m2。(3)活动的人很多且有较重的设备,如礼堂、剧场、影院、体育馆看台人员可能十分拥挤,无固 定座位时可取 3.5kN/m2;有固定座位时可取 3.0k

8、N/m2。(4)活动的人很集中,有时很拥挤或有较重的设备,如商店、展览厅既有拥挤的人群,又有较重的物品,活荷载标准值可取3.5kN/m2。(5)人员活动的性质比较剧烈,如健身房、舞厅由于人的跳跃、翻滚会引起楼面瞬间振动,通常把楼面静力荷载适当放大来考虑这种动力效应,活荷载标准值可取4.0kN/m 2;(6)储存物品的仓库,如藏书库、档案库、贮藏室等,柜架上往往堆满图书、档案和物品,活荷载标准值可取5.0kN/m2。采用无过道的密集书柜时,活荷载标准值取为12.0kN/m2。(7) 有大型的机械设备,如建筑物内的通风机房、电梯机房,活荷载标准值可取 6.0kN/m 27.5kN/m 2。(8)在

9、礼堂、影剧院、教室、办公楼等场所,散场、散会或下课之后,楼梯、走廊、和门厅等处人流集中,拥挤堵塞,停留时间较长,其楼面活荷载取值应大于相邻房间的荷载值0.5kN/m2。基于上述方法,荷载规范给出了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 值系数,设计时可直接取用所给数值。2.7当楼面面积较大时,楼面均布活荷载为什么要折减?民用建筑的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是建筑物正常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当楼面面积较大时, 作用在楼面上的活荷载不可能同时布满全部楼面,在计算楼面梁等水平构件楼面活荷载效应时,若荷载 承载面积超过一定的数值,应对楼面均布活荷载予以折减。同样,楼面荷载最大值满布各层楼

10、面的机会 更小,在结构设计时,对于墙、柱等竖向传力构件和基础应按结构层数予以折减。2.8工业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是如何确定的?工业建筑楼面上荷载的分布形式不同,生产设备的动力性质也不尽相同,安装在楼面上的生产设备是以局部荷载形式作用于楼面,而操作人员、加工原料、成品部件多为均匀分布;另外,不同用途的厂 房,工艺设备动力性能各异,对楼面产生的动力效应也存在差别。为方便起见,常将局部荷载折算成等 效均布荷载,并乘以动力系数将静力荷载适当放大,来考虑机器上楼引起的动力作用。2.9如何将楼面局部荷载换算为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板面等效均布荷载按板内分布弯矩等效的原则确定,即简支板在实际的局部荷载作用下引起

11、的绝对最大弯矩,应等于该简支板在等效均布荷载作用下引起的绝对最大弯矩。单向板上局部荷载的等效均布 活荷载qe,可按下式计算:qe 8M max。式中:I为板的跨度;B为板上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Mmaxe bl2为简支单向板的绝对最大弯矩,按设备的最不利布置确定,设备荷载应乘以动力系数。2.10屋面活荷载有哪些种类?如何取值?房屋建筑的屋面分为上人屋面和不上人屋面,上人屋面应考虑可能出现的人群聚集,活荷载取值较大;不上人屋面仅考虑施工或维修荷载,活荷载取值较小。屋面设有屋顶花园时,尚应考虑花池砌筑、苗圃土壤等重量。屋面设有直升机停机坪时,则应考虑 直升机总重引起的局部荷载和飞机起降时的动力效应。

12、机械、冶金、水泥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排灰产生,易在厂房及邻近建筑屋面形成积灰荷载, 设计时也应加以考虑。2.11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屋面积灰荷载?影响屋面积灰荷载取值有哪些因素?冶金、铸造、水泥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排灰产生,易于在厂房及其邻近建筑屋面堆积,形成 积灰荷载。当房屋离灰源较近,且位于不利风向下的屋面天沟、凹角和高低跨处,常形成严重的灰堆现 象。设计时应考虑屋面积灰情况,合理确定积灰荷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影响积灰厚度的主要因素有除尘装置的使用、清灰制度的执行、风向和风速、烟囱高度、屋面坡度 和屋面挡风板等。2.12计算挑檐、雨蓬承载力时,如何考虑施工、检修荷载?设计屋面板、檩

13、条、钢筋混凝土挑檐、雨蓬和预制小梁时,除了考虑屋面均布活荷载外,还应验算 在施工、检修时可能出现在最不利位置上,由人和工具自重形成的集中荷载。屋面板、檩条、钢筋混凝土挑檐和预制小梁,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应取1.0kN,并应作用在最不利位置处进行验算;计算挑檐、雨蓬承载力时,应沿板宽每隔1.0m取一个集中荷载;在验算挑檐、雨蓬倾覆时,应沿板宽每隔2.53.0m的取一个集中荷载,集中荷载的位置作用于挑檐、雨蓬端部。2.13试述公路桥梁汽车荷载的等级和组成?车道荷载的计算图式和标准值?公路桥梁汽车荷载分为公路一I级和公路一n级两个级别,分别由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组成。桥梁 结构的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车

14、道荷载由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组成。桥梁结构的局部加载、涵洞、桥 台和挡土墙土压力等的计算采用车辆荷载。车辆荷载和车道荷载的作用不得叠加。车道荷载是个虚拟荷载,它的荷载标准值 qk和Pk是在不同车流密度、车型、车重的公路上,对实 际汽车车队车重和车间距的测定和效应分析得到。 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应满布于使结构产生最不 利效应的同号影响线上;集中荷载标准值只作用于相应影响线中一个最大影响线峰值处。车道何载的计算图式见图2.28。公路一I级车道何载的均布何载的标准值为qk 10.5kN/m ;集中荷载标准值按以下的规定选取: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m, pk l80kN ;桥梁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5

15、0m时,Pk 360kN ;桥梁的计算跨径在 5m50m之间时,Pk值采用直线内插求得。计算剪力的效应时,上述集中荷载的标准值pk应乘以1.2的系数。图2.28车道荷载的计算图式公路一 n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 qk和集 中荷载标准值 pk按公路一I级车道荷载的0.75倍采 用。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应满布于使结构产生最不利效应的同号影响线上;集中荷载标准值只作用 于相应影响线中一个最大影响线峰值处。2.14车道荷载为什么要沿横向和纵向折减?桥梁设计时各个车道上的汽车荷载都是按最不利位置布置的,多车道桥梁上的汽车荷载同时处于最不利位置可能性随着桥梁车道数的增加而减小。在计算桥梁构件截面产

16、生的最大效应(内力、位移)时,应考虑多车道折减。当桥涵设计车道数等于或大于2时,由汽车荷载产生的效应应进行折减。大跨径桥梁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加桥梁上实际通行的车辆达到较高密度和满载的概率减小,应考虑计算跨径进行折减。2.15城市桥梁在设计中如何考虑作用于桥面的车辆荷载取值?我国城市桥梁的荷载设计,依据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该标准适用于城市内新建、改建的永久性桥梁与涵洞、高架道路及承受机动车的结构物的荷载设计。标准中采用两级荷载标准,即 城-A级、城-B级。城-A级汽车荷载适用于快速路及主干路。城-B级汽车荷载适用于次干路及支路。2.16桥梁设计时,人行道上的人群荷载如何考虑?

17、公路桥规人群荷载标准值按下列规定采用: 当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 50m时,人群荷载标准 值为3.0kN/m2;当桥梁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 150m时,人群荷载标准值为 2.5 kN/m2;当桥梁计算跨径在 50m150m之间时,可由线性内插得到人群荷载标准值。 对跨径不等的连续结构, 以最大计算跨径为准。人群荷载在横向应布置在人行道的净宽度内,在纵向施加于使结构产生最不利荷载效应的区段内。公路桥梁人行道板(局部构件)可以一块板为单元,按标准值4.0kN/m 2的均布荷载作用在一块板上进行 内力计算。计算人行道栏杆时,作用在栏杆立柱顶上的水平推力标准值取0.75kN/m ;作用在栏杆扶手上的竖向

18、力标准值取 1.0kN/m。我国城市人口密集,人行交通繁忙,城市桥梁人群荷载的取值较公路桥梁规定的要大。对于人行道 板的人群荷载应按 5kN/m2的均布荷载或1.5kN的竖向集中荷载分别计算,并作用在一块构件上,取其受力不利者。对于梁、桁架、拱及其他大跨结构的人群荷载,需根据加载长度及人行道宽来确定,可按 下列公式计算,且人群荷载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4kN/m 2。2.17 厂房吊车纵向和横向水平荷载如何产生?其取值如何确定? 吊车纵向水平荷载是由吊车的大车运行机构在启动或制动时引起的水平惯性力, 惯性力为运行重量 与运行加速度的乘积,此惯性力通过制动轮与钢轨间的摩擦传给厂房结构。吊车水平

19、荷载取决于制动轮 的轮压和它与钢轨间的滑动摩擦系数,该摩擦系数一般取0.10。因此,吊车纵向水平荷载标准值,应按作用在一边轨道上所有刹车轮的最大轮压之和的10%采用。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是当小车吊有额定最大起重量时,小车运行机构启动或刹车所引起的水平惯性 力,它通过小车制动轮与桥架轨道之间的摩擦力传给大车,等分于桥架两端,分别由大车两侧的车轮平 均传至吊车梁上的轨道, 再由吊车梁与柱的联接钢板传给排架。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式取值: T=(Q+Qi);式中:Q为吊车的额定起吊重量;Qi为横行小车的重量;g为重力加速度;为横向水平荷载系数。横向水平荷载系数 对于软钩吊车,当额定起重量不大于

20、i00kN 时,横向水平荷载系数应取 0.i2; 当为160500kN时,应取0.10;当不小于750kN时,应取0.08。硬钩吊车横向水平荷载系数取为0.20。2.18 厂房内设有多台吊车时,如何考虑吊车荷载组合? 当厂房内设有多台吊车时,考虑到各台吊车同时聚集在同一柱范围内的可能性较小,各台吊车同时处于最不利位置且同时满载的概率更小。在计算吊车竖向荷载时,单跨厂房设计时最多考虑2台吊车;多跨厂房最多只考虑 4 台吊车。在计算吊车水平荷载时,不论单跨还是多跨厂房最多只考虑2 台吊车。2.19 什么叫基本雪压?它是如何确定的?雪压是指单位水平面积上的雪重, 雪压值的大小与积雪深度和积雪密度有关

21、。 基本雪压是在空旷平 坦的地面上,积雪分布均匀的情况下,经统计得到的50 年一遇的最大雪压。屋面的雪荷载由于受到屋面形式、积雪漂移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与地面雪荷载不同,需要考虑一换算系数将地面基本雪压换算为 屋面雪荷载。2.20 我国的基本雪压分布有哪些特点? 我国基本雪压分布呈如下特点:(1) 新疆北部是我国突出的雪压高值区。该地区雪量丰富,加上温度低,积雪可以保持整个冬季 不溶化,新雪覆老雪,形成了特大雪压。( 2)东北地区冬季多降雪天气,同时气温较低,有利于积雪。因此大兴安岭及长白山区是我国另 一个雪压高值区。( 3)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是我国稍南地区一个雪压高值区。该地区冬季积雪情况很

22、不稳定,有 些年份一冬无积雪,而有些年份遇到寒潮南下,冷暖气流僵持,即降大雪。但积雪期较短。( 4)川西、滇北山区的雪压也较高,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湿度大,降雪较多而不易溶化。但 该地区气温相对较高,积雪不多。( 5)华北及西北大部地区,冬季温度虽低,但空气干燥。水汽不足,降雪量较少。南岭、武夷山 脉以南、冬季气温高,很少降雪,基本无积雪。2.21 试述风对屋面积雪的漂移作用及其对屋面雪荷载取值的影响?风对雪的漂积作用是指下雪过程中, 风会把部分将要飘落或者已经漂积在屋面上的雪吹移到附近地 面或邻近较低的屋面上,对于平屋面和小坡度屋面,风对雪的漂移作用会使屋面上的雪压一般比邻近地 面上的雪压

23、要小;对于双坡屋面、高低跨屋面,迎风面吹来的雪往往在背风一侧屋面上漂积,引起屋面不平衡雪荷载。风对积雪的漂移影响可通过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加以考虑。3水作用3.1静水压强具有哪些特征?如何确定静水压强?静水压力是指静止液体对其接触面产生的压力,具有两个特性:一是静水压强垂直于作用面,并指 向作用面内部;二是静止液体中任一点处各方向的静水压强均相等,与作用的方位无关。确定静水压强时常以大气压强为基准点,静水压强与水深呈线性关系,随水深按比例增加;水压力 作用在结构物表面法线方向,水压力分布与受压面形状有关。如果受压面为垂直平面,已知底部深度h,则可按ph求得底部压强,再作顶部和底部压强连线便可得到挡

24、水结构侧向压强分布规律。3.2试述等速平面流场中,流体受阻时边界层分离现象及绕流阻力的产生?某一流速为v的等速平面流场,流线是一互相平行的水平线,在该流场中放置一个固定的圆柱体 (桥墩),流线在接近圆柱体时流动受阻,在到达圆柱体表面a点时,该流线流速减至为零,压强增到最大。继续流来的流体质点在 a点较高压强作用下,沿圆柱面两侧向前流动, 即从a点开始形成边界层内流动。 在圆柱面a点到b点区间,边界层内流动处于加速减压状态。过了b点流线扩散,边界层内流动呈现相反态势,处于减速加压状态,继续流来的流体质点脱离边界向前流动,出现边界层分离现象。置于河流中的桥墩边界层分离现象,还会导致桥墩绕流阻力,

25、绕流阻力是结构物在流场中受到流动方向上的流体阻力,绕流阻力由摩擦阻力和压强阻力两部分组成。边界层分离3.3实际工程中为什么常将桥墩、闸墩设计成流线型?在实际工程中,为减小绕流阻力,常将桥墩、闸墩设计成流线型,以缩小边界层分离区,达到降低 阻力的目的。3.4试述波浪传播特征及推进过程?波浪是液体自由表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起伏波动,其中风成波影响最大。在海洋深水区, 波浪运动不受海底摩阻力影响,称为深水推进波;波浪推进到浅水地带,海底对波浪运动产生摩阻力, 波长和波速缩减,波高和波陡增加,称浅水推进波;当浅水波向海岸推进,达到临界水深,波峰发生破 碎,破碎后的波重新组成新的水流向前推移,而底

26、层出现回流,这种波浪称为击岸波; 击岸波冲击岸滩,对海边水工建筑施加冲击作用,即为波浪荷载。3.5如何对直立式防波堤进行立波波压力、远破波波压力和近破波波压力的计算?波浪作用力不仅与波浪本身特征有关,还与结构物形式和海底坡度有关。对于作用于直墙式构筑物 上的波浪分为立波、远堤破碎波和近堤破碎波三种波态。在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基床类型、水底坡度、 浪高及水深判别波态,分别采用不同公式计算波浪作用力。我国港工规范分别给出了立波波压力、 远破波波压力和近破波波压力计算方法,先求得直墙各转折点压强,将其用直线连接,得到直墙压强分 布,即可求出波浪压力,计算时尚应考虑墙底波浪浮托力。3.6冰压力有哪些类型

27、?冰压力按其作用性质不同,可分为静冰压力和动冰压力。静冰压力包括冰堆整体推移的静压力,风 和水流作用于大面积冰层引起的静压力以及冰覆盖层受温度影响膨胀时产生的静压力;另外冰层因水位上升还会产生竖向作用力。动冰压力主要指河流流冰产生的冲击作用。3.7冰堆整体推移静压力计算公式是如何导出的?由于水流和风的作用,推动大面积浮冰移动对结构物产生静压力,可根据水流方向和风向,考虑冰 层面积来计算:P (R P2 P3)sinP4 sin (3.31)式中:P作用于结构物的正压力(N); 浮冰冰层面积(m2), 般采用历史上最大值;2Pi水流对冰层下表面的摩阻力( Pa),可取为0.5 Vs, Vs为冰层

28、下的流速(m/s);h 2一P2水流对浮冰边缘的作用力(Pa),可取为5-vf , h为冰厚(m), l为冰层沿水流方向的平均长度(m),在河中不得大于两倍河宽;P3由于水面坡降对冰层产生的作用力(Pa),等于920hi, i为水面坡降;P4风对冰层上表面的摩阻力 (Pa), P4=(0.0010.002)Vf, Vf为风速,采用历史上有冰时期和水流 方向基本一致的最大风速(m/s);结构物迎冰面与冰流方向间的水平夹角;结构物迎冰面与风向间的水平夹角。3.8冰盖层受到温度影响产生的静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冰盖层温度上升时产生膨胀,若冰的自由膨胀变形受到坝体、桥墩等结构物的约束,则在冰盖层引 起膨

29、胀作用力。冰场膨胀压力随结构物与冰覆盖层支承体之间的距离大小而变化,当冰场膨胀受到桥墩 等结构物的约束时,则在桥墩周围出现最大冰压力,并随着离桥墩的距离加大而逐渐减弱。冰的膨胀压力与冰面温度、升温速率和冰盖厚度有关,冰压力沿冰厚方向基本上呈上大下小的倒三 角形分布,可认为冰压力的合力作用点在冰面以下1/3冰厚处。3.9如何根据能量原理导出船只撞击力近似计算公式?在通行较大的吨位的船只或有漂流物的河流中,需考虑船只或漂流物对桥梁墩台的撞击力,撞击力 可根据能量相等原则采用一个等效静力荷载表示撞击作用。公路桥规假定船只或排筏作用于墩台上有效动能全部转化为撞击力所做的功,按等效静力导出撞击力F的近似

30、计算公式。设船只或排筏的质量为 m,驶近墩台的速度为 v,撞击时船只或排筏的纵轴线与墩台面的夹角为如图所示,其动能为:1 2 1 2 1 2mvm(vsin ) m(vcos )(1)2 2 2假定船只或排筏可以顺墩台面自由滑动,则船只或排筏给予墩台的动能仅有前一项,即:1 . . .2E0m(vs in )(2)2在碰撞瞬间,船身以一角速度绕撞击点A旋转,其动能为:E E。(3)是船只在碰撞过程中,由于船体结构、防撞设备、墩台等的变形吸收一部分能量而考虑的折减系数, 按下式计算:11 (d )2/ R式中R水平面上船只对其质心G的回转半径(m);d质心G与撞击点A在平行墩台面方向的距离(m)

31、。撞击时受力图在碰撞过程中,通过船只把传递给墩台的有效动能 E全部转化为碰撞力 F所作的静力功,即在碰撞 过程中,船只在碰撞点处的速度由 v减至零,而碰撞力由零增至 F。设撞击点A沿速度v的方向的总变 位(墩台或防撞设备、地基、船体结构等的综合弹性变形)为,材料弹性变形系数为 C (单位力所产生的变形),则有FC根据功的互等定理,有:由式(2)、( 3)和(4),可得W (vsin)22gW(vsin )2gC令2 及m W代入上式,g得:vsi n(7)(8)(9)kN );式中F船只或排筏撞击力(-动能折减系数;m/s);-船只或排筏撞击墩台速度(船只或排筏撞击方向与墩台撞击点切线的夹角;

32、 m 船只或排筏质量(t);W船只或排筏重力(kN)C 弹性变形系数,包括船只或排筏及桥梁墩台的综合弹性变形在内,一般顺桥轴方向取 0.0005,横桥轴方向取0.0003。3.10试述浮托力产生的原因及考虑的方法?水浮力为作用于建筑物基底面的由下向上的水压力,当基础或结构物的底面置于地下水位以下,在其底面产生浮托力,浮托力等于建筑物排开同体积的水重力。地表水或地下水通过土体孔隙的自由水沟 通并传递水压力。浮托力的大小取决于土的物理特性,当地下水能够通过土的孔隙溶入到结构基底,且 固体颗粒与结构基底之间接触面很小时,可以认为土中结构物处于完全浮力状态。浮托力作用可根据地基的透水程度,按照结构物丧

33、失的重量等于它所排除的水重这一原则考虑:(1)对于透水性土,应计算水浮力;对于非透水性土,可不考虑水浮力。若结构物位于透水性饱和的地基上,可认为结构物处于完全浮力状态,按100%计算浮托力。(2)若结构物位于透水性较差地基上,如置于节理裂隙不发育的岩石地基上,地下水渗入通道不 畅,可按50%计算浮托力。(3)若结构物位于粘性土地基上,土的透水性质难以预测,对于难以确定是否具有透水性质的土,计算基底应力时,不计浮力,计算稳定时,计入浮力。对于计算水浮力的水位,计算基底应力用低水位,计算稳定用设计水位。(4)地下水也对地下水位以下岩石、土体产生浮托力,基础底面以下土的天然重度或是基础底面 以上土的

34、加权平均重度应取有效重度。(5)地下水位在基底标高上下范围内涨落时,浮托力的变化有可能引起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应 考虑地下水位季节性涨落的影响。4风荷载4.1. 基本风压是如何定义的?影响风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基本风压是在规定的标准条件下得到的,基本风压值是在空旷平坦的地面上,离地面10m高,重现期为50年的10min平均最大风速。影响风压的主要因素有:(1)风速随高度而变化,离地表越近,摩擦力越大,因而风速越小。(2)与地貌粗糙程度有关,地面粗糙程度高,风能消耗多、风速则低。(3)与风速时距风有关,常取某一规定时间内的平均风速作为计算标准。(4)与最大风速重现期有关,风有着它的自然周期,一般

35、取年最大风速记录值为统计样本,对于 一般结构,重现期为 50年;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结构,重现期应适当提高。当实测风速高度、时距、重现期不符合标准条件时可进行基本风压换算。4.2. 试述风速和风压之间的关系?风速和风压之间的关系可由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得到,自由气流的风速产生的单位面积上的风压力为:1 2 2w v v22g式中 w 单位面积上的风压力(kN/m2)空气密度(t/m3)空气单位体积重力(kN/m 3)g重力加速度(m/s2)v风速(m/s)在标准大气压情况下,=0.012018kN/m 3, g =9.80m/s2,可得:2w v2g0.012018 2

36、v2 9.802v2(kN/m 2) 1630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大气条件是不同的,和g值也不相同。通常取为:2v2w(kN/m2)16004.3. 山区及海洋风速各有什么特点?应当如何考虑?山区地势起伏多变,对风速影响较为显著,山区风速有如下特点:山间盆地、谷地等闭塞地形,由于四周高山对风的屏障作用,一般比空旷平坦地面风速减小1025%,相应风压要减小 2040%。谷口、山口等开敞地形,当风向与谷口或山口趋于一致时,气流由开敞区流入两边为高山的狭窄区,流区压缩,风速必然增大;风速比一般空旷平坦地面增大1020%。山顶、山坡等弧尖地形,由于风速随高度增加和气流越过山峰时的抬升作用,山顶和山坡的风

37、速比山麓要大。对于山区的建筑物可根据不同地形条件 给出风荷载地形修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山区的基本风压可按相邻平坦地区基本风压乘修正系数后采 用。风对海面的摩擦力小于对陆地的摩擦力,所以海上风速比陆地要大。另外,沿海地带存在一定的海 陆温差,促使空气对流,使海边风速增大。基于上述原因,远海海面和海岛的基本风压值大于陆地平坦 地区的基本风压值,并随海面或海岛距海岸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沿海陆地与海面、海岛上的同期观 测到的风速资料对比,可得不同出海距离下远海海面和海岛基本风压修正系数。4.4试述我国基本风压分布的特点?我国夏季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形成的台风多在东南沿海登陆;冬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

38、高原冷空气侵入,冷锋过境常伴有大风出现。全国基本风压值分布呈如下特点:(1)东南沿海为我国大陆上最大风压区。这一地区面临海洋,正对台风的来向,台风登陆后环流 遇山和陆地,摩擦力和阻塞力加大,台风强度很快减弱,风压等值线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很快。(2)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北部为我国大陆上风压次大区。这一地区的大风主要由冬季强冷空 气入侵造成的,在冷锋过境之处都有大风出现。(3)青藏高原为风压较大地区,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度较高所造成的。这一地区除了冷空气侵袭造 成大风外,高空动量下传也能造成大风。(4)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风压较小,尤其是四川中部、贵州、湘西和鄂西为我国风压最小 区域。(5)台湾是

39、我国风压最大地区,主要受太平洋台风的影响;海南岛主要受南海台风的袭击,故东 岸偏南有较大风压;西沙群岛受南海台风的影响,风力较大。4.5 .什么叫梯度风?什么叫梯度风高度?在离地表300500m大气边界层以上的高度,风的流动不受地面粗糙层的影响,风沿着等压线以层 流方式自由流动,称为梯度风。梯度风流动的起点高度称为梯度风高度。4.6. 影响大气边界层以下气流流动的因素有哪些?地球表面通过地面的摩擦对空气水平运动产生阻力,从而使靠近地面的气流速度减慢,该阻力对气流的作用随高度增加而减弱,只有在离地表300500m以上的高度,风才不受地表粗糙层的影响能够以梯度风速度流动。不同地表粗糙度有不同的梯度

40、风高度,地面粗糙度小,风速变化快,其梯度风高度比 地面粗糙度大的地区为低;反之,地面粗糙度越大,梯度风高度将越高。4.7. 荷载规范是如何划分和度量地面粗糙度的?荷载规范将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四类,分类情况及相应的地面粗糙度指数和梯度风高度Ht如下: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取A =0.12,HTA=300m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取 b=0.16,HTB=HTo=35Om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取c=0.22, HTc=400m;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取d =0.30, HTo=45Om。4.8

41、.试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导出方法?根据实测结果分析,大气边界层内平均风速沿高度变化的规律可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即:(Z)VoZo式中 v任一高度z处平均风速;Vo 标准高度处平均风速;z 离地面任一高度(m);Zo离地面标准高度,通常取为10m,越大。与地面粗糙度有关的指数,地面粗糙程度越大, 由风压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再将(1)式代入,可得:Wa(Z)Wa(自式中 wa(z)任一地貌高度 Z处风压;Woa 任一地貌标准高度处风压。整理(2)式,并将标准高度 z0=10m代入,可得:Wa(z) Woa)2设标准地貌下梯度风高度为HT0,粗糙度指数为0,基本风压值为W0;任一地貌下梯度风高度为HT

42、a。根据梯度风高度处风压相等的条件,由式可导出:W(H T010)2Woa(虹)210(討汐W0HT02o/1O2/Z 2aWa(Z) ()()( )Woz Wo(6)10HTa 10上式中;是任意地貌下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地面粗糙度指数和假定的梯度风高度 Ht确定,并随离地面咼度Z而变化。将以上数据代入Z的表达式(6),可得A、B、C、D四类风压咼度变化系数:A类:AZ1.379 (Z1o)O.24B类:BZ1OOO(Z1o)0.32(8)C类:CZ0.616 (z1O)O.44(9)D类:DZ0.318 (Z10)0.60(10)据此,可制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的表格,供设计时查用。4.

43、9. 简述矩形平面的单体建筑物风流走向和风压分布?矩形平面的单体建筑受到风的作用后,在其迎风面大约2/3高度处,气流有一个正面停滞点,气流从该停滞点向外扩散分流。停滞点以上,一部分气流流动上升并越过建筑物顶面;停滞点以下,一部分 气流向下流向地面,在紧靠地面处形成水平滚动,成为驻涡区;另一部分气流则绕过建筑物两侧向背后 流去。在钝体建筑物的背后,由于屋面上部的剪切层产生的环流,形成背风涡旋区,涡旋气流的风向与 来流风相反,在背风面产生吸力。矩形平面的单体建筑物在风的作用下,迎风面由于气流正面受阻产生风压力,侧风面和背风面由于旋涡作用引起风吸力。迎风面的风压力在房屋中部最大,侧风面和背风面的风吸

44、力在建筑物角部最大。侧风面lllinurminni二+ -一 背风面迎风面二WWW nnujjuiu侧风面图4.12风压在房屋平面上的分布4.10. 什么是风载体型系数?它是如何确定的?建筑物处于风流场中,风力在建筑物表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风作用在建筑物表面的不同部位将 引起不同的风压值,此值与来流风压之比称为风载体型系数。风载体型系数表示建筑物表面在稳定风压作用下的静态压力分布规律,主要与建筑物的体型和尺寸有关。目前要完全从理论上确定受风力作用的任意形状物体的压力分布尚做不到,一般均通过风洞试验 确定风载体型系数。4.11. 高层建筑为什么要考虑群体间风压相互干扰?如何考虑?高层建筑群房屋

45、相互间距较近时,由于尾流作用,引起风压相互干扰,对建筑物产生动力增大效应,使得房屋局部风压显著增大,设计时可将单体建筑物的体型系数Us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数加以考虑。4.12 计算顺风向风效应时,为什么要区分平均风和脉动风?结构顺向的风作用可分解为平均风和脉动风,平均风的作用可通过基本风压反映,基本风压是根据10min平均风速确定的,虽然它已从统计的角度体现了平均重现期为50年的最大风压值,但它没有反映风速中的脉动成分。脉动风是一种随机动力荷载,风压脉动在高频段的峰值周期约为12min , 般低层和多层结构的自振周期都小于它,因此脉动影响很小,不考虑风振影响也不致于影响到结构的抗风安全性。而对于

46、高 耸构筑物和高层建筑等柔性结构,风压脉动引起的动力反应较为明显,结构的风振影响必须加以考虑。4.13. 工程设计中如何考虑脉动风对结构的影响?对于高耸构筑物和高层建筑等柔性结构,风压脉动引起的动力反应较为显著,必须考虑结构风振影 响。荷载规范要求,对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对于高度大于 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高柔房屋,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的顺风向风振。结构风振影响可通过风振系数计算:z 1 亠,式中脉动增大系数可由随机振动理论导出,z此时脉动风输入达文波特( Davenport)建议的风谱密度经验公式,也可查表确定。结构振型系数

47、z可根据结构动力学方法计算,也可采用近似公式或查表确定。脉动影响系数v主要反应风压脉动相关性对结构的影响,可通过随机振动理论分析得到,为方便设计人员进行工程设计,已制成表格,供直接查用。4.14. 结构横向风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建筑物或构筑物受到风力作用时,横风向也能发生风振。横风向风振是由不稳定的空气动力作用造 成的,它与结构截面形状和雷诺数有关。对于圆形截面,当雷诺数在某一范围内时,流体从圆柱体后分 离的旋涡将交替脱落,形成卡门涡列,若旋涡脱落频率接近结构横向自振频率时会引起结构涡激共振。4.15 .什么叫锁定现象?在结构产生横向共振反应时,若风速增大,旋涡脱落频率仍维持不变,与结构自振频

48、率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锁定。在锁定区内,旋涡脱落频率是不变的。只有当风速大于结构共振风速约1.3倍时,旋涡脱落才重新按新的频率激振。4.16 .什么情况下要考虑结构横风向风振效应?如何进行横风向风振验算?应根据雷诺数 Re的不同情况进行横风向风振验算。当雷诺数增加到Re 3.5X 106,风速进入跨临界范围时,出现规则的周期性旋涡脱落,一旦旋涡脱落频率与结构横向自振频率接近,结构将发生强烈 涡激共振,有可能导致结构损坏,危及结构的安全性,必须进行横向风振验算。跨临界强风共振引起在 z高处振型j的等效风荷载可由下列公式确定:2 2Wczjj Vcr zj/12800 j (kN/m )式中j

49、计算系数;zj 在z高处结构的j振型系数;j 第j振型的阻尼比。横风向风振主要考虑的是共振影响,因而可与结构不同振型发生共振效应。对跨临界的强风共振, 设计时必须按不同振型对结构予以验算。一般认为低振型的影响占主导作用。只需考虑前4个振型即可满足要求。4.17. 公路桥规中是如何考虑桥梁横向风力作用的? 公路桥规按静力方法计算横向风力作用,即考虑基本风速、设计风速重现期换算系数、风载阻力系数、风速高度变化修正系数、地形和地理条件系数以及阵风风速系数后,按横向风压乘以迎风面积 获得横向风力。4.18 什么是桥梁静力风荷载的三分力系数? 桥梁的静力风荷载一般采用三分力来描述, 即气流流经桥梁时,

50、由于截面表面的风压分布存在差别, 上下表面压强差的面积分就是桥梁所受的升力荷载, 而迎风前后表面压强差的面积分则是桥梁所受的风 阻力荷载,即通常所说的横风向力;此外,当升力与阻力的合力作用点与桥梁截面的形心不一致时,还 会产生对形心的扭矩。三分力系数即是上述静气动力系数,反映桥梁截面在均匀流中承受的静风荷载大 小。该系数通常是在风轴坐标系下,由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定获得。4.19 桥梁风振有哪些振动形式?对结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桥梁结构风致振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激发散振动,例如颤振和驰振,振动结构可以不断从气流中获取能量,抵消阻尼对振动的衰减作用,从而使振幅不断加大,导致结构风毁,这实

51、际上是一种 空气动力失稳现象,对桥梁危害最大。另一类是限幅振动,例如涡激振动和抖振,涡激振动是由结构尾 流中产生的周期性交替脱落的旋涡引起,当一个结构物处于另一个结构物的涡列之中,还会激发出不规 则的强迫振动,即抖振。涡振和抖振均可在低风速下发生,虽不具破坏性,但会对杆件接头等连接部位 造成疲劳破坏,设计时可通过构造措施解决。5 地震作用5.1 试述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和宏观背景? 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可以用地壳构造运动来说明,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内部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原始水平状的岩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地应力使岩层产生弯曲变形积累的应力超过本 身强度极限时,岩层就发生突然断

52、裂和猛烈错动,岩层中原先积累的应变能全部释放,并以弹性波的形 式传到地面,地面随之振动,形成地震。构造地震成因的宏观背景可以借助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和地幔顶部厚约 70100km 的岩石组成了全球岩石圈,岩石圈由大大小小的板块组成,板块下面是塑性物质构成的软流 层。软流层中的地幔物质以岩浆活动的形式涌出海岭,推动软流层上的大洋板块在水平方向移动,并在 海沟附近向大陆板块之下俯冲,返回软流层。各板块边缘由于地幔对流而互相挤压、碰撞,在板块的交 界地区就会产生连绵不断的地震。5.2 什么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运动影响如何? 地震引起的振动以

53、波的形式向震源向各个方面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 波,它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在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体波可分为两种形式的波,即纵波( P波)和横波(S波)。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 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纵波又称压缩波,其特点是周期较短,振幅较小。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 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横波又称剪切波,其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面波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它包括两种形式的波,即瑞雷波(R 波)和乐甫波( L 波)。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与地表面法向组成的平面内作逆向椭圆运动;乐甫波传 播时,质点在与波的前进方向

54、垂直的水平方向作蛇形运动。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横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 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动又产生 水平晃动,当横波和面波都到达时振动最为强烈。一般情况下,横波产生的水平振动是导致建筑物破坏 的主要因素。5.3什么是里氏震级?什么是矩震级?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或者断层错位和破裂面积来确定。里氏震级 Ms (Richter magnitude scale )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 Charles Francis Richter)于 1935 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

55、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 测点的地震波衰减,计算出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里克特给出了震级的原始定义: 用标准地震仪在距震中 100km处记录到的最大水平地面位移 (单振 幅,以 m计)的常用对数值。表达式为 Ms lgA,式中:Ms为震级,即里氏震级; A为地震仪记录到 的最大振幅。(2) 矩震级里氏震级是一种面波震级,在地震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测定的面波震级 Ms值却很难增加上去了,出现震级饱和。美国学者汉克斯和金森(Hanks and Kanamori) 1977年从反映地震断层错动的力学量地震矩M0出发,提出用地震矩测定的震级称为矩震级Mw ( Moment magnitude scale )。

56、用宏观的方法测量断层的平均位错和破裂长度,估计断层面积,先计算地震矩M。=卩D S式中:M0为为地震矩(Nm); 为剪切模量;D为震源断裂面积上的平均位错量;S为断裂面积。矩震级Mw定义为:Mw = 2/3lg M0- 6.06,目前,矩震级已经成为估算大规模地震时最常用的标度, 但对于规模小于 3.5级的地震一般不使用矩震级。5.4什么是地震烈度?震级与烈度两者有何关联?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我国采用12等级划分的地震烈度表。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表示某地区遭受 地震影响的强

57、弱程度。震级和烈度只在特定条件下存在大致对应关系。对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1030km )震中烈度10与震级M之间有如下经验公式:M 0.581。1.5。5.5什么是地震作用?怎样可以确定地震作用?地震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引起结构振动。结构由地震引起的振动称为结构的地震反应,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惯性力就是“地震荷载”,它使结构产生内力,发生变形。抗震设计时,结构所承受的“地震荷载”实际上是地震动输入结构后产生的动态作用。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荷载仅指直接作用,地震对结构施加的影响属间接作用,应把结构承受的“地震荷载”称为地震作用。5.6地震系数和动力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地

58、震系数k是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即kxg/g。g max 匕也就是质点最动力系数是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作用下最大反应加速度与地面运动加速度的比值,大加速度比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放大倍数,即Sa / Xgomax5.7影响地震反应谱的因素有哪些?设计用反应谱是如何反映这些因素的影响的?影响反应谱形状的因素主要有场地条件、震级大小和震中距远近,其中场地条件影响最大。场地土 质松软,长周期结构反应较大,谱曲线峰值右移;场地土质坚硬,短周期结构反应较大,谱曲线峰值左 移。另外震级和震中距对谱曲线也有影响,在烈度相同的情况下,震中距较远时,加速度反应谱的峰点 偏向较长周期,曲线峰值右移;震中距

59、较近时,峰点偏向较短周期,曲线峰值左移。设计用反应谱为反映这种影响,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的不同分别给出反应谱参数。5.8简述确定结构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对于多质点弹性体系建立动力平衡方程,利用振型的正交性,采用以振型为基底的广义坐标,可将 联立的运动方程解耦,转化为n个独立方程,再比照单质点体系的求解方法,即可得到多质点体系在地震作用下任一质点的位移反应,该位移反应等于n个相应的单自由度体系相对位移反应与相应振型的线性组合。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可确定多质点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相应于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最大作用:Fji

60、j jXjiG再按“平方之和再开方”的组合公式确定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即:Sek. Sj(2)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对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 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底部剪力法仅考虑基本振型先算出作用于结构底部的总剪力,然后将此总剪力按 某一规律分配到各个质点。结构底部总剪力按下式计算: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FinGiHi FEK (1 n)GjHjj 15.9什么叫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如电梯间、女儿墙、附墙烟囱等由于重量和刚度突然 变小,高振型影响较大,会产生鞭

61、端效应。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只考虑了第一振型的影响,突出屋出的小建筑物在地震中相当于受到从屋面传来的放大了的地面加速度,采用基底剪力法计算这类小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时应乘以放大系数3。放大系数是针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物强度验算采用的,局部放大作用不往下传。5.10什么叫结构的刚心和质心?结构的扭转地震效应是如何产生的?结构的刚心是结构抗侧力构件合力作用点的位置,结构的质心是结构所有重力荷载的中心。地震时水平地震力的合力通过结构的质心,而结构抗侧力的合力通过结构的刚心,质心和刚心的偏离使得结构 除产生平移振动外,还围绕刚心作扭转振动,形成平扭耦联振动,会加重结构的震害,有时还会成为导 致结构破坏

62、的主要原因。建筑抗震规范规定对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5.11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如何确定竖向地震作用?在高烈度区,对于高耸结构、高层建筑和大跨及长悬臂结构等对竖向运动敏感的结构物需要考虑竖 向地震作用。对于高耸结构、高层建筑可采用建立在竖向反应谱基础上的底部轴力法确定竖向地震作用;对于大跨度结构及长悬臂结构可将其重力荷载代表值放大某一比例即认为已考虑了竖向地震作用。5.12 抗震设计中如何考虑结构的地震作用,依据的原则是什么? 地震时地面会发生水平运动和竖向运动,从而引起结构的水平振动和竖向振动,当结构体型复杂、 质心和刚心不重合时,还会引起结构扭转振动。一般情况下,水平地震作用对结构起控制作用,对于明 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引起的扭转影响;高烈度区的高耸及高层结构、大跨及长 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在抗震设计中,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按下列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