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信道模型的实现毕业论文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1103285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MIMO信道模型的实现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MIMO信道模型的实现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MIMO信道模型的实现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MIMO信道模型的实现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IMO信道模型的实现毕业论文(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设 计)论文(设计)题目:MIMO信道模型的实现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与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作 者 签 名:日 期: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

2、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容。作者签名: 日 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3、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

4、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与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

5、复印件)次序装订目 录1 绪论11.1MIMO技术简介11.2选题背景与意义31.3本文主要工作与研究容.42 MIMO无线信道52.1信道衰落52.1.1大尺度衰落62.1.2小尺度衰落62.2无线信道的数学模型102.4.1瑞利衰落信道122.4.2莱斯衰落信道132.5MIMO无线信道的参数特点143 MIMO统计信道模型163.1概述163.2模型的主要参数173.3空间相关性研究213.3.1空间相关性的定义213.3.3 PAS模型23 3.4本章小结264 MIMO信道建模284.1 MIMO信道建模流程284.2 相关矩阵294.3 相关系数的产生与分布特征31第4章 结论与后

6、续工作104.1 论文总结104.2 后续工作10致 11注 释12参考文献13附录:英文材料与译文14摘 要中文摘要摘要容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容,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通过阅读论文摘要,读者应该能够对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结论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写法应力求精确简明,以300500字为宜。论文摘要切忌写成全文的提纲,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这样的述方式。例如,软件无线电是论文针对LTE下行物理层的软件无线电设计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深入理解LTE物理层下行链路的技术特性,主要;之后根据LTE下行物理层

7、标准,设计了下行物理层的软件代码结构,并对其中的部分重要模块进行了实现。最后对代码进行测试,通过与标准设备提供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代码功能的正确性。中文关键词在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表达论文主要容的技术词条。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摘要与关键词应在同一页。关键词: LTE,下行物理层,软件无线电,MIMOABSTRACTSoftware Radio is 英文摘要容与中文摘要一样。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英文关键词(Keywords35个),中英文关键词要严格对译。Keywords: LTE,downlink

8、physical layer,software radio,MIMO第1章 绪论1.1 概述一篇学位论文的引言或绪论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与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 问题的提出:要清晰地阐述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选题背景与意义:论述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 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围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状态,仍存在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讲出自己的研究有哪些探索性容。 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结构安排:介绍

9、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写法如下。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是在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上,用软件来实现信号处理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灵活性。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信道带宽、调制以与编码方式等均可以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标准和环境;各通信标准对应各自的软件模块,多模通信设备的实现可以简单地转化为对多个软件模块的灵活调用。在采用软件无线电实现的通信设备中,绝大部分的信号处理模块由运行在通用运算单元GPP(General-purpose processor,例如通用CPU、GPU等)上的软件实现。通常情况下,GPP还运行除通信模块以外的其它软件,这种多软件模块复用G

10、PP的方式赋予软件无线电以先天的低成本的可能性。此外,软件的灵活性使得通信设备随通信标准变化带来的开发、升级、测试周期显著缩短。正是软件无线电技术所具有的灵活性、开放性,以与成本低、开发周期短等优势,使得其非常适合用于研究性、试验性、前瞻性无线通信设备与网络的研发。例如微软公司开发的SoRa平台、GNU Radio的USRP平台、IBM的无线网络云(Wireless Network Cloud),都是由基于通用IT平台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而来的。在. 1.2 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几年来3GPP LTE发展和应用情况如下: 2009年1月,LTE规的3GPP Release 8标准已基本完成; 20

11、10年2月10日,美国AT&T宣布将在2011年展示其LTE系统。现有的LTE通信设备均基于硬件实现。在用软件无线电实现LTE方面,已有单独的上行PUSCH信道实现,但与完成LTE eNodeB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 UE)间完整的协议栈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此外,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设计的LTE Link Level Simulator (MATLAB)基本实现了更为复杂的下行PDSCH信道,然而其设计目的主要在于检验LTE物理层接收端同步和译码的性能,实时性差,无法作为开发软件无线电的基础。由此可见,LTE软件无线电平台的开发工作

12、仍有待完成。通过这个课题,我们期望提出一套基于x86个人电脑的无线网络终端软件无线电解决方案,其硬件部分既可以是即插即用的个人电脑外部设备,也可以集成在主板芯片组部。课题的主要目标包括:(1) 建立统一、灵活、可扩展的,可以支持多种无线通信协议的软件架构;(2) 应用诸如IT+等通用的数学函数库资源作为基础,建立通用的信号处理函数库;作为课题的一个部分,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在对LTE物理层下行链路的结构、过程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尝试在x86个人电脑平台上使用C/C+实现LTE FDD物理层下行方向PDSCH信道发送端的部分功能。1.3 论文的研究工作与容安排本论文主要涉与基于GPP的LTE物理层协

13、议下行链路的初步开发,重点在于代码框架的设计和PDSCH信道部分关键模块的实现。第二章在简要介绍了LTE FDD模式中物理层的结构和基本参数之后,给出了LTE FDD物理层协议中与PDSCH信道相关的重要技术特性;最后说明了PDSCH信道的实现过程。第三章主要涉与代码的开发。本章首先对设计中涉与的PDSCH信道模块的功能与实现进行了详细说明,继而研究了LTE物理层下行发送端代码的框架设计,最后对设计的PDSCH信道模块在下行发送端框架下进行功能测试,并给出测试结果。第四章对论文工作进行总结,并计划开发的后续工作。第2章 LTE FDD物理层PDSCH相关技术特性2.1 论文一般从本章开始介绍自

14、己的工作。在这一部分表达你自己在论文部分的工作,而不像前一章综述那样主要介绍别人的工作。从这章开始的写法要注意,它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各章之间要存在有机联系,符合逻辑顺序。千万不要大量列举你的源代码(部分核心算法可使用伪码或流程图等形式表示),否则给人的感觉是你的论文没有容而靠这些来充数。如果论文是设计了相关的算法、协议,可以在章节详细描述,同时要从理论上证明算法的正确性,分析算法的复杂度,注意要与其他算法比较。如果对相关方法进行了仿真或实验,要给出结果比较与分析,具体要阐明仿真/实验环境与参数设置、评价指标、结果图表与具体分析,通过与其他相关方法的比较证

15、明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正文中在引用他人的地方必须用括号说明文献的出处,一般以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编号以方括号括起,放在右上角,如1,35),然后在全文末单设“参考文献”一节,按标号顺序一一说明文献出处,相见毕业论文写作要求中参考文献的格式。插图的图题位于图的下方居中,小4号宋体,图要统一标上编号(序号按章节排列,例如第二章的第一个图,写为图2.1,依次类推,第二章的第二个图,写为图2.2;若是第三章的第一个图,写为图3.1)。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

16、到次页最前面。如图2.1所示:图2.1 LTE FDD的帧结构公式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序号按章节编排。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1/(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具体格式如下:。 (2-1) (2-2)2.2 。每段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1.5倍。正文用小4号宋体,西文和数字用小4号TimesNewRoman。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如:a(t),(i-1)ThtiTh,m,n)用斜体,计量单位(如:tkm)等符号均用正体。页眉容一律用“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小五宋体。2.3 。双天线端口时(天

17、线端口0,1)使用SFBC,获得2倍的空间分集,见下图2.2:子载波天线端口图2.2 双天线端口时的SFBC第3章 代码设计与测试3.1 各章题序与标题、各节的一级题序与标题3.1、二级题序与标题3.1.1参见该模版。正文另起一段,数字与标题之间空一格3.1.1 扰码(Scrambling)该模块在产生小区专用参考信号时可以重复使用。3.1.2 调制(Modulation)表格的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按章节编号,小4号宋体,若有分页,需在另一页第一行添加续表。如表3.1所示:表3.1 MCS与调制阶数的对应关系MCS IndexModulation Order3.2 。第4章 结论与后续工作4.

18、1 论文总结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与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在评价自己的研究工作成果时,要实事,除非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自己的研究是“首次”的,“领先”的,“填补空白”的,否则应避免使用这些或类似词语。具体而言,1)给出本文的结论:总结自己的工作/贡献/创新点,指出自己工作的优点在哪里,比较你的工作与他人工作的优、劣。 2)分析系统的不足之处在哪里、指明以后改进或努力的方向; 3)也可以总结一下

19、本论文工作开展的经验和教训。写法如下。论文针对LTE下行物理层基于GPP的实现进行了初步研究,所完成的工作如下:(1) 总结了。 (2) 针对。 (3) 完成了。4.2 后续工作4.2.1 性能测试优化LTE作为。4.2.2 代码的结合LTE。致 衷心感。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主要符号对照表或注释”。格式如下:注 释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DCI Downlink Control I

20、nformation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QPSK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RI Rank Indicator 阶数指示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奇异值分解UE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列举参考文献时,按论文中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列于此处;注意正文中必须引用此处所列的全部参考文献,而且引用顺序就是参考文献的列举顺序。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逗号,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

21、-”,例如: 三1指出,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 9, 11-13。参考文献的著录应符合国家标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每一条参考文献著录均以“.”结束。具体各类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如下:1、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J. 期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数):起止页码. 2、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3、文献是会议论文集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A.主编.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4、文献是学位论文时,书写格式为:

22、序号 作者. 论文题目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文献是来自报告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报告者. 报告题目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报告年份. 6、文献是来自专利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号P.发布日期. 7、文献是来自国际、国家标准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 8、文献来自报纸文章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文献来自电子文献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文献题目电子文献与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可获取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可以只选择一项).写法

23、如下:参考文献1 3GPP, TS 36.211-890,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Release 8)”.2 袁崇义. Petri网原理. :电子工业. 1998.3 建中, 金宝, 石胜飞. 传感器网络与其数据管理的概念、问题与进展. 软件学报. 2003, 14(10): 1717-1727. 4 Snyder A. Encapsulation and Inheritance in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24、Languages. In Proceedings of Annual ACM SIGPLAN Conferences on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Systems, Languages, and Applications (OOPSLA86). 1986. 38-45.5 Goguen J. A. Parameterized Programm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1984, 10(5): 528-543.6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His

25、tory of OCLCEB/OL. 2000-01- 08. .oclc.org/about/history/default.htm.附录:英文材料与译文英文材料可以是原文pdf文件粘贴到此处或word格式!Chapter3System Architecture Based on3GPP SAEAtte Lnsisalmi and Antti ToskalaWhen the evolution of the radio interface started, it soon became clear that the system architecturewould also need to

26、be evolved. The general drive towards optimizing the system onlyfor packet switched services is one reason that alone would have set the need for evolution, butsome of the radio interface design goals such as removal of soft handover opened up newopportunities in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Also, since

27、 it had been shown by High Speed PacketAccess (HSPA) that all radio functionality can be efficiently co-located in the NodeB, the doorwas left open for discussions of flatter overall architecture.Discussions for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SAE) then soon followed the radio interfacedevelopment, a

28、nd it was agreed to schedule the completion of the work in Release 8. There hadbeen several reasons for starting this work, and there were also many targets. The followinglists some of the targets that possibly shaped the outcome the most:Functionally the UE is a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applicati

29、ons, which signal with thenetwork for setting up, maintaining and removing the communication links the end user needs.This includes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s such as handovers and reporting the terminalslocation, and in these the UE performs as instructed by the network. Maybe most importantly,t

30、he UE provides the user interface to the end user so that applications such as a VoIP client canbe used to set up a voice call.当无线空中接口的演进启动时,人们意识到系统架构的演进同样是必须的。优化设计仅提供分组交换服务的系统本身已足以成为系统结构演进的理由,此外一些无线空中接口的设计要求比如软交换功能的移除为系统架构设计提供了新的机遇。另外,HSPA已经证明了所有的无线电相关功能均可有效地在NodeB中实现,更为扁平化的整体系统架构值得进一步探讨。围绕系统架构演进(S

31、AE)的讨论继无线空中接口的讨论进行,与会者同意将这部分工作在Release 8中完成。启动这项工作有若干项理由和很多目标。以下列出了可能对结果影响最大的一些目标:其中的许多目标要求系统架构的扁平化。含有更少节点的扁平系统架构能够减少延迟并改善性能。Release 7中已经开始了向这个目标的努力,比如,直通隧道(direct tunnel)的概念允许用户平层绕过SGSN;将RNC的功能集中到NodeB中。图3.1展示了演进的步骤,以与这些步骤在高层次的SAE架构中的体现。一些其它的目标则要求系统架构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比如,对与不同的无线接入网络互联进行优化,要求引入一系列新的功能,甚至可能需要引入新的接口,以分别支持各种网络不同的协议。这些要求与简化系统架构的要求不一致。因此,鉴于现实中这一架构的铺设很可能不必支持所有潜在可能的互联场景,3GPP系统架构规被分为两条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