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上传人:功*** 文档编号:21099144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贯通测量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隧道贯穿测量报告篇一:隧道贯穿测量报告(新)贯穿测量报告西安铁一院咨询监理公司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监理总部:我工程部承建的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工程于 2022年5月20日整体贯穿,贯穿后工程部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了贯穿测量, 并报请铁一院驻地监理及测量监理组进行复测,现报告如下:一、测量依据、 技术标准1、国标GB50026-93工程测量标准;2、GB50308-20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标准;3、CJJ8-99城市测量标准;4、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编制的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管理 规定(试行稿)。二、测量用仪器设备外业观测分为一组进行,平面复核测

2、量采用储卡TCR402.仪器标称精度2 2+2ppm;搞成采用徐卡DNA03型电子水准仪,配条形码锢钢尺,仪器精度为 0.3mmKm.三、测量K0+358.911处与车场出入线隧道下一标段贯穿。本次贯穿测量童家院子车场隧道 中线出口段采用控制点GCl为起始边,在贯穿面设一点LDl,入口段采用控制 点GC5为起始边测量贯穿点LDl,其贯穿测量线路示意图如下:测点进口端占/、点出口端贯穿测量示意图测量操作过程中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性标准要求。贯穿测量成果如下表所示:表1贯穿测量成果表 四、结论 贯穿误差符合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2.城市轻轨交通工程测量标准 GB50308-2022的精度

3、要求,所以隧道内的加密导线点能够满足隧道整体施工及 验收标准要求。中铁七局武汉分公司重庆轻轨工程部2022年5月20日篇二:隧道贯穿测量报告贾湾隧道贯穿测量, -XZ- -Jl-.1、刖百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防止地带有误差,因此贯穿实际上总是存在偏差的。隧道贯 穿接合处的偏差可能发生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 纵向贯穿误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穿误差;和上下的偏差, 为高程贯穿误差。纵向贯穿误差只对贯穿在距离上有影响,对隧道的质量没有影 响,而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对隧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2、工程概述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LXS-3合同段的贾湾隧道,位于

4、青海省乐都县 境内,隧道洞身穿越低山及河流高阶地,地势上隧道进出口两端低而洞身部位高, 地势起伏,地面高程为19932087m,相对高差达约90m。进、出口段地面高程 多在19802000m之间,隧道进口自然坡度10。25。,中线右侧10m-50m范围内 有村民沿卵石土中挖淘砂洞,隧道出口自然坡度为30o40o,陡坡下分布有农宅。 隧道迄里程为DKI29+093130+610,全长1517m,为双线隧道。隧道位于R=8000西岗隧道施工采用出口单向掘进。隧道贯穿后,在隧道贯穿面上钉一临时桩,用 隧道进口的控制点,和隧道出洞洞外的控制点,各自向临时桩进行测量,分别测 取临时桩点的平面坐标,将两组

5、坐标的差值分别投影到贯穿面上和隧道中线上, 那么贯穿面上的投影即为横向贯穿误差,在中线上的投影即为纵向贯穿误差。高 程贯穿测量是测定实际的竖向贯穿误差,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从隧道进口和 出口附近的水准点开始,各自向洞内进行,分别测出贯穿面上同一点的高程,即 获此点的两个高程之差。依据【铁路工程测量标准】(TB10601-2022)中表6.1.4 关于隧道贯穿误差规定:2相向开挖长度大于20km的隧道应作特殊贾湾隧道全长1517m,故横向贯穿误差限差为100mm,高程贯穿误差限差为 50mm。纵横贯穿误差的测定。采用徐卡1201全站仪,采用由贾湾隧道进口两个控制点 CPII0067 CPII0

6、067-1 引入的控制点 JWJK-G 和 JWJK-H,出 口两个控制点 CPI051 CPII0068-2引入的控制点KD-7和ZD-7,测量贯穿面的临时桩Ll坐标为 X(4037786.7806)zY(471465.8512)o 隧道出 口两个控制点 CPlO51、CPII0068-2 引入 的控制点KD-7和ZD-7,测量贯穿面的临时桩Ll坐标为X(4037786.0o将两组坐 标的差值分别投影到贯穿面上和隧道中线上,那么横向贯穿误差为(0.0074m), 纵向贯穿误差为(0.0245m) o高程贯穿误差的测定。采用律卡DNA03电子水准仪,自贾湾隧道进口附近的 BM205-1和出口附

7、近的水准点BM206开始,各自向贯穿面进行,分别测出贯穿 面上Ll的高程分别为2022.0165m和2022.0277m,得到高程之差0.0112m,即 为高程贯穿误差。根据表6.1.4要求,开挖长度小于4km的隧道,横向贯穿误差限差为IOOmm, 高程贯穿误差为50mm,所以西岗隧道的贯穿误差未超限。4、贯穿误差的调整平面贯穿误差调整。贯穿误差50mm时,在保证隧道建筑限界要求的条件下, 可不调整线路中线,按线位铺轨。贯穿误差50mm时,应采用洞内CP回控制网 实测隧道中线,采用线位拟合方法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线路应满足轨道平顺性标 准和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高程贯穿误差调整。由两端测得的贯穿点

8、高程,应取两贯穿高程的平均值作为调 整后的贯穿点高程。高程贯穿误差调整可按贯穿误差的一半,分别在两端未初衬 地段,以未初衬的线路长度按比例调整其范围内各水准点高程。未衬砌段高程放 样应依据调整后的水准点高程进行。调整后的线路应满足线路设计和验收标准要 求。贯穿误差的调整。西岗隧道横向贯穿误差为7.4mm,所以在保证隧道建筑限界 要求的条件下,可不调整线路中线。高程贯穿误差为11.2mm,取平均值2022.0221为贯穿点高程,高程贯穿误差调整可按贯穿误差的一半为5.6mm,在 未初衬地段,以未初衬的线路长度按比例调整其范围内各水准点高程。未衬砌段 高程放样应依据调整后的水准点高程进行。篇三:隧

9、道贯穿测量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Il标中铁十四局与中铁隧道局交叉贯穿测量编制:复核:监理工程师:中铁十四局集团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Il标工程经理部一工区 二。一四年八月十二日一、交叉贯穿测量目的为保证施工测量的准确性,保证中铁十四局树木岭隧道杨家山盾构进口段明挖段 与中铁隧道局的精确贯穿,我中铁十四局和中铁隧道局的测量人员在监理工程师 的监督下,共同完成了隧道的贯穿测量工作。二、技术依据本次贯穿测量采用以下有关测量标准进行施测。3.1 铁路工程测量标准(TB10101-2022);3.2 改建铁路工程测量标准(TB10105-2022);3.3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标准(GB50308-1999)

10、;3.4 城市测量标准(GJJ8-99);3.5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标准(TB10101-99);3.6 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93);3.7 2022年导线复测成果三、仪器设备中铁十四局:瑞士莱卡TM30(l)全站仪,中铁隧道局:瑞士莱卡TS02全站仪,本次测量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均经过有效检定。四、交叉贯穿测量的过程与方法中铁十四局:在CPllO64架设全站仪,后视GCPlIO63并检查CPlIo65,用极坐标法 放出转点JM22,通过JM22放出左线DK1+440处中桩和右线YDKI+439.736处中桩, 打桩固定,并记录。中铁隧道局:在CPlIO65架设全站仪,后视GCPiK)

11、66并检查CPlIO64,用极坐标法 放出转点JM22,通过JM22检核中铁十四局放出的左线DK1+440处中桩和右线 YDKl+439.736处中桩,并记录。五、贯穿成果精度 中铁十四局和中铁隧道局贯穿面贯穿偏差成果如下:2、理论坐标 DK1+440: X=311896六、交叉贯穿误差的调整与分配:本次交叉贯穿测量由中铁十四局和中铁隧道局双方测量及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共 同实测,并有监理工程师现场旁站监督共同完成。贯穿测量精度完全满足特长大 隧道控制测量贯穿精度要求。经中铁十四局和中铁隧道局商定,左线DK1+440 处和右线YDK1+439.736处的实际贯穿误差不进行调整,双方按照原有的成果继 续施工。中铁十四局测量中铁隧道局测量签字:签字:盖章:盖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