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解析版)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1096614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7.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解析版)(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单选题1西周以前,耒耜的刃主要以石刃为主。西周时已普遍使用金属刃,但只是在锋刃边缘包有青铜而已。这 表明西周时期A. 生产技术显著进步B.耕作方式发生变革C.冶铁工艺已经出现D.青铜农具广泛使用【答案】A【详解】根据“西周时已普遍使用金属刃,但只是在锋刃边缘包有青铜而已”可得出金属工具的使用说明生产技术显著 进步,A项正确;铁犁牛耕的出现才体现了耕作方式发生变革,排除B;当时没有铁,排除C;青铜器主要 是礼器和兵器, D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2从出土的画像石内容看, “汉代的耕作,以二牛抬杠最为典型,应用最为普遍。当然,有时也用一牛一 马抬杠耦耕,但这只不过是二

2、牛抬杠的一个变种而已”。这表明汉代A. 铁犁工具已经成熟B.畜力普遍用于生产C.牛耕技术得到推广D.小农经济正式形成【答案】 C【详解】 汉代画像石的内容,以二牛抬杠的耕作最为典型和普遍,还出现了二牛抬杠的一个变种即一牛一马抬杠耦 耕,表明汉代牛耕技术得到发展和推广, C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铁犁工具已经“成熟”, A 项错误;材料 不能说明汉代“畜力”普遍用于生产, B 项错误;小农经济正式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D 项错误。3在我国古代,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 特点是A. 家庭养殖的传统源远流长B.农业种植与家畜饲养业相结合C.精

3、耕细作的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答案】 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五谷丰登”意为粮食种植业丰盛, “六畜兴旺”意为家畜饲养业兴旺,由此可见,二者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即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相结合,故B正确;家庭养殖的传统只涉及题干的 部分意思,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精耕细作,故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男耕女织”,故排除D。4古代传说中有许多圣人,如教人耕作的神农氏、制作车马轩辕氏、构木为巢的有巢氏、钻木取火的燧人 氏。对此理解最为正确的是A. 他们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历史上确有其人B. 他们是神话传说的人物,历史上没有其人C. 他们的事迹反映先民征服自然的集体记忆D

4、. 他们的事迹体现部落联盟分工合作的史实【答案】C【详解】根据“古代传说中有许多圣人,如教人耕作的神农氏、制作车马轩辕氏”可得出,虽然神话传说的真实性 还需进一步考证,但他们的事迹反映先民征服自然的集体记忆,C正确;神话传说的内容需要进一步考试, 不能说确有其人或者没有此人,排除AB;材料没有体现分工,排除Do5成书于公元 2世纪的四民月令记述了东汉时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如按照时令气候,安 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等。这反映了当时A.耕作技术明显进步B.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C.编写农书蔚然成风D.政府对农业极为关注【答案】 B【详解】四民月令对东汉时期的农业生产和技术有所记载,如

5、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等,这种记述反映了当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状况,B正确;按照时令安排农事不属于耕作技术方面的进步, 而且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技术之后,这种耕作技术相对稳定,排除A;题干只列举了一种农书,无 法证实当时编纂农书成为社会风气,排除C;题干中没有体现政府对农业的态度,排除Do 6据研究,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原始农业相比,种植业方面,中国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西 亚以种植小麦、大麦为主:畜养业方面,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西亚以饲养绵羊和山 羊为主,中南美洲则饲养羊驼。这说明( )A.中国农业领先世界,最为发达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

6、起源地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D.世界各国农业多元发展,相互交流【答案】 C【详解】 材料通过中外对比,说明古代中国的农业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不同,说明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故 选 C ;材料从种植业和畜养业两个方面,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原始农业做个 简单的对比,并没有时间先后之分,也没有发达或落后之分,排除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地之 一,排除B;材料体现了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多样性,但体现不出各国之间农业的相互交流,排除Do 7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不断演变,西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 以无饥”;秦汉以后,则是“一

7、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其演变趋势是A. 生产工具由磨制石器逐渐转变为铁制农具B. 由集体生产逐渐向个体小家庭生产转变C. 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D. 农业家庭式劳作与手工业作坊逐渐分离【答案】B【详解】 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向个体农 耕转变,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耕作方式的变化,不仅仅是生产工具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 反映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平等,排除C项;小农经济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模式,排除 D项。8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 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 农书

8、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 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重农抑商政策推行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答案】 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粮食产量远远超过西欧粮食产量,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B正确;ACD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o9.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 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最能说明这一时期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官营手工业占

9、据主导地位D.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答案】 D【详解】从材料中的“一针一刀”“一耒一耜一铫”“一斤一锯一锥一凿”等信息来看,春秋时期铁器已得到广泛使用,故答案为D项;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 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而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官营手工业的地位,排 除 C 项。10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陆续建成。这些成就的取得 主要得益于A.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答案】C【详解】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都是大型水利工

10、程,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较高的生产 力,所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选C; 土地私有制确立和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不 是大型水利工程兴建的主要原因,排除AD;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o11.下表为 19581996年京津冀地区汉墓中出土的铁制农具,据此可知汉代时代出土铁制农具种类(数字是出土该种类农具的墓葬数量)西汉(10)锛(2)铧(1)锸(3)锄(2)犁铧(1)铲(2)镢(1)耙(1)镬(1)东汉(5)犁(2)镢(1)铲(3)A.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B.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需品C.金属冶炼技术趋于成熟D.北方仍是经济发展中心【答案】 A【

11、详解】两汉时期多种铁制农具的出土说明当时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普及,由此可证明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故选A; 成为“必需品”的说法无从论证,排除B;仅根据出土的铁农具的种类无法说明金属冶炼技术的高低,也不能 说明北方还是经济发展中心,排除CDo12.清代关于棉花种植的石刻文献中记载:“清明后,淘取坚实者沃以沸汤,俟其冷,和以柴灰种之。宜夹 沙之土,秋后春中,频犁取细,列作沟塍。种欲深,覆土欲实:虚浅则苗出易萎。据此可知A.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B. 曲辕犁适应了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C. 农业生产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D. 某些落后地区仍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答案】A【详解】材料主旨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农

12、耕利用节气进行耕作,并注重农业耕种技术的使用,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 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特指曲辕犁,排除B; CD项都没有体现,排除。13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虽然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 年(630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这说明A. 历史文献的记载讹误众多B.唐朝统治者注重农具创新C.壁画比文献更具有可信度D.多种史料有利于还原史实【答案】 D【详解】陆龟蒙的耒耜经关于曲辕犁的记载和李寿墓壁画牛耕图上的曲辕犁,均从不同角度说明印证了唐朝出 现曲辕犁的史实,可以看出多种史料结合更有利于还原史实,故答案为D项;陆龟蒙的耒耜经记载正 确,不

13、能反映历史文献记载讹误众多,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唐朝统治者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 比较壁画和文献的可信度,排除C项。14下表为先秦时期关于铁的文献记载。据此可知出处记载诗.秦风.驷鐵有“驷臟孔阜”之句。驊(tie)言马色黑如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国用铁铸刑鼎,鼎上铸有范宣子的刑书,铸鼎的铁是作为军赋向民间征收的吴越春秋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A.铁的应用范围较广B.政府支持冶铁业发展C.南北经济差距明显D.官营手工业规模扩大【答案】 A根据“言马色黑如铁”“晋国用铁铸刑鼎”“金铁乃濡,遂以成剑”可以看出,三则材料所记载的都是铁的使用有 关,反映出在不同方面都有用到铁

14、,说明其范围有所扩大,A正确;材料与政府态度无关,排除B;材料没 有南北比较,排除C;材料不能得出是官营还是私营,排除D。15据中国古代农具记载,在汉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一般农户遗址上发现了铁器,种类有铧、锄、 锸、铲、镰、锹等,基本满足了农业生产各个主要环节的需要。这说明汉代A.钢铁冶炼技术世界领先B.铁犁牛耕在全国得以推广C.灌钢法加速铁农具普及D.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进步【答案】D【详解】材料反映了汉代铁制农具种类丰富,有翻土、中耕、除草、收割等工具,基本满足了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 需要,这些工具既体现了汉代农耕技术的进步,又说明农耕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故D符合题意;材料不 能说明钢铁冶炼技

15、术世界领先,故排除A;材料未体现牛耕的推广情况,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到灌钢法, 故排除 C。16大地回春,农事初始,正是田间地头春耕忙。这样的场景在千年以前的敦煌壁画中早有写照。如图中壁画分别来自敦煌莫高窟445 和23号窟,据考证均作于盛唐时期。图一所示农具在敦煌壁画中只此一幅其余多为图二的样式。对这一现象,推断较为合理的是A. 当地基本完成了先进农业工具的革新B. 西夏的兴起导致西北农业大幅度衰退C. 曲辕犁不适合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环境D. 政府开始在西北地区大力推行均田制【答案】 C【详解】敦煌位于西北,敦煌反映农业生产的壁画中使用的多为直辕犁,最为合理的推断应该是直辕犁更为适合西 北地区

16、的农业生产环境,故选C;曲辕犁相比较直辕犁来说更先进,排除A;西夏的兴起是在唐灭亡以后, 排除B;根据生产形式无法说明当地大力推行均田制,排除D。17.下面三幅图是李明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战国铁犁犁冠沔汉楼车模网杀汉牛耕画像石A.技术革新对农业生产有重大意义B.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C.自给自足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推广【答案】A【详解】材料涉及的是中国古代的耕种工具及耕种方式,因此体现了技术革新对农业生产有重大意义,A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独立性,排除B;材料与自给自足无关,排除C;材料不能反映政府的态度,排除D 。18考古发掘表明,约七千年前的河

17、姆渡人已开始大规模栽培水稻。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 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于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据此可知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 铁犁牛耕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C. 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D. 中国原始农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答案】 D【详解】根据“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于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可以看出,中国的原始农业发展程度较高,技术也较为先进,故D项正确;没有比较不能得出领先 世界,排除A;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时期,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种植格局,排除Co19唐代的曲辕犁克服了汉代直辕犁“回转

18、相妨”的缺点,操作起来更为灵活自如,尤其便于转弯,这对于“其 田高下阔狭不等”的“南方水田”来说,是最为适用的,由于其较早出现于唐代的江南地区,所以又称为“江东 犁”。这证明曲辕犁的使用( )A.推动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B.有助于土壤保持其肥力C.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答案】 C根据材料“操作起来更为灵活自如,尤其便于转弯,这对于其田高下阔狭不等的南方水田来说,是最为适用 的”,由此可知曲辕犁的使用适应南方水田的需要,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所以c正确;材料体现的 是曲辕犁的使用推动了农业发展,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曲辕犁的使用有 助于

19、土壤保持其肥力,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所以D错误。20据衡湘稽古记载:“天降嘉谷,神农拾之,教耕于骑田岭之北,其地曰禾仓,后以置县。”该材料反 映了我国古代A.农耕文明的起源发展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D.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神农”教人种植谷物,置县管理地方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起源发展, A 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中国古代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B项错误;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在神农时代还未 产生,C项错误;材料与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无关,D项错误。21下表是中国古代书籍中关于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知记述一女必有一针

20、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管子.海王“庞公夫妻相敬如宾,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秉耒把锄”论衡A.铁犁牛耕得到推广B.家庭生产模式已形成C.农业生产技术提高D.男女平等的家庭地位【答案】 B【详解】通过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管子认为“一针一刀”“一耒一耜”即可完成生产,后汉书 中记载(庞公夫妻)在垅上耕耘,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到 “男女各二人,秉耒把锄”等,三则材料体现 的同一历史现象是,中国古代个体家庭生产模式已形成,B顶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铁犁牛耕得到推广”,A 项错误;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提高”在材料中没

21、有体现,C项错误;中国古代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不平等,D 项错误。22有学者认为,宋代在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新局面”,奠定了此后近1000 年历史发 展的基本格局。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A. 经济重心南移,国家财政主要依赖南方B. 开始分割宰相职权,皇帝总揽军政大权C. 抬高士人的地位,形成崇文抑武的局面D. 市民数量增加,散曲和杂剧兴起并流行【答案】A【详解】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国家财政自此主要依赖南方,奠定了此后1000年历史发展的基本格局,故答 案为A项;B项中的“开始”说法错误,三省制的形成已对宰相职权进行分割,排除;崇文抑武的局面没有 奠定此后历史格局,不符合

22、题干要求,排除C项;散曲和杂剧的的兴起和流行是在元朝时期,排除D项。23下面为 2020 年发布的汉代路县故城部分考古成果,为我们了解当时“路县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史 料。从中可推测出 发現小麦、稻米、粟等炭化植物杼粒 多处发现丸量马、牛等尢型动输骨骼 分掀出土丸蚩犁锌軸、诱等铁农具 发掘出一定數量的炼渣等冶铸遗舸 度遗衡器屮,仪发现用于称童的铁权A.路县人最早培育出粟和水稻B.路县农业处于铁犁牛耕阶段C.路县人采用灌钢法制作农具D.汉代长度和体积标准不统一【答案】 B【详解】从材料中的牛、犁铧等信息可以看出,路县农业处于铁犁牛耕阶段,故答案为B项;半坡人最早培育出粟, 河姆渡人最早培育出

23、水稻,排除A项;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排除C项;汉代实现了长度和体积标准的 统一, 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4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春秋时期前铁训春秋穿有聲坏的1-&战国铁口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但还没有实现广泛的应用,且根据图中铁制工具的出现也不能说明当时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运用,故选A;铁制农具的出现使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与题意 不符,排除B;穿有鼻环的牛尊说明当时出现了牛耕,农用动力出现

24、革命性变化,与题意不符,排除C铁 制农具的出现说明当时出现了冶铁,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25.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荤荤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雷车”是指下图的A.筒车B.水排C.桔槔D.翻车答案】 D详解】 从材料中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水车”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的灌溉工具“翻车”,因为翻车的动力是人力,D正确;筒车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A排除;水排是水力鼓风装置,用于冶金业,B排除;桔槔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C排除。故选D。26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对此如表分析合理的是

25、时代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汉1819451三国210111晋412南北朝13隋9431唐321232244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11411332231284211124151812442029A.汉代治水都集中在中原地区B.魏晋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C.魏晋到隋四川经济发展滞后D.唐朝长江流域得以较快开发【答案】D【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晋朝开始,位于长江流域的省份治水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始增多,特别是唐朝有了明显增长,说明唐朝时长江流域得到较快开发,故选D; A项说法绝对,不符合表格信息,排除;魏 晋时期北民南迁,南方经济应该是得到开发,排除B;仅根据治水事业的分布不能说明四川经济发展滞

26、后, 排除Co27“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这 一文献记载A.分析了早期农业产生的原因B.证实了食物生产出现的因素C.叙述了人类文明诞生的过程D.说明了阶级矛盾形成的影响【答案】 A【详解】根据材料“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可得出,原始居民渴了喝水,饿了就采集树上的野果吃,因为吃了腐烂的东西容易患上许多疾病,于是神 农氏开始教会人们播种五谷,所以材料主要分析了早期农业产生的原因,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证 实了食物生产出现的因素”、“叙述了人类文明诞生的过程”、“

27、说明了阶级矛盾形成的影响”,故BCD项错误。28下表是部分西周遗址发掘出土的农具情况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遗址地点所属时代石器蚌器骨器铜器出处长安张家坡西周93173820洼西发掘报告长安客省庄6921610洼西发掘报告扶风云塘18870文物1980 (4)磁县下潘汪4417740考古学报1975 (1)小计2243791540A.西周时期农业发展集中在关中一带B.当时农业仍处于刀耕火种阶段C.西周时期农具以天然工具为主D.西周农耕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答案】C【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出土文物可知,主要是以石器、蚌器和骨器为主,说明的是西周时期农具以天然工具为主, 所以C正确;磁县不属于关中

28、地区,所以A错误;材料无法得出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所以B错误;西周 时期仍以天然工具为主,农耕技术并无较大进步,所以D错误。二、材料分析题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 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例如:埃及、朗巴底、荷兰等处的治水工作 印度与波斯的治水工作,也是如此。这些国家借人工运河所行的灌溉,不仅供土地以不可缺少的水,并在 淤泥的形式上,由山上流下矿物性肥料。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与西西里的产业繁荣的秘密,就是在灌 溉工事上面。”资本论第1卷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

29、,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 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丰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 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三 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 麻青氤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请回答:(1)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各

30、举一例并 说明其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3)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答案】(1)战国: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或秦国蜀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 为“天府之国”)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秦朝:开通了灵渠,联系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负担较重,容易破产。(3)保证政府控制赋税,控制人民。【详解】(1)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可以都江堰为例,其作用可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秦朝可以灵渠为例,其作 用可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文化经济

31、交流等角度回答。(2)特征据材料二“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可得出负担较重, 容易破产;据材料三“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可得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据“家家守村 业,头白不出门”可得出封闭保守。(3)作用据“治官府,给徭役”“急政暴赋,赋敛不时”可总结出保证政府控制赋税,控制人民。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如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 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

32、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 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 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 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 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 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编自王家

33、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 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 经济领域”的原因。【答案】(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 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

34、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 领域。【详解】(1)根据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的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中 国的明清时期正是新航路开辟的时期,这一时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因素主要和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 高产作物的传入有关。(2)根据“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 简单再生产”得出生产规模小;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封建剥削沉重以及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 根据“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并”结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 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3)根据“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可知一方面重视农业, 促其发展;根据“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 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得出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 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