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1093711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2020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程名称: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功能(1)一、教育的属性是什么?1.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2. 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阶级性(3)教育的历史性二、“六艺”教育包括哪些?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射:射技教育;御: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书:学字习写的书写教育;数:简单数量计算教育。三、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1. 教育的终身化2. 教育的全民化3. 教育的民主化4. 教育的多元化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四、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要点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

2、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其主要观点有:(1)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3)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即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4)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5)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五、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1.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课程名称:教育的功

3、能(2)、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一、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1.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3.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5.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2. 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 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4.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

4、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5.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2. 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 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1.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方向,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2.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智育是核心,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其它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3. 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

5、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4.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德能力的教育。5.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普通学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人的素质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但我们强调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但并不是主张平均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把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是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

6、分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四、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7.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五、义务教育的概念和特征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免学杂费)。课程名称:学生与教师、课程(1)一、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发展分为哪几阶段?1. 关注生存阶段。该阶段的

7、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2. 关注情境阶段。该阶段的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他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大小、时间的压力和核对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3. 关注学生的阶段。该阶段的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二、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 开展微格教学3. 进行专门训练4. 反思教学经验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包括:1. 社会需求;2.

8、 学科知识水平;3. 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4. 课程理论。四、简述知识中心课程论的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1. 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教学;2. 按照知识逻辑体系进行编排;3.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九、简述泰勒的目标原理泰勒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9、五、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 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 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5.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 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课程名称:课程(2)、教学(1)一、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哪几种?1.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横向

10、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2.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是传统教育派的主张。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是现代教育派的主张。3. 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指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强调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螺旋式指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时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二、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

11、标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12、、机械学习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本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三、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 备课;2.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 课外辅导;5.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四、简述上课的具体要求1. 目标明确;2. 内容正确;3. 方法得当;4. 表达清晰;5. 组织严密6. 气氛热烈。五、为什么说教学过程

13、是一种特殊的认识?1. 认识的间接性;2. 认识的交往性;3. 认识的教育性;4. 认识的简捷性;5. 有指导的认识。课程名称:教学(2)、品德+德育一、教学原则有哪些?1. 直观性原则;2. 启发性原则;3. 巩固性原则;4. 循序渐进原则;5. 因材施教原则;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8. 量力性原则。二、简述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3. 要善于启发诱导;4. 要做好归纳、小结。三、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有哪些?1. 有效的说服;2. 树立良好的榜样;3. 利用群体约定;4.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

14、. 价值辨析。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四、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 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 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 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五、中学德育原则有哪些?1. 导向性(方向性)原则2. 疏导性原则3. 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6. 因材施教原则7. 长善救失原则8. 集体教育与个别

15、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课程名称:学习的认知基础一、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一)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室内布置的简朴等;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讲,如数学方法要新颖、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要丰富且逻辑性强2. 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

16、应用1.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2. 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3. 正确组织课堂教学;4. 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三)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

17、习效率。二、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记忆规律?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三、简述“遗忘曲线”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四、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点?1. 流畅性,是指一般创造力高的人能在短时间内表达出数量较多的观念,亦即反应迅速而众多;2. 变通性,是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

18、其思维能变化多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3. 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五、什么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课程名称: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一、简述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这一定义的实质包括了三个方面:学习表现为个体产生了某种变化;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的经验而引起的。二、如何区分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指个体直接体验到自己行为后果而受到的强化。替代强化是指观察

19、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自我强化是指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三、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1. 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 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3. 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4. 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四、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不足或过强都会影响学习效率。1. 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2. 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3.

20、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弃越高,学习效率越佳。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 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二)设置合适的目标;(三)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四)训练归因。2. 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表达明确的期望;(二)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三)合理运用外部奖励;(四)有效的运用表扬。课程名称: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与创造力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 学习材料的性质3. 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 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 年龄特征6. 智力水平二、简述学习策略

21、的类型第一类是认知策略是,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三、常见的复述策略有哪些?(1)利用随意识记或有意识记;(2)多种感官参与;(3)复习形式多样化;(4)画线强调;(5)排除相互干扰;6)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7)过度学习。四、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一)提高学生

22、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 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 结合具体学习,教授思维方法2. 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 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五、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1.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2.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3.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4.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23、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 发散思维训练2. 推测与假设训练3. 自我设计训练4. 头脑风暴训练课程名称:中学生发展心理(1)一、简述“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些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二、简述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一)情绪情感更加丰富(二)情绪的强烈性三)情绪不够稳定(四)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五)情绪两极性明显(六)情感的开放性与掩饰性相交织(七)逆反性三、简

24、述情感的分类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形式。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2.美感。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 理智感。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四、心境、激情和应激如何区分?(1)心境。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3)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五、中学生情绪问题有哪些?(一)焦虑二)抑郁(

25、三)恐惧(四)易怒课程名称:发展心理(2)、心理辅导、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一、简述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2.性成熟带来性意识的萌发3. 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二、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强化法2.系统脱敏法3. 认知疗法4. 来访者中心疗法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健全的组织结构;3. 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4. 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四、简述班主任工作内容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1.优秀生的教育工作;2.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四)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五)操行评定(六)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五、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哪些?1.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3. 组织教学的能力;4. 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5. 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6. 教育机智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