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1090483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又是世界著名河口三角洲中目前开发程度很低 的地区,其经济开发潜力之大,被誉为“金三角”地带,是我国的重点经济开发区。随着区域经济 开发的不断深入,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土地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区域农业的发展,成 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瓶颈。当地政府和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努九在环境整治方面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面积的中重盐渍土仍未得到有效的生物改良和利用。目前,全区尚有约 23万hm2的重盐碱地或盐碱荒地处于植被稀疏、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状态,导致大量的土地资 源浪费。重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建设具有至关重

2、要的作用而重盐碱地开 发利用的重点及其难点就是植被恢复,为此,笔者开展了重盐碱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1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资源现状黄河三角洲为黄河尾闾不断摆动形成的,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底部属海相沉积物。全区盐渍化 土地面积约44. 29万hm2,占全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重度盐渍化土壤和盐碱光板地23. 63万hm2,约占区内土地面积的28. 4 %。土壤以盐化潮土和滨海盐土为主,土壤含盐量高,一般在0. 4 %以上,局部地块高达2 %3 %以上,0 100 cm 土体加权平均含盐量达0. 58 %,土壤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占可溶性盐溶量的 80 %以上,地下水埋深一般23 m,地下水矿化

3、度1040g/ L ,高则达200 g/ L。黄河三角洲 重盐地面积在不断增加,局部地块还有退化现象,区内主要的农业利用土地一新淤地和改良 的盐碱耕地,由于淤垦、游牧和灌水等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以及缺少植被覆盖等,正以惊人 的速度返盐退化,每年有5%的新淤地轮为盐碱地或盐碱荒地,成为重盐碱地的主要来源1。2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主要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特征2. 1主要植物种类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段植物种类少,对28个典型样方(10 mx10 m)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主要植 物有: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碱蓬(Suaeda salsa (L. ) Pall)、芦苇(Ph

4、ragmites australis (Cav. ) Trin)、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等 21 种。其中,灌木、半灌木 3 种,藤本植物1种,草本植物17种。种类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木本、半木本植物所占比重很 小,仅为14. 3%,这和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情况完全相反2。2. 2主要植被类型及特征植被为天然灌木植被和滨海盐生植被,其分布受生境影响明显。地势低平、受海潮侵袭的广 大滩涂,土壤含盐量较高,主要分布着1年生碱蓬和多年生柽柳等耐盐植物。由滩涂向内地推 进,盐生碱蓬逐渐增多,同时在有柽柳种源的地方,逐渐发育成以柽柳为主的灌丛。

5、随着地势的 升高,当海拔在3 m以上时,地表含盐量减少,形成有一定抗盐特征的1年生或多年生草甸植 被1。植物群落组成简单,建群种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碱蓬群落:是淤泥质潮滩和重盐碱地段的先锋植物,向陆可与柽柳群落呈复区分布,生境一般 比较低洼,地下水埋深一般0. 53m ,或常有季节性积水,土壤多为滨海盐土或盐土母质,土壤 盐分较重;群落总盖度因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而有很大差异,在滩涂和轻度盐渍土 环境常零星分布,群落盖度不足5 %,而在盐分含量较高的环境中,则常常形成碱蓬纯群落,盖 度可达100%。群落种类组成比较单调,一般为二三种,主要是柽柳和芦苇,群落高度1550cm。柽柳群落

6、:在黄河三角洲分布极广,面积达10000余公顷,主要分布于潮上带以上,与碱蓬群 落、芦苇群落呈复区分布或交错分布,土壤多为滨海盐土,地面开始抬高,地下水埋深约1. 52. 5 m,土壤含盐量0. 249 %2. 757 %;群落总盖度变化很大,低者仅有5 %,高者可达100 % , 一般65 %左右。建群种为中国柽柳,群落种类组成也有很大差异,少则二三种,多者达10余种, 一般不超过10种,主要有柽柳、碱蓬、芦苇、羊角草、鹅绒藤、狗尾草、蒿、獐毛、补血草 等,群落高度一般110 cm以上。芦苇群落:芦苇群落的生态适应幅度极广,广泛分布于各种河口湿洼地和滨海沼泽地,群落生 境一般都有季节性积水现

7、象,而土壤含盐量的变化也很大,在各种盐渍土上均能良好地生长。 群落盖度变化很大,主要受制于水分,在季节性积水的重度盐渍土环境,芦苇纯群落盖度一般 为65 %100 %。伴生种不多,主要有柽柳、补血草、碱蓬,群落高度约2 m以下。獐毛群落:分布较零散,生境土壤比较疏松,土壤含盐量较低,是盐渍土脱盐得到初步改良的指 示性植物群落。獐毛纯群落面积一般都较小,常见的是獐毛与柽柳形成獐毛一柽柳双种优势 植物群落,群落盖度较高,多在80 %以上,伴生种主要有补血草、柽柳、茵陈蒿等4。白茅群落:主要分布于黄河口新淤积平原、黄河故道缓岗地区,生境土壤脱盐程度较高,常形成 纯群落,群落盖度一般在80 %以上,高

8、约1. 5m以下,伴生种主要有补血草、刺儿菜、罗布麻等。补血草群落:常零散分布于柽柳灌丛分布区内,土壤比较湿润,群落盖度常在80 %以上,高约50 cm,群落种类组成主要有补血草、芦苇、柽柳、碱蓬、茵陈蒿、羊角草等。3重盐碱地植被恢复技术土壤盐分含量高,是重盐碱地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因此,重盐碱地的植被恢复有两条途 径:一是降低土壤盐分,通过盐分不同程度的降低,使之适合具有一定耐盐能力的植物生长,从 而达到重盐碱地改良利用的目的;二是选择耐盐能力强的植物在重盐碱地上栽植,实现重盐碱 地的植被恢复和生态改良3。3. 1以土壤脱盐改良为重点的植被恢复技术3. 1. 1上农下渔模式具体做法是:将

9、土地挖深约1. 5 m,挖出的土垫高附近土地,挖掘667 m2 土地垫高667 m2 土地, 垫高部分为农田,挖掘部分为鱼塘。挖垫完成后,农田灌水洗盐,洼地灌水养鱼。这样农田第二 年即可种植棉花、大豆等,第三年可种植花生、西瓜、玉米等。该技术洗盐较快,农田加鱼塘 收入较高,但初期投入高,比较适合小面积推广应用,而且要求初期有较高的经济实力。3. 1. 2条台田整地改良技术 条台田整地是治理盐渍土的常用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应用,但由于传统的条台 田面积较大,土壤脱盐效果不理想。现代条台田整地技术对传统的条台田规格进行改进实施 规格是:条田宽约50 m,长约300 m,各条田之间挖深

10、约2 m的排盐沟,排盐沟顶宽约35 m , 条田整好后,引黄河水灌溉洗盐,种植耐盐牧草4。该整地技术667 m2投资约150元,由于缩 减了条田宽度,与传统条田相比,土壤脱盐效果提高。然而,由于排盐沟比重增加,致使土地利用 率降低,而且,由于整地比较粗放,地面平整度差,盐分淋洗程度受到限制,导致牧草产量不高。 该技术比较适合含盐量在0. 6 %0. 8 %的土地。3. 1. 3深松土壤、化学改良与种植耐盐牧草相结合技术具体做法是:利用先进的松土机械深翻土壤100 cm,深翻后根据土壤含盐量施用硫磺。含盐量 低的地段667 m2施硫磺2030 kg,高含盐地段667 m2施硫磺6070 kg,之

11、后灌水,并种植 耐盐牧草。牧草种类选用苜蓿、高冰草、鲁梅克斯、黑麦草等。土壤深翻当年和以后,每年 667 m2施尿素25 kg、施二铵1015 kg,每年灭虫、灭草35遍。深翻后第5年开始,为促 进牧草生长,每年重耙一次。为提高牧草产量,应以78a为一周期,78 a后重新种植。该项 技术可谓一年投资,多年见效,产出/投入比高达3以上,而且其应用不受土壤盐分含量高低 的制约,适合在黄河三角洲大面积推广应用。3. 2以造林绿化为重点的重盐碱地植被恢复技术3. 2. 1重盐碱荒地和光板地植被恢复技术适地适树是造林的基本原则,由于光板地和重盐碱荒地的生态脆弱性2,适宜的树种对其植 被恢复来说显得尤为重

12、要。白刺(Nitroria sibirica)为蒺藜科白刺属落叶灌木,抗寒、抗干旱, 耐盐能力极强,在含盐量2. 76 %的盐碱地尚能正常生长,其耐盐能力几乎超过所有的盐生植 物,根系发达,主根一般深入土层0. 81 m以上,侧根多达十几条至几十条,根幅蔓延超过冠幅, 有的达1倍以上,对土壤的脱盐改良效果明显。45年生白刺,可使020 cm 土层内土壤盐 分降低44. 14 %,果实酸甜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及18种氨基酸,兼具营 养和药用价值,并可提取天然食品色素,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柽柳(Tamarix spp.)属柽柳科 植物,多为灌木,为典型的泌盐植物,具有很高的耐盐能

13、力,喜光,耐潮湿,抗瘠薄、风沙,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陆海生态平衡,且能显著改良土壤理化性质,5 10年生柽柳林可使土壤盐分降低47. 39 %。柽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作为木炭、木焦油、 木醋液的工业用原料,其枝条富弹性,可作编制材料。柽柳花期长,是一种良好的蜜源植物,枝叶 可药用或饲用。根据白刺和柽柳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开发利用价值白刺和柽柳是目 前黄河三角洲光板地和重盐碱荒地人工造林的主要先锋树种5。由于立地条件的差异,造林 时对树种或种源进行选择是必要的。白刺造林技术:(1)选择育苗地与造林地。白刺属旱生型植物,极不耐涝,因此,育苗和造林应选 择地势高或排水良好的地

14、方。 繁殖技术。白刺可用种子育苗,由于白刺枝条易生不定根, 也可扌千插、压条育苗,但以种子育苗后小苗移植繁殖最为经济有效。种子育苗时,种子以热水 (6070C)浸泡12d捞出,混湿沙(1 : 3)堆放避风向阳处,夜间加盖草帘催芽,然后用地膜 或营养杯小拱棚育苗。(3)造林技术。包括整地、造林方式和造林季节的选择等。造林地 整地。白刺不同生长阶段耐盐能力有较大差异,幼时较差,随着林龄的增大,耐盐能力逐渐增 强。造林地整地能有效地促进土壤脱盐,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木生长量,加快成林速 度。连续2 a早春翻耕晒垡,第一遍耙地于当年夏季杂草旺长时进行,第二遍耙地于次年雨季 造林前进行,即两耕两耙

15、整地法。该法整地,土壤脱盐效果好,土壤盐分为1. 5 %2. 0 %的地 段,整地后盐分可降至0. 8 %,清除杂草比较彻底,因而造林成活率也最高,达96 %,后期保存 率高、生长量大。造林方式。分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直播造林:将造林地耕起耙平,清除 杂草及草根,用经催芽的种子直接播种造林,株行距1 mx2 m。直播造林受立地条件影响较大, 在含盐量0. 5%0.6% 的地段,由于竞争杂草较少,无论对种子萌发还是其幼苗生长均是最适宜的,效果较好;土壤含盐 量0. 8%以上的地段,由于盐分高,超出了白刺种子发芽出苗的耐盐极限从而导致播种后不出 苗或出苗后难成活;土壤含盐量低于0. 5%的地段,由

16、于芦苇、茅草等各种杂草大量滋生,造成 白刺幼苗长期蔽荫而整片死亡。白刺直播造林具有机械化程度高、造林速度快、投资成本低、 技术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但仅适用于土壤含盐量0. 5 %0. 6 %的造林地块,对造林地立地 条件要求严格,应用于滨海盐碱地造林有一定的局限性。植苗造林:包括裸根苗造林和容器苗 造林两种方式,合理的造林密度为167株/ 667 m2。在土壤含盐量小于1 %时,用裸根苗植苗 造林,成活率达89 %,造林第4年其保存率为84 %,且生长良好。与裸根苗造林相比,虽然容 器苗造林投资成本增加,但造林成活率也明显提高,在土壤含盐量为0.6 %1. 5 %时,造林成 活率均在90 %以

17、上。造林季节。直播造林可春播也可夏播,裸根苗造林最好春季(4月份) 栽植,容器苗造林则应选择在雨季进行。柽柳造林技术:(1)繁殖技术。播种或扦插的育苗地应设在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较好,土壤盐分 在0. 4 %0. 5 %的沙土或沙质壤地。播种育苗,种子采收和保存是关键。采种的最佳时机是 当蒴果有向外突起现象,蒴果的颜色由黄绿渐成深红、紫红色,果穗上果实自行裂开吐绒等三 方面表现相吻合时。种子在35 C、湿度为70 %75 %的环境下,可保存1 a左右。播种 前苗地应灌足水,水下渗至土似露未露时撒种,大苗培育苗距为(0. 10. 2 m) X0. 3 m。扦插育 苗时,插穗应用一年生枝条,粗度不能

18、低于0. 8 cm,用清水浸泡。(2)造林技术。植苗造林。 12年生柽柳幼苗的耐盐极限在1. 640 %左右,1. 0 %以下的盐渍土环境不会对柽柳幼苗的 生长产生伤害,盐分过高应采用两耕两耙法整地改土,造林株行距为1 mx3 m,春季平茬造林, 雨季可带干造林。适当深栽是造林技术的关键。直播造林。重盐碱荒地和光板地多分布于 沿海的偏僻地带,面积广,环境条件差,淡水资源贫乏,全面进行植苗绿化投资大、成本高,目前 情况下难以实现。直播造林是解决这类土地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柽柳的播种造林最好在盐 分含量不超过1 %的环境中应用。整地是直播造林的关键技术,综合对土壤的脱盐程度、直 播成苗密度、苗木生

19、长以及沟、穴雨后的冲淤等情况光板盐碱地的直播造林整地改土方式 应选用沟状整地(沟长5 m以上,宽50 cm,深 35 cm以上)和大穴整地(50 cmx50 cm x50 cm或 100 cmx50 cmx40 cm)。光板盐碱地直播整地的行距22. 5 m,株(沟)距2 m,有利于起土 存放和减少冲淤。柽柳播种在生长期内(49月份)都可以进行,具体时机是:大雨后一二天 内,当整地的沟、穴内的水下渗到不外溢,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时为最佳,随水下渗,种子逐渐附着 到沟、穴边沿的湿土上,不需盖土。3. 2. 2稀疏柽柳群落植被覆盖率提高技术柽柳群落是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上分布十分广泛的天然植物群落是黄河

20、三角洲重盐碱地上 目前惟一能够生长的天然盐生灌丛6。目前,柽柳群落的主要问题是覆盖率低,种类组成单调, 生物多样性低,土壤的改良效果差,进展演替缓慢。提高稀疏柽柳群落植被覆盖率技术主要有: 平茬促萌技术。利用柽柳的萌蘖和根幅大的特性,在柽柳的周围进行整地,于冬季将柽柳平 茬,促进萌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在稀疏柽柳群落内部选择裸地部分雨季前实施不 同的整地措施,增加生境的粗糙度,以淋洗土壤盐分、增加土壤对种子的附着力,人为创造适宜 柽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并辅以人工播种。引进耐盐植物。在稀疏柽柳群落内引种白刺 等耐盐植物,丰富群落物种组成,提高植被覆盖率,但物种的引进要特别注意生物污染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