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上传人:lx****y 文档编号:21086686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第三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中医骨伤科学(100508)该学科是我校国家(教育部)和省级重点学科之一.1994年本学科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本学科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接受博士后工作人员。1997年被确定为广东省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病医疗建设单位,2005年1月该中心顺利通过了广东省中医药局的验收,现为广东省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病重点专科.专业研究方向:骨质疏松系列研究;骨关节炎系列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骨病系列研究;中医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导师组成员:刘庆思、冯新送、韩清民、牛维(以上为博导),林一峰、方坚、黄宏兴、罗毅文、蔡桦、王炳南、邵敏、李钊、魏合伟(

2、以上为硕导)。教学技术人员情况:本专业具有教授、主任医师10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3名,讲师、主治医师、主管技师18名,具有博士学位9人(其中博士后1人),具有硕士学位12名,是一支素质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学术队伍。研究成果:本学科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和专科特色,常年坚持“立足于中医,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建设方向,融合了现代骨科的最新成就,“专一化”地培育和打造中医骨伤科专科“品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中医骨伤科专科优势,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现拥有病床150张,医疗设备先进,能开展各种类型的手术,在骨伤科学科的教育、科研、医疗等方面,其整体水平居于全

3、国前列,在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享有较大的知名度。其中“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系列研究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广东省中医骨质疏松病专病医疗中心。在长期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系列研究过程中,系统运用中医“肾主骨”、“脾肾相关论”、“血瘀论”等基础理论,将中医的“平衡观、“辨症观”、“整体观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归纳总结了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为“多因多果”、“多虛多瘀”、“多脏器多系统,提出了“补肾、健脾、活血”的骨质疏松症治疗原则,并以此遣方用药,研究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药-骨康,现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研究批文,并成功转让,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本研究方向已获得中澳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新药研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近100余项科研立项资助。“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系列研究”分别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举办国家中医管理局继续教育学习班四期。作为本学科另一研究方向的“骨关节炎系列研究”亦是国家级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5年开展对骨关节炎的防治系列研究以来,重点关注膝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该病种的中医外

5、治机理及中药外用制剂亦有较深的研究。主持的省级课题有“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组织病理学相关性研究”、“关节炎痛定对膝关节骨内高压和血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和“骨性关节炎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等5项.特别着眼于退行性骨关节炎的防治研究,主要特点在于通过补肾活血法结合理伤手法对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研究,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系统研究了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和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的资助。共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中医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

6、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方向以骨伤疑难病症及其相关基础研究作为主攻课题,在骨折愈合、创伤的修复和重建等方面,形成富有特色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导师组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骨伤科创伤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提倡“无创或微创”的治疗技术,应用“动态观念”恢复功能,以“开放兼容,融会新知”的发展眼光,解决本学科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目前本研究方向已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卫生厅、广东省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立项资助.骨折愈合促进剂的研究荣获2002湖南

7、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三等奖。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中西医结合防治骨病系列研究导师组常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肿瘤和骨病的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发表有中药联合改良VA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造血系统的影响等专业研究论文30余篇。研究生主要课程:除按要求必修政治(包括科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外语、医学统计学等课程外,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分别设实验动物学、免疫学、放射学、DME、现代病理技术、分子生物学、电子显微镜、医学计算机、药理实验课、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根据研究方向设中医伤科学、中医骨病学、生物力学、矫形外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及局部解剖学等课程,专业

8、课为中医骨伤科学.招收研究生情况:招生范围涉及港澳台及境外学生。从199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硕士研究生70余人、博士32人,博士后2人,其中境外生4人,港台生7人.已取得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44人.刘庆思教授刘庆思,男,广东省兴宁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中医骨质疏松病专病医疗中心主任。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院长、广州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主要社会兼职: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常务委员

9、、广东省中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广东老教授协会中医药学专家委员顾问、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顾问、广东省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评审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骨质疏松症杂志副主编.刘教授40多年来一直从事骨伤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防治骨质疏松症、腰腿痛、创伤骨折、老年骨病、骨质增生、颈椎病等骨伤科病症。先后培养博(硕)士研究生及学术继承人60余名、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60多篇。主持中澳政府间合作科研项目“植物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药效与机理的研究”和国家新药研究基金项目等各级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科研课题20多项

10、。先后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各1项,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第三届中国药学发展奖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学科成就奖”。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对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体系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做出了较大贡献。冯新送教授冯新送,男,广东省惠东县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全国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大学本科毕业,毕业后留校工作, 从事教学、科研、医疗、行政管理34年。历任广州中医学院助教、讲师、总务处副处长、广东省卫生厅中医处副处长、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广东省中医研究

11、所所长、广东省第二省中医院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冯教授擅长中医骨伤科,对中医骨伤科教学和临床有较深的造诣。尤其对中医骨伤科创伤性骨折、腰腿痛、颈椎病、骨质疏松症、脑外伤有独特疗效。他善于继前人的经验,在中医骨伤学术上强调活血化瘀、补肾壮骨,对古方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有特别的研究。能灵活运用古方治疗骨伤科的各种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作为学校学位委员会主席,博士研究生导师,他积极培养研究生,培养的研究生已毕业的博士生3人,硕士生13人,在读研究生14人,其中博士生4人,硕士生10人。冯教授主要著作有中西医结合治疗

12、骨质疏松症、中医预防医学、广东省中医骨病手册、现代按摩疗法、儿童多动症等14部。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9篇。主持研究课题有2项,参与研究课题有4项。近年来多次出席中医药国际会议,曾参加朝鲜第十五次医学大会,日本岛根汉方医学研讨会,日本东京国际仲景医学讨论会,美国全美骨科学术会议以及马来西亚传统医学讨论会等。韩清民主任医师韩清民,男,1963年6月出生,河南新乡市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就读于河南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学士、临床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从1986年至今一直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有广博的

13、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对骨科创伤、显微外科、颈肩腰腿痛、骨性关节炎等有较丰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经验.近年来主要关注膝关节损伤和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骨伤科疾病中医外治机理以及骨伤科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主持的省级课题有“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组织病理学相关性研究”、“关节炎痛定对膝关节骨内高压和血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和“骨性关节炎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等5项。近几年发表在国家、省级杂志上的论文有10篇。牛维主任医师牛维,男,安徽合肥市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骨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就读于安徽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和医

14、学博士学位。从1986年至今一直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长期从事于中西医结合骨关节创伤、骨关节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对于复杂骨关节损伤、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下腰痛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和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院进修关节、脊柱外科,并作为首批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进行定向培养。并担任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骨损伤修复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股骨头坏死防治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老年病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罕少疾病杂志特约编委等。目前主要研究髋、膝关节疾病,骨盆损伤、下腰痛疾病防治及理伤手法防治

15、骨关节病的现代研究,特别着眼于退行性骨关节炎的防治研究,主要特点在于通过补肾活血法结合理伤手法对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研究,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系统研究了补肾活血法结合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和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的大力资助,先后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10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已发表与研究课题有关论文30余篇。目前该研究课题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林一峰主任医师林一峰,男,籍贯广东省湛江市.主任医师,硕士学位,目前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2004年开始至今共招收了5名硕士研

16、究生.所属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主要研究方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长期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医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心”的成员之一,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脊柱专科带头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业务副院长。曾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和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进修。先后主持或主要参与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立项课题等科研项目共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方坚教授方坚,男,广东惠来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骨科教授,中医骨伤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推拿按摩专业委员会常委,省医学会

17、医疗事故技术监定专家库专家.长期从事骨伤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及相当的现代医学知识,尤其具有较丰富的教学、临床实践经验,能解决本学科较复杂、疑难病证的诊断和治疗,特别在中医药参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肿瘤和骨病(骨质疏松等)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深受病人信赖及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认可和重视。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科委科研课题一项,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两项,参与厅局级和校级课题各一项。已发表专业论文16篇(其中第一作者国家级5篇,省级杂志1篇),参与编写著作新编社会医学(中医古籍出版社)、常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广东科技出版社),每学年临床教学30学时以上。1999年9

18、月5日至1999年9月25日期间到德国参加髋关节外科学术交流。2000年9月由省中医院派赴新加坡接受医疗管理培训。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现有在读硕士生5名,协助指导硕士生10多名。黄宏兴教授黄宏兴,男,广东省河源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办公室主任。社会任职: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骨质疏松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广东省药物GCP资格认定检查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32项,发表专业论文

19、43篇,出版专著6部,先后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2005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杰出青年学者奖”,2007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奖,曾多次获广州中医药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先进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指导硕士12人,协助指导硕士28人、博士25人。罗毅文主任医师罗毅文,男,湖南省邵阳人,医学博士,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科教科科长、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办公室主任。曾任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

20、秘书,现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资格认定核查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审评专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审稿专家。长期从事骨伤科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硕、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药促进创伤组织修复的研究,博士后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先后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孙之镐教授、谭新华教授、冯新送教授及刘庆思教授,得到良好的中医药文化熏陶。能运用中医正骨疗法及中西医药物内外兼治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病等疑难病症;擅长严重创伤手术治疗、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

21、术、脊柱骨折内固定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探查,髓核摘除术等高新技术。善于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防治老年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先后主持、参与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卫生厅、广东省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资助的科研课题15余项,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9部.骨折愈合促进剂的研究荣获2002湖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三等奖、中医骨伤科CAI课件的研制荣获2000年湖南中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系列研究荣获200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协助指导硕士8人、博士3人。蔡桦主任医师蔡桦,男,广

22、东汕头籍人,师从著名骨伤科专家袁浩、刘庆思教授,获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骨一区主任。从事骨伤科医疗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外伤、骨折、脱位、颈肩、腰背痛、关节炎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各类髋关节疾病,近年来致力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研究,特别关注神经系统对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愈合过程的影响,并开展相应课题的研究。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各一项,并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已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王炳

23、南主任医师王炳南,男,湖北省黄石市,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专业硕士生导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各种骨、外科疾患。尤擅长于创伤、骨肿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烧伤和各种关节疾患的诊治.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骨病。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主持省市局级科研课题有关中医药治疗骨折愈合的相关研究等3项,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邵敏副主任医师邵敏,男,江西省余江县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伤科医院)骨二区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主要从事骨伤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尤擅长骨

24、质疏松症、骨关节病的治疗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别课题共5项,参与各类课题20余项;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参与研制的治疗骨质疏松专用药“骨康”取得新药批文,正在进行三期临床。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本专业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3部.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在国内较早开展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中西结合研究,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李钊副主任医师李钊,男,广东湛江籍。1992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专业硕士学位,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

25、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骨一区副主任。从事骨伤科医疗工作十多年,对各种外伤、骨折、脱位、颈肩腰背痛、关节炎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致力于骨关节炎的治疗研究,特别关注软骨下骨微损伤对软骨细胞影响的研究,并开展相应课题的研究。目前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各一项,并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已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魏合伟副主任医师魏合伟,男,籍贯河南省鲁山县。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目前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所属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从事骨伤科医教研多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先后主

26、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研项目共2项,获“中国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奖”和“清远市科技进步成果奖”共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4部,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厅局级科研课题,担任中国中医药学刊等杂志特邀编委。中医内科学(100506)中医内科学是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第三临床医学院内科是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专业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导师组成员:陈根成主任医师、陈文利副主任医师、黄平东副主任医师。简介:第三临床医学院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科室技术力量较为雄厚,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尤其在中西医

27、结合防治脑血管病方面有很强的实力。科室在临床上一直坚持在突出中医特色基础上的中西医结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锐意创新、紧跟潮流,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科研方面,以心脑血管病、失眠症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中医防治中风、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方面有丰富非经验。研究生主要课程: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临床教学实践三大部分,其中必修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语,专业外语,内科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包括医用统计学、计算机、DME、古汉语、内经、伤寒、温病、生理、生化、文献检索、实验核医学、免疫学、电镜、分子生物学、药物动力学,临床医技等等.招收研究生情况:从2004年开始招

28、生,至今已招收硕士研究生6人,已取得硕士学位2人.陈根成主任医师陈根成,男,河南禹州人。医学博士学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理论诊治神经内科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疾病.师承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茂才教授,在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广州市卫生局课题各2项;参与省及国家级课题多项.获国家科技部及省科技进步奖各一项。陈文利副主任医师陈文利,女,河南息县人。现

29、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有处理急危重病人和较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擅长治疗小儿消化、呼吸、营养及精神方面的疾病,在中医失眠症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科研方法。主持厅(局)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厅(局)级、校级科研课题3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8篇。指导硕士研究生3名。黄平东副主任医师黄平东,男,湖北黄石人.医学博士在读,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理论诊治心血管内科疾病.师承在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方面造诣很深的黄衍寿教授和冼绍祥教授

30、,一直从事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在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具备较深的造诣。已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主持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课题、广州市卫生局课题各1象,参与广东省科技厅课题、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课题、广州市卫生局课题多项。中医妇科学(100509)何燕萍教授何燕萍,女,广东省南海人,1954年11月生,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妇科学博士导师,1978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院长,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和广州市白云区第十二届,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何燕萍教授从事

31、中医妇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工作认真,精通业务,具有扎实的中医及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其研究方向为不孕不育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在生殖医学中属于疑难病,西医多采取促排卵或人工受孕的方法,不仅医疗费用昂贵,而且可能造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不良后果。不孕不育的中医药治疗一直为中医学中较有特色的一个方向。中医通过运用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通过综合的治疗手段(包括内服,外用,针刺治疗等)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全面调节,使其达到阴平阳秘的最佳生理状态,从而为妊娠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文献,中医中药治疗不孕不育具有副作用小,有效率高,患者经济负担低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何燕萍教授从1998年

32、开始从事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卫生部、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参与省级科研课题3项.对男性免疫性不育从临床病例观察到基础实验,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并总结出补肾健脾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有效方法.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不孕不育提供了临床与基础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其主持的“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研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被同行专家认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医学专业刊物上发表论20多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曾赴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进修1年,并先后多次

33、应邀参加国内中,西医妇产科及超声诊断学术交流。赵秋生主任医师赵秋生主任医师,男,1965年10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芳村分院妇科组长,妇科主任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妇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独立完成妇科的各种手术。运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性不孕、盆腔炎、功血等疾病有独到之处。论文著作:在中华医药学杂志上发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22例分析、卵巢巧克力囊肿56例误诊原因分析、妊高症合并脑出血一例报道等多篇文章。对外学术交流情况:曾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学习宫腔镜的使用,在北京妇产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并参加多种学术交流活动。现主要

34、致力于中药对子宫內膜异位症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针灸推拿学(100512)江钢辉教授江钢辉,男,广东省普宁市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针灸专业博士生导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兼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一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脑病、痛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中风、痴呆、萎证、面瘫、眩晕、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有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和参与研究的课题有: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风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靳瑞学术思

35、想及临证经验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靳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优化方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针刺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对缺血后脑可塑性促进作用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艾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等。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大学基础研究二等奖;“针灸治疗学多媒体组合教学试验课程设计”获广东省高教厅电教试验优秀课程二等奖.近年来发表的论文有CT定位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血

36、管性痴呆患者46例脑电图分析、针灸为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经络辨证在临床的应用、针灸中药对血管性痴呆过氧化脂质、抗氧化酶的影响、中风失语症研究述评等20多篇。编写的著作有临床针灸治疗学、中风病的治疗和护理、中老年针灸按摩保健等。近5年来指导硕士研究生15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10名。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20402)谢华民副研究员中药学(1008)徐必达主任中药师徐必达,男,籍贯广州市.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药剂科主任导师、广东药学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委员,主任中药师,中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善长中药鉴定,强调植物科属固有不变特征与饮片的关系,对地方习用药材有一定的研究;

37、对中药的凝胶剂型、巴布剂型等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认为不能将“颗粒饮片”与“饮片”等同起来,且“中药颗粒配方饮片”不应盲目铺开,单味提取复方混合的“颗粒饮片”已经很大程度不能套用中药饮片复方共煎得出的几千年临床使用经验。应该对传统的经方、验方,药群、药对,辨证加减的中药,以及它们依存与分离对药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制成能随证加减的“中药饮片颗粒”,尽可能保存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曾撰写过浅谈传统膏药熬炼工艺的体会、防风草与豨签草的鉴别、补骨脂提取工艺研究、温通膏的研制与质量考察、广州市医院中药房调配中药饮片与药典不符部分的性状鉴别及功效区别、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GC等论文.主持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温通膏临床前开发研究”的工作,现正申报“中药巴布剂临床前开发研究题目,招硕士研究生1名。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