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学的发展与挑战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21081989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针灸学的发展与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针灸学的发展与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针灸学的发展与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中医针灸学的发展与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针灸学的发展与挑战(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针灸学的发展与挑战1010307303 邓美健 药学三班3 号一、古近代针灸学的发展(1)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大约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通过个人临床实践对 针灸知识的初步认识,对经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及灸法进行了论述,反映了对经络系统 认识的早期面貌。(2)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从战国到秦汉,黄帝内经成书标志着针灸理论体系 的基本形成。(3)针灸学术发展时期:魏晋时代的皇甫谧将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三部著作的针灸内容汇而为一,编撰成 针灸甲乙经,成为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在针 灸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代是国家针灸教育体系成立的开端。明代是针灸学 发展史上较为活

2、跃的时期,具体的表现在对前代针灸文献的整理和研究。(4)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 清代针灸学开始走向衰退,当时医者多重药轻针,尤其是清代统治者竟以针刺火灸,究 非奉君所宜的荒诞理由,于公元1822 年废除了太医院的针灸科。1二、现代针灸学的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针灸学,进入20 世纪以来,其发展历程具有两个明显的时代特点, 其一是走向世界,其二是与现代科学结合。前者促进了针灸国际化,后者推进了针灸现代化。 国际化进程促进了传统针灸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现代化的进展又促进了针灸向世界 各地的传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现状针灸学发展的现状可以概括为:(1)国际化的局面迅速展开;(2)临床应用范围日益

3、扩大;(3)治疗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4)理论研究不断深入。2(1)国际化的局面迅速展开: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针灸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快速发展, 针灸热在国外持续升温。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王雪苔先生认为,国际化的态 势标志着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针灸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美国已有大约 2 万 名持有针灸执照的医师,约有70 所中医针灸学校,有 30 个州专门为针灸立法,并设立了 针灸师头衔。3(2)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针灸已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医疗手段运用于临床治疗的各 个方面。临床结果显示,对86 例颈源性头痛患者运用传统针灸配合现代解剖刺法进行治疗 观察,总有效率

4、100%,近期治愈率达到 85%,1a 以上随访少有复发,传统针灸结合现代 解剖针刺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传统针法。4临床试验中,以龙胆泻肝汤 加减结合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 32 例,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0 例;好转(留有神 经后遗症)2 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0 例,总有效率93.7%。此法既缩短病程,给患 者减轻经济负担,同时又防止神经痛后遗症之患,解除了患者后顾之忧,取得了满意的临床 效果。5(3)治疗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全息的理论被中医所 应用于临床。例如,人体第二掌骨侧的穴位恰似整个人体在此处的缩影,称之为第二掌骨全 息疗法。像第二

5、掌骨这样的全息穴位群,称之为全息胚。全息胚的内部具有结构和功能相对 完整性。在全息胚上,根据压痛点的有无和位置,可以判断整体上有无疾病或哪一部位有病。 在相应部位施以刺激,可以治疗对应整体部位的疾病。人体的任何一个独立的关节,穴位都 可以视为全息胚,从而可以从多个部位、多方位来治疗疾病。6(4)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现代针灸学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所获取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规律作为指导理论,机理的阐明完全立足于现代科学意义的相关知识 体系,并以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学说及针灸效应的四大规律为该体系的理论核心。针灸 学的理论体系发展十分迅速,为针灸的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传统针灸学认为

6、同一条经脉上 的腧穴具有治疗本经、本脏或本腑疾病的类同作用。大量研究证实,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 神经的节段性支配密切相关,处在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的腧穴具有类同的调节作 用。7三、针灸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针灸学也面临着重重挑战:(1)理论体系尚未完善:虽然现今针灸学的理论体系在迅速地发展中,但所有的理论体 系尚不能解释针灸的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使得针灸的疗效不能为世界广泛接受。(2)现代医学理念的变化: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今人们求医已不局限于已病治病, 开始转向未病防病以及医疗保健。(3)在针灸学方面的人才教育体系仍不够完善,专业高素质

7、人才依然缺乏,使得针灸学 仍未能发扬光大。针灸学是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医学文化,深蕴着中华人民的智慧,在现今的时代,我们对 于针灸学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解释古人的智慧,将针灸学 真正发扬光大,成为一门有根有据的实用医学。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完善针灸基础理论体系:针灸长期以来未能称雄于世界医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其基础理论还存在局限,不能为国外医学同行所认同。因此, 针灸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自我 完善其基础理论体系,以创新的思路去追求创新的成果。基础研究,机理为重。中医针灸, 临床是主战场,基础研究是第二战场。人们对中医针灸的要求,不会永远停留在“简便易行

8、, 费用低廉”的水平。必须根据现在的认识水平来评判中医针灸学的机理作用和价值,发古人 之未发,想古人之未想,深入揭示针灸的奥秘,使科研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更好地为针灸的 国际化过程服务。8(2)构建循证针灸学:循证医学是基于证据的新兴临床方法学, 着重于评价研究证据的 真实性、有效性和实用性。随着针灸医学日益走向国际化,对针灸临床疗效的科学评价受到 广泛的关注,循证针灸学应运而生。因此,加快构建循证针灸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原理与针灸学自身的特色相结合,为针灸学早日进人主流医学奠定坚实 的基础。9(3)大力研究各个腧穴的治疗和保健效果:腧穴在中医理念上不仅仅是疾病的反应点

9、, 也是治疗的刺激点。如足三里可治疗急慢性胃肠病,对于虚脱、休克有很好的疗效,此外经 常按压足三里还能起到保健强身的目的。涌泉、足三里、合谷、风池、百会等等,均为已知 常用的保健穴,针灸学不仅可以运用于治疗疾病,更可以运用于保健强身。(4)加大针灸学创新性研究的力度:传统的针灸学以针灸针为主,随着中西医的结合, 针灸学也可以大量借鉴和结合西医学知识,创造性地发展针灸学。例如针刀医学的兴起和微 创埋线疗法的发展。针刀治疗的实质是经皮微创软组织松解术。针刀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微创 松解的方法改变软组织异常的“机械状态”,解除病变软组织对其本身、神经、血管、骨关 节和特殊器官等的机械性刺激,从而达到治疗

10、目的。10穴位埋线疗法通过在穴位内埋置医 用羊肠线的方式代替传统的针刺刺激, 以获得一种长效刺激效果。埋线治疗可以使刺激长达 2 周, 患者不必每日来院治疗, 因此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11(5)完善针灸学的教育教学体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强化针灸基本功训练,加强 操作技能训练,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是针灸学教学过程中三大重要内容。12冰冻三尺非一 日之寒,针灸是一门极深的学问,不仅仅要求施针者能准确探寻穴位,对于下针的力道、手 法以及时间均有极高的要求,细微的偏差都会影响疗效,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以及长期的指 导。在实践的基础上,将针灸学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使得针灸学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并

11、 未人类的健康以及世界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 张立剑、李素云、徐青燕、徐文斌、冉升起历代针灸学发展特点及成就概述世界 中医药2010 年 5 月第 5 卷第 3 期2 王雪苔针灸的现状与未来针刺研究1997年第4 期3 陆永辉、陈少宗、戴雪梅中国针灸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年7 月第31卷第4期4 邱延华传统针灸配合现代解剖针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 2 月第 21 卷第 6 期5 郭芬、田懋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32 例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第 24 期6 李韵针灸三大作用原理与方式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年第26 卷第2期7 陈少宗、刘晶从传统针灸学到现代针灸学针灸现代化 50 年之回顾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 年 9 月第27 卷第9 期总第316 期8 李智浅谈针灸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首都医药2007年 12月第16期9 刘迈兰、唐勇、梁繁荣构建循证针灸学的思路和方法中国针灸2008 年增刊10 张义、郭长青针刀医学:针灸学的复古与创新中国针灸2011年 12 月第31 卷第 12期11 孙文善、任晓艳微创埋线: 针灸学发展的新方向中国民间疗法2006 年 4 月第 14 卷第 4 期12 刘世红创新针灸学实践教学 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第 29 卷第 24 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