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1077642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3.3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届高三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01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四讲地表形态的塑造(必 修1第四单元知识要点)学习目标1 .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 .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3 .掌握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概念、成因和形态4 .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5 .掌握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以及各种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6 .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质作用:地球表面的主要动力有三:太阳辐射(大气、水的运动和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地 球 内 能(主要是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天体引潮力(形成潮汐现

2、象)。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 经典例题1 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 确 的 是()A.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体现形式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D.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有关知识,二者是两个既有区别

3、又有联系的概念。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其造成岩石的变形、变位,即地壳运动的遗迹称为地质构造。学习过程中一方面理清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作用一一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一地壳岩石变形、变位f地质构造)同时注意从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方面对内外力作用进行比较。【答案】c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变曲变形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垂直运动(升降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

4、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拗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地震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岩石圈的天然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分类作用速度迅速剧烈火山喷发、地震瞬间改变地表形态缓慢微弱其他形式经漫长地质年代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和侵入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和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性质方向概念结果关系水平运动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

5、向的运动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升降运动)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经典例题2 关于内力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内力作用能使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力作用有关【解析】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当一个地面隆起时,相邻的地表就凹陷,当高山、高原遭受侵蚀时,相邻的低地就会出现堆积。内、外力作用的对立统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推动着地壳不断发展。在一定

6、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解答本题要注意风化、侵蚀不断削低地面的同时.沉积作用也会使地面变高。【答案】A二、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 化 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

7、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 布 地 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 地 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一东欧平原)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磺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 角 洲(河口)、冲积平 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I、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

8、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经典例题3 以下地理事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0A.东非大裂谷B.北美洲的五大湖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解析】东非大裂谷与青藏高原都是由于地壳的水平运动而形成的,其能量来自地球内部,都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答案】B e 经典例题4 图9-1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1)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2 )a图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0A.河流沉积作用B.湖泊沉积作用C .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解析】(1 )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石灰岩受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b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c是花

9、岗岩基底,出露地表的岩石球状风化明显;d为砂岩,在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丹霞地貌。(2)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喀斯特地貌的塑造作用主要是流水溶蚀侵蚀作用。认识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主要是增加感性认识,除了到大自然中亲身考察外,从图像资料上获得间接感受也是重要途径。【答案】(l)c(2)D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地球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一一地震波分类特点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地震波纵波固体、液体、气体较快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固体较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不连续面地下深度波速变化莫霍界面3 3 千米处(大陆部分)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

10、2 9 0 0 千米处在这里,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经典例题5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其判断依据是。(2)图 中c 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面,其判断依据是;该面以上c代表,该面以下E代表。(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地震波B速

11、度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态,F面是面。(4)c层主要由组成,G层叫,H层叫。地球的岩石圈是指和。【解析】该题的关键是读图。该图分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尺),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态的变化。右上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上图作出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 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

12、在2 9 0 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固态。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气态。那么,既然非固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答案】(1)横纵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2)莫霍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地壳地幔(3)消失突然变小固液古登堡(4)各类岩石外核内核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2 .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

13、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U Uo可用下列两图来表示:经典例题6读岩浆岩生成示意图9-5,回答问题:(1)图中A处的

14、岩石为三大类型中的岩,B处为岩。(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镇入图中适当位置,并指出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岩。(4)A、B、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理由是。(5)地层A、B的形成顺序是。【解析】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按其形成情况分为二类。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在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的叫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即火山爆发)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叫喷出岩或火山岩(如玄武岩)。沉积岩是地表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还有的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

15、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沉积岩有二个重要特征:一是有层理构造,二是化石。因为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因而我们可以根据化石,确定地层的顺序,同时因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因此从化石还可以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变质岩是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如石灰岩变成大理岩等)【答案】(1)沉积岩浆(2 )D是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c是花岗岩,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填图略。(3)变 质(4)A A是沉积岩(石灰岩),B、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

16、才存在化石。(5)A B 经典例题7 读 图9-6,判断回答。(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意义:,。A,B,c,D,E o(2 )图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图中字母,其能量来源是。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作用。【解析】本题既考查了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考查了内力、外力作用对不同岩石的形成的影响,更要求分析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这里最关键的区分岩浆、岩浆岩与变质岩。其中无论是沉积岩、还是岩浆岩、下降遇到高温岩浆后都可以变成变质岩,即图中的。【答案】(1)岩浆、变质岩、沉积岩、喷出岩、侵入岩。侵入和喷出,重熔再生、地壳上升,外力的侵蚀、搬运和沉积,变质作用。(2)A、B、c、E

17、、F,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出的热量,主导。(3)D、太阳辐射、重力能,削高填低。四、内力作用的足迹与山岳的形成1.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及划分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一些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的板块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的板块。(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移动

18、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生长边界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海沟、岛屿、海岸山脉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消亡边界2.地质构造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1)常见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类型形态特征(岩层新老关系)地貌未侵蚀侵蚀后褶皱常形成高大山脉褶皱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山岭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谷地槽

19、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断块山,裂谷或海洋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其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有关。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区别。(2)地质构造的运用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褶皱一一水平运动。断层一一升降运动。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一一侵蚀作用。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

20、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侵蚀搬运掉了。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

21、隧道可能变为水道)断层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经典例题8读下图,回答:图9-7(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处,找地下水应在处。(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原因是。【解析】地质构造的判读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要注意背斜和向斜、断层和断裂、地质构造类型与地貌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要注意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背斜和向斜的区别: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但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

22、蚀反而成为山。这种情况称地形倒置。因此背斜和向斜不能依据地形特征来判断,而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断层和断裂的区别是: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发生断裂,未必一定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另外了解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例如,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量较小,可降低成本。断层地带岩石破碎,因此水库和其它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免建在断层带上,否则水库会漏水,坝基或地基不牢固;但断层地带,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出现泉和湖泊,

23、所以断层对寻找地下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答案】(1)D e (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3 )D e (4)D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生产成本较低3 .火山(1)火山的概念: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地壳和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2)火山的构造: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有时积水会形成火口湖,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

24、体,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3)火山的规律: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 0 0 0 5 0 0 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 0 0米。经典例题9 读火山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图9-8(1)写出两图中火山构造名称:是,是,是。(2)火山喷出物主要有、等气体和、。(3)A图火山的岩浆呈(酸、碱)性,其火山锥常为(盾、锥)形。(4)B图火山的岩浆呈(酸、碱)性,常 形成(盾、锥)形的火山锥。分析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多火山的原因。试说明火山爆发对人类的影响。【解析】含二氧化硅成分多的酸性岩浆比较黏稠,而且气体多、爆发力强,常形成锥形火山;含

25、镁铁成分多的基性岩浆,含气体少,流动性强,爆发力弱,常形成盾形火山。对于火山爆发对人类的影响注意要一分为二地分析。【答案】(1)火山通道火山锥火山口二氧化硫硫化氢熔岩固体喷发物酸锥基盾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壳薄弱地带不利方面:破坏田园、村镇,引起地震,建筑物倒塌,漂浮的火山灰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能见度降低,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有利方面:会给人们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和丰富的硫磺资源。4.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公路为主特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因公路成本较低,难度较小铁路为辅铁路成本高,难度大山间盆地、河谷地带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地势相对和缓其他地区密度低地势陡峻弯曲程度大线路总长度大交通线的延

26、伸方向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迂回前进 经 典 例 题1 0 请根据下面两组数据写一段话,阐述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理由。表1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表2在山岳地区与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交通运输干线类型最大限制坡度公路7%9%铁 路3%项目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造价山岳/平原 1.5-2 7 1 1 2 .2 3山 岳/丘 陵1以上2 3 1.5【解析】从上表可以看出,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公路要求高。在山岳地区,由于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铁路远比公路难度大。从下表可以看出,修建同等级的普通铁路,在山岳地区的工程量(包括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等

27、)和造价比在平原和丘陵地区IWJ许多。由此可以看出,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答案】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在此修建公路比铁路不仅难度较小,而且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所以,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五、外力作用的表现与河流地貌的发育1.外力作用的表现: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沉积物分选规律流水作用冲刷坡面,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搬运侵蚀后的产物是泥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山前形成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明显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28、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明显海浪作用形成海蚀陡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滨地区形成海岸地貌,如沙滩明显冰川作用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川活动地区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磺地貌不明显2.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形式概念影响河段时段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河源、上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期)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上中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后)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中下游河谷发育中后期(V形一一槽形期)(2)河流的堆积地貌类型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发育于山

29、前山区河流流出谷口,地势平缓,水道开阔,水流放慢,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而形成冲积一一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淹没,接受沉积。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图释:经典例题11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处还是B处好?,理由是。(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访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其理由是。(3)小 岛D因

30、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4)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其成因和特征如何?。【解析】流水的作用强大而普遍。瀑布、峡谷就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质地疏松,夏季多暴雨,再加上地表植被多遭破坏,流水侵蚀严重,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起来。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山麓冲积扇;在河流中下游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流水、风力的沉积作用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是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答案】(1)A因为A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 床 深(2)

31、粘土、粉砂、砂、砾石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3)与 北 岸(即左岸)相连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则泥沙堆积(4)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I、沙堤等它们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的情况下以及海潮的顶托下泥沙沉积形成的,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汉纵横交错(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分布原因高原地区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山区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一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

32、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十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平原区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经典例题1 2 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c.高原地区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涅水谷地等河谷地带【解析】平原虽然最适宜聚落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平原都是聚落聚集区,如亚马孙平原。【答案】A 经典例题13读我国西北部某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聚落分

33、布于(地貌名称),农业以一为特色。(2)当图中河流径流量最大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往南移B、地球公转速度较慢c、巴西利亚的昼长比布宜诺斯艾利斯短D、恒河河口附近海域的盐度处于一年中较高值(3)据图中分析古城衰落的主要原因(4)该地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发展等 第 三 产 业;在 调 整 农 业 结 构 时,应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建立与当地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农业类型。(5)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图中雪线的位置将会,从而可能对该地区造成的影响_O(6)图中河流的径流量年变化曲线,最有可能的图是【解析】西北地区聚落多分布在山麓地带,季节性河流补给类型是高山冰川和积雪融水。【答案】(1)冲积扇绿洲(2)AB (3)下游断流,土地荒 漠 化(4)旅 游 业(1分)发展节水型农业,植树种草,适度发展畜牧业(5)升高河流干涸,沙化加剧,环境恶化(6)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