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

上传人:高****档 文档编号:21070215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33 大小:719.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1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单元教学要求: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2、1米=100厘米。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主备人:付玲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3、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教具准备: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等物品。课 时: 1课时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他帮妈妈锄地。他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他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他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2、矛

4、盾冲突:(1)、我们先做一个量铅笔的游戏吧!游戏分两个小组,一组男生,一组女生,女生先来1人,男生捂上眼睛不许偷看,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先别说。女生捂上眼睛男生来1人,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别说。(2)女生说你们的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男生呢?(3)你们说哪支铅笔长?(4)出示两支铅笔,你们看怎么样?这是怎么回事?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1、量数学课本的宽,(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

5、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

6、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学生讨论思考)3、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比较和思考都非常有意义,

7、正是因为用了不同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来量物体的长度,才使得我们量的结果各不相同。所以,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相同的物品作标准,也就是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板书完善课题:统一长度单位)用同一物品量,既可以量书上提供的,也可以量其他物体的长度。三、介绍统一长度单位的小故事。1、教师引入:其实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我们一块儿回到古代吧。2、播放课件:(1)在测量长度时,英国的查理曼大帝说:“用我的脚长作标准来测量”,我们中国有的人是用一拃一拃作标准来测量的。(2)这时,问题就发生了。同学们,你们看,同一块布,如果脚长作标准就有3个标准长,如果用一拃

8、作标准就有5个标准长。(3)所以,他们在进行交易的时候争执不下,就扭打起来了。3、教师提问: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呢?4、教师归纳:看来统一长度单位是非常必要的,你们说对吗?四、巩固练习1、做一做(1)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3)做一做第3题: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2、课后延伸:要想准确的进行测量要用什么测量工具?什么单位?怎样测量呢?五、总结:师: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量数学书的宽:用了(7)个1角硬币。 用了(5)个回形针。 用了(4)个三角

9、形。 用了(15)个方木块。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主备人: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认识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教师、学生都准备尺子;纸条。课 时: 1课时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天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它就是我们的课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桌子有多长。二、探究新知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10、课桌有多长呢?1估计: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 2测量: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呢?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质疑: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同样的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3练习“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填写,集体讲评。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测量工具就会得到统一的测量结果。 质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

11、体的长短呢? 4认识尺子。 (1)师: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尺子有很多种,在我们的学习中,大家常用的就是学生尺,师出示。 (2)观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看看尺子上有些什么? 结合学生的发现,讲解刻度线、字母cm及其含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刻度线:尺子上刻着线条,叫刻度线,看看尺子上有几种长度不同的刻度线。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谁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思?请找到尺子上从“01”这一段,从01是几厘米? (3)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打开课本第3页。)正方体的边正好是1厘米。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让学生在尺子

12、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想一想: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也是1厘米?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用手比划比大家看。 (4)认识几厘米 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6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出示一把断尺,这把尺子断了,没有0刻度了,还能用吗?从2刻度到5刻度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比划:在尺子上比划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长度。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 5量物。 (1)要求学生取出统一物体(数学书),找到短边,小组讨论试着量,再汇

13、报。面对结果不统一时,大家讨论原因。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找一人上台演示,得出经验: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说一说课本例2中纸条的长度是多少厘米。三、巩固练习。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铅笔的长度等。)2选择一件自己的物品,让学生量一量它的长度,并说一说是怎样量的。3提供给每桌一个彩色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注意评价测量方法)4完成“练习一”第1题。5课外作业:“练习一”第3、6题。6、量一量:(1)你的手掌大约有多宽?(2)你的一拃有多长?四、总结评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认识或收获?延伸知识:如果

14、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下一节课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五、思维拓展:回家找一条绳子,在绳子上剪下25厘米长的一段,想一想,你是用什么办法剪的,看谁的办法好。第二天把剪下来的绳子带来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交流剪法。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第一单元 认识米和用米量主备人: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

15、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并会用米量。教具准备: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课 时: 1课时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

16、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

17、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

18、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1米=100厘米第一单元 认识线段主备人: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 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3、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

19、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学准备:1、弯曲的两根线(一根蓝线,一根红线)2、配套课件。3、每个学生一张白纸、一张长方形纸片。 课 时: 1课时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这是一个美丽的线段城堡,里面住了一位小公主。上课之前,我收到了这位小公主的邀请信,她想请我们去线段城堡游玩,你们想不想去?二、直观比较,感知特征(一)认一认1、师:这位小公主十分好客,她还随信寄来一份礼物,想看看小公主带给我们的是什么礼物吗? 2、老师拿出两根线,请你观察这两根线是什么样子的?生:弯曲的 。3、师:给我们两根线干什么呀?让我们看看小公主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 (课件: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我比一

20、比这两条线哪条长哪条短吗?)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说说哪条长哪条短。4、教师把红线和蓝线拉直贴到黑板上。 5、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城堡的臣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线段。(揭示课题:线段。) 师:人有高有矮,线段也有长有短,这条线段从这儿(一个端点)开始,在这里(另一个端点)结束,这两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端点。(板书:端点)那么,线段有几个端点?生:两个 师:请小朋友拿出毛线,一位小朋友用手把它拉成一条线段,另一位用手摸一摸线段和它的两个端点。再交换。师:请你思考一下,线段有什么特点?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6、那么,线段在图上怎么表示呢?(课件出示) 7、现在我要考

21、考大家,这样是线段吗?为什么? 师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位置可以不同,可以横着可以竖着,可长可短,但是弯弯曲曲的都不能说成是线段。三、下面我们一起来做游戏,第一个游戏名字叫找朋友。、小公主说:线段是我的好朋友,你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 (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 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呢?请你找一找。(提示)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接合着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了或是边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定要爱护书本,让线段王国的臣民一直住在书本上。) 、增加难度,第二个游戏叫数一数。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 指名找

22、一找,并拿教鞭到课件前指指线段,然后说说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强调有顺序的数,并与四边形、五边形等知识联系起来。)折一折 小朋友表现得非常出色,为了奖励大家,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们可以折出线段。 拿出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1)指给同桌看一看你折的线段在哪里,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2)和你的同桌比比谁折的线段长。(3)谁能折出最长的线段。3、第三个游戏连一连你能用直尺把这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 (课件出示第3题)4、第四个游戏猜一猜。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4”。) (1)想像一下,连出来的会是什么形状? 请你试试看。看你猜的对不对。 (2)那么,如果有四个点呢?你能画出几条线段?(课件出示“

23、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完成。 师指名:你画出了几条?还有不一样的吗?(课件演示)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小公主一起游玩了线段城堡,我们知道线段是? 有?五、拓展(课件演示)从城堡到回家的路有两条路,一条直的,一条弯的。你想走哪条?为什么?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长度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我长高了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

24、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

25、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单元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 1课时左右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主备人: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

26、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课 时: 1课时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口算并说出算法:327 3023 217 4035 2860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一)动画激趣,导入新知。1、出示flash动画第8页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师:因为到博物馆很远,我们给同学们准备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该哪两个班坐一辆车呢?3、师:如果让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合乘一辆车,让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合乘一辆车,行吗?(学生列式,师板书:36+30)4、师: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学生自由计算,教师巡视。5、学生汇报。生1:口算法

27、生2:摆小棒法生3:计数器法生4:(二)抛出问题,合作解决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叫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一种新的算法。(板书课题)1、教师板书竖式,学生感知。2、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这样列竖式? 列竖式中应注意什么?3、小结归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板书)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3523 4326抽生板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2当医生诊断。3 5 4 7 1 7 8 4 1 2 2 2 1 1 7 5 5 8 1 9 2 9 13把横式与竖式连接起来。四、知识深化,拓展提高填空1 3 5 37 2( ) 4( ) ( )2 (

28、 )3 7 8 8 9 5 6 2 1 22 ( ) ( )( ) 1 1 ( ) 6 ( )( ) 8 9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36+30=66(人)3 6 + 3 0 6 6 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主备人: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课 时: 1课时

29、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板演竖式计算:35+24= 43+21= 24+34= 43+25=2、说一说:竖式加法计算应该注意什么?二、探究新知1、导语: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帮老师解决了二年级四个班乘车去秋游的问题,我们知道了二(1)班和二(2)班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合乘一辆车。如果老师想让二(1)和二(3)班合乘一辆车,行吗?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2、学生思考列出算式:36+35=3、师:谁能算出它的结果?4、学生先分组动手摆小棒。(先加整捆的或先加单根的都可以),再上台演示摆法。5、师:你们能用竖式的方法计算出来吗?6、学生汇报竖式的写法及计算过程。7、师:像这样

30、的加法我们称它为“进位加法”。8、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9、教师小结:相同数位要对齐,再从个位来加起,个位满十别着急,请向十位去进1。三、巩固练习、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拓展练习:把21、22、23、24、25、26、27、28这八个数分别填在括号里,每个数只准用一次,使等式成立。( )+( )=( )+( )=( )+( )=( )+(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3

31、6+35=71(人)3 6 + 3 5 7 1 答:二(1)和二(3)班不能合乘一辆车。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主备人: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

32、算。 课 时: 1课时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3、。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四、思维拓展:从1、2、3、4、5、6、7中的四个数组成两个两位数,使它们的和是88。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36+25= 9+47

34、= 45+38= 3 6 9 4 5 + 2 5 + 4 7 + 3 8第二单元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主备人: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课 时: 1课时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口算37-5= 16-8= 50-30= 88-8=14-6= 65-20= 79-7= 25-

35、4=2、用竖式计算8 4 2 5 1 7 6 0 - 4 0 - 5 - 9 - 3 0二、探究新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去年2008年的奥运会,是在哪里举办的吗?(加拿大首都:多伦多 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2、播放录像:申奥成功3、师:当时在2001年7月13日,申办本届奥运会的还有以下几个成都。(出示表格)师:画面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出问题: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4、师:怎样列式?(学生列式:56-22=)5、揭示并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6、学生分组动手活动:用圆片在数位顺序表摆一摆7、学生展示并叙述减的过程8、学生观察后思考:怎样列竖式?(小组讨论

36、)师:列竖式应注意什么?9、小结归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三、课堂作业设计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五、思维拓展:6 () () 5 8 () - () 3 - 3 () - () 7 4 0 4 0 1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34(票) 5 6 - 2 2 3 4 答:北京比多伦多多34票。第二

37、单元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主备人: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教学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课 时: 1课时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15-7= 10-6= 14-7= 18-9= 32-4= 50-6= 31-2= 说一说:15-7和47-8,50-6在计算过程中,像这样个位不够减怎么办?2、竖式计算: 52-21= 79-37= 65-24=二、探究新知1、新课激

38、趣师:昨天我们比较了北京与多伦多的得票情况,看这几个城市的得票情况,你还能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吗?2、学习例2(1)师:求“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该怎样列式?(2)学生思考并汇报:56-18=(3)学生讨论: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怎么办?学生合作动手摆小棒。(4)学生汇报,全班交流。(5)小结比较: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5 6- 1 8师:这个点叫“退位点”,提醒我们从十位退1。(6)师:想一想,做退位减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7)教师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各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第20

39、页练习三第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五、思维拓展:填数42-( )13 50-( )30 83-27( )35( )-17 3375-( ) 58-2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56-18=38(票) 5 6- 1 8 3 8 答:巴黎比北京少38票。第二单元 两位数减两位数主备人: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

40、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课 时: 1课时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3、完成第21页练习三

41、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6、 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师巡视。指

42、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思维拓展:二年级(1)班图书角的故事书比连环画多25本,后来增加了40本故事书和28本连环画,现在是哪种书多?多几本?25+(40-28)=37(本)答:故事书多,多37本。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43-26=17 64-46=18 91-63=28 4 3 6 4 9 1 - 2 6 -4 6 -6 3 1 7 1 8 2 8第二单元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主备

43、人: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2、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思路和算理,并能解答此类应用题。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难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思路和算理,并能解答此类应用题。课 时: 1课时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出示两行不同颜色的小花(第一行粉花5朵,第二行蓝花3朵):提问1:第一行有几朵粉花?第二行有几朵蓝花?你能用多和少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生:粉花比蓝花多,蓝花比粉花少提问2:出示虚线: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左边和右边和表示什么?(左边是粉花

44、和蓝花同样多的部分,右边是粉花比蓝花多的2朵,也就是蓝花比粉花少的2朵。)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板书课题。二、新授课:1、导语:学校进行卫生评比,但是班级被小树遮住了,你能通过题目中给的信息找出每列红旗是哪个班吗?2、出示图:说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生:我发现了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3面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二(2)班得了多少面红旗?根据学生说的板书:16-3=13(面)师:1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3表示什么?生:16表示二(1)有16面红旗,3表示二(2)班比二(1)班少的3面,13表示二(1)班和二(2)同样多的部分。3、巩

45、固知识:出示: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你知道三(1)班得了多少面吗?出示两列小红旗,一列11面,一列14面, 你知道哪列是三(1)班的吗?你是怎么计算的?板书:16-2=14(面)提问:1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4表示什么?生:16表示二(1)有16面红旗,2表示三(1)比二(1)少的2面,14表示二(1)和三(1)同样多的14面。出示三(1)班。4、变换条件:出示:二(1)班比四(1)班多6面。你说说四(1)班多少面?你能直接列出算式吗?板书:16-6=10(面)提问:题上说的是“多”,为什么用减法?生:二(1)班比四(1)班多,也就是四(1)班比二(1)班少,所以用减法。师:请你观

46、察这一个多,一个少的条件句,有什么不同?5、师总结:(指着条件句)6、二(2)班比二(1)班少,他们俩谁多呀?二(1)多,我们称为较大的数,反过来,二(2)就是较小的数,我们要求较小的数,所以就用较大的数减去比它多的部分。三、巩固练习1、导语: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词语可以表示数学中的多和少,比如:出示:便宜、贵、涨价、降价、优惠等等。你知道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吗?2、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你能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出示图: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师:你知道“优惠”是什么意思吗?(便宜、少)你知道谁比谁少?(现在比原来少)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什么法做?(减法)学生列式:39-8、45-8

47、、59-83、选择题:出示图: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列式。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像这样的题,我们要先找出较大的数,再找出较小的数,最后看问题求哪一个,如果求较小的数就用减法。下节课我们来研究求较大的数怎样计算。五、拓展练习:小立上山走了16分钟,下山比上山少走6分钟,他一共走了多少分钟?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生:先求下山的时间,再加上上山的时间。列式:16-6=10(分钟) 10+16=26(分钟)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我们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我们二(2)班比你们少3面,是(13)面。 16-3=13(面) 答:我们二(2)班得了13面。 第二单元

48、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主备人: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 时: 1课时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二、 合作探索1、完成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2、完成

49、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3、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练习四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2、完成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

50、什么?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五、思维拓展: 下面是今年小红家一月份到四月份家用电话费使用情况。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元28403625 看上面表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我吃了44只害虫,我比你少吃7只,你猜我吃了几只害虫? 44-7=37(只) 答:我吃了37只害虫。第二单元 连加连减主备人:刘文娟教学目标: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2、会用连加、连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

51、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课 时: 1课时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10+10+20= 6+4+5= 22+8+30= 60-20-10= 15-7-8= 23-7-3=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师:夏天的时候,李伯伯家的西瓜成熟了,二(1)班同学们帮助李伯伯收西瓜,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他们劳动这么辛苦,我们也来帮帮忙吧!(出示情境图)2、教学例1(1)师: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生答师板书)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列式吗? 板书:28+34+23=(2)师:这个算式我们叫它什么算式? 你会计算吗?(3)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4)师:谁还知道

52、有其他的简便写法?(生答教师讲解并板书)(5)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这种写法与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3、教学例2(1)出示情境图,学生编题(2)学生列式及计算85-40-26=(3)师:可以怎样计算?(4)小组讨论,并汇报生1:第一步可以口算,则可以不写竖式,直接写第二步竖式。生2:可以先计算出“一共运走了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板书竖式)生3:基本写法生4:简便写法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27页做一做。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五、思维拓展:小虎做减法

53、题,错把减数16写成18,结果得12,那么正确的差是几?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连加连减 例1 28+34+23=85(个) 2 8 6 2 简便写法 2 8 + 3 4 +2 3 + 3 4 6 2 8 5 6 5 +2 3例2 85-40-26=19(个) 8 58 5 - 4 0 简便写法 4 5 4 5 - 2 6 - 2 6 1 9 1 9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主备人:刘文娟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掌握加减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课 时: 个人动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昨天,我们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现在看同学们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车上原来有54人,从前门又上来了16人,后门上了10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车上原来有80人,前门下了4人,后门下了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2、师: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时候,并不是连加或连减能够解决的,看下面这幅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