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地籍ppt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1069108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2.8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城市地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最新城市地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最新城市地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资源描述:

《最新城市地籍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城市地籍ppt课件(10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市地籍管理城市地籍管理第第5章章 城市地籍管理城市地籍管理n5.1 地籍管理概述地籍管理概述n5.2 土地调查土地调查n5.3 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分等定级n5.4 土地登记土地登记n5.5 土地统计土地统计n5.6 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管理(一)地籍管理的内容(一)地籍管理的内容n4.土地统计土地统计n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用途、分布及权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用途、分布及权属状况等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的调查、分类、整理和属状况等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的调查、分类、整理和分析,为国家提供土地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分析,为国家提供土地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n5.地籍档案管

2、理地籍档案管理n地籍档案管理是指对地籍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地籍档案管理是指对地籍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标、音像等历史记录进行系统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标、音像等历史记录进行系统地立卷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地立卷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二)地籍管理的原则(二)地籍管理的原则n1.地籍管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法律制度实地籍管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法律制度实施施n2.保证地籍资料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现势性保证地籍资料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现势性n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n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

3、和完整性第第5章章 城市地籍管理城市地籍管理n5.1 地籍管理概述地籍管理概述n5.2 土地调查土地调查n5.3 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分等定级n5.4 土地登记土地登记n5.5 土地统计土地统计n5.6 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管理5.2 土地调查土地调查n5.2.1 地籍调查地籍调查n5.2.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n5.2.3 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调查n5.2.4 土地条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5.2.1 地籍调查地籍调查n(一)地籍调查的单元和内容(一)地籍调查的单元和内容n(二)地籍调查工作的程序(二)地籍调查工作的程序n(三)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资料(三)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资料地籍调查地

4、籍调查n地籍调查是利用一定的方法,通过地籍调查是利用一定的方法,通过权属调查权属调查和和地地籍测量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查清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形成地籍图和簿册的过程。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形成地籍图和簿册的过程。n地籍调查以地籍调查以权属调查权属调查为核心为核心,是土地登记的前期,是土地登记的前期工作和法定程序。工作和法定程序。(一)地籍调查的单元和内容(一)地籍调查的单元和内容n地籍调查的单元:一宗地。地籍调查的单元:一宗地。n所谓一宗地是指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是所谓一宗地是指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是地籍调查的基本

5、单位。宗地的划分主要是以方便权属管理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宗地的划分主要是以方便权属管理为原则,因此原则上一宗地由一个土地使用单位使用。为原则,因此原则上一宗地由一个土地使用单位使用。n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调查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调查两个方面。两个方面。n权属调查:又分为权属调查:又分为宗地权属状况调查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点认定调查界址点认定调查、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等三项工作;等三项工作;n地籍测量:又分为地籍测量:又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碎部测量地籍碎部测量、基本地基本地籍图绘制籍图绘制、面积量算面积量算等四项工作。等四项工作。特

6、例:混合宗。特例:混合宗。(二)地籍调查工作的程序(二)地籍调查工作的程序n地籍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那位在充分准备、地籍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那位在充分准备、周密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提出任务,确周密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提出任务,确定范围、选用方法、经费统筹、人员组织、时间安排和实定范围、选用方法、经费统筹、人员组织、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地籍调查的实施可大体分为五个阶段:施步骤。地籍调查的实施可大体分为五个阶段:n1.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n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收集、调查范围的确定、技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收集、调查范围的确定、技术设计、

7、表册、仪器和工作准备、技术培训等。术设计、表册、仪器和工作准备、技术培训等。n2.2.外业调查外业调查n外业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外业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n3.3.内业工作内业工作n在外业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室内量算面积,绘制宗地图和在外业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室内量算面积,绘制宗地图和地籍图,整理地籍档案资料。地籍图,整理地籍档案资料。(三)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资料(三)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资料n地籍调查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成果资料:地籍调查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成果资料:n1.地籍原图及分幅结合表;地籍原图及分幅结合表;n2.土地权属单位地籍图;土地权属单位地籍图;n

8、3.宗地图;宗地图;n4.权属单位的土地面积和地类面积统计表;权属单位的土地面积和地类面积统计表;n5.地籍控制测量成果;地籍控制测量成果;n6.地籍调查说明书;地籍调查说明书;n7.其他其他5.2.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n(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要成果n(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n(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程序(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程序n(四)土地利用的变更调查(四)土地利用的变更调查(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容和主要成果n土地利用现状调

9、查是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的,其任务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的,其任务是分县(市)查清各权属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和分类面积及其分县(市)查清各权属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和分类面积及其分布状况,并逐步汇总各乡(镇、街道)、县(市)行政分布状况,并逐步汇总各乡(镇、街道)、县(市)行政区的土地总面积和分类面积及其分布状况,为建立土地登区的土地总面积和分类面积及其分布状况,为建立土地登记、统计制度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记、统计制度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容和主要成果n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农区到村(行政村),林区和土

10、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农区到村(行政村),林区和牧区到乡,并按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牧区到乡,并按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n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结束后,应提交如下成果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结束后,应提交如下成果资料:n1.县(市)、乡(镇、街道)、村各类土地面积和土地总面积县(市)、乡(镇、街道)、村各类土地面积和土地总面积统计表;统计表;n2.县(市)、乡(镇、街道)土地利用现状图;县(市)、乡(镇、街道)土地利用现状图;n3.县(市)、乡(镇、街道)土地边界接合图;县(市)、乡(镇、街道)土地边界接合图;n4.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n5.无争议权

11、属界线协议书和有争议权属界线的土地争议缘由书;无争议权属界线协议书和有争议权属界线的土地争议缘由书;n6.县(市)土地利用调查报告和乡(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查县(市)土地利用调查报告和乡(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查说明书。说明书。(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元n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位:图斑。图斑。n所谓图斑是指在实地属于同所谓图斑是指在实地属于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二级地一种土地利用类型(二级地类)、属于同一权属单位、类)、属于同一权属单位、同在一个图幅内且外围为固同在一个图幅内且外围为固定实物界线的封闭地块。定实物界线的封闭地块。n

12、图斑是地类划分的最小范围,图斑是地类划分的最小范围,在量算面积时,图斑又是最在量算面积时,图斑又是最小的量算单位。小的量算单位。n图斑的编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图斑的编是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调绘的先后次序编号。按照调绘的先后次序编号。(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程序(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程序n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按完成的顺序及工作方式、内容,一般可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按完成的顺序及工作方式、内容,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八大步骤。分为四个阶段八大步骤。n1.1.准备工作阶段准备工作阶段n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和用品准备等。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和用品准备等。n2.2

13、.外业工作阶段外业工作阶段n外业工作,即外业调绘与补测工作,包括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行外业工作,即外业调绘与补测工作,包括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行政区划界和土地权属界的调绘、地类调绘、线状地物调绘、零星地类政区划界和土地权属界的调绘、地类调绘、线状地物调绘、零星地类调绘、新增地物补测、调绘航片的整饰和检查等内容。调绘、新增地物补测、调绘航片的整饰和检查等内容。n3.3.内业工作阶段内业工作阶段n内业工作阶段包括航片转绘、土地面积量算、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内业工作阶段包括航片转绘、土地面积量算、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的编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或说明书)的编号土地权属界线图的编绘

1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或说明书)的编号等四个相继的步骤。等四个相继的步骤。n在进行成果整理时,必须严格做到图(图上反映的内容)与数(面积在进行成果整理时,必须严格做到图(图上反映的内容)与数(面积数据)相符。数据)相符。n4.4.验收归档阶段验收归档阶段n验收归档阶段的内容包括成果检查验收以及成果资料归档两个步骤。验收归档阶段的内容包括成果检查验收以及成果资料归档两个步骤。(四)土地利用的变更调查(四)土地利用的变更调查n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以下简称变更登记)是在土地利用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以下简称变更登记)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的调查,以保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

15、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的调查,以保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准确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准确可靠的现势资料。可靠的现势资料。n变更调查的内容包括地类变化情况、土地权属变化情况和变更调查的内容包括地类变化情况、土地权属变化情况和权属界变化情况等。权属界变化情况等。n变更调查的工作程序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本一致,也分变更调查的工作程序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本一致,也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调查和验收归档。为四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调查和验收归

16、档。5.2.3 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调查n(一)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一)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n(二)权属调查单位(二)权属调查单位n(三)宗地和界址点编号(三)宗地和界址点编号n(四)权属调整程序和方法(四)权属调整程序和方法n(五)绘制宗地草图(五)绘制宗地草图(一)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一)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n权属调查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记权属调查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记得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得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n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状况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

17、界线、权属状况和使用状况等的调查。和使用状况等的调查。n宗地位置宗地位置指宗地所在区、街道、门牌号及四至;指宗地所在区、街道、门牌号及四至;界线界线指界指界址点(即拐点或转角点)及其间的连接直线,即界址线址点(即拐点或转角点)及其间的连接直线,即界址线(权属界线);(权属界线);权属状况权属状况主要指权属性质和权属来源;主要指权属性质和权属来源;使使用状况用状况指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地价和共用情况。指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地价和共用情况。界址调查是权属调查的界址调查是权属调查的关键关键;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核心;最大的最大的难点难点是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是土地权属争议的调

18、处。(二)权属调查单位(二)权属调查单位n权属调查的基本单位是权属调查的基本单位是宗地宗地,即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宗地的划,即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宗地的划分应以方便土地管理为原则。分应以方便土地管理为原则。n一般将具有独立使用权的一地块划分为一宗地,但在实际工作中,经一般将具有独立使用权的一地块划分为一宗地,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常遇到以下几种情况:n1.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地块,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应该共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地块,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应该共同处理宗地。同处理宗地。n2.对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用地内的经济上的独立核算单位用对大型工矿、企

19、业、机关、学校用地内的经济上的独立核算单位用地,应独立划宗,并确立其使用界线和面积。地,应独立划宗,并确立其使用界线和面积。n3.对只有一个法人代表的特大宗地,如宗地内明显不同,并且不同用对只有一个法人代表的特大宗地,如宗地内明显不同,并且不同用途的面积较大,利用类别界线明显(有线状地物),可划分为若干宗途的面积较大,利用类别界线明显(有线状地物),可划分为若干宗地。地。n4.对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特大宗地,如被公用道路、河流对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特大宗地,如被公用道路、河流分割,应划分为若干宗地。分割,应划分为若干宗地。(三)宗地和界址点编号(三)宗地和界址点编号n1.1.宗

20、地编号宗地编号n编号按行政区、街道(或图幅)、宗地三级进行。较大城市可编号按行政区、街道(或图幅)、宗地三级进行。较大城市可按行政区、街道、街坊(或图幅)、宗地四级编号。按行政区、街道、街坊(或图幅)、宗地四级编号。n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宗地号在地籍图上统一自左到右,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宗地号在地籍图上统一自左到右,自上到下,由自上到下,由1号开始顺序编号。图幅编号时,一宗地分散在几号开始顺序编号。图幅编号时,一宗地分散在几幅图上的称为破宗。破宗的宗地号在有关图幅中的上、左边一幅图上的称为破宗。破宗的宗地号在有关图幅中的上、左边一幅图内编号,但必须在其他几幅图的破宗地上标记该图幅编号幅图内

21、编号,但必须在其他几幅图的破宗地上标记该图幅编号及其宗地号。及其宗地号。n2.2.界址点编号界址点编号n为了顺利进行地籍测量和便于对地籍调查成果的管理,需要根为了顺利进行地籍测量和便于对地籍调查成果的管理,需要根据各地使用的图件资料及测量方法,选择不同的编号方法。据各地使用的图件资料及测量方法,选择不同的编号方法。n其主要编号方法有:按宗地编号、按图幅统一编号、按地籍街其主要编号方法有:按宗地编号、按图幅统一编号、按地籍街坊统一编号。坊统一编号。(四)权属调整程序和方法(四)权属调整程序和方法n1.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n即准备调查工作用图、预编宗地号及发放指界通即准备调查工作用图、预编宗地号及

22、发放指界通知书。知书。n2.2.实地调查实地调查n其主要任务是在现场明确土地权属界线。具体内其主要任务是在现场明确土地权属界线。具体内容是现场指界、界标设定、填写地籍调查表等。容是现场指界、界标设定、填写地籍调查表等。而调查的目的是确保该宗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而调查的目的是确保该宗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n(1)指界)指界 n(2)设置界址点标志)设置界址点标志n(3)填写地籍调查表)填写地籍调查表(五)绘制宗地草图(五)绘制宗地草图n1.1.宗地草图的作用宗地草图的作用n宗地草图因具有的堪丈数据不同,其作用亦不同。一般来讲,宗地草宗地草图因具有的堪丈数据不同,其作用亦不同。一般来讲,宗地草图

23、可用于处理土地权属纠纷,恢复界址点,用于绘制地籍草图,检核图可用于处理土地权属纠纷,恢复界址点,用于绘制地籍草图,检核各宗地的几何关系、边长、面积、界址坐标等,以保证地籍原图的质各宗地的几何关系、边长、面积、界址坐标等,以保证地籍原图的质量;用于计算规则图形宗地面积;用于日常地籍管理工作。量;用于计算规则图形宗地面积;用于日常地籍管理工作。n2.2.宗地草图内容宗地草图内容n(1)宗地编号和门牌号,土地使用者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宗地编号和门牌号,土地使用者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编号及界址线,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和使用者名称或者相邻地编号及界址线,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和使用者

24、名称或者相邻地物。物。n(2)在相应位置标记界址边长、界址点或界址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在相应位置标记界址边长、界址点或界址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距离和条件距离。n(3)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方位所必需的或者其他需要的建)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方位所必需的或者其他需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筑物和构筑物。n(4)土地实际用途。)土地实际用途。n(5)指北线、作业员签名、作业日期。)指北线、作业员签名、作业日期。5.2.4 土地条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n土地条件调查是指对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调土地条件调查是指对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并据此评定土地质量,进行土地分等

25、定级和估价。查,并据此评定土地质量,进行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n在土地自然条件方面,主要调查收集以下资料:土壤、地在土地自然条件方面,主要调查收集以下资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主要农作物生物学特性、自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主要农作物生物学特性、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资料。然资源等方面的资料。n对于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调查收集资料:地理位置对于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调查收集资料: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土地资源、人口、劳动力、土地利用的与交通运输条件、土地资源、人口、劳动力、土地利用的经济情况、耕地(林地、牧草地)的投入产出水平等的相经济情况、耕地(林地、牧草地)的投入产出水平等

26、的相关情况的资料。关情况的资料。第第5章章 城市地籍管理城市地籍管理n5.1 地籍管理概述地籍管理概述n5.2 土地调查土地调查n5.3 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分等定级n5.4 土地登记土地登记n5.5 土地统计土地统计n5.6 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管理5.3 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分等定级n5.3.1 土地分等定级概述土地分等定级概述n5.3.2 城镇土地定级城镇土地定级5.3.1 土地分等定级概述土地分等定级概述n(一)土地分等定级的类型和等级体系(一)土地分等定级的类型和等级体系n(二)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二)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n(三)土地分等定级方法体系(三)土地分等定级方法体系(一)土地分等定级

27、的类型和等(一)土地分等定级的类型和等级体系级体系n土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属土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极性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极化的过程,是以获得土地质量状况为目的的一项化的过程,是以获得土地质量状况为目的的一项地籍管理工作。地籍管理工作。n按照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土地分等定级可以分按照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土地分等定级可以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分等定级成果的用途分等定级成果的用途:为土地估价提供控制区域为土地估价提供控制区域;为确定土为确定土地税额

28、、土地征用补偿提供依据地税额、土地征用补偿提供依据;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合理组织城乡土地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合理组织城乡土地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二)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二)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n1.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为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n2.主导性原则主导性原则 增强土地质量评定的科学性和简捷性增强土地质量评定的科学性和简捷性n3.地域差异原则地域差异原则 不同地域土地利用效益和生产力不同地域土地利用效益和生产力 有明显差异有明显差异n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不同等级间收益有明显差异不同等级间收益有明显差异n5.定量与定性分

29、析结合原则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 尽量量化尽量量化n6.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选用的指标和方法符合客观实际,便选用的指标和方法符合客观实际,便于工作开展于工作开展(三)土地分等定级方法体系(三)土地分等定级方法体系n1.多因素综合评定法n2.级差收益测定法n3.地价分区定级法5.3.2 城镇土地定级城镇土地定级n(一)城镇土地定级程序(一)城镇土地定级程序n(二)土地定级因素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二)土地定级因素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n(三)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三)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n(四)土地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四)土地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n(五)土地级别初步划分(五)土地级别初步划分n(六)级差收

30、益测算(六)级差收益测算n(七)级别边界落实、成果整理、验收(七)级别边界落实、成果整理、验收(一)城镇土地定级程序(一)城镇土地定级程序(二)土地定级因素选择及其权重(二)土地定级因素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的确定n1.1.土地定级因素选择土地定级因素选择n定级因素选择原则:(定级因素选择原则:(1)因素指标值的变化对土地级别)因素指标值的变化对土地级别有较显著的影响;(有较显著的影响;(2)因素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因素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3)因素的覆盖面广。)因素的覆盖面广。n定级因素定级因素:(:(1)繁华程度;()繁华程度;(2)交通条件;()交通条件;(3)基础)基础设施;(设

31、施;(4)环境条件;()环境条件;(5)人口状况。)人口状况。n2.2.定级因素权重的确定定级因素权重的确定n定级因素权重反映各因素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权重值定级因素权重反映各因素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权重值与因素对土地质量影响的大小成正比,其数值在与因素对土地质量影响的大小成正比,其数值在01之间,之间,各选定因素的权重值之和等于各选定因素的权重值之和等于1。(三)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三)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n定级单元是评定土地级别的基本空间单元和各定级因素分定级单元是评定土地级别的基本空间单元和各定级因素分值计算的基础,是内部土地特性和区位条件相对均一的地值计算的基础,是内部土地特性和区位

32、条件相对均一的地块,同一单元的同一主要因素分值差异不得大于或等块,同一单元的同一主要因素分值差异不得大于或等100/(1+n)(n为拟划分的土地级数)为拟划分的土地级数)。n定级单元的面积一般在定级单元的面积一般在5-25公顷公顷之间。之间。n常用的定级单元划分方法有:常用的定级单元划分方法有:n1.主导因素判定法主导因素判定法n2.网格法网格法(四)土地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四)土地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n原则:原则:n1.总分值与土地优劣成正相关,总分值越大,土地质量总分值与土地优劣成正相关,总分值越大,土地质量越高,级别越高;越高,级别越高;n2.分值体系采用分值体系采用0-100分的封闭区间

33、。分的封闭区间。n情况情况1:得分值只与因素指标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因:得分值只与因素指标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因为某一因素指标在某些区间上的变化,对土地优劣无显为某一因素指标在某些区间上的变化,对土地优劣无显著作用。著作用。n 如:绿地覆盖度在如:绿地覆盖度在0-50%之间对土地有一定影响,但之间对土地有一定影响,但大于大于50%后,其作用几乎和后,其作用几乎和50%相当,这是相当,这是0-50%就称就称为绿地盖度的显著作用区间。为绿地盖度的显著作用区间。(四)土地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四)土地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n情况情况2 得分值与因素涉及的呈点、线状分布的设施规模等得分值与因素涉及的呈点

34、、线状分布的设施规模等有关,及与土地与设施的相对距离有关,其分值计算步骤有关,及与土地与设施的相对距离有关,其分值计算步骤以商服繁华影响度、公交便捷度等为例。以商服繁华影响度、公交便捷度等为例。n1.商服繁华影响程度作用分的计算商服繁华影响程度作用分的计算n2.公交便捷度作用分计算公交便捷度作用分计算(五)土地级别初步划分(五)土地级别初步划分n1.1.计算单元总分值计算单元总分值n在因素分值计算的基础上,计算出单元总分值,并据此划在因素分值计算的基础上,计算出单元总分值,并据此划分土地级别。分土地级别。n土地定级单元总分值计算采用因素加权分值和法。土地定级单元总分值计算采用因素加权分值和法。

35、n2.2.初步划定土地级别初步划定土地级别n土地级数依不同城市规模及复杂程度而定,一般大城市分土地级数依不同城市规模及复杂程度而定,一般大城市分为为510级,中等城市分为级,中等城市分为47级,小城市以下分为级,小城市以下分为35级。级。n土地级别划分方法有:(土地级别划分方法有:(1)总分数轴确定法、()总分数轴确定法、(2)总分)总分频率曲线法、(频率曲线法、(3)总分剖面图法。)总分剖面图法。(六)级差收益测算(六)级差收益测算n通过级差收益测算,检验土地级别初步划分是否通过级差收益测算,检验土地级别初步划分是否合理。合理。n若不合理,则需要重新调整初步划分的级别,直若不合理,则需要重新

36、调整初步划分的级别,直至合理;至合理;n若合理,则进行下一步工作。若合理,则进行下一步工作。(七)级别边界落实、成果整理、(七)级别边界落实、成果整理、验收验收n有有1:5 00或或1:1000图件的城镇,可在室内按土地利用现状图件的城镇,可在室内按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土地级别边界;没有大比例尺图件的城镇,分级工作确定土地级别边界;没有大比例尺图件的城镇,分级工作底图上的土地级别界,必须实地落实或核对每一处的土地底图上的土地级别界,必须实地落实或核对每一处的土地级别边界,并附文字详细说明级别边界经过的地点。级别边界,并附文字详细说明级别边界经过的地点。n土地级别界线确定后,要编制土地级别图,进行面

37、积量算、土地级别界线确定后,要编制土地级别图,进行面积量算、成果验收归档。成果验收归档。第第5章章 城市地籍管理城市地籍管理n5.1 地籍管理概述地籍管理概述n5.2 土地调查土地调查n5.3 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分等定级n5.4 土地登记土地登记n5.5 土地统计土地统计n5.6 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管理5.4 土地登记土地登记n5.4.1 土地登记的概念和意义土地登记的概念和意义n5.4.2 土地登记的类型和原则土地登记的类型和原则n5.4.3 土地登记的内容、程序和主要文件土地登记的内容、程序和主要文件n5.4.4 初始土地登记初始土地登记n5.4.5 变更土地登记变更土地登记5.4.1 土

38、地登记的概念和意义土地登记的概念和意义n(一)土地登记的概念(一)土地登记的概念n(二)土地登记的目的和意义(二)土地登记的目的和意义n(三)土地登记的特点(三)土地登记的特点(一)土地登记的概念(一)土地登记的概念n土地登记是指土地权利人或土地权利变动当事人按照法律土地登记是指土地权利人或土地权利变动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向国家主管机关提交申请书及有关的产权证书、的规定,向国家主管机关提交申请书及有关的产权证书、协议书(或让与书)、契证等,要求登载记录协议书(或让与书)、契证等,要求登载记录土地权利或土地权利或权利变动权利变动事项,该机关经审查确认无误后,将土地的权利事项,该机关经审查确认无

39、误后,将土地的权利或权利变动事项记载于国家土地登记册的法律过程。或权利变动事项记载于国家土地登记册的法律过程。(二)土地登记的目的和意义(二)土地登记的目的和意义n.土地登记确认了土地权属关系,是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土地登记确认了土地权属关系,是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公有制,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n2.土地登记还确认了土地权属变动关系,是保护土地商品土地登记还确认了土地权属变动关系,是保护土地商品交易安全,维护土地商品交换正常秩序的重要法律手段。交易安全,维护土地商品交换正常秩序的重要法律手段。n3.土地登记是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监管的关

40、键措施。土地登记是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监管的关键措施。n4.土地登记是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地登土地登记是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地登记,还可以有效地保护耕地。记,还可以有效地保护耕地。n5.土地登记是土地管理主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掌握土土地登记是土地管理主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掌握土地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是国家收取的地租、税、地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是国家收取的地租、税、费的依据。费的依据。(三)土地登记的特点(三)土地登记的特点n1.采用形式主义立法;采用形式主义立法;n2.采用实质审查主义;采用实质审查主义;n3.登记有公信力;登记有公信力;n4.强

41、制性登记;强制性登记;n5.登记薄的编成采取物的编成主义;登记薄的编成采取物的编成主义;n6.颁发权利凭证;颁发权利凭证;n7.土地登记不仅登记土地权利的静态,而且登记土地登记不仅登记土地权利的静态,而且登记土地权利的动态;土地权利的动态;n8.土地登记不及地上的建筑物和附着物。土地登记不及地上的建筑物和附着物。补充:补充: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n宪法的规定:六、九、十宪法的规定:六、九、十n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n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n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 8,2,9,10,11,12,13 8,2,9,10,11,12

42、,13n城市房地产管理方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方法n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n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补充:补充: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n宪法的规定:六、九、十宪法的规定:六、九、十n第六条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n第九条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

43、、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滩涂除外。n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n第十条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n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农村和

44、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n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予补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理地利用土地。5.4.2 土地登记的类型和原则

45、土地登记的类型和原则n(一)土地登记的类型(一)土地登记的类型n(二)土地登记的原则(二)土地登记的原则要经过登记才具有法律效应以契约为主要要件自愿 强制登记后(一)土地登记的类型(一)土地登记的类型n法律意义上分类法律意义上分类n土地登记涉及地区分土地登记涉及地区分(一)土地登记的类型(一)土地登记的类型n登记的时间和任务上分类登记的时间和任务上分类土地总登记土地总登记日常土地登记或经常性土地登记日常土地登记或经常性土地登记初始土地登记是一种基础性的登记,是普通的土地权属登记。即是在规定的期初始土地登记是一种基础性的登记,是普通的土地权属登记。即是在规定的期限内,对本辖区范围(全县或全市)内

46、的全部土地,或者城镇村庄内部的土地,限内,对本辖区范围(全县或全市)内的全部土地,或者城镇村庄内部的土地,或者全部农村的土地进行普遍的登记。或者全部农村的土地进行普遍的登记。变更土地登记是相对于初始地土地登记来讲的,是初始土地登记的延续并按照变更土地登记是相对于初始地土地登记来讲的,是初始土地登记的延续并按照实际变化情况对其进行的补充和修正。实际变化情况对其进行的补充和修正。(一)土地登记的类型(一)土地登记的类型(二)土地登记的原则(二)土地登记的原则n1.依法的原则依法的原则n2.地域管辖的原则地域管辖的原则n3.申请的原则申请的原则n4.审查的原则审查的原则n5.公示的原则公示的原则5.

47、4.3 土地登记的内容、程序和主要土地登记的内容、程序和主要文件文件n(一)土地登记的内容(一)土地登记的内容n(二)土地登记的一般程序(二)土地登记的一般程序n(三)土地登记的主要文件(三)土地登记的主要文件(一)土地登记的内容(一)土地登记的内容n土地登记的内容是指反映在土地登记簿内的登记对象质和量的要素,包括土地登记的内容是指反映在土地登记簿内的登记对象质和量的要素,包括土土地权属性质与来源地权属性质与来源、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利客体土地权利客体以及与这三方面直接相关以及与这三方面直接相关的其他内容。的其他内容。n1.1.土地权属性质与来源土地权属性质与来源n土地权属性质是指

48、附着在某宗土地上的权利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利。土地权属性质是指附着在某宗土地上的权利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利。n土地权属来源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最初取得土地的方式。它对于确定土土地权属来源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最初取得土地的方式。它对于确定土地权属性质,判断某宗地是国家所有还是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人对该宗地地权属性质,判断某宗地是国家所有还是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人对该宗地的土地使用权是国有土地使用权还是集体土地使用权至关重要。的土地使用权是国有土地使用权还是集体土地使用权至关重要。n2.2.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利主体n土地权利主体是指土地权利人,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土地权利主体是

49、指土地权利人,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国有土地使用权人、集体土地使用权人和土地他项权利人。集体土地使用权人和土地他项权利人。n3.3.土地权利客体土地权利客体n土地权利客体主要包括土地的坐落、土地权利客体主要包括土地的坐落、界址、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界址、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等级、价格等。(二)土地登记的一般程序(二)土地登记的一般程序n不同类型的土地登记在登记的具体程序上虽然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土地登记在登记的具体程序上虽然不尽相同,但从一般意义上说,土地登记的程序可分为土地登记申请、但从一般意义上说,土地登记的程序可分为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颁发土地证

50、书五个步骤。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颁发土地证书五个步骤。(三)土地登记的主要文件(三)土地登记的主要文件n主要文件主要文件5.4.4 初始土地登记初始土地登记n(一)初始土地登记的特点(一)初始土地登记的特点n(二)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二)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一)初始土地登记的特点(一)初始土地登记的特点n1.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他项权利者依法拥有或使用的土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他项权利者依法拥有或使用的土地,在拥有和使用期间,无论是否发生过权利的变更等,地,在拥有和使用期间,无论是否发生过权利的变更等,都必须按照土地登记通告的要求,向土地登记机关提出登都必须按照土地登记通告的要求,向土

51、地登记机关提出登记申请;记申请;n2.初始土地登记需要政府发布通告,而变更登记则不需要;初始土地登记需要政府发布通告,而变更登记则不需要;n3.阶段性;阶段性;n4.作业面积大;作业面积大;n5.集中性。集中性。(二)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二)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n一般把初始土地登记的工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一般把初始土地登记的工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申报、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申报、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颁发证书。记颁发证书。n初始土地登记的准备工作分为组织准备、行政准初始土地登记的准备工作分为组织准备、行政准备和业务准备三方面的工作。备和业务准备三方面的工作。5.4.

52、5 变更土地登记变更土地登记n(一)变更土地登记的内容(一)变更土地登记的内容n(二)变更土地登记的程序(二)变更土地登记的程序(一)变更土地登记的内容(一)变更土地登记的内容n1.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设定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设定登记登记n2.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变更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登记n3.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n4.注销土地登记注销土地登记补充:补充:注销土地登记有哪些类型?注销土地登记有哪些类型?n1.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被全部征用或者农村集体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被全部征用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成

53、员依法将建制地转变为城镇居民经济组织所属成员依法将建制地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注销登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注销登记n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n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租赁期满,未申请续期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租赁期满,未申请续期或续期申请未获批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或续期申请未获批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n4.因自然灾害等造成土地权利灭失的土地使用权因自然灾害等造成土地权利灭失的土地使用权或者土地所有权注销登记或者土地所有权注销登记n5.土地他项权利终止的土地他项权利注销登记土地他项

54、权利终止的土地他项权利注销登记(二)变更土地登记的程序(二)变更土地登记的程序n变更土地登记的申请:土地变更的各方面变更土地登记的申请:土地变更的各方面共同申请,申请时间各有不同,申请内容共同申请,申请时间各有不同,申请内容不同不同n变更地籍调查变更地籍调查n变更土地登记的审核变更土地登记的审核n原则(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2)书证原则)书证原则 (3)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4)回避原则)回避原则 (5)并案审核的原则)并案审核的原则n方法、要求:三审定案方法、要求:三审定案编号变更后宗地编号有明显的联系,但不能重号一宗地 多宗

55、地以原宗地中编号最小编号为新的宗地号再+支号 多 宗 一 宗(二)变更土地登记的程序(二)变更土地登记的程序n注册登记注册登记(1)受理申请登记(2)权属审核(初审、外业调查、复审)(3)审批(4)收费、发证(5)归档补充:补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登记方法出租、抵押登记方法n土地使用权出让登记土地使用权出让登记 合同签定合同签定15日内日内n土地使用权转让登记土地使用权转让登记 合同签定合同签定15日内日内n土地使用权继承登记土地使用权继承登记 发生继承事实发生继承事实30日内日内n土地使用权出租登记土地使用权出租登记 合同签定合同签定15日内日内n

56、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 合同签定合同签定15日内日内n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合同重新签定合同重新签定30日内日内第第5章章 城市地籍管理城市地籍管理n5.1 地籍管理概述地籍管理概述n5.2 土地调查土地调查n5.3 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分等定级n5.4 土地登记土地登记n5.5 土地统计土地统计n5.6 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管理5.5 土地统计土地统计n5.5.1 土地统计的内容和程序土地统计的内容和程序n5.5.2 土地统计类型土地统计类型n5.5.3 土地统计表和土地统计图土地统计表和土地统计图n5.5.4 土地统计分析土地统计分析土地统计土地统计n土地统计是地籍管

57、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土地管理土地统计是地籍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的一项重要基础。n土地统计可以保证地籍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地籍信息的现土地统计可以保证地籍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地籍信息的现势性,进而准备及时地为土地管理提供全面、系统的统计势性,进而准备及时地为土地管理提供全面、系统的统计信息。信息。n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和有关资料,对土地数量、质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和有关资料,对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土地管理基础性工作。地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

58、土地管理基础性工作。5.5.1 土地统计的内容和程序土地统计的内容和程序n(一)(一)土地统计的内容土地统计的内容n(二)(二)土地统计的程序土地统计的程序(一)(一)土地统计的内容土地统计的内容n1.土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n2.土地质量等级土地质量等级n3.土地权属状况土地权属状况n4.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状况n5.土地位置界线土地位置界线(二)(二)土地统计的程序土地统计的程序n1.土地统计设计阶段土地统计设计阶段 n2.土地统计调查阶段土地统计调查阶段 n3.土地统计整理阶段土地统计整理阶段 n4.土地统计分析阶段土地统计分析阶段 5.5.2 土地统计类型土地统计类型n我国现行的土地统计制

59、度,按土地统计的目的、我国现行的土地统计制度,按土地统计的目的、内容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统计和年度内容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统计和年度土地统计(日常土地统计)两类。土地统计(日常土地统计)两类。n(一)初始土地统计(一)初始土地统计n(二)年度土地统计(二)年度土地统计n(三)初始土地统计与年度土地统计的关系(三)初始土地统计与年度土地统计的关系n(一)初始土地统计(一)初始土地统计n初始土地统计是利用有关统计图和表册,对土地的面积、初始土地统计是利用有关统计图和表册,对土地的面积、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的数量表现所进行的首次系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的数量表现所进行的首次

60、系统的记载和分析,是土地统计工作的起点。统的记载和分析,是土地统计工作的起点。n(二)年度土地统计(二)年度土地统计n年度土地统计指的是在初始土地统计的基础上开年度土地统计指的是在初始土地统计的基础上开展的对土地数量、质量、地权、地类等变化状况展的对土地数量、质量、地权、地类等变化状况所进行全面核实,特别是对变化图斑面积和界线所进行全面核实,特别是对变化图斑面积和界线进行实地测量及图上注记,并记录其变更的面积、进行实地测量及图上注记,并记录其变更的面积、原因、性质,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过录和分析的原因、性质,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过录和分析的全过程。全过程。(三)初始土地统计与年度土地统(三)初始土

61、地统计与年度土地统计的关系计的关系补充:补充:基层土地统计与国家土地统基层土地统计与国家土地统计计n 我国现行的土地统计制度,是依据统计法、土地管理我国现行的土地统计制度,是依据统计法、土地管理法及其他相关行政规章制度而制定的,是国家统计制度的法及其他相关行政规章制度而制定的,是国家统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土地统计报表的报告程序的规定,土地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土地统计报表的报告程序的规定,土地统计又分为基层土地统计和国家土地统计两个层次。统计又分为基层土地统计和国家土地统计两个层次。基基基基层层层层土土土土地地地地统统统统计计计计:泛泛指指县县级级以以下下的的乡乡(镇镇)土土地地管管理理所所

62、和和村村级级生生产产单单位位(国国营营农农、牧牧、渔渔场场的的生生产产队队),以以及及其其他他非非农农业业建建设设的的用用地地单单位位等等所所从从事事的的土土地地统统计计工工作作,包包括括做做好好年年报报、开开展展专专题题调调查查、初初始始的的和和经经常常的的土土地地统统计计、土土地地变变更更调调查查记记录录表表的的建建立立和和管管理理,以以及及各各项项土土地地统统计计制制度度的的执执行行和和完完善善。基基层层土土地地统统计计是是反反映映土土地地变变化化最最真真实实可可靠靠的的信信息息,它它是是特特定定时时期期内内对对某某地地块基本要素的反映。块基本要素的反映。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土地变更调查记

63、录一览表土地统计台帐土地统计簿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国国国国家家家家土土土土地地地地统统统统计计计计:县县级级及及县县级级以以上上土土地地管管理理部部门门所所进进行行的的土土地地统统计计设设计计、调调查查、整整理理和和分分析析等等全全部部土土地地统统计计工工作作。它它包包括括:土土地地统统计计的的有有关关制制度度与与方方法法的的设设计计;按按国国家家统统一一制制订订的的土土地地统统计计报报表表制制度度,定定期期完完成成土土地地变变更更调调查查记记录录表表的的填填报报和和汇汇总总;检检查查和和监监督督国国家家下下达达的的用用地地计计划划执执行行情情况况,为为国国家家制制定定政政策策、编制规划提供科学

64、的土地信息等方面的工作。编制规划提供科学的土地信息等方面的工作。v 国土资源完成情况(一、二)国土资源完成情况(一、二)v 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状况 v 耕地增减变动情况耕地增减变动情况v 审批用地情况(一、二)审批用地情况(一、二)v 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土地整理、开发、复垦v 土地供应及收益情况土地供应及收益情况 v 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v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5.5.3 土地统计表和土地统计图土地统计表和土地统计图n(一)土地统计表土地统计表n土地统计指标由两个部分构成: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土地统计指标由两个部分构成: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n土地统计表包括总标题

65、、统计指标名称、权属单位或统计土地统计表包括总标题、统计指标名称、权属单位或统计单位名称、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填报单位、填报人、填单位名称、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填报单位、填报人、填报日期、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机关和批准文号等内容。报日期、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机关和批准文号等内容。n土地统计表一般采用开口式,即表的左、右两端不划竖线。土地统计表一般采用开口式,即表的左、右两端不划竖线。表的上、下基线用粗直线画出,其余则用细线画出。表的上、下基线用粗直线画出,其余则用细线画出。n(二)土地统计图(二)土地统计图n已完成地籍调查或土地利用现状详查的县市,可以采用地已完成地籍调查或土地利用现状详查的县

66、市,可以采用地籍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土地统计图。籍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土地统计图。n在编绘土地统计图时,首先要对各级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在编绘土地统计图时,首先要对各级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和地类界线进行校核,以消除面积的重叠或遗漏。然后,和地类界线进行校核,以消除面积的重叠或遗漏。然后,用黑墨汁清绘整饰成县土地统计图。用黑墨汁清绘整饰成县土地统计图。5.5.4 土地统计分析土地统计分析n(一)土地综合指标分析(一)土地综合指标分析n(二)土地动态分析(二)土地动态分析n(三)土地指数分析(三)土地指数分析n(四)土地平衡分析(四)土地平衡分析(一)土地综合指标分析(一)土地综合指标分析n1.土地总量指标分析土地总量指标分析n2.土地相对指标分析土地相对指标分析n3.土地平均指标分析土地平均指标分析n4.土地标志变异指标分析土地标志变异指标分析(二)土地动态分析(二)土地动态分析n1.土地动态数列土地动态数列n2.土地动态分析指标土地动态分析指标n3.土地现象长期变动趋势的测定土地现象长期变动趋势的测定(三)土地指数分析(三)土地指数分析n土地统计指数是用来反映土地现象动态发展的相对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