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一览表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1068498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14.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名词解释一览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一览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一览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一览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一览表(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名词解释一览表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TYYUA16H-TYY-TYYYUA8Q8-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一览表 一、戏曲部 1、杂剧: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元杂剧一般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部分组成。角色分旦、末、净、杂四类。2、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3、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 1214 世纪 200 年间

2、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南戏在体制上较元杂剧自由。4、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出现的着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5、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篇幅短小。一般放在剧首,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6、散曲:剧曲相对而言,与科白情节无关,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其特性有三点:一是他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

3、的状态。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衬字。7、小令、套曲: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散套有北套、南套、南北合套三种形式。8、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10、关汉

4、卿: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他亲自参加戏剧演出实践,并以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写出大量符合戏剧艺术特征的典范作品;不仅在一剧四折、一人主唱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而且在戏剧的布置结构、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意匠经营,在草创阶段为杂剧体制的完备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现存18 部。11、“三桩誓愿”:出自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窦娥被污入狱杀头,她原本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可是黑暗的现实却逼得她爆发出反抗的火花。她骂天骂地,并发出三桩奇异的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她要苍天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要借异常的事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12、“三不从”:出自元末高明所作的南

5、戏琵琶记。所谓“三不从”是说故事的主人公蔡伯喈为人忠孝,同赵五娘结婚后不想去应考,父亲不从;中状元后,曾拒绝牛承相招赘,牛承相不从;欲辞官,朝廷不从。这让他成为“全忠全孝”的“三不从”,又是导致他一生悲剧的根源。琵琶记的戏剧冲突,可以说都是围绕着“三不从”而展开的。13、赵氏孤儿:元代纪君祥所作的一部历史剧。其本事见于左传、史记赵世家,但两书所记差异较大。本剧主要依据史记敷衍而成,但情节上作了较多改动。故事大体上是:晋灵公无道,荼害百姓。赵盾劝谏不听;奸臣屠岸贾残害赵盾全家。赵媳庄姬公主避入宫中,产生一子,由赵门客程婴乔装救出。屠岸贾闻公主产子,进宫搜孤不得,下令十日内若不献出婴儿,即将国中与

6、孤儿同庚的婴儿均杀死。程乃与公孙杵臼计议,程婴舍子,公孙舍身,救出孤儿。后孤儿成人,魏绛回朝,怒打程婴。程述真情,回府绘图,告知孤儿过去情景。孤儿遂与魏绛等,计诛屠岸贾报仇。赵氏孤儿显然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剧本最后以除奸报仇结局,则鲜明地表达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完成了复仇的主题。14、昆腔: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魏良辅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

7、步的研究和改革。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扩大了昆腔的影响。万历末,昆腔传入北京,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15、传奇:明清时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也吸收元杂剧的优点。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脚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明中叶到清中叶最为盛行。16、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汤显祖是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牡丹亭,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发表了对戏剧创作的新见解。他认为内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能单纯强调曲牌格律而削足适履,所谓“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辞俊音可用。17、临川派:明代戏曲文学

8、流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因汤显祖的祖籍是临川,时人称他为汤临川,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总名“玉茗堂四梦”,“临川派”和“玉茗堂派”因而得名。汤显祖重视创作上发挥作家的想象、语言上讲究“机神情趣”,既要本色,又要有文采。他强调“曲意”,主张“意趣说”,反对吴江作家“按字模声”、“宁协律而不工”的主张。此派的曲家还有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阮大铖、吴炳、孟称舜等。20、沈汤之争:汤沈之争涉及到明代两大戏曲创作观念的争论,汤即指汤显祖,沈即指沈璟。其中汤显祖的戏曲创作观念影响较大。沈璟与汤显祖作为明代曲坛上的两大巨人,对戏曲格律与文辞的关系看法不同,汤显祖重意趣,要求格律服从文辞,服从

9、内容。沈璟则强调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腔调。两人持论相对,发生过碰撞文辞,并把同时的许多曲论家卷入其中参与讨论,这就是戏曲史上着名的“汤沈之争”。21、苏州剧派:明末清初,在苏州这个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城市,出现了一群平民专业剧作家,较为着名的有李玉、朱佐朝、朱素臣、叶雉斐等。他们相互往还密切,有时合作创作剧本,有时共同切磋曲律,在市民生活的土壤和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戏曲流派。在题材上跳出了写儿女私情的狭隘圈子,贴近世俗人生,关注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揭露黑暗现实较为有力,具有鲜明的伦理教化指向;在人物塑造上,富于平民色彩,许多下层人物以正面形象活跃在舞台上。在艺术上,苏州派

10、戏剧家能紧密结合舞台实际,戏剧冲突紧张、集中,结构周密、紧凑,熟谙音律,曲辞通俗,演出效果好。22、南洪北孔:清初,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着名的剧作家。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创作的剧作桃花扇代表了古典戏曲创作的两座高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璧,因为洪升是南方浙江钱塘人,孔尚任是北方山东曲阜人,故两人有“南洪北孔”美誉。23、“一人永占”:这是清初剧作家李渔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似剧的简称。四剧均为当时着名剧目。二、小说部 1、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小说。这类白话短篇

11、小说,人们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2、“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着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3、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钩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4、历史演义:“演义”,

12、即据“史实敷衍成义”之义。历史演义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出现这个名称。“讲史”原是宋代说话四家之一,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故事内容侧重于朝代兴亡和政治军事斗争。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5、“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的评价。鲁迅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意思是说: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智慧和战略确实被夸大了。真实的诸葛亮在指挥战役的能力上并不出众,火烧博望是刘备干的,草船借箭是孙坚干的,很多事情被移花接木,美化了诸葛亮。6、神魔小说:源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提法,又称神怪小说

13、。神魔小说多言“怪力乱神”,而其本意未必再此,多有影射世情之意。代表作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优秀作品。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7、“花妖狐魅,多具人情”: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聊斋志异一书的评价,鲁迅说:“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8、世情小说:世情是世态人情的简称,而世情小说则是指那些主要以普通男女的生活琐事、饮食大欲、恋爱婚姻、家庭人伦关系、家庭或家族兴衰以及社会各阶层众生相等为题

14、材,来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起,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于是,鲁迅称之为“最有名”的金瓶梅常被看作是世情小说的开山制作。9、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大奇书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10、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前 80 回与后40 回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出来,书名为红楼梦,通称“程甲本”。三、诗文部 1、铁崖体:元代后期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2、元诗

15、四大家:指的是元中叶的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位着名代表诗人,在艺术上,追求词采典雅,对仗工整,但很少创新。5、前后七子:明朝中叶的诗文流派。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而以李、何为首,活跃于弘治、正德间。后七子指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而以李、王为首,活跃于嘉靖、隆庆间。他们对于诗文的见解大体一致,即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模拟古人。对于打击“台阁体”雍容典雅、千篇一律的文风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把诗文写作引上复古道路,产生了许多毫无生气的假古董诗文。6、唐宋派: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作家,反对前七子“文必秦

16、汉”的文学观,标举唐宋古文,故称为唐宋派。唐宋派古文理论,与前后七子相左。唐宋派的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其中归有光最为着名。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其散文也被誉为“明文第一”。7、童心说:晚明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篇提出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是个体之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李贽认为文学必须真实坦率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童心说”具有以下内涵:一、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二、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三、改变了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11、八股文:八股文也称“时文”、“时艺”、“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是明

17、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12、吴中四才子: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地带有市民色彩。具体表现是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其中以唐寅和祝允明的诗歌及生活方式最具有代表性。13、吴中四杰:指明初吴中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其中以高启成就最 14、江左三大家:中国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3 人的合称。3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着,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在诗歌创作上,他们都

18、宗唐,对于宋诗及宋、元、明以来的剽窃模拟的萎靡诗风取反对的态度。顾有孝、赵澐选其诗为江左三大家诗抄9 卷。15、清初三大家:三位作家是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他们的散文比较注意从文章风格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的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16、梅村体:诗歌体裁,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主要指的是他的七言歌行体诗歌。吴梅村吸取白居易、元稹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独具一格。在题材内容上以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为主,“可备一代诗史”。17、南施北宋:指

19、清代南洪北孔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18、格调说:格调说由清康乾年间的沈德潜所倡导。“格凋”渊于严羽,主张写诗须讲究形式格调,要写得含蓄委婉,因此其诗论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而其创作多为歌咏升平、应制唱和之类。但另一方面他也提倡“蕴蓄”、“理趣”、诗的化工境界及重视作品主导作用等具有审美理论价值的有益观点。19、性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性灵说的核心

20、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序小修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0.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桐城派提出了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文学理论主张,因此流派庞大,影响时间长。21、.阳湖派: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散文流派。代表人为阳湖人恽敬、李兆洛,武进人、张惠言。阳湖派接受了桐城派

21、的主张,致力于唐宋古文,但又对桐城派不满,因而,张惠言、李兆洛提出文章要合骈、散两体之长;恽敬主张兼学诸子百家,以此来补救桐城派行文单薄和思想上专主孔、孟、程、朱的弊病。阳湖派的主张不像桐城派那样拘谨狭隘;他们的作品与桐城派互有得失、短长,并未能真正超过桐城派。由于恽、张曾受桐城之学,故文学史家也有把阳湖派看作桐城派旁支。22、复社:明末一个全国性文社组织,领导人是张溥、张采。他们集合南北各地文士三千多人大会于虎丘,约于 1663 年成立复社。复社成员正义感强,崇尚气节,关心大众疾苦。以文社形式进行政治和社会活动。复社在文学上主张复古,实际上是要使复古为现实服务。复社中许多作家,像顾炎武、陈子

22、龙、夏完淳都写了不少慷慨激昂感人至深的爱国诗篇,由于复社主张抗清,于顺治九年被清政府取缔,在文学史上这样大规模的文学组织,与政治这样关系密切的社团还很少见,它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注:明末抗清斗争时,复社成员大多壮烈殉国。23、南朱北王,即清代学者朱彝尊和王士祯的并称。四、词曲部 1、阳羡派:阳羡词派是清初词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此派的创始人是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崧最为突出。当时在陈的周围还聚集了一批与之风格相近的词人,如曹贞吉、万树、蒋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时颇具声势,为清词的中兴作出重要贡献

23、。阳羡词派的余韵还波及后世,清中期的蒋士铨、洪亮吉、黄景仁等都受其影响。2、浙西词派:浙西词派是清代重要词派。其创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都是浙江人,故称之。浙西词派崇尚南宋的格律词人姜夔、张炎,标榜醇雅、清空,注重词的声律、技巧。在清朝步入盛世时,提出词的功能“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投合文人学子由悲凉意绪转入安于逸乐的心态,也适应统治者歌颂升平的需要,故天下向风,席卷南北,一直延续到乾隆末年。属于该派的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3、常州词派:清代嘉庆以后的重要词派。该词派强调比兴寄托反琐屑饤饾之习。常州词论始於张氏编辑的词选,后经周济的推阐发展理论更趋完善所倡导的主张更加

24、切合当时内忧外患社会急速变化的历史要求,其影响直至清末不衰。4、弹词:1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2弹词在语言上有“国音”(普通话),代表作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土音”(方言),以吴语多,代表作义妖传三笑姻缘。5、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钩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6、历史演义:“演义”,即据“史实敷衍成义”之义。历史演义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出现这个名称。“讲史”原是宋代说话四家之一,以 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故事内容侧重于朝代兴亡和政治军事斗争。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7、世情小说:世情是世态人情的简称,而世情小说则是指那些主要以普通男女的生活琐事、饮食大欲、恋爱婚姻、家庭人伦关系、家庭或家族兴衰以及社会各阶层众生相等为题材,来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起,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于是,鲁迅称之为“最有名”的金瓶梅常被看作是世情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