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重点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1067675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DF 页数:66 大小:9.7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药物化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药物化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药物化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资源描述:

《药物化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化学重点(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一 章 绪 论 药物化学 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备原理、体内代谢、构效关系、药物作用的化学机理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上述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新药研究奠定基础。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 .掌握代表药物的药物名称包括英文名、结构式、熟悉化学名称。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特定名称,相互间不能混淆。药物的命名按照中国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包括通 用 名(汉语拼音)、化学名称(中文及英文)、商品名。通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 中国药品通

2、用名称(化学工业出版社1 9 9 7)是中国药品命名的依据。它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N o n-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m e s f o r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 u b s t a n c e,I N N)为依据,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化学名:英文化学名是国际通用的名称,只有用化学命名法命名药物才是最准确的命名,不可能有任何的误解与混杂。英文化学命名的原则现在多以美国化学文摘(C h e m i c a l t r a c t s S e r v

3、 i c e,C A S)2 .掌握药物的分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影响药效、毒性、药物质量以及研究最佳剂型和药物分析方法的主要性质。药物的分类主要按照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分类,各种分类方法都有其不同的作用。3 .熟悉药物化学制备及结构修饰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制备过程可能带来的特殊杂质,以保证药物质量。了解研究新药的思路、方法、转折点及新药的最新发展。4 .综合运用生物学、分子药理学、陶学和受体学说基础知识,熟悉各大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和副作用及临床上的适应症。5 .熟悉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了解定量构效关系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6 .通过代衣药物的体内代谢,了解原药及代谢物的药效、毒副作用及药物

4、修饰的关系。7.通过几种药物的合成,继续巩固和提高有机合成药物的基本操作技能。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Ce n t r a l Ne r v o u s Sys t e m Dr u g s第 一 节 镇 静 催 眠 药(Se d a t i v e-h yp n o t i c s)镇静催眠药没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属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即不作用于专一的受体,结构非特异性药物作用的强弱主要与理化性质有关。静催眠药镇按照结构类型主要有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和其他类。1.巴比妥类 以苯巴比妥(p h e n o b a r b i t a l)为例:巴比妥类药物为取代的丙:酰眼类化合物,其母体结构为喀咤

5、三酮。分子中的内酰亚胺结构能够互变为烯醇式而呈弱酸性,p K a为7.4,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中。由于苯巴比妥的酸性比碳酸还弱,所以苯巴比妥钠的水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 G,可析出苯巴比妥沉淀。巴比妥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2个亚氨基上的氢被全部取代,则化合物失去中枢抑制作用,其 中1个氢被取代仍保留生物活性。巴比妥类药物属非特异性结构类型药物,其作用的强弱、快慢和作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体内代谢是否稳定。巴比妥类药物的酸性对药效很重要,因为药物通常以分子形式吸收而以离子形式作用与受体,因而要求有适当的解离度。在生理PH 7.4的条件下,巴比妥类药物在体内的解离程度不同,透过细胞膜和

6、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的药物量也有差异,表现在镇静催眠作用的强弱和作用的快慢也就不同。巴比妥酸在生理条件下9股以上是离子状态,几乎不能透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的药量极微,故无镇静催眠作用。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稳定性有关,容易代谢则药物作用时间短,反之则长。5位取代基的氧化是巴比妥类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当5为取代基为饱和直链屋或芳燃时,由于不易被氧化代谢,因而作用时间长。而当5位取代基为支链煌或不饱和烧时,氧化代谢迅速,主要以代谢产物形式排除体外,所以镇静催眠作用时间短。2.苯并二氮杂卓类 以地 西 泮(Di a z e pa m)为例:本品具有酰按及烯胺的结构,迂酸或碱液,

7、受热易水解生成2-甲氨基-5-氯二苯甲酮和甘氨酸。水解开环发生在1,2位或4,5位,两过程平行进行。4,5位开环为可逆性水解。在体温和酸性条件下,4,5位间开环水解,当PH提高到中性时重新环合。口服本品后,在胃酸的作用下,4,5为间开环,当开环的化合物进入碱性的肠道,乂闭合成原药,因此4,5位间开环不影响药效。在7位有吸电子基或1,2位骈合其他杂环时,水解反应几乎都是在4,5位间进行,所以作用强。在药物的构效关系和结构改造工作中,通常在7位用强吸电子基取代,而1,2位骈合其他杂环,如硝西泮、三唾仑等。地西泮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为NT去甲基,C-3的羟基化,形成的羟基代谢产物以葡萄糖醛酸结合排除体外

8、。第 二 节 抗癫 痫 药A nt i e pi l e pt i c s早期的抗撅痫药因副作用较大在临床上现乙少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癫痫药主要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和普罗加比等。普罗加比(P r og a b i de)为拟氨基丁酸药。其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二苯亚甲基为载体部分;Y -氨基丁酰胺部分为活性部分。二苯亚甲基使药物更易进入脑内,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内外被代谢成氨基丁酰胺及进步代谢成氨基丁酸而发挥作用。OHONHP r og a b i de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亚氨基基团,其水溶液不稳定,在室温、酸或碱性条件下易水解,生成取代二苯甲基酮。溶液p H 值为6-7时最稳定。第三节 抗

9、精神失常药A n t i p s y c h o t i c D r u g s根据药物的主要适应症,抗精神失常药可分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狂躁症药和抗焦虑药4类。抗精神病药这类药物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药。抗精神病药物是多巴胺(A D)受体阻断剂。目前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患者脑内D A 过多有关。木类药物能阻断中脑一边缘系统及中脑一皮质通路的D A 受体,减低D A 功能,从而发挥其抗精神病作用。抗精神病药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5 类:1.吩曝嗪类 以盐酸氯丙嗪(C h l o r p r o m a z i n e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为例。CH ZCH

10、 ZC HZN(C H吩曝嗪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抗精神病药,其母环吩睫嗪的基本结构为2 个素环联结1 个含硫和氮原子的主环的三环结构化合物。3 个环不在同一平面,2 个苯环沿N-S轴折叠形成平面弯曲角a (p a g e 35)。根据其侧链基团不同分为二甲胺类、哌嗪类及哌咤类。C h l o r p r o m a z i n e 和多巴胺的X-线衍射结构测定表明,两者的构象能部分重叠,在 C h l o r p r o m a z i n e的构象中,侧链倾斜于有氯取代的苯环方向(见p a g e 37图 2 1 5)。C h l o r p r o m a z i n e 的苯环2 位的氯原

11、子引起分子不对称性,侧链倾斜于含氯原子的苯环一边是这类药物分子抗精神病作用的重要的结构特征,失去氯原子则无抗精神病作用。C h l o r p r o m a z i n e 为强抗精神病药,但其毒副作用大,为寻找毒副作用小,疗效好的新药,对 C h l o r p r o m a z i n e 进行了大量的构效关系研究工作,其改造规律如下:2位氯原子取代是活性必必需的,用其他吸电子基取代也有效,取代基的吸电子作用越强,活性越强,如三氟甲基取代活性增强3 5倍。用弱吸电子基取代活性降低,而毒副作用也降低,如乙酰基取代。5位硫原子可由甲撑、乙撑、乙烯撑取代,仍具有抗精神病活性。10位氮原子可用

12、甲叉取代仍保持药效。10位上的侧链可以改变,如用哌嗪代替二甲胺基形成新的类型,由于改善了汕水分配系数活性增强,如奋乃静的抗精神病作用为氯丙嗪的610倍。2.喋吨类 以氯普 嘎 吨Chlorprothixene为例结构中具有嚷吨母环和碱性侧链,属硫杂葱类抗精神病药,是在吩嚷嗪类抗精神病药结构改造中,将吩嚷嗪环氮原子换为碳原子,并通过双键与侧链相连而发现的另种结构类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氯普嚷吨分子结构中存在双键,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顺式的抗精神病作用为反式的8倍,这可能是顺式异构体能与多巴胺分子部分重叠所致。3.丁酰 苯 类 氟哌噬醇Haloperidol本品化学结构与吩曝嗪类不同,但药理作用、临

13、床用途相似。为了克服本品的缺点,寻找作用好且毒性低的药物,对本类药物进行了大量的构效关系研究,见图22 1,并由此主要围绕碱性咱还进行结构改造,得到的药物见标2 15。4.苯二氮卓类在镇静催眠药中已介绍。5.其 它 类 舒 必 利Sulpiride是在普鲁卡因胺结构改造中发现的苯甲酰胺类抗精神病药。木品选择性地拮抗必、必、D,受体,具有抗精神病作用和止吐作用。与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相比,既无镇静作用,又无和少有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小。二.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焦虑症是以发作性和持续性情绪焦虑、紧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神经官能症。尽管有多种类型的药物用于治疗焦虑症,但苯二氮卓类药物仍是首选药。由于有效性高,

14、在超剂量时仍然安全,以及与其他药物不易发生相互作用等有点,被认为是优良的抗焦虑药。如氯氮卓、地西泮、奥沙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哇伦和氯沙理伦等。抑郁症是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患,与正常的情绪低落的区别在于其程度和性质上超过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常有强烈的自杀意向。临床上应用的抗抑郁药可分为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见表2 18 221。盐酸丁螺环酮 Buspirone Hydrochlorideo HQ本品为一氮杂螺环癸烷二酮类化合物,具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既不同于苯二氮卓,也不同于吩嘎嗪类及其类似物。研究表明焦虑及有关的精神紊乱

15、与5-羟 色 胺(5 -H T)神经传导亢进有关,B u s p i r o n e对5-H T w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降低5-H T神经传导而发挥作用。盐酸丙米嗪 I m i p r am i n e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I m i p r am i n e开始是作为抗组织胺药进行合成研究的,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有抗抑郁作用,而成为最早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三环类药物,从此开始了三环类抗意欲药物的研究,本品具有二苯丙氮杂卓的母环和碱性侧链。盐酸阿米替林 A m i t r i p t y l i n e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A m i t r

16、 i p t y l i n e是对丙米嗪类结构改造过程中,受硫杂蕙类药物一演变过程的启发,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以碳原子代替二苯并氮杂卓母核中的氮原子,并通过双键与侧链相连而发现的。本品在肝脏首过效应,脱甲基生成主要的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替林。去甲替林作为A m i t r i p t y l i n e从代谢研究过程发现的新药,也作为临床用药,治疗抑郁症。第四节 中枢兴奋药C e n t r al S t i m u l an t s中枢兴奋药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大脑、延髓和脊髓,对中枢神经的不同部位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中枢兴奋药作用部位的选择性是相对的,随着药物剂量

17、的增加,不仅作用的强度加强,而且对中枢的作用范围也会扩大,选择性降低。用量过大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和强烈的兴奋,导致惊厥,经过惊厥有转为抑制,这种抑制不能再被中枢兴奋药所消除,因此可危及生命。按照药物的作用部位和效用,可分为一下3类: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即精神兴奋药,如咖啡因、哌醋甲酯等;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如茴拉西坦、甲氯芬酯等。按照化学结构及来源可分为:生物碱类;酰胺类衍生物;苯乙胺类;其它类。咖 啡 因C a f f e i n eo化学名为1,3,7 一三甲基一3,7 一二氢一1 H 一嗯吟一2,6 一二酮一水合物,又称三甲

18、基黄噂吟。可可豆碱和茶碱均为天然的黄喋吟类衍生物,与 C a f f e i n e 结构相比只是在环取代甲基的多少及位置稍有不同。可可豆碱为3,7 一二甲基黄噂吟;茶碱为1,3 一二甲基黄噂吟。可可豆碱、茶碱和咖啡因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但它们的作用强度各不相同,其中枢兴奋作用为:咖啡因 茶碱 可可豆碱。它们的中枢兴奋作用与脂溶性有关:可可豆碱1 位无甲基取代,氮原子为酰亚胺结构,胺上的氢可以解离二具有酸性,所以中枢作用最弱;茶碱少了 7 位甲基脂溶性没有咖啡因大,所以中枢兴奋作用比咖啡因小。兴奋心脏、松弛平滑肌及利尿作用为:茶碱 可可豆碱 咖啡因,因此咖啡因主要用作中枢兴奋药,茶碱主要用为平

19、滑肌松弛药,利尿及强心药,可可豆碱现C少用。茴 拉 西 坦 A n i r a c e t a m本品为一内酰放类脑功能改善药,有较强的促进记忆力的功能及抗脑组织缺氧功能,其作用主要通过对谷氨酸受体通道的调节作用实现,此外,能促进海马部位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加胆碱能传递。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早期老年性痴呆及脑血管病造成的思维功能下降。对本类药物广泛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改变2-毗 咯 烷 酮 的 1,4,5 位取代基团发现了 些较好改善血功能的药物。第 五 节 镇 痛 药 A n a l g e si c s木节讨论的镇痛药主要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型阿片受体的阿片样镇痛药,由于存在麻醉作用及成瘾性

20、,因此称为麻醉性镇痛药(Na rc oti c A n a l g e si c s)。联合国国际麻醉药品管理局将本类药物列为管制药物。镇痛药根据其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可分为:阿片受体激动剂;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混合型激动一拮抗剂):阿片受体拮抗剂。吗啡 Morph i n e分析Morph i n e 及其类似物的化学结构,具有一下3 个特征:分子中具有1 个平坦的芳香结构。1 个碱性中心,并能在生理pH 条件下大部分电离为阳离子。碱性中心和平坦结构在同一平面上。含有哌呢或类似于哌咤的空间结构,而哌唆的煌基部分在立体结构中突出于平面的前方。根据Morph i n e 类药物结构特征,早

21、期提出了吗啡类镇痛药与鸦片受体进行3 点结合的受体图象,如图231 所示。设想受体包括3 个部分:1 个平坦的结构,可以和药物的苯环通过范德华力结合。1 个阴离子部位能和药物的正电中心结合。1 个方向合适的空穴与哌咤环相适合。这学说成功应用若干年后,发现很多事实不能解释。如埃托啡与Morph i n e 结构形象相似,但埃托啡的镇痛活性却比Morph i n e 高万倍;也无法解释激动剂与拮抗剂的作用。为了克服Morph i n e 易上瘾、呼吸抑制等副作用,进行了大量构效关系研究及结构修饰研究。对M o r p h i n e 的结构修饰主要集中在3 位酚羟基,6 位醇羟基,7,8位间的双键

22、和17位叔胺基。除了 17位氮原子上的取代之外,对其他位置的改造得到的化合物镇痛作用与成瘾性相平行,即镇痛作用提高,成瘾性也增强,反之亦然。M o r p h i n e 结构中的17位氮原子上取代基的引入对活性有较大影响,可使药物由阿片受体激动剂转变位拮抗剂,如 N a l o xo n e 为阿片受体纯拮抗剂,N a l o r p h i n e 则为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盐酸纳洛酮 N a l o xo n e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纯的拮抗剂,与吗啡类镇痛药的分子结构不同处为17为氮原子上的甲基由烯丙基取代。S n y d e r 等人认为:

23、在镇痛受体中除了在前面讨论过的几个结合部位外,还存在另外2 个辅助的疏水连接区域,其中1个区域为激动剂结合位置,另 1个则是拮抗剂结合位置。药物作为激动剂还是拮抗剂主要取决于与哪一个辅助疏水区域相结合,同时也影响药物发挥作用的强弱。见图23 3 和图2 3 4,3 5。盐酸哌替咤 P e t h i d i n e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本品是在研究可卡因类似物解痉作用时偶然发现的,分析结构可找出它与M o r p h i n e 结构有相似之处,相当于M o r p h i n e A、E 环类似物。哌替咤不仅具有镇痛作用,而且具有解痉作用,口腹效果比M o r

24、p h i n e好,结构简单,便于合成。P e t h i d i n e 的发现推动了合成镇痛药的发展。对 P e l h i d i n e 的结构改造主要围绕氮原子上的基团改变、酯基的改变及环上取代基的引入等。喷 他 佐 辛Pentazocine本品属苯吗喃类三环化合物,是第个用于临床的非成瘾性阿片类合成镇痛药。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用药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Drugs第 一 节 拟胆 碱 药Cholinergic Drugs躯体神经、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和全部副交感神经的化学递质均为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神经冲动使之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

25、乙酰胆碱受体,产生效应。之后,乙酰胆碱分子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而失活。胆碱经主动再摄取返回突触前神经末梢,再为乙酰胆碱合成所用。所以理论上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经药物的影响达到增强或减弱乙酰胆碱作用的结果。但事实上,迄今成功应用于临床的胆碱能神经系统用药,包括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都是作用于胆碱受体和乙酰胆碱酯酶2个环节之一。笼统地讲,拟胆碱药是一类具有和乙酰胆碱相似作用的药物,按其作用环节和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胆碱受体激动剂和阿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2种类型。胆碱受体激动剂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受体,分M一胆碱受体和N胆碱受体。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M-胆碱受体和N胆碱受体,分别产生M样

26、作用及N样作用,是胆碱受体激动剂。氯贝胆碱 Bethanechol Chloride乙酰胆碱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在胃部极易被酸水解,在血液中也极易经化学水解或胆碱酯酶水解。并且乙酰胆碱的作用选择性不高,无临床实用价值。为了寻找性质较稳定,同时具有较高选择性的拟胆碱药物,以乙酰胆碱作为结构改造的先导物。Bethanechol是人们对乙酰胆碱进行结构改造获得成功的一个例子。乙酰胆碱分子可分为如下3部分,通过对各个部分的结构改造,总结出如下构效关系。位 置1被乙基或苯基取代活性下降。位置2若有甲基取代,N样作用大为减弱,M样作用与乙酰胆碱相似。位 置3若有甲基取代可阻止胆碱酯酶的作用,延长作用时

27、间,且N样作用大于M样作用。位置4带正电荷的氮是活性必须的,氮上以甲基取代为最好,若以氢或大基团如乙基取代则活性降低,若3个乙基则为抗胆碱活性。对亚乙基桥部分,当改变主链长度时,活性随链长度增加而迅速下降。据此有人提出了“五原子规则”,即在季钱氮原子和乙酰基末端氢原子之间以不超过5个原子的距离(H-C-C-O Y V-N),才能获得最大拟胆碱活性。亚乙基桥上的氢原子若被乙基或含碳更多的烷基取代则导致活性卜.降。若1个甲基取代时,由于空间位阻,在体内不易被胆碱酯酶所破坏,因此作用时间可延长。若甲基取代在B位,则M样作用与乙酰胆碱相同,氮N样作用大大减弱,成为选择性M受体激动剂。对乙酰氧基部分,当

28、乙酰基位丙酰基或 酰基等高级同系物取代时,活性卜.降。这与“五原子规则”时符合的。当乙酰基上的氢原子被芳环或较大分子量的基用取代后,则转变位抗胆碱作用。乙酰胆碱作用时间短和不稳定是由于其分子中酯基的快速水解。于是以相对不易水解得基团取代乙酰氧基就成为一条合理途径。氨甲酰基由于氮上孤电子对的参与,其谈基碳的亲电性较乙酰胆碱低,因此不易被化学和酶促水解。综合上述构效关系,让3部分的最佳结构组合起来就得到了 B e t h a n e c h o l C h l o r i d e,选择性的作用于M受体,口服有效。目前对M胆碱受体激动剂的设计和合成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开发治疗阿尔茨海默(A l z h

29、e i m e r sD i s e a s e,A D)和其他认知障碍疾病的药物。A 1)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原因。A D患者的认知减退归因于大脑皮层胆碱能神经元的变性,变性是中枢乙酰胆碱的释放明显降低,结果使Ml受体处于刺激不足的状态。由于Ml受体的活化对学习和记忆非常重要,刺激不足会导致认知减退。因此选择性中枢拟胆碱药目前被认为使较有前途的抗痴呆药物的主要类型之-o虽然迄今还没有正式药物上市,但研究中的大量化合物的疗效已经预示出令人鼓舞的前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进入神经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会被乙酰胆碱酯酶(A C h E)迅速催化水解,终结神经冲动的传递。抑制A C h E将导致乙酰胆碱的积

30、累,从而延长并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 C h E i n h i b i t o r s),乂称为抗胆碱酯酶药因不与胆碱能受体直接相互作用,属于间接拟胆碱药。溟新斯的明 N e o s t i g m i n e B r o m i d eN e o s t i g m i n e的化学结构由3部分组成,即季镂碱阳离子部分、芳香环部分及氨基甲酸酯部分。分子中引入季钱离子一方面增强与胆碱酯酶的结合,另一方面降低中枢作用。引入N,N一二甲基氨基甲酸酯后不易水解。N e o s t i g m i n e B r o m i d e及其类似物澳毗斯的明和苫毗溟铁为疗效较好的抗胆碱

31、酯酶药。如果酰化酶水解乙酰胆碱过程非常缓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造成A C h E的全部抑制,如有机磷毒剂,使体内乙酰胆碱浓度长时间异常增高,引起支气管收缩,继之惊厥,最终导致死亡。所以这种不可逆胆碱酯酶抑制剂对人体使非常有害的。第二节 抗胆碱药 A n t i c h o l i n e r g i c D r u g s时于因胆碱能神经系统过渡兴奋造成的病理状态,可用抗胆碱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胆碱药主要是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受体的相互作用,即胆碱受体拮抗剂。按照药物的作用部位及对胆碱受体般型选择性的不同,抗胆碱药通常分为3类:M胆碱受体拮抗剂,可逆性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的M

32、受体,呈现抑制腺体(唾液腺、汗腺、胃液)分泌,散大瞳孔,加速心律,松弛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等作用。神经节阻断剂,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选择性拮抗N l胆碱受体,稳定突触后膜,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节中的传递,主要呈现降低血压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重症高血压。神经肌肉阻断剂,与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上的N;,受体结合,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表现为骨骼肌松弛作用,临床用作辅助麻醉药。一.茄科生物碱类M胆碱受体拮抗剂硫酸阿托品 A tr opi n e S u l ph i te2HaSCH.HaOA tr opi n e化学结构中具有蔗若烷(T r opan e)骨架,葭若烷3 a位带有羟基即为葭

33、若醇。a 一羟甲基苯乙酸简称葭若酸。由(一)一莫若酸与莫若醇形成的酯称为(一)一莫若碱。由于莫若酸在提取分离过程中极易发生消旋化,所以A tr opi n e是度若碱的外消旋体,其抗胆碱活性主要来自S (-)-葭若碱,虽然S (-)苴若碱抗M胆碱作用比消旋的A tr opi n e强2倍,但左旋体的中枢作用比右旋体强8 5 0倍,毒性更大。临床应用A tr opi n e更安全,而且外消旋体更易制备。A tr opi n e具有外周及中枢M胆碱受体拮抗作用,但对M l和M 2受体缺乏选择性。将A tr opi n e做成季钱盐,因难以通过血脑屏障,而不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不呈现中枢作用。如浪甲

34、阿托品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症、胃炎、慢性下痢、痉挛性大肠炎等。氢溟酸山葭若碱A n i s odam i n e H y dr obr om i de。H B rA n i s odam i n e是上世纪6 0年代我国学者从我国特有茄科植物唐古特山苴若根中提取的生物碱,其氢浪酸盐又称“6 5 4”,天然品称“6 5 4 1”,人工合成品胃消旋体,称“6 5 4 2。与A tr opi n e的结构比较6位多了 1个羟基。氢溟酸东蔓若碱 S c o p o l a m i n e H y d r o b r o m i d eN r-CH J与A t r o p i n e 的结

35、构比较S c o p o l a m i n e 6,7位多了 1 个氧桥。对比上述A t r o p i n e、S c o p o l a m i n e 和A n i s o d a m i n e 等茄科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很容易看出他们的区别只是6,7 位氧桥和6 位羟基的有无。氧桥和羟基的存在与否,对药物的中枢作用有很大影响。氧桥使分子的亲脂性增大,中枢作用增强。而羟基使分子极性增强,中枢作用减弱。S c o p o l a m i n e 有氧桥,中枢作用最强,对大脑皮层明显抑制,临床作为镇静药,是中药麻醉的主要成分,并且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A t r o p i n e 无氧桥

36、,无羟基,仅有兴奋呼吸中枢作用。A n i s o d a m i n e 有6位羟基,中枢作用最弱。.合成M 胆碱受体拮抗剂溟丙胺太林 P r o p a n t h e l i n e B r o m i d eP r o p a n t h e l i n e 是从A t r o p i n e 的结构改造中发展出的合成抗胆碱药之一。A t r o p i n e 等茄科生物碱类由于药理作用广泛,临床应用中常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对 A t r o p i n e 进行结构改造,寻找选择性高,作用强,设性低及具有新适应症的新型合成抗胆碱药,就成为胆碱能药物的发展方向之 分析A t r o p

37、 i n e 的结构可以发现,虚线框中的部分位氨基醇酯,与乙酰胆碱很相似,只是醇氧原子与氨基氮原子之间相距3 个碳原子,但其构象的空间距离与乙酰胆碱的2个碳的距离相当,托品烷的双环结构对维持活性构象意义重大。因此氨基乙醇酯被认为是“药效基本结构。A t r o p i n e 的酰型部分带有苯基,这是与乙酰胆碱不同的关键所在,显然酰基上的大基团对阻断M 受体功能卜分重要。根据这一思路,通过基团变换,设计合成了多种季钱类和叔胺类抗胆碱药。这些M受体拮抗剂的化学结构有共同点,可用下式代表他们的基本结构。这一结构与胆碱受体激动剂有相似之处,这是因为M 受体拮抗剂与激动剂共同竞争M 受体,均通过含氮的

38、正离子部分与受体的负离子位点结合,而分子中其他部分与受体的附加部分结合,则产生拮抗剂与激动剂的区别。At r o p i n e下面对M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加以讨论。产N(CH 2 ,L X R2B-3M胆碱受体拮抗剂基本结构1.在M受体上乙酰胆碱结合位点周围是一个疏水区,拮抗剂上相应与此的R,和电部分的较大基团,通过疏水性力或范德华力与M受体疏水区结合,阻碍乙酰胆碱与受体的接近和结合。当R:和R?为碳环或杂环时可产生强烈的拮抗活性,尤其2个环不一样时活性更好,如格隆溟钱和奥芬浪镂,R和R2分别为苯环、环戊基和苯环、环己基。两药均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酸分泌过多及痉挛等。2.R,可

39、以是H,Oil,CHQH或CONIL由于氏为OH或CH2H时,可通过形成氢键使之与受体结合增强,比R.为H时抗胆碱作用强,所以大多数M受体拮抗剂的R,为0H。3.大多数强效抗胆碱药结构中X是酯键一C00一,但是酯键并不是抗胆碱活性所必需的。X也可以是一0一,如奥芬那君:还可以去掉酯键,如苯海索、丙环定和比哌立登等(见page 97),因疏水性较大,易进入中枢,属于中枢抗胆碱药,临床用于抗震颤麻痹。4.大多数强效抗胆碱药物中,氨基部分通常为季筱盐或叔胺结构。它们本身为N正离子或与酸成盐后形成N1E离子,与M受体的负离子部位结合,对形成药物一受体复合物起重要作用。N上取代基通常以甲基、乙基、丙基或

40、异丙基为好。5.环取代基到氨基氮原子之间的距离以n=2为最好,碳链长度一般在2 4个碳原子之间,再延长碳链则活性降低或消失。三.N胆碱受体拮抗剂N胆碱受体拮抗剂按照对受体亚型的选择性不同,可分为神经节M受体阻断剂和神经肌肉接头处N2受体阻断剂,前者用作降压药,后者可使骨骼肌松弛,临床作为肌松药,用于辅助麻醉。临床上常用的肌松药见课本。第三节拟肾上腺素药Adrenergic Drugs拟肾上腺素药是一类通过兴奋交感神经而发挥作用的药物,亦称为拟交感神经药。由于化学结构均为胺类,且部分药物又具有儿茶酚(1,2一苯二酚)结构部分,故又有拟交感胺和儿茶酚胺之称。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拟肾上腺素药物按其是否与

41、a受体或B受体发生作用,分作三类。通常把直接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兴奋受体而产生a型作用和/或B型作用的药物成为直接作用药物,即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有些药物不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但能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增强受体周围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而发挥作用,这些药物成为间接作用药。第三类兼有直接和间接作用的药物称为混合作用药。本节主要介绍直接作用药和混合作用药。根据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a受体和B受体的不同选择性,具有兴奋a,受体的药物,临床用于升高血压和抗休克:兴奋中枢a受体的药物,用于降血压;兴 奋 受 体 的 药 物,用于强心和抗休克;兴奋。2受体的药物,用于平喘和改善微循环,及防止早产。肾 上

42、 腺 素AdrenalineAdrenaline同时具有较强的a受体和8受体兴奋作用,临床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和支气管哮喘的急救。Adrenaline具有B苯乙胺的结构骨架。事实上,目前临床应用的拟肾上腺素药物绝大多数都具有这样的基本结构,即取代苯基与脂肪族伯胺或仲胺以二碳链相连,碳链增长或缩短均使作用降低。B一碳上通常带有醇羟基,此醇羟基再激动剂与受体相互结合时,通过形成氢键发挥作用。因此B一碳的绝对构型,即8-0H立体结构排列对活性有显著影响。天然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B -碳均为R构型,合成药物也均以R构型为活性体。R构型Adrenaline为左旋体,其活性比右旋体强12倍,消旋体的活

43、性只有左旋体的一半。左旋Adrenaline水溶液加热或室温放置后,可发生消旋化而致活性降低。消旋化速度与pH有关,在pH4以下速度较快,所以Adrenaline水溶液应注意控制pH。盐酸麻黄素 Ephedrine HydrochlorideEphedrine属于混合作用型药物,对a和B受体均有激动作用,呈现出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兴奋心脏等作用。另外,Ephedrine的极性较儿茶酚胺类为小,因此较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故还具有中枢兴奋作用。与肾上腺素类药物相比,Ephedrine具有2个特点。一是苯环上不带有酚羟基。茶环上酚羟基的存在一般使作用增强。尤其以3,4 一二羟基化

44、合物的活性最强。但具有此儿茶酚结构的化合物极易受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0MT)的代谢而口服活性较低,而Ephedrine没有酚羟基,不受C0MT的影响,虽作用强度较Adrenaline为低,但作用时间比后者大大延长。苯环上没有酚羟基还使化合物极性大为降低,所以Ephedrine具有较强的中枢兴奋作用。Ephedrine的第二个结构特点是a 碳上带有1个甲基,因空间位阻不易被单胺氧化酶代谢脱胺,故也使稳定性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单a 一碳卜.的烷基亦使活性减低,中枢毒性增大。若甲基换以更大的取代基,则活性更弱,毒性更大。沙丁胺醇 SalbutamolSalbutamol结构中的叔丁胺基对其作用选

45、择性至关重要。拟肾上腺素药物N上取代基对a和B受体效应的相对强弱有显著影响,见表36。无取代基如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为a受体效应,对B受体作用微弱。当取代基逐渐增大,a受体效应减弱,B受体效应则增强。肾上腺素为甲基取代,兼作用于a和B受体。当取代基增大为异丙基如异丙肾上腺素,主要为B受体效应,a作用极微。Nqdj对受体选择性的这种影响可以解释微在B受体结合部位,与氨基相结合的天冬氨酸残基旁边有一个亲脂性口袋,可容纳较大烷基。而a受体结合部位没有这样的口袋。取代基的增大有助于和B受体的疏水键合,并可使6受体变构以便于与拟肾上腺素药的B羟基形成氢键。使B效应增强最有效的取代菸为异丙基、叔丁基和环戊基。

46、不同的取代其可以对不同的P受体亚型产生选择性作用,如N一叔丁基通常增强对&2受体的选择性,而N-异丙基只产生一般B受体激动作用。当一般B受体激动剂兴奋B 2受体,作为支气管扩张剂用于平喘时,其同时具有的对B 1受体的兴奋作用会带来一系列的心脏毒性,而选择性B 2受体激动剂则可大大降低和消除这些不良反应。第四节 组胺H 1 受体拮抗剂H i s t a m i n e H l R e c e p t o r A n t a g o n i s t s目前临床应用的H l受体拮抗剂品种较多,按化学结构可分为6大类:乙二胺类,氨基酸类,丙胺类,三环类,哌嗪类,哌 定类等。盐酸曲毗那敏 T r i p

47、 e l e n n a m i n e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为乙二胺类抗组胺药,其H1受体拮抗作用较强而持久,具有一定的抗M胆碱和镇静作用。盐酸苯海拉明 D i p h e n h y d r a m i n e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为氨基酸类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自上世纪40年代应用于临床后,对它的结构改造就没有停止过,并因此获得一系列氨基酸类抗组胺药。如分子中的1个苯基的对位引入甲氧基、氯或溟原子,副作用减轻。马来酸氯苯那敏 C h l o r p h e n a m i n e M a l e a t e为

48、丙胺类抗组胺药,服用后吸收迅速而完全,排泄缓慢,作用持久,主要是以N一去一甲基、N一去二甲基、N一氧化物等代谢物随尿排出。C h l o r p h e n a m i n e 的特点是抗组织胺作用较强,用量少,副作用小,适用于小儿。丙胺类结构变化的成功之一是其不饱和类似物,如毗咯他敏、曲普利咤和阿伐斯汀。特别是阿伐斯汀具有选择性的阻断组胺H 1 受体的作用,结构中的丙烯酸基使其具有相当的亲水性而难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故无镇静作用,也无抗M 胆碱作用。Acrivastine盐酸赛庚咤 C y p r o h e p t a d i n e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为三

49、环类抗组胺药。具有较强的H 1 受体拮抗作用,并具有轻、中度的抗5 羟色胺及抗胆碱作用。盐酸西替利嗪 C e t i r i z i n e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为哌嗪类抗组胺药,选择性组预H 1 受体,作用强而持久,对M 胆碱受体和5 羟色胺受体的作用极小。由于C e t i r i z i n e 易离子化,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两极少,属于非镇静性抗组胺药。阿 司 咪 唾 As t e m i z o l eF为哌咤类抗组胺药,为强效的Hl受体拮抗剂,作用持续时间长,不具有抗胆碱和局麻作用。是目前非镇静性抗组胺药的主要类型。经典的H1受体拮抗剂

50、由于脂溶性较高,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产生中枢抑制和镇静的副作用。另外,由于H1受体拮抗剂选择性不够强,常不同程度的呈现出抗肾上腺素、抗5-羟色胺、抗胆碱、镇痛、局部麻醉等副作用。因此限制药物进入中枢和提高药物对H1受体的选择性就成为设计和寻找新型抗组胺药的指导思想,并由此发展出了非镇静性H1受体拮抗剂。第 五 节 局 部 麻 醉 药Local Anesthetics局部麻醉药按化学结构分为:芳酸酯类、酰胺类、氨基酸类、氨基酮类、氨基甲酸酯类和豚类等。一.芳酸酯类盐酸普鲁卡因 Procaine HydrochlorideH2NCOOCH2cH2N(CH2cH必 HQProcaine的发现及

51、酯类居麻药的发展过程,提供了从剖析天然产物分子结构进行药物化学研究的一个经典例证。对可卡因的结构改造中发现:苯甲酸酯在Cocaine的局部麻醉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合成Cocaine了一系列氨基苯甲酸酰胺酯和氨代烷基酯,最终发现了 Procaine。Procaine易水解失效,为了克服这缺点,提高酯基的稳定性,对苯环、随键、侧链进行改造获得系列酯类同麻药。在Procaine的苯环上以其他取代基取代时,可因空间位阻而使酯基水解减慢,因而使局部麻醉作用增强,如氯普鲁卡因的局麻作用比Procaine强2倍毒性小约1/3。苯环上的氨基引入烷基,可增强局部麻醉作用,如丁卡因的局部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强10倍

52、。在Procaine侧链上引入甲基,因空间位阻作用使酯键不易水解,故使麻醉作用延长,如海克卡因和美普卡因等。二.酰胺类 L i d o c a i n e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HCP H2O利多卡因以其结构中的酰胺键区别于普鲁卡因的酯键。个邻位均有甲基,由于空间位阻原因,使利多卡因更稳定。也比较慢,此为利多卡因较普鲁卡因作用强,维持时间长,酰胺键较酯键稳定,另外利多卡因酰胺键的2在酸、碱溶液中均不易水解,体内酶解的速度毒性大的原因。三.氨 基 酮 类 盐 酸 达 克 罗 宁D y c l o n i n e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以电子

53、等排体一CHL代替酯基中的一。一则成为酮类化合物。达克罗宁具有很强的表面麻醉作用,对粘膜穿透力强,见效快,作用较持久,毒性较P r o c a i n e低。但因刺激性较大,不宜作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只作表面麻醉药。达克罗宁结构中的默基比普鲁卡因结构中的酯基和利多卡因结构中的酰胺基都稳定,所以麻醉作用更持久。四.氨基甲酸之类卡比佐卡因C a r b i z o c a i n e表面麻醉作用比C o c a i n e强2 5 1倍,浸润麻醉作用比P r o c a i n e强4 1 6倍。与传统麻醉药不同的是,当p H由7.2降至6时,其麻醉作用可增强5.8倍,故可用于由炎症的组织的麻醉。

54、五.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局部麻醉药的化学结构类型很多,很难表示它们的基本结构。但绝大多数局麻药具有图3 11所示的结构骨架,其中亲水性和亲脂性部分应当保持一定的平衡。第四章 循环系统药物Ci r c u l a t o r y S y s t e m Ag e n t s第一节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D r u g s Ac t i n g i n I o n Ch a n n e l离子通道是类跨膜的生物大分子,其作用类似于活化酶具有离子泵的作用。产生和传导电信号,参与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根据通道对所运送的离子的选择性不同,乂可分为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氯通道等不同类型,每类又可分为不同亚型

55、,目前以钙通道有关的药物研究得最成熟。一.钙通道阻滞剂 Ca l c i u m Ch a n n e l B l o c k e r钙通道阻滞剂是在通道水平上选择性地阻滞Ca 经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减少细胞内Ca 浓度的药物。钙通道阻滞剂有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的区分。这与钙离子通道存在多种亚型,以及在各种组织器官的分布以及生理特性有密切关系。L 一亚型钙通道最为重要,存在于心肌。血管平滑肌和其他组织中,是细胞兴奋时钙内流的主要途径。二氢毗咤类钙拮抗剂具有L-亚型钙通道特殊选择性。L 一亚型钙通道又称二氢毗咤敏感钙通道。按世界卫生组织(W H O)对此类药物的划分,可分为:(一)选择性

56、钙通道阻滞剂:1.苯烷胺类,如维拉帕米;2.二氢毗咤类,如硝苯地平:3.苯并硫氮卓类,如地尔硫卓:(二)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4.氟桂利嗪类:5.普尼拉明类。硝 苯 地 平 N i f e d i p i n e在钙通道阻滞剂中二氢毗咤类为特异性高,作用很强的一类药物,具有很强的犷张血管作用,在整体条件下不抑制心脏,适用于冠脉痉挛,高血压,心肌梗死等。N i f e d i p i n e 以后的钙离子阻滞剂重要从下列些方面提高作用价值。更高的血管选择性;针对某些特定部位的血管系统,如冠状血管、脑血管,以增加这些部位的血流量;减少迅速降压和交感激活的副作用;改善增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此得

57、到的药物见表4 1。地 尔 硫 卓 D i l t i a ze mD i l t i a ze m 也是一个高选择性的钙通道阻滞剂,具有扩血管作用,特别是对大的冠状动脉和侧支循环均有较强的扩张作用。构效关系研究表明:2 位上的4 一甲氧基苯基;3 位上的乙酰氧基和乙氧基验基;5 位上的二甲氨基乙基;7 位或5 位上的氢d-c i s 构型是D i l t i a ze m 发挥强二持久的扩冠作用的基本因素,见图4 一4。二.钠通道阻滞剂 S o d i u m C h a n n e l A n t i g o n i s t s钠通道的阻滞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Na 卡 离子内流,抑制心脏

58、细胞动作电位振幅及超射幅度,使其传导速度减慢,延长有效不应期。钠通道分为a,b,c三个亚型。l a 类钠通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为奎尼丁(Q u i n i d i n e)。l b 类钠通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有美西律、利多卡因、妥卡胺等。I c类钠通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为醋酸氟尼卡。三.钾通道阻滞剂 Potassium Channel Antigonists见课本四.钾通道开放剂 Potassium Channel Openers见课本第二节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和有关递质的药物Drugs Acting in Receptor and Related Transmitler-中枢降压药盐酸可乐定 Clon

59、idine Hydrochloride可乐定存在亚胺型和氨基型2种互变异构体,其中亚胺型是主要的异构体。最新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可乐定的降压机制是兴奋中枢侧网状核的咪哇咻受体(ImidozolineReceptor)L亚型来实现的。除了对咪晚啾受体有亲和作用外还对a 受体、胆碱受体、阿片受体、多巴胺受体有一定作用,所以可乐定有口干、镇静、嗜睡的副作用,也用于吗啡成瘾的戒断治疗。二.B-受体阻滞剂上世纪70 80年代,8一受体阻滞剂的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发明了许多有临床应用价值的B-受体阻滞剂,使得对仇和也受体亚型的区分有了新的认识。仇受体存在于心脏,也分布于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但是现在已发现同一

60、器官可同时存在防和B 2亚型,如心房以巴为主,但同时含有1/4的B z受体。在人的肺组织中,储与也受体的比例为3:7。根据已经应用的各种结构的0 受体阻滞剂对这2中受体亚型亲和力的差异,可以将B 受体阻滞剂分为三种类型:非 选 择 性 受 体 阻 滞 剂,同一剂量对3和B2受体产生相似幅度的拮抗作用;选择性储受体阻滞剂;非典型的B受体阻滞剂。常见的B受体阻滞剂见表4-8。(-)非 选 择 性 受 体 阻 滞 剂B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又称B受体拮抗剂)的发现应用是20世纪药学进展的里程碑之、广泛应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以及对偏头痛、青光眼的治疗。异丙肾上腺素是一个较强的8 受

61、体兴奋剂,当苯环上羟基移位后,作用减弱数十倍。1950年将异丙肾上腺素的2个酚羟基由氯原子置换后得到3,4一二氯肾上腺素,具有阻断拟交感神经递质引起的支气管扩张效应、子宫松弛、兴奋心脏的效应,是一个8一受体阻滞剂(具有部分激动作用),进一步用碳桥取代2个氯原子得到丙泰洛尔。该药在动物试验发现有致癌倾向。不过在丙蔡洛尔的芳基乙醇胺结构中引入1个甲氧基团后,B受体阻滞剂的芳基氧丙醇胺的基本结构被肯定下来,其阻断8-受体作用毗芳基乙醇胺类强,同时诞生了第个获得临床成功的药物普泰洛尔。异丙肾上腺素3,4-二氯肾上腺素自普莱洛尔问世以来,先后发明了数以千计的类似药物,这些药物结构具有异丙肾上腺素的骨架,

62、通常分为2种类型:乙醇型和氧代丙障型。结构由3部分组成:取代芳环或杂环;乙噂型或氧代丙醇型,醇羟基均为仲醇结构;含有较大的2个以上碳原子取代基的仲胺。盐酸普蔡洛尔 Propranolol Hydrochloride普奈洛尔是临床常用的6 受体阻滞剂,对B 1和B 2一受体的选择性很低。B-受体阻滞剂具有抑制心脏的的副作用,与其脂溶性有关,以软药设计原理得到的一些超短效的药物,如艾司洛尔(Esmolol)在结构中引入易变部分。Esmolol的芳环4一取代碳链末端由1脂肪酸甲酯,很容易被血浆酯酶水解,水解后的代谢产物只有微弱的活性。Esmolol的体内半衰期只有8分钟,适用室性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局

63、部缺血,几乎无副作用。艾 司 洛 尔 Esmolol(二)选择性B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酒石酸盐Metoprolol Tartrate认识到8 1和B 2受体亚型的分布和生理功能的不同,发展有选择性作用于B1受体的药物应该具有无支气管收缩副作用的优点。以普拉洛尔开始,出现了大量选择性受体阻滞剂药物。这些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型都为4一取代苯氧丙醇胺。其4一取代基的不同又分为:4一胺取代(包括酰胺、麻、磺酰胺等)和4一醛取代。药物结构中4一胺取代的胺基直接与芳环连接者都有微弱的部分激动作用。Metoprolol是第一个被证明为具有8 1 受体选择性的4一整取代苯氧丙胺类结构,没有8任何降激动作用。(=)

64、非典型的B受体阻滞剂拉 贝 洛 尔LabetalolNH2单纯的B受体阻滞剂血流动力学效应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致使肢端循环发生障碍,在治疗高血压时产生相互拮抗。所以兼有扩张血管的a 受体阻滞剂作用更加优越。Labetalol是水杨酰胺衍生物,侧链为苯丙胺取代,有 明 和B受体阻滞作用,应用于重症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四)B 受体阻滞剂的前药化见课本page 160。三.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的药物利 舍 平ReserpineReserpine抑制转运Mg-ATP酶的活性以影响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5一羟色胺进入神经细胞内囊泡中储存,使这些神经递质不能被重新吸收、储存以

65、备再次利用,很快被单胺氧化酶破坏失活,导致神经末梢递质耗竭,肾上腺素能转的受阻,降低交感紧张和引起血管舒张。Reserpine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耗竭中枢的神经递质去甲肾I:腺素和5羟色胺,因此可以治疗某些精神病。胭乙咤(Guanethidine)具有进入神经细胞囊泡中将去甲肾上腺素取代出来的作用,因此也起到和Reserpine相似的耗竭神经递质的作用,故有降压作用。呱乙嗟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没有中枢神经反应。四.a一受体拮抗剂a-受体拮抗剂主要有咪哇类,氯代烷胺类和选择性a 1受体拮抗剂。咪哇类中有酚妥拉明和妥拉苏琳,为选择性不高的a 受体拮抗剂,还有刺激胃肠道平滑肌,通过释放组胺刺激胃酸分泌

66、等副作用。酚不明是1种6卤代烷胺类化合物,存在与抗癌药氮芥一样的B-氯乙胺结构,故是一种高度反应活性的烷化剂,可对。一受体发生烷化作用。因为酚妥明和a 受体酯键的共价键结合是不可逆的,所以其a-阻断作用长而持久,直到新的a受体被生物合成出来。邻近a受体的其他分子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烷化作用,所以其选择性很差毒性很大。选择性a 受体拮抗剂有哌哇嗪、特拉哇嗪、多沙哇嗪和咧跺拉明等。五.N O 供体药物一氧化氮N O 是 种上世纪8 0 年代发现确定的一种重要的执行信使作用的分子,又称内皮舒张因子,是一种活性很强的物质,可以有效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NO供体药物为治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除了有机硝酸酯外,还有吗多明(Mo l s i do m i n e)和硝普钠(So di u mNi t r o p r u s s i de)。六.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的药物脐屈嗪 Hy dr a l a z i n eHy dr a l a z i n e能舒张外周血管,增加心输出量和肾血流量。它的降压机制尚不清楚。七.血管紧张素H 受体拮抗剂洛 沙 坦 Lo s a r t a nLo s a r t a 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