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生态失衡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21065710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通货膨胀与生态失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与生态失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与生态失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通货膨胀与生态失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货膨胀与生态失衡(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通货膨胀与生态失衡【作者】 沈玉溪【摘要】 现代经济学认为,诵货膨胀一般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失衡所造成的。它不仅 包括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原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结构方面的原因,根据其成因可将诵货膨胀 的类型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型以及结构型。而我们认为,这些只是表象, 是形成诵胀的一些浅层次原因。我们的观点是,资源无价、廉价所形成的价值补偿不足和生 态失衡是导致我国商品供给短缺,投资饥渴的主要或深层成因,也是社会主义中国出现诵货 膨胀的特殊原因。【关键词】 诵货膨胀 生态失衡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一、诵货膨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Inflation )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

2、大于货币实际需求, 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 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 用货币等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通货膨胀原因分析: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通胀,“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货物”。按照凯 恩斯的解释,若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产量再增 加已经不可能,过度的需求只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2、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由于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 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有:工资过度上涨、

3、利润过度增加、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3、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胀:前两种原因同时推进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 通胀。假设通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 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胀;4、结构型通胀:指收入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适应和错位引起的通胀。发生的原因有: (1)高 成长性部门和行业因种种限制,不能获得资源和人力,资源价格和工资水平上升,而夕阳行 业和衰退行业尽管资源和人力过剩,收入不仅不会下降,反而因攀比效应而上升,工资成本 推动物价上涨;(2)劳动生产效率高的部门,高速增长,带动工资上升,其他各部门向高增 长部门看

4、齐,使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从而引起通胀; (3)劳动力市场的技术结构、 地区结构、性别结构的互不适应,工资水平只能上不能下,使“失业与空位”并存,最终导 致通胀;(4)工资水平和通胀的国际传递,也会导致通胀。二、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衡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生物各个种群,相互之间达到的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 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

5、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生态失衡(ecological unbalance)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其干预程度 超过生态系统的阈值范围,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状态,而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一种 生态现象。例如:乱砍滥伐森林或毁林开荒,采伐速度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使资源衰竭 生态失衡,其后果是气候变劣,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的报复。三、生态足迹由于生态平衡和失衡在判断上无法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引入生态足迹的定义,以使对生态平 衡和失衡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EF)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 产力的地域空间(biologi

6、cally productive areas),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 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承载力即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 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生态承载力包括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层涵义是指生态系统的 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为生态承载力的支持部分; 第二层涵义是指生态系统内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为生态承载力的压力部分。生态系 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弹性大小,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则分 别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

7、能力大小;而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指生态系统可维持的社会经 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通过生态足迹与自然生态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 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 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四、相关性分析一)生态失衡的表现表2中国历年人均生态足迹计算汇总Table 2 Ecological footpriit(per capita) calcuhtion siminary of Cliiia ii diffevent years(Inn2)年份Year耕地 C mp land草地Grassland森林Forest水域W a

8、 ter land能源 Fossil energy人均生态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19620-46510.014670.07760.06610.18720-8106719650-48080-013780-07560. 04570-18540.8012819700-43150-0140-07330-0410.24530-805119750-42160-016030.08620.03870.32990-8924319800. 42840-019520-09440.03680-41150-9906219850. 40670.028480.10480-04210. 48991-0

9、719819900-41070- 045730.09930-06280.58351.2020319950. 42790.075170.10550. 09460.72331.4264720010-41930-114650-10240.10230-67131-40995表3中国历年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汇总表Table 3 B io log kn I oi pacify (per capita) ailculaticm simmnTy of Cliiia h different、ws(hni)年份Year耕地C rop land草地Grassland森林Forest水域W a ter land生态承载

10、力 B io logical capacity1962031220. 03070.97490.19291.510719650.29070. 02770.82580. 1671.311219700. 26040. 02630- 69530- 14591.127919750.25010.02550. 60060. 13111.007319800. 24590.02650- 54010- 12270-935219850.31210. 02680.48280. 11440.936119900.31280.02690-43570. 1060-881419950.33370.02480-42440- 10

11、-882920010. 37490. 02360.48060-0950.9741以上中国历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1、从总体水平来看,在 1962至2001的近40 年中,中国总生态足迹和总生态承载力均有 所上升,但总生态足迹上升的速度明显快于总生态承载力,并最终超过总生态承载力, 造成生态赤字的出现。2、从人均水平来看,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而人均生态足迹逐年上升,两者差距越 来越大。1962年,中国人均承载力为1.5107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8107hm2,人均生 态盈余为 0.7hm2。 1980 年前后,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与人均生态足迹基本持平。 1980 年以

12、后,生态赤字开始出现,并持续增大。2001 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为1.4891hm2, 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1.0532hm2, 人均生态赤字达到 0.4359hm2, 中国的生态足迹已经 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的41%。如果考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 生物生产性土地以保护生 物多样性的建议,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会进一步缩小,从而生态超载程度增大,达到 60%。生态赤字的出现表征在自然环境上就是耕地、草场退化,森林锐减,水源污染及过度使用 能源掠夺性开采,最终打破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能力,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这就 是所谓的生态失衡。(二)生态失衡的原因 总的来看,人口爆炸带来的巨大需求压力的影响、

13、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带来对资源掠夺式的开 采、策略失误因素给自然资源造成巨大的破坏是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失衡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的上升是如何引起生态失衡的。19622001年, 中国人口由 62795 万上升到 127967 万,其年均增长速度为1.77%;人均生产足迹代表消费 水平的上升,其年增长速度为1.38%。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共同促成了总生态足迹的增长, 使其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15%;但可以看出,人口增长对生态足迹增长的作用更大于消费水 平的上升。生态足迹Ef窗生产足迹Pf T-生态承载力He中国历年人均生产足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由此可见,人口的爆炸式增长

14、以及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不完善的监管制度是造成我国对自然 资源产生持续的巨大的需求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我国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三)生态失衡与诵货膨胀 关于生态失衡是如何引起诵货膨胀的,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生态失衡引起需求拉上型诵货膨胀。当生态失衡后,稳定协调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诵的效率便会受到影响而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有效物质和能量的产出减 少,即生态供给量减少;再加上人们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整个社会对生 态的全面需求反而急剧增长。当人口基数很小时,生态供给的减少还不易为人们所察觉和重 视,当人口增加到很高的水平时,生态供给的减少使本已因人口增

15、长过快导致的需求缺口更 加拉大,造成总需求大大高于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必然拉动相应的物价不断上涨,从而 产生了需求拉上型诵货膨胀。中国历年生态足迹构成1.6厂h田政府伍金企业自粥i国内货款!利用蚊1962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1年份Year农业用地 Cropland 草地 Grassland 0 森林 Forest門水域 Water land 固能源 Fossil energy由以上图表可知,我国生态足迹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对能源需求的迅速上升。众所周知,虽然 我国能源储量巨大,但人均能源拥有量相当稀少。由于受能源开发技术,以及国际能源价格

16、 的限制,我国的能源供给现阶段正处在一个非常脆弱的境地。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对能源的 需求量持续增加,最终这种供小于求的矛盾就转嫁到社会全部产品的价格之上。2、生态失衡导致成本推动型诵货膨胀。生态失衡的表现之一是生态环境恶化,治理生态环 境必须花费大量的成本。治理的社会成本费用又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各个公民和厂商,这种社 会成本最终要由生产厂商来承担,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使产品的价格升高,相应的 结果就是物价上涨。too350300250200150100500图1倍理工业污染各项资金比蔭图以上图表显示,从2003 年开始,我国治理工业污染资金中,企业自筹资金始终占据绝对比 例,并且还显现出迅

17、速上涨的趋势。当然,在水源治理,森林草场保养维护方面,据我们掌 握的资料,政府资金又占据绝对主力。但中国有句俗语“羊毛出在羊身上”。无论使企业自 筹还是政府资金,这种投入必将转嫁到终端的消费者身上,在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商品价 格的上涨。3、生态失衡所导致的生态结构失衡和环境污染在导致供给总量失衡时还会使供求结构关系变形。即使整个社会的产出能够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却会因为资源分配结构的不合理而无 法满足总需求,使效率低下部门的产品价格上升,进而带动整个物价水平的上升,这就是所 谓的结构性通货膨胀。五、政策分析解决我国生态失衡的对策: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454035中国历年GDP和总

18、人口数增长率比较人均GDP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 总人口数(亿人)GDP(万亿元)GDP增长率3025率长增.,数口人总-30-35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2005年 1月 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包括香港、澳门 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中国 13 亿人口日的 到来推迟了4 年。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 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 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 年和 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 将分别达到

19、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 亿左右。由此可见,中国仍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这种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沉重包袱,因此,“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仍将会是今后我国必须坚持的一个行动指 南。在人口素质上,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 约 100 万例。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文化素质 上,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2004 年,中国普及九年义 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3.6,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 年(其中 男性8.5

20、年,女性7.51年);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 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重)降少到 8.33。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大学以上占 5.42、高中占 12.59、初中占 36.93、小学占 30.44,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 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但是,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 发达国家 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 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 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

21、3年,乡村为7 年;城镇文盲率为 4.91,乡村为 10.71。因此,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仍将是我国提 高人口素质,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政策,依靠科技进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中,资源无价、低价的情况导致我国对资源拼抢的风潮,接着 带来的是争着贷款,借钱,造成投资饥饿与膨胀,重复制造着大量粗放、低劣产品。由于资 源型产品价格偏低,不仅影响了我国基础工业,尤其是采掘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后劲,而且 还影响了加工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进行节能、节约原材料的设备改造。我国煤炭消费量与日本 差不多,但产值仅为日本的14。加工

22、型企业为什么节能积极性不高?原因就在于节能省下 的钱,连用于支付技术改造贷款的利息都不够。于是,便形成了对投资和能源需求的白热化。 因此,我国就形成一种恶性的资源利用状况。所幸的是,我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科 学发展观,已经将“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为今后执政面临的八大问题之首。下 图是我国历年每万元GDP生态足迹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在显 著且持续上升的,这就是进步。相信在不就得将来,我国必将会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中国历年每万元GDP生态足迹对比3、政府主导。 反思生态危机,经济增长冲动是主

23、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府长期是一个经济增长型 政府,在价值上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在制度上以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为核心,在政策上主要实 施经济政策,鼓励并助长“GDP崇拜”生态治理和生态改善的希望在于变经济增长型政府 为生态型政府,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和谐,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鉴于中国政府在生态问题上的重大影响,及在未来生态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我们以为,公共 治理可以成为生态型政府的有效治理模式。这种由政府主导,“政府-社会-公民”多主体互 助合作,强调民主、注重公众参与的新的治理模式,在理念上,强调生态文明,坚持生态优 先,认为经济发展应符合生态要求,与生态发展保持一致;在制度设计上,由于中国的传统 与现状,我国的生态治理将是以政府权威力量为主导,市场运行为辅助,以公众广泛参与为 基础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统一体,在各主体的互动、协调、配合下,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 式,最终实现跨越式地向生态文明转型。参考文献:1孙毅,张如石 . 试论我国发生诵货膨胀的特殊原因和非常规性对策2刘宇辉,彭希哲 .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 生态学 报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的实证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