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1064320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2.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5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5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5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5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1 建筑总体情况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一座以山水植被为主的公园,建筑虽然不是主角,但 却是公园景观的组成要素之一,必须与公园景观融为一体,体现森林公园的总体 规划设计理念。作为公园景观,森林公园对建筑自身的造型要求较高,因此在外 观设计、材料选择、空间布局等方面多有突破,力求简洁明了并富有新意。园内 的整体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密切与场地特征和周边环境相结合,根据建筑功能, 进行针对性的规划。根据建筑所处环境和场地的不同,将园内建筑分为湿地建筑、 滨水建筑、山地建筑、林地建筑等不同类型。1.1 艺术性优点山地建筑和林地建筑的特点是周边树木茂盛,环境幽静,因此建筑材料的选

2、择要与周边密林相呼应,建筑要尽量隐蔽在山林之中。湿地建筑的建筑外形呈梯形,宽边朝向湿地,大面积的窗户和平台,以满足 观景需求,同时在夏季游客量增大时,屋顶平台成为最佳的休息空间。建筑内部 与屋顶均采用本色木材,使建筑融于自然环境之中。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紧邻的叠水花台平,面呈“S”形,建筑周边道路由流 线形,故温室建筑造型呈高低四部分组合,与周边环境的肌理相应,并以错动的 平面曲线与周围环境产生暗合,以层叠错落的建筑形体产生自身的韵律。温室外 墙选用通透的玻璃幕墙,使室内外景观形成一定的连续性。滨水休息咖啡厅外形沿水岸线设计为曲面设置大面积观景平台和多方位活 动空间,减少建筑体量,减轻对环境的压

3、迫感。材料选用毛石、木塑等接近自然 的材料,屋面为木质格栅结构,与围护结构游离开来,使建筑藏于树林之中,隐 于湖泊之畔。奥海南岸的码头管理中心建筑整体隐藏在场地之中,在等高线起伏 之间获得空间。屋面上是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的自然景观,现状保留的大树茂密 成荫,并结合园路设置了自然山石,让游人只感身处密林之中,不觉立身建筑之 上。门区建筑设计结合了春、夏、初秋、深秋、冬五个季节理念,通过对建筑材 料、建筑周边植物等的精心选择,力求体现相关季节的印象和氛围。当这个季节 过去的时候,一些建筑元素依然展示着逝去季节的蛛丝马迹。如代表“春”的门 区,在粉红色樱花的背景映衬下,绿色的花岗岩铺地材料延伸到建筑

4、外墙面,与 木制百叶窗结合创造出温暖的对比效果。1.2 功能性优点整体功能上“以人为本”种类、数量、功能、布局等规划设计以游客需 求为中心,更重要的是体现“崇尚自然”的精神,尊重场地,与地形、地貌及周 边植被山水环境相结合。建筑设计把使游人舒适、方便地观景作为重点。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是公园水质净化生态技术的展示平台,为游人提供一个 了解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场所,因此被命名为“可持续发展 教育中心”,具有展示、参观、交流、学习等功能。温室每天可处理再生水 600m3, 是其区别于园内其他建筑的特殊功能。滨水休息咖啡厅外形沿水岸线设计为曲面,可获得最大的观景面。布局上分 散布置,设

5、置大面积观景平台和多方位活动空间,同时给游人提供了形式多样的 休憩观景空间。建筑舒展通透,既满足登船、泊船的功能之需,又有大范围的开 阔视野。奥海南岸的码头管理中心是一座覆土建筑,建筑整体隐藏在场地之中, 在等高线起伏之间获得空间。当游人拾阶而下时,才会看到建筑真面目,大面积 的木塑平台既可满足船只停靠的需求,又为游客提供了驻足、休憩、观景区域。门区建筑全部采用“组合模块”的基本框架,以 6m 为基本模数,建筑造型 与大型廊架互为虚实,建筑中涵盖了售检票、小卖部、信息中心、餐饮、管理用 房、公厕等灵活组合的实用功能,廊架的连通提供了室内外过渡的虚空间。1.3 生态性 优点生态水处理展示,出水水

6、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I 类水体水质标准,这是温室森林艺术中心建筑面积2688m2,位于现状保留片林深处,周边树木长势良 好。设计充分尊重场地密林环境的特点,在树与树、林与林之间寻找空间以形成 建筑形态。森林公园内所有建筑的围护结构均采用了新型建材及建材工艺的保温技术, 外墙保温系统应用了节能砌块等技术,集保温、承重、装饰于一体,门窗保温系 统采用了 LOW-E 膜玻璃、真空玻璃、玻璃钢门窗等材料;园内 21 座建筑应用了 地源热泵系统,实现了清洁环保、高效节能的目标;部分覆土建筑采用了光导照 明系统,将室外的自然光线透过采光罩导入系统内进行重新分配,再经特殊

7、制作 的光导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的照射到室内 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森林艺术中心和温室应用了温湿独立控制新风系统,分别 控制、调节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从而避免了常规空调系统中热湿联合处理所带来 的损失。森林公园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废物资源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的大型城市公园,应 用几种先进的处理技术对园内污水进行处理,通过粪尿源分离的手段,结合收集 公园的枯枝落叶,将园内所有废物加以综合利用,制成高效的生态肥料,应用于 园林养护中,实现废物资源的循环闭合圈。森林公园采用了太阳能光电板与景观廊架相结合的设计,这是国内大型城市 公园中的首创。在南主入口靠近主湖边的位置,对称设计了两

8、个太阳能光电板相 结合的景观廊架,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 转换为电能,经技术转换后送入低压电网供公园使用,属于真正无污染的绿色能 源。2 竖向设计优点1、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利用现有湖渠、微地形起伏等现状地形条件。根据森林公 园具体建设条件,规划将主要的山形水系压缩到北五环路南部,在辛店村路和北 五环路之间近 1000m 的南北距离内挖湖堆山,形成主湖在前、主山在后,山水相 依的格局。其中,主山恰好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轴线的尽端,呈“镇山模式”, 且与城市西北方向的西山遥相呼应。主山最高峰约 48m( 相对于湖区常水位) , 海拔 86.5m。2、为弥补主峰南北进深的

9、不足, 同时丰富山体效果, 在主峰西南规划一座次峰, 约 28m( 海拔 60.2m) 。在主峰东南 , 主湖与洼里公园湖区及碧玉公园湖区相连 地段的水面规划一系列小岛 , 岛上堆山, 丰富水景层次,同时增强山体的连绵 感。另在主山西南, 湿地区北侧堆筑近 20m 左右的小山, 作为主山之余脉;安 立路西侧亦做微地形处理。3、以主山为主体的南区山系通过生态廊道跨过北五环路继续向北区延伸 , 形成 一系列萦回曲折的低山丘陵(510m),作为主山的余脉,且与蜿蜒曲折的带状 溪流相映成趣, 营造山林清流的气氛。4、从环保、经济的角度出发,保证土方就地平衡。主山和周边各山体所需土方 主要来自于主湖和湿

10、地的挖掘。为了保证土体的稳定, 除表层种植土外, 土壤密 实度应达到92%,坡度过陡处,应采用山石护坡。主湖挖方333万m3;主山填 方483万m3;主山基底面积42hm2;山体坡度低于30%。5、总体格局以山水为特色, 中轴景观以简练、浑厚、质朴、清雅为设计主旨, 形 成开阔豁朗的符合中国文化气质的宏观控制体系 , 兼具中国传统人文审美和现 代公园活力, 与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紧密结合, 臻至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清新自由的精神境界, 将成为具有文化与历史代表性的人文景观。|ll陌5主渥向设计平S1闽参考文献:胡洁 吴宜夏 吕璐珊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3 水系3.1 水系原始环境条件分

11、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园内水面包括三部分 : 一是湖泊, 主要分布在南区的洼 里公园和碧玉公园内,水面面积约28.5hm2,其中主湖面积22hm2,现状洼里湖 公园湖面5.2hm2,现状碧玉公园湖面1.3hm2;二是河道(渠),水面面积约 36hm2, 主要包括清河导流渠、仰山大沟、北区园内小河等; 三是规划湿地, 水 面面积为8hm2。1规划基址北边界为清河,清河导流渠自西北向东南穿过园区 , 另在公园东部 有近南北向伸展的仰山大沟。清河导流渠与仰山大沟均为森林公园内承担城市水 利功能的河道 , 其中, 清河导流渠既是清河向北小河供水的途径 , 又和仰山大 沟一起作为雨洪排泄的通道, 将城市雨洪

12、向北排入清河。要的景观背景。其规划设计既要保证奥运赛时活动的需求, 又要符合建设一个多 功能生态区域的长期目标的需要。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叠山理水 , 要求掌握山水构成的规律, 把握山水的 客观形貌和特点。只有掌握了山水构成的规律、形态, 才能创作出生动感人、典 型化的山形与水系。水得地而流, 地得水而柔。山水结合, 才能组成完整的自然 景观。真实的自然山水就是以山水为骨架的自然综合体。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山 水方案构建山和水的组合。经过对颐和园、北海等传统园林山形水系的研究, 森 林公园的山水组合最终定为“山环水抱、起伏连绵、负阴抱阳、左急右缓, 左峰 层峦逶迤、右翼余脉蜿蜒、环顾龙湖胜景”的

13、模式。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水系统 设计就是结合现场的地形水系条件, 因地制宜地做出的“龙湖”龙形水系。“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 它不仅是变幻莫测的神物, 更是炎黄子孙的祖 先。没有一种图案可以如同龙纹一般代表着中国这个古老神秘的国家。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中“龙”是司水的神明。腾云驾雾、排云布雨, 龙与水相互依存。唐代 陶渊明曾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除了龙, 没有一种 神物能与水如此的相容。此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方案被命名为“通往自然 的轴线”, 在这里, 北京城的城市中轴线将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在利用中国传 统园林手法构建的自然山林前, 龙形的蜿蜒水系, 沿着

14、城市的轴线向北盘卧。银 色的波光如同银龙的鳞甲在绿色的山林间熠熠生辉。2.水系工程施工(1)材料选用膨润土防水毯在防渗要求不是非常高的条件下,普通黏土防渗是工程上使用最为普遍的方 法。但这种性能的黏土并非随处可得,而长距离的运输会大大增加成本。常用于 防渗的还有膨润土、无机人工改性黏土等。不同的防渗材料各有优缺点,不同的 工程应用需要不同的抗渗能力。本工程在选用防渗材料的时候遵循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奥森公园 主湖区的基面原状土黏土的含量较高,但是其他区域基面的含沙量很高,基本没 有防渗能力,所以对防渗材料的防渗能力要求很高;第二,奥森公园的建设基于 奥运比赛及赛后利用的考虑,绿色环保必

15、然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选用的防渗材 料需要具有环境友好性,对环境不能有污染;第三,由于奥森公园的工期紧迫、 工程量大,选用的防渗材料需具有施工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鉴于以上几点 综合考虑,膨润土防水毯是最科学的选择。经过专家组的考察论证,以膨润土为 防水主材的研发替代产品膨润土防水毯,具有防渗能力强、环保无污染、施 工简单等优点,在当今市场上众多防渗材料中脱颖而出。膨润土防水毯是一种在 有纺土工布和无纺土工布之间,夹着一层膨润土颗粒,并通过专利的针织法进行 加固而成的毯状土工合成织物。所以膨润土防水毯的性能及特点完全取决于膨润 土。由上述可知:无论从防水性能上,还是从对环境的影响及方便施工等

16、方面考 虑,奥森公园防渗系统选择膨润土防水毯都是科学的。膨润土防水毯施工2第一步:地形整修平整基面奥森公园人工湖防水毯铺设的平面基面全部采用素土夯实面,要求基面夯实 度达到90%,基面经过平整之后通过压路机进行压实;如果是新换填土,则需分 层压实以保证基面的整体压实度。地基土不可以是大颗粒土或砾石,铺设前要除 去基面上的杂物,避免对防水毯造成破坏。基面要求平整度、夯实度都达到设计 要求。基面可以潮湿但是不能有积水。湿地区域垂直立面为砖墙,砖墙则要求用 水泥砂浆抹面保证基面的平整度。基面达到要求后再用吊装机把防水毯吊运到将 要铺设的位置备料。第二步:铺设防水毯将防水毯的包装打开,可以采用机械或者

17、人工拖动的方式按照预设的方向或 位置打开,有足够空间的区域,可以采用将膨润土毯在坡顶由吊车吊起,然后由 一组工人沿斜坡方向向下拉展膨润土毯的铺设方式。在湿地的垂直立面上铺设需 要用带垫片的水泥钉固定防水毯,钢钉需梅花形布设,间距约500mm。由于膨润 土的高膨胀性而拥有自动修补的功能,所以防水毯可以直接用水泥钉固定,这也 是膨润土防水毯与其他防水材料的区别之一。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水毯与铺 设面的服贴,严禁出现空鼓或紧绷现象。防水毯的施工方法十分简单,大大提高 了施工效率。第三步:覆盖层保护本工程中防水毯全部采用回填土作为防水毯的覆盖层。回填土需要分层压 实,压实度要求达到85%以上,压实后

18、的厚度为50cm。铺后的防水毯当天必须回 填土覆盖,来不及覆盖的需要用塑料薄膜等覆盖保护,避免雨水浸泡。(2)节点处理任何一种防水材料的节点部位都需要合理地设计方案及良好的施工质量,这 是良好防水的关键。奥森公园工程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处理方法:锚固:湖的大面防水毯末端应采用锚固的方式固定,防止防水毯向下滑落。 锚固沟一般要求300mm宽、300mm深的沟槽,膨润土毯必须完全延伸到锚固沟的 底部,可不必延伸到锚固沟的后墙。膨润土毯放置在锚固沟后,必须采用回填土 的方法来固定,回填土需要夯实。搭接:膨润土防水毯的搭接完全采用自然搭接,人工湖中搭接宽度一般为 300mm,平面搭接缝需要在缝间均匀地撒

19、20mm宽、35mm厚膨润土防水粉颗粒 加强。在垂直立面搭接缝处需在搭接缝内侧均匀地抹15cm宽、25mm厚东方雨 虹公司提供的专用防水浆,然后用钢钉固定并用防水浆封口。搭接方向必须沿着 水流动的方向。立面上还需上幅压下幅搭接。这种柔性的自然搭接方法,可以使 防水毯随着基面的不同沉降错延,保证了搭接处的防水效果。甩头保护:防水毯的甩头必须要保护,避免雨水浸泡防水毯或外界对防水毯 的破坏。平面甩头需要用柔性塑料膜等做U形包裹甩头,若施工间隔较长,需要 用沙袋等压住甩头并保护。立面永久甩头采用有刚度的LDPE板或镀锌铁皮压住防水毯,并用钢钉固定。桥墩:人工景观湖经常会有观光桥,那么桥墩就是经常见到

20、的节点。桥墩往 往是混凝土台跟土基面的交汇处,因软硬基面的沉降是不一样的,所以此节点的 处理很关键,处理方法也很多。一般的方法是先在桥墩外侧沿着墩台挖一个300mm宽、300mm深的沟槽,沟 槽外延可以挖成45度角的斜坡式,沟槽基面须夯实,并在沟槽内撤防水粉,在沟 槽内先做一个与沟槽相同宽度的附加层,在附加层上还需撤防水粉,大面防水毯 铺过沟槽延伸至墩台立面200mm收头,沟槽内的防水毯最好采用混凝土压实。穿墙管道:穿墙管道也是容易渗漏的节点,处理方法也很多。在奥森公园中 我们先在管道上套做一附加层,大面防水毯再套过管道并收头,防水毯套过管道 的口裁剪须严格按照管道的直径大小。收头部位采用防水

21、浆封口。阴阳角部位:阴阳角在铺设防水毯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基面阴阳角应用水泥 砂浆或夯实土做成50 X 50mm的钝角,或用水泥砂浆做成50mm的圆角。防水毯破损处修补:防水毯铺挂设过程中,因钉孔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破损, 应妥善修补。修补方法是:在防水毯铺设过程中,对破损处先作明显标识。破损 部位直径小于10mm的,用膨润土防水浆封闭即可;破损较大的地方,先用膨润 土防水浆将破损部位封闭,再用同质防水毯覆盖修补,补丁应比破损边缘大 300mm,并用水泥钉固定。同时,必须用膨润土防水浆将补丁周边封闭。国内并 没有用防水毯做防渗材料进行大面积人工湖施工的经验,作为本工程的材料供货 商也没有如此大面积人

22、工湖供货和技术指导经验,同时也没有相关工程经验可以 参考和借鉴。本工程属于典型的人工湖防渗工程,具有工程面积大、工期紧、施 工条件不好、节点部位多、地形复杂等特点,所以施工难度很大。利用防水能力 强、无污染、施工简单的膨润土防水毯作为防渗材料,既可以达到高防渗、绿色 环保的要求,又保证了在工期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施工任务。3、生态驳岸设计3作为水系系统的一部分, 驳岸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水体的清洁度。在奥林匹 克森林公园中主要采取生态驳岸形式。以生态防护为目的, 以植物为主要材料, 采取自然形态的水岸处理方式。只在少部分为大量人群游憩活动提供服务的区域 内采取硬质材料砌筑驳岸(图6)。通过各

23、个生态驳岸设计的意向(图7)可以看出, 在整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 系驳岸的设计中, 以自然生态驳岸为主, 大量加强水生植物、亲水植物以及喜水 植物的应用。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利用植物自身的生物净化功能, 以达到全面净 化水体的作用。这种做法不但可以提高水系统的水体质量, 同时也可以保证水体 的景观效果达到最优。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区域, 设有部分亲水驳岸, 这可以使游 人更加贴近自然, 同时,也可以利用水中释放的负氧离子净化场地的空气, 为游 人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3.2.2 生态价值1.水体平衡作用 湿地作为在全园水系统中惟一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水体系统 , 在整个奥林 匹克森林公园的水循环系统中有

24、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壤含量偏大的潜流湿地系 统主要用来进行再生水的第一次净化。经过几次过滤, 富有大量微生物与氮、磷、 氨等化学元素的再生水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统的主要补水水源。潜流湿地的 作用就是过滤再生水中无法通过土壤的有害物质 , 并利用土壤中的某些物质与 水中的部分化学元素结合, 将那些有害元素从水中分离出来。湿地区域另一组成 部分表面流湿地的作用主要为通过曝气, 将再生水中的氮、氨等元素与空气中的 氧气等气体化合,成为大气中对人体无害的气体, 从水中释放出来。在这一区域 大量种植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生植物与湿地植物 , 通过植物的根系或植物分泌 的液体对水体进行净化, 同时还可以美化

25、水体环境, 营造特殊的湿地景观。湿地不仅能净化湖水和雨水, 还将为很多动物提供栖息和觅食的场地 , 为 很多昆虫提供生物环境。这些昆虫将是这个湖区内鸟类和鱼的食物。湿地植物为 在水中生存的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从而帮助构建平衡、稳定的湿地生物系统。鹭 等水鸟将在这里优雅地漫步、觅食。湿地将帮助本地生物繁衍, 以增加水岸线及 周边地区的生物品种。2.水循环作用考虑到北京水资源本身比较匮乏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部的水系统将采取 全园循环方案, 以降低整个水系统对水资源的消耗。考虑到非汛期与汛期森林公 园内部及其周围环境水系的情况不同 , 在水系循环设计中根据不同时期设计了 不同的循环方式。(1)在

26、非汛期, 清河导流渠和仰山大沟上游没有来水, 为了更好地营造公园 的水环境, 将采取大循环方案: 北区通过市政管道提供的中水进行补水 ; 南区 利用本身水系统通过泵站实现自身水系统内部循环。利用市政提供中水以及北区 通过暗涵补充过来的水量补充蒸发水量。在此循环中, 湿地区域可以净化循环水 和市政提供的中水。(2)在汛期( 每年6 月1 日- 9 月15 日) , 由于清河导流渠和仰山大沟将担 任奥林匹克中心区的地表径流排除功能 , 河流断面瞬间流量大 , 河道用水量基 本可以得到保障。但由于城市非点源的影响, 水质波动较大, 而公园水系功能定 位较高, 要求水质能得到持续有效的保障。因此, 为

27、了公园水系的水质安全, 采 用小循环方案运行, 形成南北两个独立的小循环系统(图4)。远期清河水质达到景观水质要求时, 采用南北园大循环方式(图5)。3.调节水位森林公园作为一处集中的大型绿地 , 其本身( 大面积的绿地和湖面) 具有 较强的水源涵养功能, 能吸纳一定量的降水。此外, 通过地形塑造, 地下渗水系 统的设计等景观措施又可有效提高公园排除和吸纳洪水的能力 , 实现公园水系 统的自我调节。尽管如此, 在北京多雨的夏季, 集中降水很容易引起局部水位超 标, 造成轻微洪涝灾害。为防止特大暴雨或山洪暴发期降水量超出公园水系统的 承载能力或方便公园水系清理时期排水之需, 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

28、系设计中, 充分考虑了全园需退水时所用的方案。为更有效地达到控制水位的目的, 退水方 案共有两套:(1)清河退水线路即将水流导入森林公园北侧的清河。其中, 北区水系退水方案为: 首先关闭 1 号闸、2 号闸, 截断清河导流渠水源 , 让洪水沿水系自然导入清河; 南区水系 退水方案为: 打开3 号闸、4 号闸、5 号闸, 让主湖、湿地、洼里公园、碧玉公 园等区域的洪水顺着自然地势或清河导流渠导入仰山大沟 , 再沿仰山大沟导入 北部的清河。(2)北小河退水线路即将南区水流导入森林公园东南侧的北小河 , 北区水流排放则仍然自西向 东, 再向北导入清河。南区退水方案为: 关闭北区的1 号闸、2 号闸及

29、仰山大沟 上的4 号闸, 打开3 号闸、5 号闸、6 号闸、7 号闸, 让洪水沿清河导流渠流入 北小河。4 植物4.1 植物种类通过调查,发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物种有栽培植物 183 种,隶属于 58 科 124 属,栽培植物主要是蔷薇科( Rosaceae )绣线菊属 ( Spiraea ) 的 植 物 , 如 中 华 绣 线 菊 (Spiraea chinensis) 、 土 庄 绣 线 菊 (Spiraea pubescens)等。野生植物115种,隶属于33科85属。野生植物主要是菊科 (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的植物,如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30、)等。北 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常绿树和落叶树之比约为 1:10,乔木与灌木种类之比约 为 1:11 乔木与灌木数量之比约为 1:5.1,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之比约为 1:22 而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总数量之比约为 1:2.5。园内本地的乔木种数略低于建 成区本地的乔木种数;本地的灌木和藤本种数与建城区本地的灌木和藤本种数相 当;本地的草本种数略高于建城区的本地的草本种数。园内外来的乔木与灌木种 数均少于建成区外来的乔木与灌木种数;藤本的植物种数相差不大;外来的草本 种数远多于建成区外来的草本种数。缺点1. 乔木树种的出现频率约等于灌木与草本出现的频率,使得群落的稳定性降 低,也减弱了层次上的美感

31、,难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植物景观。2. 公园中应用频度较高的植物种类多为北京地区乡土植物或是经过长期栽 培己适应的引进归化植物种类,种植设计具有相对明显的北京地域特色。但另一 方面反映出与其他北京园林相比植物群落中树种组成雷同者较多,较少丰富的组 合和变化,从而出现同类型绿地环境绿化树种及植物景观相对单调的现象 ,多样 性的植物种类没有得到广泛利用,表现较为单调。同时,一定比例的国外物种引 用,会导致外来种入侵。3 耐阴及藤本地被植物种类稀少。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草本类地被和灌木 类地被植物占了地被植物的绝大部分,多以草本和灌木类地被造景,而藤本地被 植物种类极为稀少,频繁使用的仅几种植物。在小

32、乔木及松柏类植物林下,不适 宜种植灌木类地被及草本类地被植物的情况下,只能种植一些耐阴地被、藤本地 被或者铺植草坪,但过多的铺植草坪会造成景观的重复,视觉的疲惫,如果能多 引进几种耐阴的藤本地被则可解决景观统一有余,变化不足的问题。由于耐阴草 本地被及藤本地被缺少,造成地表大面积裸露,葱郁的树下是一片枯黄的景象。4 杂草和地被混杂。由于养护管理不到位的原因,造成公园内地被植物和杂 草混杂生长,在公园内一处柳树林下,正在开花的紫萼几乎被杂草所覆盖,紫萼 的绿叶紫花景观极不明显。部分区域( 如西部湖边) 更是杂草丛生,毫无景观可 言。5.植物应用方式简单。地被植物配植的主要方式为草本类地被植物造景

33、,形 成丰富绚烂的花带、花丛、花境景观。由于灌木类及攀援地被种类的相对稀少, 整体的植物群落景观单调,空间结构层次少,乔灌草复合群落结构简单,没有最 大限度的发挥生态效益,达不到植物群落的合理分布和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要求, 从而造成景观的相似和生态群落稳定性差。6.植物景观三季有景,一季萧条。春、夏、秋季公园内景观较丰富。春季万 物复苏,新叶嫩绿,正是草本花卉如二月兰、紫花地丁及球根花卉番红花( Stigma croci ) 、 水 仙( Narcissustazeta var chimensis) 、 郁 金 香 ( Tulipa gesneriana) 的花期。这类植物既可单独种植在大草坪上

34、利用其艳丽的花色形成 绚丽的花丛,也可以几种地被搭配点缀在草地上形成缀花草坪景观。夏季绿树成 荫,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大多数草本花卉的花期均在此时。草花种类极为丰富, 不同的种类搭配及多样的应用形式可形成五彩斑斓的景观效果。秋季叶子会变成 或黄或红的色彩,五彩缤纷,绚丽夺目。草本地被多以菊科植物为主,但菊科植 物是草本植物的第一大科,种类多、色彩丰富,景观效果更是不言而喻。但是到 了冬天,草本类开花地被极为稀少,园内显得较萧条荒凉,除常绿植物外,公园 内很少见到其他的色彩。4.2 生态效益优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承载的生态功能不仅体现在涵养水源、 暴雨缓排、降温增湿、平衡碳氧等环境效益

35、, 而且体现在以植物为基础, 为动物 甚至微生物的生存提供条件, 从而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公园内建有适度规模的 人工湿地种植乔灌草植被, 吸引鸟类栖息。除鸟类外, 还有蝙蝠、蚯蚓等许多有益的物种,进而促进周边社区卫生 环境的改进。另一方面, 本地其他生物种也可以从周边地区移入公园内的生存环 境。如此良性循环而导 致的物种丰富性的提高不仅提高了该地区的生态质量 , 同时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缺点:奥运森林公园内现有较多的垂直层次上的乔灌草复合植物群落,从空 气微生物的角度上来讲其并不适于人体健康,可以根据群落区域的具体特点将其 向水平结构的镶嵌式乔灌草植物群落方向改造 ,增加其通风性和透光性 ,

36、从而实 现其生态效益。目前,奥运森林公园内有较多过密的纯林区域银杏、毛白杨、国槐等,随着植 被的生一长,植物及群落自我更新的过程不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 ,故必须早期确 定改造方案。密度过大的纯林区域可以考虑进行疏伐,为植物本身扩大生长空间, 同时也为群落内其他植物创造生存空间。总之,纯林区域的改造方向是组团式植 物群落,以最限度的服务于景观和生态效益。5 交通奥铃匹克森林公园交通规划设计是要为从总体上有效地处理持续增长的交 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赛前、赛后城市交通安全、 有序、通畅、方便、经济、高效与生态的综合目标。5.1 对外交通:1)对快速路系统规划:加南北方向快速大

37、容量的过境交通走廊,疏解过境交通。2)主干路规划:增加东西向主干路,保证东西方向的交通联系需求。增加南北 通道,并保证南北通道的贯通连续。3)为奥运公园中心区提供外部道路设施保证:1 速路与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 均通过立交系统解决,加强了快速疏散、连续同行的能力,保证主干路的畅通及 有效分流。2 中轴线设置的奥运支线地铁在森林公园南端入口处设置站点。另在 公园南区白庙村路入口及辛店村路东南入口分别规划设置一处公交车首末站,加 强强公共交通,减少交通拥堵。5.2 内部交通森林公园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实行交通分离。根据公园内山形水势、功能 分区以及游人的游览路线将园路分为三级。满足了不同人群赛前赛中

38、赛后,对于 园路要求的需要。而以电瓶车为主的院内绿色公交路线、无障碍设施设计、生态 透水路面等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的理念。5.3 出入口及停车场公园设置三个等级的出入口。以确保能满足多样化的机动车交通方式与提供 更加便捷与顺畅的出入通道。停车场结合主次入口及院内人流集中程度,设置不同位置区域大小的停车 场,以满足不同车型的需要。6 其他景观规划优点:6.1 主题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立意是“通往自然的轴线“磅礴大气的森林 自然生态系统使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中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 中, 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终结这条城市轴线。与届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选址不同的是

39、, 北京城市的传统中轴线将贯穿整 个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城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杰作。天坛、天安 门广场、紫禁城、景山, 贯穿了北京城中轴线的始终, 气势磅礴, 形成了城市建 造史上最伟大的轴线。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多采用规则式棋盘状布局, 体现了对秩序的追求。而城市的园林部分多采用自然式空间格局,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 了对自然的尊重。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满足奥运会场馆功能基础上, 给予北京城中轴线新的延伸北部森林公园 , 将使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轴 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6.2功能其规划设计既要保证奥运赛时活动的需求 , 又要符合建设一个多功能生态 区域

40、长期目标的需要。奥运会期间, 这里将成为北京市带给各国代表团、运动员、 奥委会官员的一份礼物一个充满中国情调的山水休闲花园。奥运会后, 这片公园将向公众开放, 成为市民百姓的休闲乐土 , 为北京留 下一份珍贵的奥运遗产公园对改善北京生态环境、完善北部城市功能、提 升城市品质并加快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起到重要作用 , 是现代意义 上的自然与文化遗产。6.3 理念“将“绿色、科技、人文”3 大理念在规划中真正贯彻落实是所有奥运项目 的基本原则。规划设计伊始,森林公园就将所有的工作纳入到3 大理念的体系中 来, 将规划设计落实为人文规划、绿色规划、科技规划。人文规划:对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

41、的人文意义, 我们从精神与物质的双 重角度来理解。精神层面的要求, 是创造符合中国文化气质的景观格局, 使该公园成为具 有文化与历史代表性的人文景观、生态景观、自然景观。规划中对中轴线重要景 观、山形、水系、平陆、湿地、各出入口、重要景观建筑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 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广泛的研讨。物质层面的要求, 是“ 以人为本”, 并且在追求物质与精神文明进步的同 时, 还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公园不仅服务于奥运, 还要服务于市民, 它 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市民喜爱的, 集体育、文化、艺术、休闲、观光为一体的 多功能公共活动区域, 为城市居民提供内容丰富的休闲场所。文物保护:园内现状主要

42、有林地( 405hm2) 、湖泊( 12hm2) 、碧玉公园别 墅区( 7.83hm2) 以及河道( 渠) 、农田、村庄、仓库、工厂、历史遗存等。用 地内的村庄、仓库和工厂做拆迁预备, 碧玉公园别墅区少量保留, 历史遗存及已 有的林地和水面尽量保留。奥运森林公园内共有文物古迹14 处, 其中包括石刻2 块、龙王庙1 座。规划将这些文物全部保留。绿色规划:绿色规划是全园规划的主要基调。作为“通向自然的轴线”整体 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北京市中轴线北向的终结, 作为一处城市森林公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理念以建设美轮美奂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终极目标 , 切 实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体现“ 绿色

43、奥运”的宗旨。因此, 将生态与绿色的理 念作为基本原则全面贯彻于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对包括竖向、水系、 堤岸、种植、灌溉、道路断面、声环境、照明、生态建筑、绿色能源、景观湿地 高效生态水处理系统、绿色垃圾处理系统、厕所污水处理系统、市政工程系统等 方方面面与营造自然生态系统有关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综合的规划设计 , 并为保 障五环南北两侧的生物系统联系、提供物种传播路径、维护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了 中国第一座城市内上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科技规划:在如此规模的项目里全面应用各种最新的生态高科技技术, 在中 国目前的城市公园建设案例中是绝无仅有的 , 具有巨大的科技示范意义。本着 “充分合理

44、应用各种先进技术, 因地制宜, 节约投资”的原则, 对生态廊道、全 园雨洪综合利用、固体废物资源化绿色垃圾循环处理、消防、生物多样性 对北京市环境影响、全园水质模拟及维护、人工湖湖底防渗漏处理、生态水处理 温室、生态建筑、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智能化管理、数字交通、照明、声环境、 厕所污水处理、智能化雷电预警、智能灌溉等各个专项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 为该地区生态系统完善、功能使用、景观与文化主题的确立制定出一系列指导性 原则, 科学地制定了施工与管理计划, 因地制宜, 节约投资, 体现“科技奥运” 的宗旨。森林公园在以下诸方面所采用的技术均在国内大型城市公园中属首次: 1) 全面应用可再生能源;

45、 2)对废物资源进行循环使用并形成闭合资源循环圈; 3) 综合处理、循环利用绿色废物的处理中心; 4)实现全园污水零排放;5)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6)实行雨水收集系统规划;7)实现集智 能化管理、灌溉、消防、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于一身的智能化公园;8)将生物多 样性及近自然林理念应用到公园规划中;9)针对特有乡土鸟类种群习性而设计的 雨燕塔;10)全面贯彻生态节能策略、采用绿色能源的公园建筑体系;11)结合太 阳能光电板的景观廊架。6.4 景观功能分区森林公园由于现状五环路的存在而自然地形成了南区与北区两个部分 , 因 此, 根据这两个部分与城市的关系及周边用地性质、建设

46、时间的不同, 将二者分 别规划成以生态保护与恢复功能为主的北部生态种源地以及以休闲娱乐功能为 主的南部公园区。以自然密林为主的北部公园将成为生态种源地, 以生态保护和 生态恢复功能为主, 尽量保留现状自然地貌、植被, 形成微地形起伏及小型溪涧 景观。公园减少设施, 限制游人数量, 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育创造良好环境。南 部定位为生态森林公园 , 以大型自然山水景观的构建为主 , 山环水抱 , 创造自 然、诗意、大气的空间意境, 兼顾群众休闲娱乐功能, 可设置各种服务设施和景 观景点, 为市民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重要景观区有入口门区、主山景 区、主湖景区、现状森林区( 原洼里公园、碧玉公园

47、) 、景观湿地区等。构筑完 善的功能结构体系, 充实各项为人们服务的内容。6.5 生态对于斑块廊道本底的考虑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而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经过对不同景观的观察和比较,Forman和Godron认为是斑块、廊道 和本底组成了景观,这三部分就是3个不同的结构单元。森林公园格外注重对于斑块、廊道、本底的关注考虑,公园具有种类丰富的 斑块类型,这些不同的斑块散步在6.8km2的巨大绿色本底之上。同时,这 些不同类型的斑块又通过贯穿园内的人工水系以及生态道路系统有机地联系起 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能够很顺利地进行。 其中,最值得指出

48、的是国内第一座大型生态廊道的建设,由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被五环路拦腰截成南北两部分,严重妨碍了南北两个园区内的生物以及能量流 动,因此,设计者采用将南北两部分用一座巨型人造生态廊道连接的方式来弥补 因五环路拦截造成的交流的不便,通过实地观察发现,生态廊道上的植物已经形 成稳定的群落结构,园区两侧的动植物能够通过此生态廊道进入对面的园区,5 种能量流得到了很好的流动,发挥了巨大的生态作用,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典范。对于景观异质性的考虑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建造时充分考虑了这一原理,以及它对 于公园后期景观形成跟维护的影响。公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景观元素类型,有人 工湿地系统、疏林草地系统、

49、人造林系统、类自然林系统、自然草地系统以及硬 质景观系统。同时,这些类型的系统又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空间与时间上相 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一个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有机生态体系。对于生态位原理的考虑由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山水骨架是由人工堆砌而成的,所以它不同于在一 般的自然基地上建筑公园。由于有意识的建筑山水骨架,设计师在一开始就已经 能够很好地控制整个园区各种类型斑块生态位的布置,可以根据各种类型斑块的 特点与堆砌的地形很好地融合,形成良好的景观及生态结构。公园根据地形走势 设计的水系,根据景观需要地形及标高情况设计的人造湿地,根据向阳背阴规划 的植物群落均在各自的位置上形成了很好的景观,发挥了积极的生态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