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技巧

上传人:mar****e6 文档编号:21062768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记叙文写作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记叙文写作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记叙文写作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记叙文写作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写作技巧(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记叙文写作技巧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形象思维的手段,通 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记叙文的特点】1.创造性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记叙文虽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 对生活现象进行集中概括,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生活;而是常常选择日 常生活中的那些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过的生活内容作为写 作的材料;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作者可以把现成的生活材料照抄到文章 中去,决不意味着作者不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相 反,这是把生活材料转化成文章的必不可少的“工序”。这种加工改 造、提炼生发的过程,包含着作者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以写作成品形 式出现的记叙

2、文,不可能是客观生活的翻版,也不仅是作者心灵的视 像,它是饱和着作者心血的精神产品,是作者心灵和客观事物遇合所 孕育出来的创造物。其次,记叙文是用语言文字作为传达的媒介的, 从本质上看,记叙文就是某种经验(外在世界的人、事,内在世界的思 想、情感等)的陈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语 言文字无法代替真实存在,语言化了的世界就不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 本身。将真实存在转化言文字的工作,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第三, 把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可以有千万种不同的方式,选用哪一种方 式,即最后完成的文章是何种模样,其中必然包含着作者个人心灵的 运作。因此,任何记叙文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个人

3、心灵的色彩, 正如苏联作家秋切夫所说:“我在一切之中,一切之中都有我。”所 以,我认为,尽管记叙文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总是和 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是通过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 来反映的。用语言文字把生活材料转化成记叙文,本身就包含创造性因素在 内,如果在转化的方式上能够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其创造的程度就 愈高。所以,写好记叙文的关键,一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二是要采用新颖的写法。2. 形象性议论文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对 生活的认识,它在许多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抽取共同的特点, 而把产生这些认识所依赖的一个个具体的个别的表象留置在作品之外。

4、记叙文则恰恰相反,它往往抓住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做文章”。所以, 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即使偶用议论,其目的也是为了 画龙点睛”,并且也往往是在画好全龙以后,才去轻轻一 点”。在这里,龙身”是主体,是基础。记叙文要靠具体的形象去感染读 者。叙述,必须清楚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具体的发 展过程;描写,必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食其味, 历历可感,如在目前。在记叙文写作中,创造场面是最基本的手段。 因为说到底记叙文总是要在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结构,纵就是时间的 延续,横就是空间的展开,而场面就是对人或物在特定的时空中存在 或活动状况的描述。只有组织起一连串的场面,

5、记叙文才能获得生动 具体的形象感。所以,那种连贯、整一、富有动态感的材料,是记叙文最需要的 材料。对短小的记叙文来说,就更是如此。那种千里来龙,百年纷争 式的材料,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记叙文需要的是缩时间于一瞬,寓 空间于一隅的短小精悍的材料。3. 情趣性从格调上来说,记叙文不像议论文那样庄重严肃,也不像说明文 那样冷静客观,它追求的是以情动人,以趣逗人。从选材方面来看, 记叙文并不要求一定要选择重大题材,而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富 有情趣的凡人小事,作者往往通过对凡人小事的记述,来寄寓自己的 感情,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从表现手法方面来看, 记叙文追求的是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它

6、要求把写作内容表现得曲折 生动,意趣盎然。有时,记叙文也传达作者对某种事理的认识,但是, 它一般不展开直接的议论,而是把这种认识潜藏在具体的生活画面之 中。它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从情感、情趣方面去晕染读者,让读者用审美的眼光去领悟作品的意蕴。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写人,最好要选择那些内心情感丰富复杂 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写事,固然要注意事件本身的脉络,但更要注意 流荡在事件中的情感线索,特别要注意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细节来充 实、丰满事件的血肉;写景、状物,固然要注意准确地描摹景物的夕卜在 状态,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化合”。【写好记叙文的关键:选材】写好记叙

7、文的关键是选材,选到了一个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 半。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呢?1. 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记 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 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 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为什么有的文章看起 来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就是清淡无味,不生动,不感人呢?最 关键的一点就是其中缺乏深厚的情感。在“记叙经历”的文章中,最 好要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经历。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经历”不是记 叙文的好材料。把一次一般性的大扫除的经

8、过记叙得再详细,把一次 实验课的过程描写得再具体,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得再热闹,如果其 中不流淌在真挚的情感,也是不可能动人的。因为“感人心者,莫先 乎情”(白居易语)。1988年的高考题是习惯,文体不限。这与近两年的话题作文 有点相似。当年不少写记叙文的考生都选择了写老师。应该说,这是 一种比较聪明的选择。因为阅卷的是老师,写老师容易博得好感。然 而,写老师的什么呢?不少考生都是这样写的:到了晚上,某老师又习 惯性地坐到了窗前的书桌旁,照例开始备课、改作业。这样的材料其 实没有什么写头,因为它只是在表扬老师的敬业精神,在情感上没有 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试想,一位老师晚上不去备课、改作业,而是

9、去跳舞、搓麻将,会是一位好老师吗?可是,有一位考生的选材却不同 凡响,他写道:新学期开学了,王老师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学校,当 他快到教室门口时,突然想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于是,只好悻悻地回 了家。第二天一早,他又准备到学校去了,但这一回他记起自己已经 退休了,他应该在家“挎垮篮子,生生炉子、抱抱孙子”了。可是, 他在家里犹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什么事也干不了。他老是惦记着 他的学生。于是,他又来到了他任教的教室旁。他要看一看他的学生。 然而,他又怕影响正在听课的学生。于是,他蹑手蹑脚地来到了教室 的窗下,躲在那里听学生上课的情况.这样的选材就要高明得多了。 因为这个材料中饱含着王老师对学生的梦萦

10、魂牵的一腔深情,这是一 个老教育工作者挥之不去、无法排解的对教育事业的真情。这样的选 材与晚上备课、改作业,不是一个精神等级,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 见,只有那些饱含情感内涵的材料,才是记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那么,在记叙经历”时,可以写哪些情感呢?从程度方面来说,可以写温情、热情、激情等等;从类属方面来说, 可以写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要把文章写得激动人心,要使文章具 有较强的情感冲击力,在选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情感虽然是一种说 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 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有许多情感内容是人们共有的, 共通

11、的,传达这样的情感,就会激起别人的共鸣,就会使人感动。例 如,1999年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伤心儿女一文,写三个不孝儿女, 在母亲的弥留之际,不是给母亲留下最后一点安慰,而是通过移植母 亲的记忆,寻找母亲的遗产,然而,他们在母亲的记忆中,却看到了 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看到了自己的丑陋。母 亲的记忆,荡涤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他们的灵魂也得 到了升华。对父母的孝顺,是埋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最深厚的感情, 写这样的内容,最能激起人的共鸣。这篇作文,在阅卷现场就使许多 阅卷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媒体发表以后,又广为传诵,被视为当 年全国高考的最佳作文。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

12、是它所传达的情感打 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要写那种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有时候,人物的 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 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往往给人留下难 以忘怀的印象。例如,上面说的那位退休的王老师,在一般人看来是 有点不大正常,这么大年龄了,居然蹑手蹑脚躲在窗户下听课。但是, 正是从这反常的举动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学生执着的爱,看到了他对 教育事业的痴迷,并对他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相反,那种一到晚上就 坐到窗前备课,改作业的老师,正因为他们的合常、平常、正常,反 而激不起我们情感的涟漪。当情理冲突,必须舍理取情的时候;当正确 与正

13、确之战,必然要舍弃一方,形成悲剧冲突的时候;当人物对某种事 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情感就开始动 人了。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爱花如命的“花痴”,聊斋志异中 的书痴、石痴、鸟痴、情痴,都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应该从中得到 启发。(3)情感要能产生振荡和分化。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一览无余的、 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回环蕴藉的美感,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 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一步一步 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旋涡。2. 要选择有较深的主题潜能的材料所谓主题,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所蕴含的基本意义以及作者通过 对材料的思考、体验所传达的基本思想和评价。前者是主题

14、的客观性, 也就是说,这种基本意义是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后者是主题的主观性, 是指作者对材料内涵的洞见开掘。主题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所 以鲁迅先生要求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 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处于互相影响的联动状态。材料选得好,为 开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题的开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促 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就选材这一环节而言,和选择矿点的道理是一 样的,矿藏的深厚度如何,质量如何,有无开采价值,这都是打井前 需要认真考虑的。有些考生在选材时往往只考虑是否切题,却很少考 虑材料的主题潜能,正如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将一些琐屑的没有 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这

15、样的文章当然不可能获得高分。有时 候,同一材料,在不同的作者手里,可以写出主题深浅不一的作品。 但是,也有不少材料,本身并不具有什么内涵,无论你怎样妙笔生花, 也很难开掘出多深的主题来。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材的时候,一定要 事先估测一下材料的主题潜能,看看它们有没有可开发性。举一个例子来说吧。1994年的高考作文尝试,不少考生写的 都是尝试着学骑车,学游泳,学烧饭做菜,学干农活等等。这样的材 料固然也切题,却没有什么可以深层开发的主题潜能,充其量也就是 告诉人们“只要去尝试,就可能成功”的道理。而这样的道理是人们 共知的常理,是相当肤浅的,它并没有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和新的启 示。这是材料本身的局

16、限。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具有丰富的主题潜能的材料呢?(1) 要摒弃老套的选材思路,开拓选材的视野。比如,写灯下, 就不要只是想到自己或别人在台灯下刻苦读书泻“假如记忆可以移 植”,就不要只想到不劳而获地去移植名人的记忆。这一类老套的材 料本身的主题容量就很小,当然更谈不上新意了。其实,每一个题目, 每一个话题,可写的材料很多。就拿灯下来说吧;灯,可以有电灯、 油灯、路灯、探照灯、聚光灯等等多种多样的灯;人们在灯下也可以做 各种各样的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本来就是一个开放性极强的 话题,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为什么非要去一窝蜂地移植别人的记 忆呢,可不可以把自己的记忆移植给别人呢?为什么非要

17、去移植名人、 伟人的记忆呢,可不可以移植普通人的记忆呢?移植了别人的记忆,人 物双方会发生些什么事呢?一旦把思路打开,选材的天地是非常广 阔的。当年,有的考生要把自己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美好记忆移植给 自己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奶奶,让她也体会一下祖国美好河山的大好风 光;有的考生要把自己看到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记忆移 植给从小失明的“小弟弟”;有的考生要把自己聆听美妙音乐的记忆移 植给从小失聪的“小妹妹”。角度一变,境界全出。(2) 要善于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发现具有丰富内涵的材料。中学生 的生活阅历当然不可能太丰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不是 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其实

18、,具有丰富内涵的写作材料无 处不在,关键是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正因为中学生的生 活阅历不够丰富,就更需要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去发现有意义的材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愈是能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深邃的内涵,其 作品的质量就愈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艺 术的高致。20xx年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一毛钱与诚信,从微不足 道的一毛钱中看到了诚信的弥足珍贵,看到了道德的巨大力量,这样 的选材是独具慧、颇有新意的。要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中学生写记叙文,大多数选材都比较 实,都是实实在在地叙述、描写。其实,最具有主题潜能的材料,往 往是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如白杨礼赞荔枝蜜等都是运

19、用事物的象征意蕴来拓展作品的主题的。因此,我们在选材时,不仅 要注意那些写实性的材料,也要注意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材料。象征 的事物往往能使作品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多层性、多向性,从而使读 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作品产生特有的艺术魅力。像门坡 风这样的题目,就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象征的,当然也可 以是二者结合的。有时候,在总体写实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象征 意蕴的事物穿插其间,也能使作品荡出虚神,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 艺术效果。3. 要选择有有初步形式意味的材料在考虑记叙文选材时,许多考生往往只注意材料内部方面的某些 因素,强调选材要积极健康、典型生动等等。这固然不错。但是,如 果忽略了记叙文的

20、形式规范对选材的特殊要求,就会造成文体感不强, 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就会因为选材不当而显示不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 看,记叙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主要就表现在选材上。那么,记叙文本身特有的形式规范,对选材有哪些要求呢?概括起 来就是三点:连贯、整一、动态。整一。整一,就是记叙文的材料必须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不 是要求作者像写议论文那样围绕中心(主题)选材,而是要求围绕记叙文 自身的内部要素选材,或集中于人物,或集中于事件,或集中于环境, 这也是记叙文内部又可以分为写人、叙事、绘景等类型的原因所在。议论文是旁征博引,运用零散的、片断的材料来证明中心论点,它是 在观点与材料统一的原则之下,靠理性的辐射来

21、集中材料;而记叙文则 要靠自身的时空关系来凝结材料。在写作训练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记之类的作文,但是,这类作文往往不像记叙文而更像议论文, 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在选择材料时运用的是议论文选材的方法:为了证 明具有某种思想品质,于是就从的生活经历中选择出与这种思想品质 有关的二三事”。其实这正是议论文中的例证法。用这种方法来选 择材料、记叙经历、刻画人物,其事件往往是凌乱的,人物的思想性 格往往是浮浅的,主题也往往是直露的。在1999年的高考作文中,运 用一连串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排比段来展开记叙的文章,之所 以文体感不强,显得松垮,散乱,其原因也就在这里。(2)连贯。连贯,就是要求记叙文的材

22、料,最好是截取现实生活中 连续发生的片断。当然,在具体描写的时候,可以有详略,疏密等。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记叙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在记叙文中, 要始终潜藏着时间的暗流,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叙事作品称之为时 间的艺术。在议论文中,也往往要叙事,但是,它所叙之事,往往是 拧去了时间的抽象的说明性格或主题的例证。无论是整篇的议论文还 是作为例证的叙事片断,时间往往消解在议论的逻辑展开之中,它所 使用的材料,也没有时间序列的具体要求。在充分认识到时间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以后,又必然引出记叙 文的另夕卜两个要素:原因和结果。我们强调时间序列在选材时的重要 作用,并不意味着一切具有时间序列的流水账”

23、都可以作为记叙文 的材料,相反,只有在时间序列中包含着“价值”的材料,才是记叙 文需要的材料。这里的所谓价值”,就是伴随着时间演进的因果裂 变。福斯特曾经打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 这叫做“时间生活”,没有入文的价值;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这 叫做“价值生活”,就可以入文了。由此可见只有伴随着时间的演进 中,产生一系列因果裂变的材料,才是真正适合写记叙文的材料。至 此,我们可以说,所谓连贯,不仅仅包含着时间的连续,而且也包含 着因果关系的连缀。(3)动态。动态,就是要求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动态流程中表 现某种主题。因此,只有那种具有动态感、过程感的材料才是记叙文 真正需

24、要的材料。从本质上看,叙事都是对已经过去了的事情的追述。 但是,这种追述,在不同的文体中有不同的方式,在说明文中,运用 的常常是一般现在时”;在议论文中,运用的常常是一般过去时”; 而在记叙文中则常常要把它转化成“现在进行时”。我们说,记叙文的真正中心是人,但是,决不是用二三事的例证 法就可以把人写活的只有把人放到动态发展的人生中去,放到人的历 史性展开的过程中,才能展示人的丰富生动的性格。即使是在写景状 物,主要表现空间关系的游记之中,也只有写出诸如曲径通幽、移步 换景、豁然开朗等动态景观,写出人与自然景物的沟通、交流、融合 等等,才能带来艺术的美感。这也正是静止的介绍景物的导游图、说 明书

25、与、游记的区别所在。在议论文中作为例证的叙事片断,只要交 代人物做过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而在记叙文中,则不但要写出人物做 什么,更主要的是,要表现人物怎样去做(动态)。在导游的说明中,主 要是交代那里有什么(静态);而在记叙文中则主要描写我”在那里看 到了什么(动态),它在“我”心里引起了什么反应(动态),“我”的行 为引起了别人什么反应(动态)。选择具有动态感的材料,还要注意,动态发展的流程最好是波浪 式的,而不是直线式的,因为那种直线式的事件、直线式的情感缺乏 回环蕴藉的美。“文似看山不喜平”,在那些优秀的作品中,我们总 会感到,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内在情感、事件的发展过程,总是曲曲 折折地

26、向前发展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那些三迭式情节,如三打祝家庄、 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等等,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我们应该从中 得到启发。【佳作示范】好奇心在那个不寻常的中午,在她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时,阳光碎了。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每个女孩都是天使。但当我第一次看到她时, 我觉得她不是。她是那个坐在教室角落里的女生,不美,而且她只有一条腿。也 许正是因为这,我的好奇心才会像雨后的小草一样“嗖嗖”地长了出 来。那天的阳光好像格外刺眼,中午放学后我走得迟了点,刚好看见 她拄着拐杖缓缓地走向楼梯。这时,我的好奇心告诉我:为什么不跟 过去看看她怎么下楼梯呢?于是,我悄悄地跟了上去。只见她拄着拐杖艰难地走下楼。楼梯

27、并不高。但对于她来说每一 步都是一次挑战吧!她先将拐杖拄在下一级台阶上,再用腋下顶住拐杖, 用力地将那条独腿挪到下一级台阶。我看到她的双手紧紧抓住拐杖, 手上的青筋清楚可见。这时,我的好奇心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强烈了。不知是谁将 吃剩的香蕉皮随手扔在了楼梯上,大概是想恶作剧吧!不知道她会不会 注意到,我屏住呼吸看着她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近了,近了她要做什么?只见她一手抱住栏杆,一手将拐杖放下来,接着,她 蹲下身她,竟将香蕉皮捡了起来。我的好奇心仿佛一下子被击碎了。 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恶魔,站在这个角落,阴险地看着这样一个天 使走进危险。阳光透过窗射进来,我仿佛一下子被照亮了。我不再好奇

28、她会怎 样走下楼梯,赶紧思考怎样去弥补我的好奇犯下的错误。于是,我飞快地朝她走去。她正努力着站起来。也许是因为太累 了,她怎样努力都没有用。这时,我伸出手想把她拉起来。她抬起头, 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我轻轻地对她微笑,她便也微笑着将手递给我。 于是,我就这样扶着她走下了楼梯。虽然,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但我 却从她手心的温度中感受到了来自她内心深处的温暖。这温暖慢慢地 将我融化,将我的好奇心融成了一颗有爱、有温暖的心。走出教学楼,她微笑着对我说:“谢谢。再见。”接着便向路边 的垃圾筒走去,她小心翼翼地将香蕉皮扔进垃圾筒,然后又迈着坚定 的步伐走出校门。耀眼的阳光洒在她瘦小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她变

29、成了一个天使。只不过她是一个单翼的天使。她头顶上的隐形的光环 温暖了我的心。我站在金急雨的花树下,将那颗好奇心小心翼翼地放进心中的角 落,用她给我的充满爱的心温暖自己。【评析】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写得这么精彩的记叙文了 !见多了粗糙的叙述, 俗套的描写,读到这样的开头:在那个不寻常的中午,在她坚定地 迈出每一步时,阳光碎了。”我禁不住陡然一惊,我预感到:好文章 要来了!果然,每一处描写,都是那样的细腻、真切,每一处心理的变化 都是那样的自然、动人,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耐得起咀嚼、品味。请 特别注意文中关于阳光”的描写,在阳光的映衬下,文中的许多描 写,都成了诗,成了画,成了美的精灵!写人,固然要写人物“做什么”,但动人处往往在“怎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