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类-型-表

上传人:h****2 文档编号:21059403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冰-川-地-貌-类-型-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冰-川-地-貌-类-型-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冰-川-地-貌-类-型-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冰-川-地-貌-类-型-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冰-川-地-貌-类-型-表(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细心整理冰 川 地 貌 类 型 表 类 型 基 本 特 征 冰 蚀 地 貌 冰 斗 三面为悬崖包围的簸箕状盛雪凹地、由冰斗底、冰斗肩、冰斗壁和冰斗坎几局部组成,多发育在雪线旁边 围 谷 (粒雪盆) 是由数个冰斗集合而成的规模巨大的凹地,呈半圆形,三面为陡坡,坡上有时发育着冰斗。底部平坦或略倾斜,出口和幽谷相连,常残留有湖泊,又名冰窖 鳍 脊 两个冰斗或冰谷间所夹的山岭,被侵蚀而成的锐利陡峻的山脊,又叫刃脊 角 峰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冰斗之间所夹的山峰,呈金字塔状,孤立而锐利 冰川谷 横剖面一般为“U”字形,谷底宽平,谷坡陡峭,壁上有冰蚀擦痕和磨光面。纵剖面常成台阶状,在平面上较平直 悬 谷 冰川

2、谷的两侧支谷高悬于主谷底之上,高差常达数十米,甚至数百米 羊背石 冰川谷底,冰蚀后残留的石质小丘,呈椭圆形,其长轴的方向就是冰川流淌方向。两坡不对称,迎冰面为缓坡,较圆滑,有冰川擦痕或磨光面。背冰面为陡坡,崎岖不平 冰川溢口 冰川到达必需厚度时,从幽谷或其它存冰凹地向侧面溢流而形成的口子 盘 谷 多条山谷冰川,聚集于山前地带,掘蚀而成的凹地。盘谷淤填后是有利于地下水聚集、储存的地方 冰 碛 地 貌 基碛丘陵 (冰碛丘陵) 冰体消融时,将所挟带的物质沉落在底碛之上,构成低矮、坡缓、波状起伏的丘陵。组成物质为冰砾土,颗粒较粗,大小不一,磨圆度不同,略具层理,有冰水沉积物的粘性土夹层 冰碛阶地 冰川

3、后退后,河流切入有基碛覆盖的冰川谷底而成 侧碛堤 冰川两侧的积累物、常沿冰川谷的边缘,成连续或断续分布的长堤 终碛堤 冰川的末端,积累而成的与冰川流淌方向垂直的弧形堤状高地。后期流水侵蚀可成孤丘,其组成物质有漂砾至砂层夹粘性土,具明显的粗层理 冰砾扇 (冰碛扇) 由冰川漂砾积累成的扇形地,有的是大片冰流干脆一次造成,更多的是由于屡次冰川作用形成 鼓 丘 分布在终碛堤的内例,椭圆形和狭长形的小丘,其长轴和冰流方向相同,尖端指向下游,大小不等,富含粘土,无层理,有时夹有有层次的沉积物,有的鼓丘的核心是基岩 冰 水 地 貌 冰水扇 冰融水在终碛堤上冲开缺口,由冰水沉积物构成的扇形地,由砾石、砂和粘土

4、组成,有必需的分选性和层理,含有大漂砾 冰水平原 在冰水扇外,冰水沉积物大量沉积形成的宽广平原 冰湖三角洲 冰川溶化汇成冰前河流,注入静水的冰湖时形成的三角洲,多由砾石、砂粒夹粘上组成。在湖盆中那么为冰湖沉积,因气候变更多形成粗细相间、层理显著的湖泥(纹泥、季候泥) 冰砾阜 平顶圆形或不规那么形态的土丘,边坡陡直,直径0.12公里,高度570米,靠近终碛堤成群分布,由有层次,分选好的细砂、亚粘土和卵石组成,上部常有漂砾和砂粘土盖层,冰碛物里透镜体分布于冰砾阜内部 锅 穴 圆形凹地,直径几米至几十米,个别达千米,深约数米,个别的深达50多米,由冰水沉积物中埋藏的冰块溶化沉积物坍陷而成,常成群串列

5、,与冰阜小丘同时出现,称为阜丘锅穴 冰砾阜阶地 冰川两侧溶化较快,积累着有层次的冰水沉积物。冰川溶化以后,突出于冰川谷的两例,似阶地。顶部平坦、略向下游倾斜 蛇形丘 顺冰水流淌方向的狭长而曲折的岗地,如蛇形,两坡对称,坡度较大(30o40o),丘脊狭窄,丘顶平缓,高达1530米,甚至70米,长度几十米至几十公里,组成物质为成层的砂砾,偶夹冰债层透镜体 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局部为机械的侵蚀作用,其侵蚀方式可分为几种: (1)拔蚀作用: 当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假设这些松动的岩石和冰川冻结在一起,那么当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块拔起带走,这称为拔蚀作用。经拔蚀作用后的冰川河谷其

6、坡度曲线是崎岖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线。 (2)磨蚀作用: 当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展削磨和刻蚀,称为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种良好证据,其方向可以用来指示冰川行进的方向。 (3)冰楔作用: 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作用,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裂开,成为碎块,或从两侧山坡坠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动。 (4)其他: 当融冰之水进入河流,其常夹有大体积之冰块,会产生强大撞击力破坏下游的两岸岩石。 冰川侵蚀力的强弱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冰层的厚度和重量。重厚者侵蚀力强。 (

7、2)冰层移动的速度。速度大者侵蚀力强。 (3)携带石块的数量。携带数量越多越重者,侵蚀力越强。 (4)地面岩石之粗糙或光滑。粗糙地面较易受冰川之侵蚀。 (5)底岩的性质,底岩松软者较易受侵蚀。 (6)岩层之倾斜方向与冰川移动方向相同者,易遭侵蚀。 因侵蚀作用而造成的冰蚀地貌有: (1)冰斗 为山谷冰川重要冰蚀地貌之一,形成于雪线旁边,在平缓的山地或低洼处积雪最多,由于积雪的反复冻融,造成岩石的崩解,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将岩石侵蚀成半碗状或马蹄形的凹地,典型的冰斗于是形成。冰斗的三面是陡峭岩壁,向下坡有一口,假设冰川消退后,凹地水成湖,即冰斗湖。 (2)刃脊、角峰、冰哑: 假设冰斗因为挖

8、蚀和冻裂的侵蚀作用而不断的扩大,冰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山脊慢慢被削薄而形成刀刃状,称为刃脊。而几个冰斗所交汇的山峰,形态很尖,那么称为角峰。在刃脊之间的低下鞍部处,那么为冰哑。 (3)削断山嘴、U型谷、石凹地: 当山谷冰川自高地向低处移动,山嘴被削平成三角形,称为削断山嘴。又因为冰川谷的横剖面形态如U字形,故称U型谷。U型谷两侧有明显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较平直,底部宽而平,假设是在冰川谷的底部,因冰川的挖蚀,而造成向下低凹的水坑,石地。 (4)峡湾: 在高纬度地区,冰川常能伸入海洋,在岸边侵蚀成一些很深的U型谷,当冰退以后,海水可以沿谷进入很远,原来的冰谷便成峡湾。 (5)悬谷: 悬谷的形

9、成是来自于冰川侵蚀力的差异,主冰川因冰层厚、下蚀力强,故U型谷较深;而支冰川因为冰层薄、下蚀力弱,故U型谷较浅。因为在支冰川和主冰川的交汇之处,常有冰川底凹凸的悬殊,当支冰川的冰进入主冰川时必为悬挂下坠成瀑布状,称之为悬谷。 (6)羊背石: 为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如匍匐的羊群,故称为羊背石。其平面为椭园型,长轴方向与冰流淌方向相同,向冰川上游方向的一坡由于冰川的磨蚀作用,坡面较平,坡度较缓,并有许多擦痕;而在另一侧,受冰川的挖蚀作用,坡面崎岖不平,坡度也较陡。羊背石的形成,是由于岩层是软硬相间的排列,当侵蚀、风化的作用查行时,软的岩层会被侵蚀的较多较深

10、;而硬的岩石抗拒侵蚀、风化的实力较强,所以在侵蚀、风化后,硬的岩层会较软的岩层高,形隆起的椭园地形,一面受磨蚀、一面受挖蚀。 (7)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 在羊背石上或U型谷谷壁及在大漂砾上,常因冰川的作用而形成磨光面,当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砂时,在较致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更为兴盛;假设冰川搬运物为砾石,那么在谷壁上刻蚀成条痕或刻槽,称之为冰川擦痕,擦痕的一端粗,另一端细,粗的一端指向上游。 搬运作用(glacial transportation) 由于冰川的侵运作用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从山坡崩落得碎屑,会进入冰川系统,随冰川一起运动,这些被搬运的岩屑称为冰碛物,依据其在冰川内的不同位置,可分为

11、不同的搬运类型: (1)表碛:出露在冰川外表的冰碛物。 (2)内碛:夹在冰川内的冰碛物 (3)底碛:积累在冰川谷底的冰碛物。 (4)侧碛:在冰川两侧积累的冰碛物。 (5)中碛:两条冰川集合后,其相邻的侧碛即合而为一,位于会合后冰川的中间称为中碛。 (6)终碛尾碛:随冰川前进,而在冰川末端围绕的冰碛物,称为终碛。 (7)后退碛:由於冰川在后退的过程中,会发生局部的短暂停留,而每一次的停留就会造成一个后退碛。 (8)漂石:冰川的搬运作用,不仅能将冰碛物搬到很远的地方,也能将巨大的岩石搬到很高的局部,这些被搬运的巨大岩块即称为漂石,其岩性和该地旁边基岩完全不同。 冰川的搬运实力很强,但相对地,冰川的

12、淘选实力很差。 积累作用glacial deposition) 冰川携带的砂石,常沿途抛出,故在冰川消融以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积累下来便形成相应的各种冰碛物。所谓冰碛物,是指由冰川干脆造成的不成层冰积物。而冰积物,就是指干脆由冰川沈积的物质,或由于冰水作用的沈积物,及因为冰川作用而沈积在河流湖泊海洋中的物质。 冰积物可分为不成层的冰积物和成层的冰积物两者: (1)不成层的冰积物: 此种冰积物是由冰川后退时所遗留的石砾所造成,因为冰溶化而遗留於地面的积累物大小不一,石块为少带有稜角、外表为被磨光或带有擦痕,积累后为不现层理,此种杂乱无层理的冰积物,常称为冰砾土而由冰碛物所形成的冰碛地形有:

13、a.冰碛丘陵基碛丘陵: 冰川消融后,原有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沈到冰川谷底,和底碛合称为基碛,这些冰碛物受到冰川谷底地形的影响,积累成坡状起伏的丘陵,称为冰碛丘陵。大陆冰川区的冰碛丘陵规模较大,而山谷冰川所形成的冰碛丘陵,规模要小的多。 b.侧碛堤: 是由侧碛和表碛在冰川后退处共同积累而成的,位于冰川谷两侧,成堤状向冰川上游可始终延长至雪线旁边,而向下游常可和终碛堤相连。 c.终碛堤: 终碛堤所反响出的是冰川后退时的短暂停顿阶段,假设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冰川的末端可略作停留于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搬运来的物质,将可在冰川尾端积累成弧状的堤,称为终碛堤。大陆冰川的终碛堤高度较小,长度可达几

14、百公里,弧形曲率较小;反之,山谷冰川的终碛堤高度可达数百米,长度较小,弧形曲率较大。 d.鼓丘: 鼓丘是由冰积物所组成的一种丘陵,约成椭园形,长轴与水流方向相同,迎冰面是陡坡,背冰面是一缓坡,其纵剖面为不对称的上凸形。一般认为鼓丘是由于冰川的搬运实力减弱,底碛遇到阻碍所积累而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终碛堤以内的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常成群出现,造成鼓丘田;山谷冰川的鼓丘数量较少。 (2)成层的冰积物: 此为冰川与融冰之水共同沈积的结果,冰川所携带的物质受到溶化后的冰水冲刷及淘洗,会依照颗粒的大小,积累成层,形成冰水积累物,而在冰川边缘由冰水积累物所组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冰水积累地貌。有以下几种类型

15、: a.冰水沈积、冰水扇 、外冲平原: 在冰川末端的冰融水所携带的大量砂砾,积累在冰川前面的山谷或平原中,就形成冰水沈积;假设是在大陆冰川的末端,这类的沈积物可绵延数公里,在终碛堤的外围积累成扇形地,就叫冰水扇;数个冰水扇相连,就形成广袤的冰水冲积平原,又名外冲平原。在这些地形上,沈积物呈缓坡倾向下游,颗粒度亦向下游变小。 b.冰水湖、季候泥: 冰水湖是由冰融水形成的,因为冰川后退时,前面的冰积物会堵塞冰川的通路,常可以积水成湖。冰水湖有明显的季节变更,夏季的冰融水较多,大量物质进入湖泊,一些较粗的颗粒就快速沈积,而细的颗粒还悬浮在水中,颜色较淡;而冬季的冰融水削减,一些长期悬浮的细颗粒黏土才

16、起先沈积,颜色较深。这样一来,在湖泊中就造成了一粗一细很简洁辨别的两层沈积物,叫做季候泥。 c.冰砾埠: 冰砾埠为有层理并经分选的细粉砂所组成的,形态为园形或不规那么的小丘。冰砾埠上部通常有一层冰碛层,冰砾埠是由于冰面上的小湖小河或停滞冰川的穴隙中的沈积物,在冰川消融后沈落原委床积累而成,其与鼓丘不同之处,在于冰埠的形态很不规那么,且为成层状。在大陆冰川和山谷冰川都有发育冰砾埠。 d.冰砾埠阶地: 在冰川两侧,由于岩壁和侧碛吸热较多,且冰川两侧的冰面要比中间来的低,所以冰融水就聚集在这,形成冰侧河流,并带来冰水物质,等到冰水消后,这些物质就积累在冰川谷两侧,形成冰砾埠阶地,它只发育在山谷冰川中

17、。 e.锅穴冰穴: 冰水平原上常有一种园形凹地,称为锅穴。其形成是由于冰川耗损时,有些残冰被孤立而埋入冰水沈积物中,等到冰溶化后引起塌陷,而造成锅穴。 f.蛇形丘: 蛇形丘是一种狭长曲折的地形,呈蛇形湾曲,两壁陡直,丘顶狭窄,其延长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相同,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 蛇形丘的成因主要为: 1.在冰川消融时,冰融水沿冰川裂隙渗入冰川下,在冰川底部流淌,形成冰下隧道,待冰完全融解后,隧道中的砂砾就沈积而形成蛇形丘。 2.在夏季,冰融水增多,冰积物在冰川末端形成冰水三角洲,等到下一个夏季,冰川再次后退,再形成一个冰水三角洲,如此反复不断,一个个冰水三角洲连起来,便形成串珠状的蛇形丘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