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氏起源发展及现状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21058824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甯氏起源发展及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甯氏起源发展及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甯氏起源发展及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甯氏起源发展及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甯氏起源发展及现状(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甯氏起源发展及现状一甯氏起源地望(1) 殷墟有甯邑卫国置邑治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大封诸侯,中原地区出现许 多小方国。他把殷墟封给同母弟康叔,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 南淇县)。卫国境内的甯邑,远古为田猎区甯地,夏商周名甯邑(今河南 获嘉县内),且有“甯乃商代古国”之说,也是周武王勒兵备战之地。公元前770年,进入春秋时代。卫国十世君武公,将其幼子季 亶(w&i)封于邑治,食采于甯,厥后子孙以邑为氏,此乃甯姓起源。 时值卫武公43年、周平王元年,距今已近2800年历史。甯氏的血缘归属,源于姬姓,出自周族,远祖康叔乃周文王第 九子,周族始祖后稷为黄帝之玄孙。甯氏只有这一个祖源,其它二

2、源、三源之说,经稽考证实都不成立。据战国世本和晋代杜预世族谱载,甯氏先姐世系为: 季亶一顷叔一文仲跪一穆仲静一庄子速一武子俞一成子相一惠子殖 悼子喜。甯氏系卫国公族,七世袭爵为卿,而九世卿族,皆名其流也。(2) 甯氏仕卫 九世卿族卫武公时,卫国进入强盛期,他封幼子季亶入仕,甯氏由此从 政,至甯跪登位重臣。卫桓公之后,卫国内乱外患不断,宫廷复杂,内讧频发,大臣执事艰难。如懿公 是昏君,沉湎玩鹤遭亡国之祸,甯速受命于危难之时,极力支撑残 局,先后辅佐三任国君,最后完成复兴大业。霸主齐桓公去世后,晋、楚争霸,卫国屡遭祸乱,饱受欺辱。 国君被晋侯囚禁,甯俞面对复杂局面,使其转危为安,史曰:“甯俞 卿,

3、靖卫难,保全城”。卫献公继位而立,倨傲无礼,不得人心,被逼逃亡齐国。甯喜 世袭卿职,其父临终告诫,他对献公逼逃之事,深感不妥不安。献 公流亡12年后,计谋回国复位,甯喜为遂父嘱遗愿,以献公承诺“政 由甯氏,祀则寡人”为信,助其复位。然而,献公言而无信,终因不能容忍甯喜专权,授意亲信诛杀 甯喜,甯氏世族就此消亡,散落八方。(3)甯戚仕齐 胄衍望族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周后,封姜太公建齐,都治营丘,后 改营丘为临淄,齐国在此建都六百多年。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为甯氏先祖第二发祥地,至秦汉之际,甯氏在齐地已成名门望族。春秋初期,卫人甯戚,心怀大志,周游列国。因怀才不遇,以 饭牛挽车为计,自荐为

4、官,奔齐为大夫。他随管仲为齐桓公霸佐, 以大司农建功勋,仕齐30年(约前680前651年),临终授为上卿。甯戚在历史上影响较大,届原将甯戚佐齐桓公,与姜太公辅周 文王相提并论;李白也引用甯戚饭牛典故于秋浦歌,文人歌颂他 的诗歌颇多,至今还有古画饭牛图流传于互联网。甯戚卒于前651年,葬于胶水之东的平度马戈庄,至清朝平度 州还设“甯公乡”。甯戚坟现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有三 个自然村,村民多为甯姓。甯氏有祠联甯邑世泽/齐郡家声相传。二. 迁徙脉络派系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每次改朝换代都有战乱饥荒,造成大批 难民迁徙,尤以河南、山东为最。古老甯氏经历七次大变迁,变得 人口稀疏散落,现经初步研

5、究分析,理出播迁脉络,划分五大宗支: 齐郡系、岭南系、莲邵系、大槐树、小云南。(1)约公元前680年,卫人甯戚奔齐国为大夫,成为齐桓公霸 佐,繁衍一支齐郡系,是为宗郡,至秦汉时已成名门望族。现山东 甯氏约9万人,集中于胶东一带,散布于全省各地。(2)南朝时,齐地被北魏吞并,部分甯氏外迁河北、山西、安 徽、广西等地。其中一支在桂南地区世袭剌史,显赫地方百余年。 现“岭南支系”占甯氏总数的25%,南粤成为宗亲联谊活动中心。(3)唐僖宗中期,中原战乱,百姓南迁,甯氏大多迁往两湖及 云贵。播迁地域广阔,衍派趋于庞杂,遂演变为“三阳派”、“莲邵 系”及“小云南”宗支。(4)明洪武至永乐年间,官方组织大规

6、模移民,在山西洪洞设 局,以贾村大槐树为征办点,移散京津冀豫皖苏鄂甘等十余省市。 现“大槐树系”以北方居多,集中于冀南(馆陶)、豫西(三门峡、 洛阳)及陕西临潼和京津一带。(5)明末清初,战乱饥荒,造成蜀地人烟稀少,满清政府发起 “调湖广填四川”。“湖湘三阳”甯氏大量入川,散居于绵竹、什邡、广汉、彭州、简阳、渠县等地。(6)清康乾年间,山东、河北、河南之甯氏,随“闯关东”潮 流进入东北地区。民国时期,又有福建甯氏迁台湾,山西甯氏迁内 蒙等地。(7)有一支徙云南大理州,三百年后返迁山东。有的途中滞留 安徽宁国府(今宁国市),其后裔成为天津大户;有的返回山东再闯 关东,自称“小云南”的辽南甯氏,加

7、入“汉八旗”遂成名门望族, 现已散播东北三省。此外,还有各个时期的留洋人士,层累不断,致使族裔不仅播 迁于全国,也散布于世界。三. 甯氏历史名士(1)春秋甯戚,卫国寒士,齐国上卿,随管仲佐桓公成就霸业。(2)春秋甯俞,卫国重臣,卫成公时,辅佐复兴国家,谥为武 子。(3)战国甯越,原为赵国农民,后成周威公之师,与苏秦齐名。(4)西汉甯成,官至中尉,因受皇室宗亲排挤,辞官从商成巨田。(5)南朝甯逵,广西钦州刺史,为发展当地经济文化贡献卓越。(6)隋唐甯长真,大将军、光禄大夫、宁越郡太守,有碑文存 馆。(7)唐代甯原悌,进士入仕,谏议大夫,史曰“修史直书全其 节”。(8)宋代甯涛,著名画家,多作关右

8、风景,以精雅著称传世。(9)元代甯玉,师职将领,浙西道都元帅,兼沿海上万户。(10)明代甯良,进士入仕,累官至浙江布政使,厉政清廉。(11)明代甯钦,正德御史,谏武宗南巡按庐、凤诸府,劳卒 任上。(12)明代甯从道,镇国将军、光禄士大夫,天津甯氏豪族始 祖。(13)明初甯正,将领,积功至四川都指挥使,后守云南。(14)明清甯完我,清大臣参将、大学士,实录总裁、议政大 臣。(15)清民甯调元,民主革命志士、南社诗人,留有太一遗 书。综上所述,甯氏历史悠久,西周卫国世卿,春秋齐国望族,此 后历代英杰辈出。这一古老显姓,发源于河南,发祥于山东,兴盛 于岭南。郡望堂号:秦汉时望出齐郡。宗祠堂号有:齐郡

9、堂、济郡堂、 怀德堂、种德堂、成德堂、笃亲堂、济阳堂、春晖堂、达孝堂、善 庆堂、智愚堂、得胜堂、留玉堂,等等。四. 今日甯氏概况(1)甯氏分布广而散全球甯氏共约100万余人,分布广而散,新百家姓排187 位,已推前9位。甯氏虽为小姓,但开枝散叶遍及全国,乃至世界 各地。甯氏的起源和发祥地,虽为河南和山东,但今日甯氏大多集中 于广西、湖南(合占40%),其次才是山东、河南。再其次顺序:江 西、山西,安徽、云南,福建、广东、四川、湖北,河北、陕西, 江苏、浙江,以及东北地区,全国许多大中小城市,都有甯姓人士 居住。就其从业情况而言,与远祖兴衰于政界不同,今日甯氏名人, 大多居于科教文商等领域,尤以

10、教授、律师、医生、企业家为多。海外甯氏亦是广而散,就境外的台港澳而言,以台湾居多;现 居国外的甯氏,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英国、法国、德国、荷 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 缅甸,以及非洲的毛里求斯等国。其中以马来西亚人数最多,美国 次之。就其聚居地而言,历史上有过安徽阜阳甯半城、湖南衡阳望族 地、河南南阳望族地、晋南闻喜望族地、广西钦州望族地等。但大 部分居住于条件较好的乡镇和自然村,已知冠名“宁”的村庄有三 四百个。现全国最旺的甯氏聚居县有:广西的灵山、浦北、博白、南丹, 湖南的隆回、邵东,河南的三门峡湖滨区、洛阳登封,江西的宁都、 永丰,山东的宁阳、章丘

11、,福建的建宁、邵武,广东的吴川、化州, 安徽的肥东,湖北的孝感,河北的乐亭,山西的稷山,云南的宣威, 西安的临潼,等等。(2)甯氏与时俱进:由于种种原因,甯氏宗谱已断档400年,加之多数老谱毁于“文 革”,不少宗支世系残缺失考,族谱昭穆无序,且长期未能相互联宗, 整体上处于半封闭状态。然而,老辈人的“根亲意识”极其深厚,坚守“千枝一本,万 水同源”的宗族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寻根谒祖活动方 兴未艾。于是就出现了“宗亲网”等联谊组织,以其特有的凝聚方 式敦宗睦族,创建自己心灵寄托的精神家园。进入新世纪后,甯氏后裔基于宗亲情结,激发抢救宗族文化责 任感,自2001年创建甯氏全球宗亲网,20

12、03年成立中华甯氏宗亲联 谊会。2004年在深圳召开首届恳亲大会,实现第一次全球性大团聚, 这是宗族史上新的里程碑,振兴中华甯氏从此开始起步。甯氏联谊会的组织机构,除国内有“中华甯氏宗亲联谊会”、国 外有“马来西亚甯氏公会”之外,地方级的宗亲组织,原有湖南邵 阳、隆回,福建建宁、宁化,山西稷山、清徐,湖北荆楚、河南三 门峡、广西灵山、广东信宜、天津市等分会,新成立的有海南省、 辽宁省、山东临沂市、安徽阜阳市,正在筹建的有云南宣威市、山 东诸城市、广西横县等。自从有了 “甯氏网”这个交流平台,宗亲事业通过网络得以快 速发展。在六千注册用户中,全国已无盲区,现已出版中华甯氏 族刊三辑,会刊两期,2

13、008年河南获嘉“首届寻根祭祖大典”, 是第三次大型联谊活动。2007年7月,在全国“首届姓氏网站评选 活动”中,甯氏网获得季军及姓氏“沸点”排行冠军,在15天当中, 让众人知道有个“甯”姓;“中根网”设置的走进甯氏版块,有 我们的“热门评论文章”,从而扩大了社会影响。五. 关于大宁与小甯我们应当知道,中华姓氏经历赐姓、改姓、冒姓等多种变故,至今很难寻求最初的纯姓了。特别是那些大姓,来源更为复杂多元 化。“甯”是小姓,血缘相对比较单纯。但经历几千年变迁,也有 改姓、混姓等情况,出现一些旁枝别叶。特别是汉字简化以来,“甯” 与“宁”已通用半个多世纪,至今难已区分清楚,于是就出现了 “大 宁,,与

14、“小甯,,之说。甯姓人经过研讨达成共识,业已澄清如下几 个相关问题:(1) 甯氏源于周姬,作为姓字的“甯”被保留下来,标准普通 话发第四声,南方人发第二声亦已约定俗成。而“霉”是“甯”的 异体字。现四川、重庆及台、港、澳的甯氏,其身份证一直沿用甯 或霉。(2) 与“甯”混同的“窣”姓,以辽宁的铁岭、抚顺、沈阳及 河北的承德、丰宁较多。这个满族的宁姓,系由赐姓和改姓而来。 现行通用的“宁”字,是“窣”的简体。(3) 蔺氏同源周姬,其族裔有改甯姓者。元代蔺仁和(约1350 年)入仕,其子孙姓“甯”。现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的蔺、甯二氏, 已合族联宗。(4) 由“甯”改他姓,也有几种情况:1、明末清初,张献忠建川渝政权时,大肆镇压异己异姓,造成 许多假张姓,其中有甯氏。2、河南扶沟县韭园村甯氏,明代时,其次子为避充军改张姓, 事后编修甯张氏族谱存考。3、原籍湖北黄陂甯氏,清代受奸臣陷害避祸,得救于邵氏,由 甯改邵姓,现居四川阿坝。4、浙江绍兴县潭底村俞氏,因避祸由“甯”改“俞”姓,自称 先祖是春秋时代的甯俞(武子),存有老谱可考。(甯蔚华撰文)本文节选自中华甯氏第三辑购买链接:甯氏商城淘宝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