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1057243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讲第一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考纲:考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第一,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第一,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第三,阶级关系上,第三,阶级关系上,“士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第四

2、,思想文化上,从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在民间学在民间”。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大变革时期。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宗法分封制遭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宗法分封制遭破坏,争霸兼并战争频繁,阶级矛盾尖锐,中破坏,争霸兼并战争频繁,阶级矛盾尖锐,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文化上百家争鸣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文化上百家争鸣一、儒家学派一、儒家学派(一)孔子(一)孔子1 1、思想主张:、思想主张:(1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仁:仁:仁者爱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仁者爱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忠恕”之道。具有进步性。之道。具有进步

3、性。礼:礼:克己复礼,为了实现克己复礼,为了实现“礼礼”,进一步提出,进一步提出“正名正名”的主张。具有保守性。的主张。具有保守性。德:德: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节用而爱人”;在以;在以“礼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 2)哲学思想)哲学思想 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的态度。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的态度。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3 3)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2 2、历史地位、历史地位 客观方面: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

4、据,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自强。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被采纳?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被采纳?(二)孟子(二)孟子1 1、思想主张:、思想主张:(1 1)仁政学说:)仁政学说: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民贵君轻;尊王贱霸;取民心;民贵君轻;

5、尊王贱霸;(2 2)性善说)性善说(3 3)利义观:)利义观:养养浩浩然然之之气气;先先义义后后利利、舍舍生生取取义义;富富贵贵不不能能淫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 2、孟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孟子思想的历史地位:(1 1)孟子孟子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四书之一(2 2)被称为)被称为“亚圣亚圣”(三)荀子的思想(三)荀子的思想1、哲学观:、哲学观:提出提出“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和和“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的命题;2、人性论:、人性论:主张主张“性恶论性恶论”3、治国论:、治国论: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王王霸兼用霸兼

6、用););提出提出“君舟民水君舟民水”的观点(的观点(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诈而危。”“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民不惩。“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国家既治四海平。”二、道家学派二、道家学派(一)老子(一)老子1 1、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哲学哲学:“道道”是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是普遍

7、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念,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的思想。辩证法: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以无事取天下”。2 2、地位影响、地位影响(二)庄子(二)庄子1 1、主张、主张 提出提出“齐物齐物”(万物齐一)的观点,认为任(万物齐一)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提出提出“逍遥逍遥”的人生态度;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认为

8、天与人“不相胜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人必须顺从自然,不应破坏自然生成的东西。不应破坏自然生成的东西。(2 2)成就)成就三、墨家学派(三、墨家学派(墨子墨子)1 1、主张:、主张:主张主张“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反对不义战争,主张,反对不义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各国和平相处;提倡提倡“尚力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地位。主张主张“节用节用”“”“节葬节葬”,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费。墨家的贡献还表现物理学方面墨家的贡献还表现物理学方面 2 2、地位:、地位:四、法家学派(四、法家学派(韩非韩非)1 1、主张:、主张:主张

9、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反对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反对儒家儒家“是古非今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 2 2、地位、地位五、兵家孙子与孙膑:五、兵家孙子与孙膑: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与与孙膑兵法孙膑兵法六、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六、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 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基础。奠定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基础。2 2、是中国历史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0、,对当时,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 3、此后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此后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子百家中找到源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 4、参考课本相关内容。、参考课本相关内容。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1 1、含义、含义:“民本民本”指人民是国家根本,政治的基指人民是国家根本,政治的基础,统治者要以础,统治者要以“重民重民”、“爱民爱民”、“亲民亲民”、“利民利民”、“恤民恤民”。2 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孔子的民本

11、思想:孔子的民本思想:“仁仁”的学说,以德治民的政治思想的学说,以德治民的政治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A A、“民为贵,君为轻民为贵,君为轻”。B B、“仁政仁政”: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民 的劳动时间;放宽刑罚,减轻赋税。的劳动时间;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荀子的民本思想荀子的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说君舟民水说”。3 3、形成的原因、形成的原因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劳动者的社会经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劳动者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得到提高。济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对夏商周诸王朝兴亡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对夏商周诸王朝兴亡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思考。结

12、和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对现实社会动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对现实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忧思中,寻求拯救社会、拯救荡、人民苦难的忧思中,寻求拯救社会、拯救民众之路。民众之路。4 4、民本思想的意义、民本思想的意义为封建统治者接受并成为其统治思想的重要组为封建统治者接受并成为其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部分。有利于给劳动者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生产有利于给劳动者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生产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治安定和国家统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治安定和国家统一。一。影响着后世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成为中华民族影响着后世的政

13、治和社会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份珍贵遗产。文化精神的一份珍贵遗产。例题例题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仁者爱人”要要“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视。它是:A A追求天下为公追求天下为公 B B崇尚秩序崇尚秩序 C C主张仁政主张仁政 D D天人感应天人感应B例题例题伏尔泰是一位睥睨一切传统权威的批判家,但伏尔泰是一位睥睨一切传统权威的批判家,但他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他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他推崇中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

14、里朝夕膜拜。他推崇中国儒家文化的真正原因在于他认为中国儒家文化国儒家文化的真正原因在于他认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神的精神A.A.有利于摧毁基督教精神枷锁有利于摧毁基督教精神枷锁 B.B.有利于建立开明君主制度有利于建立开明君主制度C.C.有利于订立完备的社会契约有利于订立完备的社会契约 D.D.有利于建立代议制的政体有利于建立代议制的政体B例题例题孟子说: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其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

15、进步意义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 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 AB BC C D DA例题例题 鲁迅说:鲁迅说:“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西,其实却是兄弟。”这句话说明了(这句话说明了()A.A.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根本一致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根本一致 B.B.儒家思想就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就是法家思想 C.C.儒家

16、、法家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儒家、法家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人民的工具治人民的工具 D.D.儒家、法家的代表是兄弟儒家、法家的代表是兄弟C例题、墨子主张例题、墨子主张“兼相爱兼相爱”“”“交相利交相利”,韩非子,韩非子主张主张“法治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 B、代表的阶级不同、代表的阶级不同 C 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D D、所处时代不同、所处时代不同B例题例题稷下学宫创立于齐桓公时,至战国末结束,前稷下学宫创立于齐桓公时,至战国末结束,前后达后达150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

17、而得名。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A.A.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B.B.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发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发展的重要表现展的重要表现C.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D.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B例题例题分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意义,视角很重要。分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意义,视角很重要。其中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最具借鉴价值的是其中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最具借鉴价值的是 A A思想解放的视角思想解

18、放的视角 B B学术文化的视角学术文化的视角 C C思想道德的视角思想道德的视角 D D主流文化形成的视角主流文化形成的视角 C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之曰道。反映了谁的什么观点?反映了谁的什么观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映了谁的什么观点?反映了谁的什么观点?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天下之人皆相天下之人皆相爱

19、,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贱,诈不欺愚。这是那个学派的什么观点?这是那个学派的什么观点?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应该是谁的观点?这应该是谁的观点?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也;势者,胜众之资也。猜猜是谁的观点?猜猜是谁的观点?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

20、民自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轻死。这应该是谁的观点?这应该是谁的观点?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又应该是谁的观点?这又应该是谁的观点?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为之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反映了韩非什么观点?反映了韩非什么观点?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又是谁的观点?这又是谁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