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导学案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21056049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导学案(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编写:李冬云 审核: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背诵课文,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3、品味文章哲理精妙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学习重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背诵课文,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3、品味文章哲理精妙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资料助读】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官至郡主簿,私写齐春秋

2、免官。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适点引导导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猜一猜:这是哪首诗歌描写的景色?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山中杂诗:(闭上眼睛诵读,回想诗的意境)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描写了诗人的山居之乐和恬淡超然的心境。)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一篇描写富春江独特风光的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学案自学】1.给加点字注音。湍( ) 鸢( ) 戾( ) 嘤( ) 庠( ) 泠( )2

3、、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词。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4、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5、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小组合作】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2、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你喜欢富春江的水,还是喜欢富春江两岸的山?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其言外之意是什么?【班级展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或板书。【质疑探究】听完发言,

4、提出疑问,有其它小组解决,师适时点拨。【自悟自得】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从知识的获得、写作技巧的提高、为人处世等方面来思考)【课堂小结】 “文章不厌百回读”,本文吴均绝赞富春江山水抒归隐之心,今天的富春江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黄金旅游线。让我们再次诵读全文,回味今天的“富春江之旅”吧! (陶醉)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杂念顿消!原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达标测评】1、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节选自 ,作者是 是 朝文学家。他在文中描绘了 江的美景。用“ , ”八个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2、与朱元思书一文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3.下面句中含有通假

5、字的是(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4、文中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写出了富春江的山水特点。山“奇”在 ,水“异”在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后反思】五柳先生传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编写:李冬云 审核: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学习重点、难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3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资料助读】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田园生活

6、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陶渊明的诗

7、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适点引导导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

8、。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学案自学】1、给下列词注音: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 ) 箪瓢屡空( )( )欤( ) 黔( )俦( ) 衔觞( ) 汲汲( )2、 请用课文原句答题(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3、背诵课文。(要求:正确、流畅)【小组合作】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赞”语

9、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班级展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或板书【质疑探究】听完发言,文中还有哪些疑问,提出由其他小组解决,师适时点拨。【自悟自得】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从知识的获得、写作技巧的提高、为人处世等方面来思考)【课堂小结】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课后反思】马说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编写:李冬云 审核:语文备课

10、组【学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词语。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3、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寓意。【学习重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资料助读】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适点引导导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

11、听说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投影显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呼唤人才,呼唤健全的人才制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谈到了作者的人才观,它是唐代大作家韩愈的马说。【学案自学】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祗辱( )食马者( )槽枥( )才美不外见( )骈死( )尽粟一石( )其真无马邪( ) 不以千里称也( ) 2、解释句中划加粗的字词 骈死于槽枥之间 策之不以其道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执策而临之 虽有千里之能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意思。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无马邪 4、将下列句子用现代

12、汉语翻译出来。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马说的作者是 ,字 , 代的文学家、。他被誉为 之首。他的作品都收在 里。 【小组合作】1、小组结合疏通文意。学法指导: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号等 删(删除) 补(增补) 换(替换) 调(调整语序)2、小组合作,讨论并解决问题。(1)文章一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跟伯乐之间的关系的? (2)千里马遇不见伯乐,命运怎么样? (3)文中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形象描写出食马者愚昧无知的句子是? (5)作者在文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文中能点明中心的一句话

13、是?(7)本文用“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社会中的哪类人?(8)在当今社会,你觉得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班级展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或板书。【质疑探究】听完发言,提出疑问,有其他小组解决,师适时点拨。【自悟自得】【课堂小结】马说是韩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显著特点是文辞形象简练,蕴藉含蓄,读起来迴环跌宕、格调铿锵,好像游历小巧的园林,有咫尺万里之势。特别是作者的思想如雷震耳,催人深思。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要学会珍惜一切,努力磨练自己,打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课后反思】 送东阳马生序年级:八年级 学科:

14、语文 编写:李冬云 审核: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及“序”这种文体。2、通读课文,读准难字,读通句子,能够准确划分朗读节奏。3准确识记开头至“卒获有所闻”这部分重点词语的解释,并能翻译句子。4、从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中,学习勤学苦练的精神。【学习重难点】1、准确识记开头至“卒获有所闻”这部分重点词语的解释,并能翻译句子。2、从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中,学习勤学苦练的精神。【知识链接】 1、 走近作者: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一生刻苦学习,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

15、初主修元史,为总裁官,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是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全集、孝经新说等。本文选自宋学士全集。 2、写作背景: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辞仕。第二年,宋濂至应天朝见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3、关于“序”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学

16、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适点引导导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学案自学】1、本文节选自 ,作者 ,字 , 初文学家。2、给加点字注音。嗜学( ) 加冠( ) 叩( )问 叱咄( ) 容臭( ) 负箧( ) 曳屣( ) 皲( )裂 媵( )人 衾( ) 烨( )然 缊( )袍 【小组合作】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

17、奏:(不提示的每个小分句只标一处)(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此句断两处)(4)、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5)、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7)、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9)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此句断两处)(10)、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2、准确翻译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

18、请 (4)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班级展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或板书【质疑探究】听完发言,文中还有哪些疑问,提出由其他小组解决,师适时点拨。【自悟自得】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从知识的获得、写作技巧的提高、为人处世等方面来思考)【课堂小结】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当余之从师也”至本段结束【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这部分内容,力争能够背诵。2、准确识记这部分重点词语的解释,并能翻译句子。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

19、历,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学案自学】1、 反复朗读课文“当余之从师也”至本段结束,争取能够背诵原文。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支: 衾: 僵劲: 汤: 沃灌: 被: 逆旅: 缊袍敝衣: 缊 口体之奉: 烨然: 慕艳: 【小组合作】1、准确翻译句子:(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 文中叙述了宋濂自己求学时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与之相似

20、的古人读书的事例吗?(也可用成语概括) 3、 课文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 【班级展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或板书【质疑探究】听完发言,文中还有哪些疑问,提出由其他小组解决,师适时点拨。【自悟自得】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从知识的获得、写作技巧的提高、为人处世等方面来思考)【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2、准确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并能翻译句子。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学案自学】1、掌握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1)、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 。 (2

21、)、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艰苦的句子: 。 (3)、表明老师发怒,自己以谦和的态度虚心请教的句子: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物质追求战胜精神追求的句子): 。【小组合作】一、掌握文中两个重点虚词的用法:“以”和“之”A、以:(1)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无从致书以观) (2)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生以乡人子谒余;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 (3)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4)表修饰,不译(计日以还) (5)介词,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译为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之: (1)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益慕圣贤之道) (2)代词,

22、指书 (走送之) (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 (4)无实义 (无鲜肥滋味之享) (5)代词,抄书,宾语前置(弗之怠) 二、挑战记忆: 1.用太多学生们学习条件的优越和作者自己学习条件低劣形成对比,作用是:表明作者精神的富有和志趣的高尚,从对比中得出结论,说明学业能否有成就,取决于主观努力,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在对比中使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 2.作者写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劝勉马生珍惜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 3.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如果学习条件差,要勤勉治学,不怕吃苦;学习条件好,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努

23、力学习。 4.读完本文,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取得好成绩。学业的精通,良好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 5.对于刻苦勤奋、执着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有什么看法? 这种刻苦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学者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耐于艰难困苦的品格,只有勤勉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6.本文为什么没有板起面孔,说教之感? 作者现身说法,借事明理,以情感人,让后辈从亲切委婉的故事叙述中领悟要义,要义比单纯议论更感人,更容易被马生接受。7.第一段写了哪几方面的求学之难? (求学)得(读)书之难;(求师)叩问之难;(从师)旅途之艰;(学舍)

24、生活之苦。 8.怎样看待作者尊师从师的态度? A.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尊敬师长,请教问题态度恭敬,认真听取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对老师求全责备。只有尊师重教,才能学有所成。 B.从师要尊敬,但师生之间也应该平等交流,这样教学相长,才都有收获。(言之有理即可)【班级展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或板书【质疑探究】听完发言,文中还有哪些疑问,提出由其他小组解决,师适时点拨。【自悟自得】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达标测评】1、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 2、对太学生 “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3、第一段写了哪几方面的求学之难? 【课后反思】诗词曲五首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编写

25、:李冬云 审核: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3、 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学习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资料链接】(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 (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26、。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导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学案自学】1、作者及背景介绍: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为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27、,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2、参考课下注释翻译诗句,并体会每联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3、颈联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4、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班级展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或板书【质疑探究】听完发言,文中还有哪些疑问,提出由其他小组解决,师适时点拨。【自悟自得】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堂

28、小结】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赤壁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3、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学习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资料链接】(1)作家作品 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2)背景知识 赤壁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

29、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学案自学】1、作者及背景介绍:杜牧(),唐代诗句 ,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的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借题发挥。2、参考课下注释翻译诗句,并体会每联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诗中的“东风”仅指自然界的风吗?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含义,并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30、杜牧在赤壁中借物抒怀有何用意?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5.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班级展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或板书【质疑探究】听完发言,文中还有哪些疑问,提出由其他小组解决,师适时点拨。【自悟自得】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堂小结】这首诗是咏史诗,由“折戟”的发现引发议论,作者的见解独特,眼光敏锐,诗中也反映了作者的豪爽胸襟和非凡见识。学生齐读,进一步体味诗人的胸襟和气度。【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过零丁洋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3、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学习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2、品味

31、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资料链接】(1)作家作品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2)背景知识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学案自学】1、作者及背景介绍:文天祥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这首诗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以此诗明志。2、参考课下注释翻译诗句,并体会每联所

32、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3、颈联两人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5、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6、概括本诗的思想感情。【班级展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或板书【质疑探究】听完发言,文中还有哪些疑问,提出由其他小组解决,师适时点拨。【自悟自得】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后反思】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水调歌头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3、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学习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

33、。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资料链接】(1)作家作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 (2)背景知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学案自学】1、作者及背景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风格独特,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写的,苏轼与其弟自幼感情深厚,

34、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先后被贬出京,到宋神宗熙宗九年(年),兄弟俩已有七年未能见面。中秋之夜,苏轼仰望天上一轮圆月,想起自己政治上被压制,仕途不得志,与兄弟远隔一方,不能团聚,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2、 参考课下注释翻译诗句,并体会每联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的心愿?3、词的上下两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两者的联系何在?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5、描绘“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画面。6、找出词中蕴涵

35、人生哲理的句子并赏析。7、找出词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并赏析。8、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班级展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或板书【质疑探究】听完发言,文中还有哪些疑问,提出由其他小组解决,师适时点拨。【自悟自得】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后反思】第五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山坡羊 潼关怀古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3、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学习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资料链接】(1)作家作品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2)背景知识 山坡羊潼关怀古

36、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首曲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学案自学】1、了解元曲: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2、作者及背景介绍

37、: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朝散曲家。本首选自金元散曲,是张养浩散曲的代表作。潼关,古代关名,在陕西东部。此关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怀古,对古人的事迹有所追念和感慨。【小组合作】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概括思想感情。6、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班级展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或板书【质疑探究】听完发言,文中还有哪些疑问,提出由其他小组解决,师适时点拨。【自悟自得】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堂小结】这首诗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全诗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无论是兴是亡,都给老百姓带来沉重苦难的事实,表达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