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21049344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蛋白质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蛋白质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蛋白质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蛋白质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质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蛋白质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precipitatio n),变性蛋 白质一般易于沉淀,但也可不变性而使蛋白质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 质也可不发生沉淀。蛋白质所形成的亲水胶体颗粒具有两种稳定因素,即颗粒表面的水化层和电 荷。若无外加条件,不致互相凝集。然而除掉这两个稳定因素(如调节溶液 pH 至等电点和加入脱水剂)蛋白质便容易凝集析出。可以看出,如将蛋白质溶液pH调节到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呈等电状态,虽 然分子间同性电荷相互排斥作用消失了。但是还有水化膜起保护作用,一般不致 于发生凝聚作用,如果这时再加入某种脱水剂,除去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则蛋 白质分子就会互相凝聚而析

2、出沉淀;反之,若先使蛋白质脱水,然后再调节pH 到等电点,也同样可使蛋白质沉淀析出。蛋白质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precipitation),变性蛋白质一般易于沉 淀,但也可不变性而使蛋白质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也可不发生沉淀。蛋白质 所形成的亲水胶体颗粒具有两种稳定因素,即颗粒表面的水化层和电荷。若无外加条件,不 致互相凝集。然而除掉这两个稳定因素(如调节溶液 pH 至等电点和加入脱水剂)蛋白质便容 易凝集析出。如将蛋白质溶液pH调节到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呈等电状态,虽然分子间同性电荷相互 排斥作用消失了。但是还有水化膜起保护作用,一般不致于发生凝聚作用,如果这时

3、再加入 某种脱水剂,除去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则蛋白质分子就会互相凝聚而析出沉淀;反之,若 先使蛋白质脱水,然后再调节pH到等电点,也同样可使蛋白质沉淀析出。引起蛋白质沉淀的主要方法有下述几种:(一)盐析(Salting Out)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稳定性而使其析出,这种方法称为盐析。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各种蛋白质盐析时所需的盐浓度及 pH 不同,故可用于对混和蛋白质组分的分离。例如用半饱和的硫酸铵来沉淀出血清中的球 蛋白,饱和硫酸铵可以使血清中的白蛋白、球蛋白都沉淀出来,盐析沉淀的蛋白质,经透析 除盐,仍保证蛋白质的活性。调节蛋白质溶液的pH至

4、等电点后,再用盐析法则蛋白质沉淀 的效果更好。(二)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与重金属离子如汞、铅、铜、银等结合成盐沉淀,沉淀的条件以pH稍大于 等电点为宜。因为此时蛋白质分子有较多的负离子易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盐。重金属沉淀的 蛋白质常是变性的,但若在低温条件下,并控制重金属离子浓度,也可用于分离制备不变性 的蛋白质。临床上利用蛋白质能与重金属盐结合的这种性质,抢救误服重金属盐中毒的病人,给病 人口服大量蛋白质,然后用催吐剂将结合的重金属盐呕吐出来解毒。(三)生物碱试剂以及某些酸类沉淀蛋白质 蛋白质又可与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钨酸、鞣酸)以及某些酸(如三氯醋酸、过氯酸、硝酸)结合成不溶性的盐

5、沉淀,沉淀的条件应当是 pH 小于等电点,这样蛋白质带正电荷易于 与酸根负离子结合成盐。临床血液化学分析时常利用此原理除去血液中的蛋白质,此类沉淀反应也可用于检验尿 中蛋白质。(四)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可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如酒精、甲醇、丙酮等,对水的亲和力很大,能破坏蛋白质颗 粒的水化膜,在等电点时使蛋白质沉淀。在常温下,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往往引起变性。例 如酒精消毒灭菌就是如此,但若在低温条件下,则变性进行较缓慢,可用于分离制备各种血 浆蛋白质。(五)加热凝固将接近于等电点附近的蛋白质溶液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凝固(coagulation)而沉淀。加 热首先是加热使蛋白质变性,有规则的肽链结

6、构被打开呈松散状不规则的结构,分子的不对 称性增加,疏水基团暴露,进而凝聚成凝胶状的蛋白块。如煮熟的鸡蛋,蛋黄和蛋清都凝固。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凝固相互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但蛋白质变性后并不一定沉淀, 变性蛋白质只在等电点附近才沉淀,沉淀的变性蛋白质也不一定凝固。例如,蛋白质被强酸、 强碱变性后由于蛋白质颗粒带着大量电荷,故仍溶于强酸或强减之中。但若将强碱和强酸溶 液的pH调节到等电点,则变性蛋白质凝集成絮状沉淀物,若将此絮状物加热,则分子间相 互盘缠而变成较为坚固的凝块。mengmengbaba 回复于:2008-4-15 22:27:12 有没有使蛋白聚合的途径?1#xianfeng222

7、 回复于:2008-3-28 21:01:33这是个难解决的问题2#cuiyanhu 回复于:2008-3-28 22:01:44 我想这也会有多难吧,可能是我了解的太少了, 我希望大家能先从蛋白沉淀给我谈起,不管是什么方法,都什么,我看看有没有我没有想到的 方法.3#wangboxzzjs 回复于:2008-4-15 10:36:231.采用专一吸附富集和洗脱的亲和柱,比如 HisTag之类的,将蛋白质吸附,如有需要可以进行洗脱。2. 借助抗体吸附蛋白,然后离心沉淀。3. 超滤。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它的特点是使用不对称多孔膜,根据分子的大小来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与小分子物质,是一种温和的

8、、非变性的物理分离方法,尤其适用于蛋白 质等大分子溶液的浓缩,纯化以及缓冲体系交换等。超滤操作最简单的工具莫过于离心超滤 管通过离心力,使溶液中的小分子溶液和溶剂透过超滤膜,被收集在滤过液收集瓶中,而大分子溶质则被超滤膜截流在样品浓缩管中。4#mengmengbaba 回复于:2008-4-15 22:27:12 有没有使蛋白聚合的途径?5#pchduan 回复于:2008-4-15 22:46:56 是不是可以加些蛋白沉淀剂之类的,比如磺基 水杨酸等,具体本人没做过,希望对楼主有帮助6#xnhhsdgm 回复于:2008-4-16 14:52:52曾看过一期节目,好象用葡萄糖酸钙可以让蛋 白

9、絮凝的,可以试试!7#wbp 回复于:2008-4-16 23:01:28 原文由 wangboxzzjs 发表:1. 采用专一吸附富集和洗脱的亲和柱,比如 HisTag 之类的,将蛋白质吸附,如有需要可以 进行洗脱。2. 借助抗体吸附蛋白,然后离心沉淀。3. 超滤。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它的特点是使用不对称多孔膜,根据分子的大小来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与小分子物质,是一种温和的、非变性的物理分离方法,尤其适用于蛋白 质等大分子溶液的浓缩,纯化以及缓冲体系交换等。超滤操作最简单的工具莫过于离心超滤 管通过离心力,使溶液中的小分子溶液和溶剂透过超滤膜,被收集在滤过液收集瓶中,而大分子溶质则被超滤

10、膜截流在样品浓缩管中。不推荐离心超滤管,理论是很完美,用起来不是那么回事,经常堵,离不下去,影响定性定量,离 心超滤管又挺贵。亲和柱和抗体吸附蛋白不是不可以,成本更是贵的吓人,亲和柱都在300 RMB 一支以上。做蜂王浆的兽药检测,建议采用SPE处理,适用得多。8#hmzhou83 回复于:2008-4-18 9:22:46 原文由 cuiyanhu 发表: 我在做蜂王浆的前处理,我做沉淀蛋白,但还不给用破坏蛋白的方法,谁的没有高招,请指点一 二,在下非常感谢不知你最终研究的物质是什么?里面的活性蛋白?建议你用 NH4SO4 或者乙醇处理。建议 浓度阶梯增加,逐层取出沉淀物质,因为里面多糖比较

11、多(慢慢会出现漂浮物质),这样可 以略微好一些。不过 NH4SO4 不能保证所有的蛋白都能 沉下来,活性也不能保证完全。 目前还没有万能的纯化蛋白的方法。对于不同性质的蛋白需要不同的尝试。9#yuli-fairy 回复于:2008-4-18 13:20:14 原文由 cuiyanhu 发表: 我在做蜂王浆的前处理,我做沉淀蛋白,但还不给用破坏蛋白的方法,谁的没有高招,请指点一 二,在下非常感谢可以用饱和硫酸铵试一试.10#happyjyl 回复于:2008-4-18 13:29:13楼主是想制备不含蛋白质的样品溶液吧?下面 是网上搜来的,供你参考。蛋白质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

12、(precipitation),变性蛋白质一般易于沉 淀,但也可不变性而使蛋白质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也可不发生沉淀。蛋白质 所形成的亲水胶体颗粒具有两种稳定因素,即颗粒表面的水化层和电荷。若无外加条件,不 致互相凝集。然而除掉这两个稳定因素(如调节溶液 pH 至等电点和加入脱水剂)蛋白质便容 易凝集析出。如将蛋白质溶液pH调节到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呈等电状态,虽然分子间同性电荷相互 排斥作用消失了。但是还有水化膜起保护作用,一般不致于发生凝聚作用,如果这时再加入 某种脱水剂,除去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则蛋白质分子就会互相凝聚而析出沉淀;反之,若 先使蛋白质脱水,然后再调节pH到等电点,

13、也同样可使蛋白质沉淀析出。引起蛋白质沉淀的主要方法有下述几种:(一)盐析(Salting Out)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稳定性而使其析出,这种方法称为盐析。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各种蛋白质盐析时所需的盐浓度及 pH 不同,故可用于对混和蛋白质组分的分离。例如用半饱和的硫酸铵来沉淀出血清中的球 蛋白,饱和硫酸铵可以使血清中的白蛋白、球蛋白都沉淀出来,盐析沉淀的蛋白质,经透析 除盐,仍保证蛋白质的活性。调节蛋白质溶液的pH至等电点后,再用盐析法则蛋白质沉淀 的效果更好。(二)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与重金属离子如汞、铅、铜、银等结合成盐沉淀,沉淀的

14、条件以pH稍大于等电点为宜。因为此时蛋白质分子有较多的负离子易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盐。重金属沉淀的 蛋白质常是变性的,但若在低温条件下,并控制重金属离子浓度,也可用于分离制备不变性 的蛋白质。临床上利用蛋白质能与重金属盐结合的这种性质,抢救误服重金属盐中毒的病人,给病 人口服大量蛋白质,然后用催吐剂将结合的重金属盐呕吐出来解毒。(三)生物碱试剂以及某些酸类沉淀蛋白质 蛋白质又可与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钨酸、鞣酸)以及某些酸(如三氯醋酸、过氯酸、硝酸)结合成不溶性的盐沉淀,沉淀的条件应当是 pH 小于等电点,这样蛋白质带正电荷易于 与酸根负离子结合成盐。临床血液化学分析时常利用此原理除去血液中的蛋

15、白质,此类沉淀反应也可用于检验尿 中蛋白质。(四)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可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如酒精、甲醇、丙酮等,对水的亲和力很大,能破坏蛋白质颗粒的水化膜,在等电点时使蛋白质沉淀。在常温下,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往往引起变性。例 如酒精消毒灭菌就是如此,但若在低温条件下,则变性进行较缓慢,可用于分离制备各种血 浆蛋白质。(五)加热凝固将接近于等电点附近的蛋白质溶液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凝固(coagulation)而沉淀。加 热首先是加热使蛋白质变性,有规则的肽链结构被打开呈松散状不规则的结构,分子的不对 称性增加,疏水基团暴露,进而凝聚成凝胶状的蛋白块。如煮熟的鸡蛋,蛋黄和蛋清都凝固。蛋白质的变

16、性、沉淀,凝固相互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但蛋白质变性后并不一定沉淀, 变性蛋白质只在等电点附近才沉淀,沉淀的变性蛋白质也不一定凝固。例如,蛋白质被强酸、 强碱变性后由于蛋白质颗粒带着大量电荷,故仍溶于强酸或强减之中。但若将强碱和强酸溶 液的pH调节到等电点,则变性蛋白质凝集成絮状沉淀物,若将此絮状物加热,则分子间相 互盘缠而变成较为坚固的凝块。11#dkjyang1 回复于:2008-4-19 18:17:20支持 10楼的详细资料!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盐 析!不过需要后续工序除盐,但是应该不是很困难.其他的直接用树脂的话,就看你产品的价值 了,如果利润比较高,可以利用抗体和抗原蛋白结合的办法!

17、如果利润或者需要控制成本就需 要筛选树脂!具体的工作当然还需要自己优化 忘了 ,补充一下,要是离心设备好的话,也可以使用梯度离心!13#cuiyanhu 回复于:2008-4-22 19:22:32 原文由 happyjyl 发表: 楼主是想制备不含蛋白质的样品溶液吧?下面是网上搜来的,供你参考。蛋白质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precipitation),变性蛋白质一般易于沉 淀,但也可不变性而使蛋白质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也可不发生沉淀。蛋白质 所形成的亲水胶体颗粒具有两种稳定因素,即颗粒表面的水化层和电荷。若无外加条件,不 致互相凝集。然而除掉这两个稳定因素(如

18、调节溶液 pH 至等电点和加入脱水剂)蛋白质便容 易凝集析出。如将蛋白质溶液pH调节到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呈等电状态,虽然分子间同性电荷相互 排斥作用消失了。但是还有水化膜起保护作用,一般不致于发生凝聚作用,如果这时再加入 某种脱水剂,除去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则蛋白质分子就会互相凝聚而析出沉淀;反之,若 先使蛋白质脱水,然后再调节pH到等电点,也同样可使蛋白质沉淀析出。引起蛋白质沉淀的主要方法有下述几种:(一)盐析(Salting Out)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稳定性而使其析出,这种方法称为盐析。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各种蛋白质盐析时所需的盐浓度及

19、pH 不同,故可用于对混和蛋白质组分的分离。例如用半饱和的硫酸铵来沉淀出血清中的球 蛋白,饱和硫酸铵可以使血清中的白蛋白、球蛋白都沉淀出来,盐析沉淀的蛋白质,经透析 除盐,仍保证蛋白质的活性。调节蛋白质溶液的pH至等电点后,再用盐析法则蛋白质沉淀 的效果更好。(二)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与重金属离子如汞、铅、铜、银等结合成盐沉淀,沉淀的条件以pH稍大于 等电点为宜。因为此时蛋白质分子有较多的负离子易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盐。重金属沉淀的 蛋白质常是变性的,但若在低温条件下,并控制重金属离子浓度,也可用于分离制备不变性 的蛋白质。临床上利用蛋白质能与重金属盐结合的这种性质,抢救误服重金属盐中毒

20、的病人,给病 人口服大量蛋白质,然后用催吐剂将结合的重金属盐呕吐出来解毒。(三)生物碱试剂以及某些酸类沉淀蛋白质 蛋白质又可与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钨酸、鞣酸)以及某些酸(如三氯醋酸、过氯酸、硝酸)结合成不溶性的盐沉淀,沉淀的条件应当是 pH 小于等电点,这样蛋白质带正电荷易于 与酸根负离子结合成盐。临床血液化学分析时常利用此原理除去血液中的蛋白质,此类沉淀反应也可用于检验尿 中蛋白质。(四)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可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如酒精、甲醇、丙酮等,对水的亲和力很大,能破坏蛋白质颗粒的水化膜,在等电点时使蛋白质沉淀。在常温下,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往往引起变性。例 如酒精消毒灭菌就是如此,但

21、若在低温条件下,则变性进行较缓慢,可用于分离制备各种血 浆蛋白质。(五)加热凝固将接近于等电点附近的蛋白质溶液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凝固(coagulation)而沉淀。加 热首先是加热使蛋白质变性,有规则的肽链结构被打开呈松散状不规则的结构,分子的不对 称性增加,疏水基团暴露,进而凝聚成凝胶状的蛋白块。如煮熟的鸡蛋,蛋黄和蛋清都凝固。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凝固相互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但蛋白质变性后并不一定沉淀, 变性蛋白质只在等电点附近才沉淀,沉淀的变性蛋白质也不一定凝固。例如,蛋白质被强酸、 强碱变性后由于蛋白质颗粒带着大量电荷,故仍溶于强酸或强减之中。但若将强碱和强酸溶 液的pH调节到等电点

22、,则变性蛋白质凝集成絮状沉淀物,若将此絮状物加热,则分子间相 互盘缠而变成较为坚固的凝块。解释: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在胶粒范围内,约1100微米。大部分蛋白质分子的 表面都有很多亲水集团,这些集团以氢键形式与水分子进行水合作用,使水分子 吸附在蛋白质分子表面而形成一层水合膜,具有亲水性;又由于蛋白质分子表面 的亲水集团都带有电荷,会与极性水分子中的异性电荷吸引形成双电层。而水合 膜和双电层的存在,使蛋白质的分子与分子之间不会相互凝聚,成为比较稳定的 胶体溶液。如果消除水合膜或双电层其中一个因素,蛋白质溶液就会变得不稳定, 两种因素都消除时,蛋白质分子就会互相凝聚成较大的分子而产生沉淀。在生活 实践中,常利用蛋白质的胶体性质沉淀或分离蛋白质。如做豆腐、肉皮冻就是利 用蛋白质的胶凝作用。如将蛋白质溶液pH调节到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呈等电状态,虽然分子间同性电荷相互排斥 作用消失了。但是还有水化膜起保护作用,一般不致于发生凝聚作用,如果这时再加入某种 脱水剂,除去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则蛋白质分子就会互相凝聚而析出沉淀;反之,若先使 蛋白质脱水,然后再调节pH到等电点,也同样可使蛋白质沉淀析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