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选做题:中国文化经典教案

上传人:h****6 文档编号:21021332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选做题:中国文化经典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选做题:中国文化经典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选做题:中国文化经典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023年选做题:中国文化经典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选做题:中国文化经典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选做题:中国文化经典教案 选做题之中国文化经典 【考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分) “慎独”一语,较早见于大学和中庸。 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古人是注重内在的善与外在善的统一的,有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自欺,才会有“慎独”的。中庸论修养,也强调在“慎独”上下工夫。它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曾国藩教子,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而这四条中,“慎独”被他视为做人的根本。 1939年,刘少奇同志

2、在延安所作论共产党员得修养演讲中,把“慎独”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 时至今日,“慎独”依然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 问题: 1、“慎独”是一种修养,根据第二段文字,对这种修养做出解释,并举一个践行“慎独”的例子。(4 分) 答案:“慎独”是一种内外俱善的修养,注重在独处无人注意时,使自己的一言一行能符合道德的规范。汉代东莱太守杨震,暮夜拒收昌邑令王密的赠金,就是“慎独”的体现。 2、结合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两个事例,谈谈“慎独”的现实意义。(5分) 答案:这两个事例分别是从家庭教育和党的建设两个方面着眼的,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慎独”这种修养的高度重视。 当代人们如果能够

3、“慎独”,严于律己,就能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也能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归纳总结: 设题特点 1、材料特点: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文白夹杂、短小浅易文言、已译古文 2、提问特点:理解(重古:古人之诠释,古代之内涵) 探究(重今:今人之看法,今世之用途) 1.材料上,文字较长,两三百字左右;围绕已学经典中的概念和思想来组织。 2.题目上,总分值9分左右;往往设置两道小题,呈梯度;第1小题可能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2小题极可能为探究题,或发掘经典深层意蕴,或联系实例诠释经典内涵,或对经典作个性化、创意性解读等等。 【知识集锦】 1、重要概念和思想: 礼、刚健、柔静、爱人、

4、崇德、和与同、 仁、中庸、无为、境界、主敬、童心说、 儒道互补、春秋之义、格物致知、 天理人欲、修齐治平、经世致用 2、主要人物:孔子 老子 庄子 孟子 朱熹 李贽 顾炎武 王国维 【课堂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9分) 儒家宣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道家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第二章),两者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 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

5、文化心理,自孔子、老子之后两千多年中,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各个时代的人们,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它来武装自己,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合文 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示例: “天下有道则见”,主张国家“有道”就出仕表现自己的才能,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思想;(2分)“无道则隐”,国家“无道”就隐藏自己的才能,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这与道家“无为”的思想一致。这就是“儒道互补”的体现。(2分) (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

6、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 示例:“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明确观点)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比如我们的学习,我们既要锲而不舍地顽强拼搏,又要顺其自然,只要尽力就无怨无悔。(阐述理由)因此,“儒道互补”的理念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能更好地指导我们迎接人生的挑战(做出结论) 2、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7、(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4分) 答案:人的生理正常需要范围内的“人欲”是值得肯定的,(1分)除此之外的人欲都是违背了“天理”;(1分)人应该注重“天理”,抵制“人欲”。(2分) (2)请举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5分) 答案:【观点】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人应该具有一定的欲望,追求卓越;另一方面在追求满足个人的欲望的同时,又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偏废。(2分)【例子】如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志在摘金夺银,这是人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

8、应得到肯定与尊重;但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神和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又如,虽然人类为了谋生存、求发展,必须利用自然,但是如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放纵欲望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9分) 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而顾炎武无疑是这一思潮的杰出代表。下面是几段相关文字: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 “(著书)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顾炎武日知录著书之难) “凡(顾炎武)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

9、,载书自随。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全祖望神道表) “当明末年,(顾炎武)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潘耒日知录序) (1)结合选段,可见“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新学风,主张治学须、。(3分) 示例:关心国事 致力创新 有用于世 志向远大 勤勉严谨 重考察求证 (答出 任意三点即可) (2)有学者认为,“经世致用”与“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传统有一致性。结合选段,请举出你熟知的一位湖湘名人的具体事例对两者的一致性加以探究。(6分) 示例:“经世致用”,强调

10、务“当世之务”,关注“民生国命”,合乎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传统;“经世致用”,致力创新,强调“有所自树”,合乎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传统。(4分)如魏源一心为国,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率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2分,举谭嗣同、毛泽东等人事例言之成理亦可) 课堂总结: 1.读懂材料,准确把握文本大意。 2.结合教材,了解传统文化精髓。 3.掌握题型,语言表达流畅规范。 选做题:中国文化经典教案 中国文化经典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中国文化教案 文化经典选做题练习 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感想 中国文化经典语录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