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论文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21016342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7.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园林艺术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园林艺术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园林艺术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园林艺术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艺术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论文题目林艺术在中国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专业园林技术年级班别16级园林技术学 号2016307060102_学生姓名朱鹏昕指导教师李璐园林艺术在中国以颐和园为例浅析意境的组织规律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 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 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 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 以及精神上的升华。颐和园不仅是一座杰出的皇家园林,更是清廷自乾隆十五年 (17

2、50)起,至清宣统三年(1911)为止近两百年的政治活动、宫廷生活和许多重大 历史事件的舞台,清漪园和颐和园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的发展进程,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关键词:颐和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 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 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 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 感受到造园者

3、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提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 不得不说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园之一,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 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 气势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造园准则。它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 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 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 即主观

4、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 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 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 ,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 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 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 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 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 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

5、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 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 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 景物的构成规则。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则是通过对园林景观的描述体现出大自然 的生态美,不受限于地理环境,既可小中见大又可大中见小。唐代诗人白居易说 “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既然是“似”,那就不 是“同”,造园更是如此。仅是通过表象的相似而引出内里的思想。追求的是“虽 由人作,宛自天开”的

6、意境之美。园林意境的创造是复杂的过程,也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要求设计者有深 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对自然物和人类生活的无比热爱。要创造园林的意境则要意 在笔先,首先要立意。造园还要因地制宜,计成在园冶中就提出了“相地合 宜”的原则。任何造园“立意”不能脱离客观的既然条件,完全凭主观意愿去想 象。既不脱离客观的境物又超越这有限的境物,通过对整体艺术形象的把握构思 出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显现造化自然的生机勃勃景象。古典园林意境创造的思 想方法可以用恽南田的话来概括,他在其著作南田论画中这样说: “境贵 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家凭借他 深静的心襟,发现宇宙间深沉

7、的境地;他们在大自然里偶遇枯槎顽石,勺水疏林, 都能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2。这也正是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的园林山水不拘泥与自然山水的外在形式,大胆而又自由地摆脱对外界事物 的模仿和再现,创造出以小见大,寓有限于无限之中的象征性自然,显现出自然 山水精神的空间意象 3。这就是“离形得似” 的“神似”之作。但是这神似并 不是造园家的天马行空,而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加以他们自身的深刻感受而成。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就是要让观赏者在游园时,通过景语的媒介 作用,获得体验与感受,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认知,同观赏对象进行心灵的悟对 与交流,由情景交融达到身心愉悦乃至精神上的升华。

8、(三)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体现可通过浓缩自然山水创设“意境图”、预设意境 的主题和语言文字等方式来体现。中国古代园林与西方传统的规则几何形园林迥然不同,而是以自由、变化、 曲折为特点。它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从而做到“虽 由天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中国园林意境的表 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移天缩地创造“咫尺山林”。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主题,然后借助建筑、山、水、花木所搭配成的 物境来表现预定的主题。3意境并未预先设定,而是待园林建成后,借助景题、匾、联、刻石 等文字信号,用象征、寓意、联想等手法,表

9、达情操、理想、哲理等。如南 岸区滨江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中对于各个亭的命名。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类型(一)从景观的环境气氛与效果可分为3类 1静景。以静态景观为主,表达出大自然安谧、幽静的艺术境界。2动景。以动态景观为主,着力表现自然物生机勃发之动态美。动景 由于构景要素的不同又可分为声动、水动、色动和风动水动以及树动花动等。3以动称静景。这是园林构景常用手法之一,以环境之动态的对比反 衬其幽脖,强化环境的气氛。(二)从景观的表现方式可分为4类1香境。以植物体所散发的芳香为主要表现手段而达到的某种意境如苏州拙政园“远香堂” 源自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溢清句意。如 南岸区滨江综合性公园规划设

10、计方案中濯涟亭(图一)。2色境。以园林景物色彩的巧妙构图表达特定的意境。 3声境。以园林环境中不同声响所传达的意境。如拙政园中的“松风 水阁”,亭周种植松树数棵。4朦境。以星月云雾等气象景观为主而形成的膘胧美之意境。从以上两种分类不难看出:意境的产生,是虚与实、情与景的结合,不但要 有实景,还要有能使人产生联想的声、色、光和影等景外之景;意境的欣赏是物 我的交融,即审美主体与客体交流的过程。三、颐和园意境的组织规律(一) 结构布局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 宫廷区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包括勤政殿、二宫门两进院落等, 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山前湖景区前山前

11、湖景区占地 255 公顷,是颐和园的主体。前山即万寿 山的南坡,东西长约1000m,南北最大进深,山顶相对水体平面高出60余米; 前湖即昆明湖,南北长1930m,东西最宽处1600m,湖中布列一条长堤,三个大 岛,三个小岛。长堤“西堤”及其支堤将前湖划分为里湖、外湖、西北水域等三 个面积不等的水域,“里湖”面积最大,约 129 公顷,“外湖”水面约 74公顷。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 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顶的智慧海,重 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锁,气势磅礡。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 湖,统领全园。蜿蜒曲

12、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 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 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 “海上仙山”。后湖后山景区“后山”主要为万寿山的北坡,“后湖”指后山与北宫墙 之间的水道,也称之为“后溪河”。后山后湖景区占地24 公顷,为全园总面积的 12%,其中山地19.3 公顷。后山较前山山势稍缓,南北最大进深约280 米,有两 条山涧东桃花沟和西桃花沟。后溪河自西端的半壁桥至东端的谐趣园全长 1000 余米,建有“后溪河买卖街”,现称“苏州街”。(二)部分景点风格及特色颐和园中的排云殿原是乾

13、隆为他母亲 60 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 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 层升高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画中遊是万寿山西部一组重要景点建筑。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两层的楼 阁,左右各有一楼,名“爱山”、“借秋”。阁后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边的是 “澄晖阁”。建筑之间有爬山廊。由于地处半山腰,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楼、阁、 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红、黄、蓝、绿琉璃瓦覆 盖着的建筑群体,酷似一幅中国山水画文昌阁的城头四隅角廊平面

14、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中层供奉文昌 帝君铜铸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铜骡一个,极富特色。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 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 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苏州街又称“买卖街”。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 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 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 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 十七个

15、券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 隆皇帝所撰写。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桥两边的白石栏杆, 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大小共五百四十 四只,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像麒麟,十分威武。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 形象威猛异常,极为生动。SISI阴*哆i1颐和园实景图片。四、颐和园所体现的中国园林艺术的特色一、效法自然的布局世界园林中, 按其布局格式而论,可分为三种: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我国古典园林是效法自然,,采取自然式,它包含着两种意思:其一,园

16、林的景 色应以自然山水为主;其二,一切要顺其自然,以曲为美。地貌地形完全任其自然,有起伏高低;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线,,大多是自 然界的溪流、瀑布、池沼、河流的艺术再现;植物“必以虬枝枯干,异种奇名, 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坡或一望成林, 或孤株独秀”,构成 了一幅草木争荣、鸟啼花开的天然画景,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二、诗情画意的构思 诗情画意为强调意境,造园如同绘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最好达到现 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境界。所以评论一个园林不仅要看它的景致如何优美, 还要看有否幽深的诗情画意,,能否寓情、寓意於景,使人能见景生情,因景联 想,把思维扩大到更广阔、更

17、久远的境界中去。三、园中有园的手法 “借景”的造园技法,是我国古代造园工匠多年积累的经验,在颐和园的设 计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设计时不仅考虑到园里建筑和风景点互相配合借用,而 且把四周的自然环境、附近的园林以及其他建筑物,也一并考虑在内。当我们转 过仁寿殿来到昆明湖东岸的时候,西山的峰峦,西堤的烟柳,王泉山的塔影,好 像都结合在一起,也成了颐和园中的景色。这种不仅园里有景而且园外也有景的 “借景”手法,使园的范围更加扩大,景物也更加丰富。四、建筑为主的组景 作为一个园林,有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还必须有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以达 到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目的。为此,园林中必须建造相应的建筑: 可望

18、亭、台、楼、阁; 可行廊、路可游桥、水榭; 可居厅、堂、斋、室。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虚与实、明与暗、 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常 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 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五、因地制宜的处理颐和园园林布局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水取胜。广阔的昆明湖水面,是园林布置 极好的基础。湖山结合,是颐和园的又一特点。位于广阔的昆明湖北岸,存一座 高达五十八米的万寿山,好像一座翠屏峙立在北面。清澈的湖水好像一面镜子, 把万寿山映衬得分外秀丽。湖山景色密切结

19、合成为一个整体。古代的造园艺术家 和工匠们,在设计和建造这座园林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这一湖山相连的优越自然 条件,适当地布置园林建筑和风景点。如抱山环湖的长廊和石栏,把湖和山明显 地分清而又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伸入湖中的知春亭,临湖映水的什景花窗,建造 在湖边山麓的石舫等等,都巧妙的把湖山组合在一起。五、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因为皇家 园林尤其是明清皇家园林,大多模仿江南私家园林而作,只是体量、尺度大些, 用材豪华些,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不同;并且,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 是围绕着意境创造这个中心,以意境创造为其造园主导思想。鉴于

20、此,通过对颐 和园的意境组织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得到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其组织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以散文的构思, 按照分景区的组织方式,遵循连贯性、秩序性、逻辑性原则,把诸景语有条理地 用游览线组织起来,组成一幅长山水画卷。散文的构思: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各种景语,既叙事又抒情,沿 着一条线索,围绕一个中心思想进行组织。分景区的组织方式:按照基地情况,因地制宜、挖池堆山,结合所要表现的 思想内容,在造景上通过山水、树木、院墙等来进行景区的划分,把所采用的各 个景语分景区组织起来。五、我对中国园林艺术的认识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植物、建筑、诗画、雕塑等多种艺术配置的综合 体。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景空间的整体艺术效果,给予游览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 唤起人们对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和审美感受,产生“物外情” 、“景外意”。在 遵循上述组织规律的基础上,运用造园的各种手法,遵循形式美的原则,有机的 组织各个景语,使它们既服从于整体布局,又各具姿态,既协调统一,又独具魅 力,从而形成具有极强艺术魅力的园林,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参考文献1 叶朗:中国美术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3 马爱民: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浅析4 陈从周:说园,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